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射性肺炎防与治,孰轻孰重?

肺是胸部肿瘤放疗的主要剂量限制器官。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常并发放射性肺炎,放疗过程中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5%-20%。这种放射损伤不仅限制了治疗的实施,同时使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严重的放射性肺炎甚至可危及生命。



何为放射性肺炎?



放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肺发生急性淋巴细胞性肺泡炎的渗出性炎症,病理检查见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纤维栓子形成、肺泡间隔水肿、胶原纤维肿胀,若病理反应强烈或有感染,即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治疗后,病理改变逐步吸收、消散,缓慢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的纤维病变;严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常常影响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加重了患者的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是制约放射治疗剂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01
相关危险因素

生物学因素:

目前放射性肺炎的机制尚没有被完全认识,大多学者对这两种学说达成共识:

①经典传统的组织学改变学说-肺泡上皮、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②分子生物学机制-即认为放射性肺炎是放射线所致的,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肺内效应细胞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等介导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

放、化疗因素:

①受照射剂量:总剂量60Gy发生率则明显增高。

②受照射肺容积:总剂量相同时,受照肺组织容积与发生率为正相关。

③分割方式:总剂量相同时,分割次数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④受照射部位:上肺、近纵隔部位比肺部其它部位的发生率高。

⑤射线类型:钴60射线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可能性较其它类型射线低。

⑥与化疗的关系:化疗序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化疗药(如博莱霉素、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吉西他滨等)与放疗同步使用时,重度放射性肺炎发生风险明显上升。

其它因素:

①年龄:高龄。

②体能状况:不佳的体能状况也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③吸烟史:吸烟可使肺组织的耐受性增加,无吸烟史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更高,且高于已戒烟的患者,而两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有吸烟史的患者。

④糖尿病:高糖状态下一些器官、组织及微血管会发生代谢、功能及结构的改变。

⑤COPD:COPD更易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⑥FEV1:若放疗前FEV1>2L,则放疗后发生RP的概率明显降低,而放疗前氧分压<80mmHg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RP。

02
发生机制

基于不同研究,可归纳为如下学说:

①细胞因子学说

②颗粒肺泡细胞损伤学说

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学说

④自由基学说

⑤基因学说

03
防与治

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逆转一般较困难,且远期并发症较,其重点仍在预防。

预防:

①采用不同的分割剂量

②避免放化疗同步

③使用防治性药物

氟伐他汀

氟伐他汀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 TGF-β的表达,进而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过量基质产生,可有效防治肺间质纤维化,抑制多种细胞增生。

维甲酸

维甲酸(RA)可调节各种炎症和免疫细胞的功能,同时可修复细胞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一方面能够与体内自由基结合,加速自由基排泄,另一方面可以中和氧自由基,避免产生过氧化脂质,防止细胞的损伤,并能促进正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起到保护正常细胞的作用。

氨磷汀

广泛用作预防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保护剂。

低剂量丝裂霉素C

降低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导致的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炎常用而有效的药物,特别对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更为有效。通过减轻肺实质细胞和微血管的损害、减轻肺组织渗出和水肿,而有效地减轻症状。通常给予单日累计剂量20~40mg甲基强的松龙相当剂 量(4mg甲基强的松龙=0.75mg地塞米松=20mg氢化考的松=5mg 强的松)的短程激素治疗,需连续使用数周后缓慢减量。

盐酸氨溴索

通过改变肺组织羟脯胺酸和血浆TGF-β1的含量而减轻放射性肺损伤,从而对放射性肺炎发挥一定治疗作用。

细胞毒性药物

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中药

一些学者研究的清热解毒、养阴益气、活血化淤类中药对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预防和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鲁凤丽,常莉,等.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1):1606-1609.

[2] 张燕燕,欧阳举.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相关预测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07):1167-1170.

[3] 黄东明,冯国生.放射性肺炎防治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5(12):90-93.

[4] 何丹,吴玉.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医学,2013,34(11):2129-2130.

[5] 张燕燕,欧阳举.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相关预测因素研究进展[J].2017,25(7):1167-1170.

姬广辉,钱彦方,张晨阳.放射性肺炎临床防治进展[J].2014,6(12):5-8.



说明:本文为好医术编辑整理,仅作学习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疗反应之二: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如何面对,放疗造成的“肺损伤”?
如何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肺损伤
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治疗
中药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肿瘤学论文---学术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