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花山岩画为何历经千年仍不褪色?谁画上去的?

揭秘?|?花山岩画为何历经千年仍不褪色?谁画上去的?

南宁电视台m... 07-15 18:36

从此我叫小V

好消息!好消息!

今天下午,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左江花山岩画分布于广西崇左市境内,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这实现了中国岩画申遗、广西世界文化遗产这两个“零的突破”!

广西又世界闻名了有木有!来!花山岩画,我们先睹为快!

什么是花山岩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巨大的卷轴缓缓展开,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人像,就是来自广西的左江花山岩画。

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即战国至东汉时期),古骆越人爬上左江江水转弯处的陡峭崖壁,绘制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部落的重大祭祀场景。

漫漫700年间,骆越人在沿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留下了大量画作。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洗刷,仍有数千个图像遗存至今,最低的岩画距江面约15米,最高的距江面约100米,在壮语中被称为“Pya Laiz(音岜莱)”,即“画花了的山”。

花山岩画奇在哪里?

世界岩画,按其绘制方式大致可分成两类:凿刻和涂绘。左江花山岩画全为涂绘类岩画,是中国岩画在美学上和创作技艺上的巅峰之作。

目前,左江流域已发现的岩画点有89个、300组,图像总数约为五千多个,其中沿江分布的岩画点有65个。

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38个岩画点自明江上游的珠山岩画始,沿江连续分布至左江中下游的万人洞山岩画止,途经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河段长约105公里。

左江花山岩画奇在哪里?

它以“蹲式人形”为主题,风格高度统一,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创;蹲式人形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岩画中首屈一指;它的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举世无双;多达2600多个的图像数量,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画画板”。

从此我叫小V

专家来揭秘啦!!!

“蹲式人形”有何内涵?

在花山岩画中,主要绘制了人物、典型器物、动物这三类图像,其中,“蹲式人形”(双腿下蹲、双臂上举的人形图案)出现的比例高达82%。文博研究馆员陈远璋认为,花山岩画“蹲式人形”表达的母题具有一定的语言符号象征意义,“据考证,骆越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氏族部落,这些蹲式人形图案,正好与汉字‘蛙’的形态相似,而这种形态恰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图腾的一种崇拜方式,人们将‘青蛙’奉为一种神明,认为它可以呼风唤雨,指导人们的播种和生产。”在陈远璋看来,“蹲式人形”图案的大面积出现,不仅代表着先祖对图腾“守护神”的崇拜,更是部落人群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太阳、雷电、河流大自然的崇拜,对万物生灵表达敬畏之心”。

如何在悬崖峭壁上作画? 绘制的呢?

目前专家推测一共有四种方法:自下而上攀爬法、搭架绘制法、利用藤条等工具自上而下悬吊法和水涨船高浮船绘制法。广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家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蓝日勇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是“搭架绘制法”,陈远璋则更倾向于利用藤条等工具自上而下悬吊法。此外,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认为,这么大规模的岩画,个人是无法创作出来的,这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岩画历经千年为何不褪色?

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花山岩画仍然鲜艳如新,没有丝毫的褪色,究竟是什么颜料如此神奇?蓝日勇解读说,“他们用的颜料是赤铁矿,粘合剂是植物液,我们研究出植物液的主要成分是草酸。草酸涂在岩层,可以除去碳酸钙里面的二氧化碳,变成草酸钙,而草酸钙是非常硬的物质,颜料附着在上面不容易老化。”陈远璋告诉记者,颜料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在其中掺杂部分动物胶、植物胶调配而成岩画绘制颜料,“这种颜料具有独特的耐腐蚀性,至于植物胶和三氧化二铁之间的调配比例,现在圈内争议很多,仍然没有定论。”

岩画绘制年代为何时?

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也是一个难解之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认为,可通过将典型的岩画图像与其他考古发现的相似器物图像进行对比,根据器物的明确年代来推断岩画年代。他举例分析说,“岩画上出现了羊角钮钟图像,在我国出土羊角钮铜钟的年代为战国初期至西汉中期,由此可以推断岩画的年代大致与此时期相当。”孙华还谈到,岩画上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楷书汉字的出现,由此可判断岩画的持续年代大概到宋代。

岩画创作者为何人?

岩画的创作者骆越人是否就是如今的壮族人?孙华解释说,花山岩画上所描绘的一些内容跟壮族的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有相似性,“壮族流传着‘狗取谷种’的神话传说,而岩画上描绘的动物形象非常像狗,所以岩画所表现的主题可能跟这个神话有关系”,因此孙华认为,骆越人与壮族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梁庭望则认为,根据他的研究,岩画主体部分从春秋末期一直延续到西汉,大约有700多年的历史,“画的人物形态基本是一样的,就是壮族文化里崇拜的蛙神,这也是稻作文化里面的精神和图腾崇拜”。他表示,这证明了中华民族是最早进行水稻种植的民族,这对人类是一大贡献,也是一种光荣。

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得了!三个世界第一!全广西人为它骄傲!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第五十三讲 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宁明花山壁画
广西秘境小众丨崇左花山岩画,千年未解
左江花山岩画和铜鼓神似,有人猜想壮族先民骆越人具有飞翔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