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非洲时代:访西非华媒总裁刘长安

    2018年9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中非关系步入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阶段。中非双边在世界舞台各领风骚之际,也是旅非华人升华变迁之时。即便今日,西非华媒总裁刘长安回首当年越洋的日子,依旧心潮难平。往昔艰难从头越,弹指十余年间,《西非华文报》的品牌大旗,已在非洲大陆猎猎飘扬。

 


  光荣与道路:一次“非”同凡响的新出发
  走进刘长安的办公室,最显眼的是宽大的办公台、实木的茶几、精美的茶具和讲究的摆设。平日里刘长安在这里办公、会客,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沉思录》,书签夹在的地方写着,“以最善的方式生活,这种力量在于灵魂,唯对无关紧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态度。”在他看来,从日常琐事和经济烦恼中解脱出来的人,才有精力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011年,刘长安创办华非通讯社,“《华非时报》的起点非常低,当时只有我一个编辑,我是稿件的组织者,也是唯一的审稿人”,刘长安说,“编辑的责任在于有发现优秀文章的嗅觉,传递实用的信息,以开放的姿态,提供尽量丰富的内容,以拓宽读者的视界。”说起创办通讯社的初衷,刘长安说,“媒体是文化产业中特别重要的部分”,情报科研专业出身的他,对信息分享情有独钟,“当年在尼日利亚的华人寥寥无几,海外华人不得不忍受着彷徨和困惑,了解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尤为重要。”依托《华非时报》这支生逢其时的新军,刘长安在尼日利亚树起「华文报道」的旗帜。
  非洲的媒体土壤和国内有些不同,时至今日,报纸依然是非洲人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和读物。创刊之初,《华非时报》的内容以新闻为主,“我们用所采访和观察到的每一处真实素材,来为所处的社会塑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可能并不了解的环境,和并不了解的自己”。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华非时报》建立起与非洲文明之间的联系,成为西非国家与中国大陆之间讯息交流的重要桥梁,并在短期内凝聚了一批读者,日复一日,这些信任和善意成为刘长安坚守这个岗位的最大动力。
  七年磨一剑,在今年祖国60周年华诞之日,《华非时报》正式更名为《西非华文报》,并创办了一份全新的英文报刊《NIGERIA CHINA TIMES》。“过去有些非洲部族对中国有误解、有敌意,如果我们不主动讲好自己的故事,别人就会来讲我们的故事。”事实证明,非洲社会需要这样的报道。七年时间,我们目睹了西非华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如今的华非通讯社已经完成从信息生产到知识生产的转型,成长为一个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综合性华文媒体,“我们以深度对抗传媒发展的速度,知识是对信息经过思考的表达,它比信息存活的时间更长。”

 


  造就「华非」品牌
  千禧之年,刘长安第一次出国,就选择了尼日利亚,或者说,尼日利亚选择了他,这个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危机与重生」的国家。说起尼日利亚,它是山间平原和近海群岛,是无数的岛屿和礁石,是极昼的太阳和极夜的黑暗,是以暴力和贫困而闻名的西非国家。而彼时的刘长安,是一个刚从国企温床中步出来的懵懂少年,心中怀揣着一个信念,就是拒绝平庸,不甘平凡,未来是不顾一切的闯荡,是舍命一搏的赌注。
  期初,他在香港公司打工,和所有励志故事的主角一样,刘长安一开始也是充满挑战。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意志的一剂良药,刘长安不认输的个性和敢于冒险的精神,给了他驰骋的力量。对于刘长安来说,2006年是他人生的重要分水岭。这一年,他创办华非昌安集团股份公司。自此,他的人生与“华非”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华非的原型是一家物流公司,创业之初,刘长安事无巨细、躬自执劳。人生是一系列无止境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在制造另一个问题。2009年,刘长安公司的货柜接连被扣,他被告知只需数日,货物定能安然取出,刘长安一边安抚客户的情绪,一边心生疑虑,“在尼日利亚经商,被骗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没有料到,这一次的事故足以将他拖垮。每一条货柜的价值动辄百万,客户取不到货,外界开始散播关于华非的负面消息,而他为了守护别人的声誉,封锁货柜被扣的真实信息,默默承受外界的指责和压力,他自行出资赔付所有货物,这一举动几乎让他倾家荡产。

