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浆、挂瓷、皮壳是什么概念?

上色”和“包浆”一直以来都是文玩这个圈子中争论的焦点。对于一个老玩家来说,随着盘核时间的推移,有两个变化是最大的,一个是颜色的改变,再一个就是手感的变化。而这种手感的变化完全来自于手上物件的包浆。那么,包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什么是包浆

包浆是器物与坏境中或人体分泌的酸性、油性等物质渗入,并经由人的长时间摩挲擦拭后产生的。这个过程越久,包浆层就越厚,这种包浆是不断向器物内部浸润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想象中向外堆积产生的。这有点类似玉的形成过程:玉的形成后期是由侵入体派生的浅层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形成的。所以会把包浆的形成称之为“玉化”,就不难解释我们为何对这层包浆情有独钟了。

包浆的原理

主要在于人们盘玩过程中手掌分泌物的成份。人手上的皮肤会分泌两种物质:汗液和皮脂。汗液是由小汗腺分泌的,对于文玩物件的上色来说,汗液起主导作用。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主要有饱和的及不饱和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脂、蜡类、固醇类、角鲨烯及液体石蜡等。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一部分附着在毛发上,起润泽毛发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皮脂和汗液混合后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状的皮脂膜,这种物质就是包“浆”的前身。

什么是挂瓷

拿来一对盘玩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文玩物件,其通体包浆温润如玉,触手清凉。互碰时发出清脆、明亮的响声,如两个瓷器相碰。这种状态的老文玩物件,被称为挂瓷。挂瓷,作为包浆的升级版,其转换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挂瓷的原理

作为皮脂混合物中析出的蜡类物质结晶体,包浆的物理状态还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初步的包浆,在进一步盘玩的过程中,新加入的乳状皮脂膜会使包浆逐渐软化,这时的物件表面在手感上会觉得“发粘”、“油腻”,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件表面纹理逐渐磨损,手掌能够接触到的表面积增加,表层的蜡类析出物也随着长年的盘玩不断经历挤压->凝固->挤压->凝固的过程。分子间的水分逐渐丧失,固化程度加剧,整个物件通体包浆,深入度达到“入木三分”的地步。这时的物件,就可以叫做“挂瓷”了。

什么是皮壳

器物的皮壳通常是器物通过较长时间在自然侵蚀、光合、氧化等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而成不同于内里的变质层;或者经过风化、土埋、吸附等物理现象在表面形成的壳状依附层。大多数皮壳会遮蔽内在的实质,让我们不明就里。通常情况来说皮壳部分要比内质部分来的松散。


古玩人生,精品鉴藏,点下面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才是文玩葫芦“包浆”的真相,不得不看!
江湖黑话 宣战
文玩核桃27
小心,你的“包浆”可能只是抛光!
養眼又養心!中国文玩的美麗包漿
“戏说”文玩这种物件之大金刚菩提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