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脏康复|杨跃进:依据国人证据 守护心脏健康

“贾薇薇·依据国人证据 守护心脏健康,[535].医师报,2018-1-25(13)”


杨跃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作为冠心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疗实践及科学研究均有独到见解,对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脏康复也给予重视,同时,作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主任委员,杨教授也致力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病的防治。


《医师报》专访杨教授,对于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方向,PCI术后的心脏康复重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应用以及指南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提出了建议。


心脏康复应结合中国特色

医师报:您如何看待心脏康复?对于推进心脏康复发展有怎样的建议?


杨跃进教授: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开展心脏康复有其必要性,然而,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逐渐认识、了解的过程。我国的心脏康复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的优质经验,但同时要结合中国特色,寻找适合国人的方式。


就患者管理而言,建议对需要进行心脏康复的患者,根据其患病特点进行细化分层,制定详细的干预策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教、指导和治疗,进而实现合理的患者管理。

就其内容而言,应突出重点,给予最需要帮助的患者以最及时、有效的帮助。对患者进行分层后,即可了解其需要尽快改善的指标是什么,便于针对性干预,进而节省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同时保证患者健康。


PCI术后心脏康复四大关键

医师报: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包括“营养、运动、心理、戒烟、药物”,对于PCI术后的患者,您认为在开展心脏康复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杨跃进教授:对于营养处方以及运动处方,其重点方式应是开展宣教,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而对于特殊人群,包括心梗及心衰的患者,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其一,心脏功能的恢复。心脏正如人体的发动机,只有心脏功能良好,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心脏问题,患者也会在恢复健康的同时减轻心理压力。许多患者在术后咨询是否可以爬山,而具备良好的心脏功能的患者,正常的运动方式都可以做到。


其二,必要时定期做冠脉CT或造影检查。冠脉畅通是良好心脏功能的重要保证,药物治疗、PCI及冠脉旁路移植术是保证冠脉畅通的主要方式。同时,建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定期做冠脉造影检查,尽早发现冠脉堵塞,及时干预,减少不良后果。


其三,进行心理康复。对于PCI术后的患者,心理康复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部分患者会过度担心自身病情,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反而不利于病情恢复,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医生应帮助患者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预后,同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疑虑。


其四,加强二级预防(随访)。部分患者术后未出现不适,复查一段时间后也未出现问题,便终止复查,认为疾病已经痊愈,这是患者的一种误解。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动态过程,患者应当重视二级预防,进行定期复查,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同时,医生也应定期随访患者,督促其复查,减少疾病复发也是康复工作的重要部分。


互联网+是患者随访重要助力

医师报:您认为互联网+医疗模式对于心脏康复有怎样的作用? 


杨跃进教授:互联网+是随访工作的重要助力。对于基层患者而言,其出院后可定期在基层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然后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回馈给经治医生,进行及时的判断处理。这种方式既节省了医疗资源,缓解大型医院的压力,也为患者的诊疗过程带来方便。


杨跃进教授PCI手术现场


传承老一辈医者经验

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

医师报:作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一下海医会成立的初衷,以及“千县万医”等公益活动的情况。


杨跃进教授:海医会成立的初衷是打造三个平台:海峡两岸交流互补平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以及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基于我国患者病情的多样性,海医会设立了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研讨会(GAP-CCBC),旨在探索华人的心脏病诊疗模式,提高海峡两岸华人心血管病诊疗水平。


同时,对于基层医生而言,指南只是理论上的指导,医疗技术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学习、培训、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艰苦磨炼来实现,更要依靠老一代专家的“传帮带”,不断提高临床处理危重疑难患者的水平和能力。


开展“千县万医”工程,就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把老一辈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代代相传,通过工程打造万名县级医院专业性较强的心血管医生,缩短指南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以更好地为基层居民服务。


用医生智慧

解决指南最后一公里

医师报:您认为中医药在心血管治疗当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杨跃进教授:中医药作为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更多的应用。同时,作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主任委员,分会将为老年患者(>75岁)“定制”共识。


众所周知,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高发,而目前的RCT研究以及国内外指南中,老年人群均在排除标准中,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老年患者,其诊疗标准并没有证据。因此,在制定共识的过程中就需要纳入中国证据。


2017年8月,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团队完成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项目,并公布了国人专属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死亡风险预测模型——CAMI-NSTEMI评分。


项目入组5万余例患者,其中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NSTEMI患者。此项目搭建了一个数据平台,资源共享,涵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市级及县级医院,地理分布均匀,目前已累积2万余例患者2年的随访记录。此数据库是国人研究的宝贵财富,未来还会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期得到更多的中国证据,指导国人的临床实践。 


同时,在共识中也会加入中医药的推荐,目前,中药在公众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对于中药的认同程度颇高,医生更应该对此予以规范,给予国人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病诊疗以正确的指导。


更重要的是,医生应当建立对于指南的正确态度,指南只是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正如对于指南中未提及的超过75岁的人群,医生们同样在为其解决病痛,这就要依靠医生临床经验的积累,这才是医者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指南未能达到的最后一公里,只有依靠医生的智慧来解决。制定共识的思路也是如此,基于前人经验与国人证据,同时借鉴国外标准,以达到指导国人诊疗实践的目的。


《医师报》1月25日1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脏康复”超全科普
哈佛大学教授:要么适应,要么死!
​快来!冠心病康复热点问题集中展示!
《医师报访谈录》胡大一:从“进化论”和“现代文明”博弈中 寻找慢病根源及应对策略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获得“心脏康复培训基地”资质 将向全国输送心脏康复人才
PCI术后注意什么?读完你就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