 


  真正勇敢的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接受淋漓的真相。半年之后,被扣的货柜才如数取出,而大部分的货物已成废品。无奈之下,他和妹妹把好的商品挑选出来,顺势做起了小商品生意。行止无定,刘长安对过去的苦难轻描淡写,他说“只要顺应变化,学会观察和思考,善于想象与利用环境,就会发现每一个变化之中都蕴含新的转机。”如今,华非的连锁超市和酒店已经辐射到IKEJA、维多利亚岛和FESTAC等地区,华非集团的业务向金融和投资领域拓展,旗下的昌安投资银行、华非财经研究中心和昌安经济信息中心,一方面为华人提供注册公司、会计税务、融资贷款等服务,一方面解读西非财经政策,为华企投资发展建言献策。华非的商业帝国,正在有序地铺开。

 


  自我的坚守,未来的光明
  倘若一个人的幸福是可以形象化的,那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是一份早出晚归的工作,是一段行色匆匆的旅程,还是清晨照耀在你略带睡意脸上的一缕阳光?对于刘长安来说,他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每个闲暇的傍晚,可以安静地在自己的小花园里,看花鸟鱼虫,阅诗书几章。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现在的刘长安更为低调,不爱抛头露面,他喜欢古典音乐和古代文学,有雅致的生活品味。每天要应付很多事情,他对时间的控制能力很强,但是他同时倡导慢节奏、有质量的生活。他认为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大量的时间被肢解,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古人都是天文学家,根据鸟在不同季节的飞翔栖息来判断四季。清明踏青、秋天赏月,他们把每个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

 


  幸福是一个很难量化的内心感受,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但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2016年,刘长安把他的幸福寄托在中投发展促进会,他在尼日利亚联合了一批优质华人企业,联合他们共同成立了中投发展促进会,一方面与尼政府高层建立联系,一方面帮助在尼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在最新一届的中投发展论坛中,刘长安首次回顾了自己在尼18年的经历,他说,“华非是「苦」出来的,十多年来我们一肩担业绩,一肩担责任,中投会的诞生,就是保护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在惊涛骇浪中始终保持层层推动的追赶的力量。”2018年11月,中投发展促进会联合拉各斯大学共同成立了中尼发展研究院,旨在为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和扩大提供智力支持,让科研结果惠及双方人民。他还与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共同设立中投发展奖学金,帮助和鼓励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学生深造和学习。同年7月,刘长安在家乡蒙阴创立北庄八楼文化研究会,捐资助学、传承文化,他心存远方,根在家乡,在刘长安看来,与故乡的亲近之情,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刘长安常说,人生在世,往往是建功立业,培养子孙,荫护家族。海外生活十多年培养了他对经济的忧患意识和关于生活的幸福哲学,“一个人一辈子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华非」的品牌是他的一份坚守,不惑之年的刘长安,将带领他的团队,从容布局更高远的未来。

 


  个人简介:

 


  刘长安,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山东蒙阴人,1993年参加工作。山东科技大学科技英语专业毕业,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生学历。现任拉各斯大学中尼发展研究院校董会主席、尼日利亚中投发展促进会会长、华非昌安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人物履历:
  1993-2000年供职于江苏大屯煤电集团公司科技情报处;
  2000-2005年供职于尼日利亚环球钢铁公司(UNIVERSAL STEELS LTD);
  2006年创办华非昌安集团股份公司,任董事长;
  2011年创办华非传媒通讯社,出版发行《西非华文报》、《华非时报》、《NIGERIA CHINA TIMES》;
  2016年创办尼日利亚中投发展促进会,当选首任会长;
  2017年创办昌安投资银行,任董事会主席;
  2018年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共建中尼发展研究院,任校董会主席。
  文/本报记者 林琼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埃博拉病毒传播警告
位于西非几内亚湾沿岸的“尼日利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索马里海盗改变“经营”模式
BBC 在西非推出“皮钦语”的新闻频道,主要为了吸引年轻人
地理赏析 尼日尔河,非洲尼日尔
尼日利亚海军的骄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