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洋深处钓鱿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千古佳句,展现了孤寂而豪迈的人生境界,抒发了艰辛而执着的至真情怀。真正的渔人,真正的捕捞汉子,真正的航海者,将走向深蓝、拥抱大洋作为最高追求。大洋深处,有别人难以想象的凶险,也有别人无法欣赏的风景,一位当代作家这样评价我国远洋渔业船队的“掌舵人”:“他的血管里奔腾的是海水,他的记忆中回荡的是涛声,他的整个生命乃至灵魂都浸透着大海那蓝色的畅想”。

    我国远洋渔业由近海向大洋进发,起始于浙江舟山的鱿鱼钓船队。

    走向公海大洋的第一步

    1985年之后的那几年,我国远洋渔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在南非沿岸等他国海域开展捕捞合作,过洋性渔业占主导地位,直到2000年过洋性生产的渔船数量和产量仍占整个远洋渔业的86%和73%,公海大洋性渔业仅占14%和27%。在别国的专属经济区捕捞,受当地的法律、高额入渔费、捕捞资源和品种有限、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制约,不利于长久生存发展。调整远洋渔业结构,继续“走出去”,成为必然选择。

    国家渔业主管部门英明决策,及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了日本海鱿鱼钓作业的探捕开发。1989年5月,由上海水产大学科学调查船“蒲苓”轮进行首次科考,取得了渔场、资源、技术方面的资料;第二年,“蒲苓”轮与舟山海洋渔业公司“舟渔651/652”组成我国鱿鱼探捕船队,携手开赴日本海进行光诱鱿鱼钓探捕生产,获得成功;第三年,鱿鱼钓探捕船开赴北太平洋渔场作业,又获得巨大成功,由此拉开了我国远洋鱿鱼钓生产的大幕。此后,1998年开发两南大西洋渔场,2001年开发东南太平洋渔场,鱿鱼钓逐步形成一个崭新产业。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柳正认为,远洋渔业走向大洋,使我国真正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审视海洋,更加主动的参与公海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通过参与国际性组织和区域组织,在全球渔业事务中承担责任、发挥积极作用。

    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稳定过洋性渔业,优先发展大洋性渔业”的思路,进一步明确方向,也有过洋性和大洋性“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说法,这样一转起来,速度就快了。2000年鱿鱼钓产量为21.3万吨,2008年达到42万吨,翻了一番,产值约30亿元。中国远洋渔业分会秘书长黄宝善介绍,今年鱿鱼产量预计只有25万吨左右,比去年大幅度回落。他根据十几年来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公海鱿鱼资源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每四年或五年会有一个高峰期,今年产量低是因为赶上了“小年”,并非捕捞能力出问题,或者是由于资源已经衰退。这个观点也得到一些渔业专家的认同。近年来我国每年投入鱿鱼钓船350艘左右,年产量30万吨左右,有相对成熟稳定的作业渔场,产业发展形势也比较平稳。

    鱿鱼属于海洋头足类动物。据世界权威渔业专家分析,全球海洋中头足类资源的总储量为5000万吨至1亿吨,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捕捞量约360万吨,其中70%左右是鱿鱼。鱿鱼为一年生鱼类,捕捞量过低是一种浪费,捕捞量过大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断裂,需要适度适量。不过,目前捕捞量只占资源量的5%左右,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利害关系,国际渔业组织尚未对鱿鱼捕捞实行限制措施,鱿鱼资源以及鱿鱼产业的前景较为光明。

    团结就是力量

    鱿鱼在遭受侵袭时,会缩成一团、形成“拳头”。这似乎在昭示远洋渔业企业的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中水集团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总经理周生标说,渔业是高风险产业,远洋作业风险更高,所以渔业企业更要团结互助。鱿鱼钓是“舟渔”先搞起事了,带动了地方渔业、群众渔业,舟山市现有170多艘远洋作业渔船,多为鱿钓船。“舟渔”等通过大企业带小企业、大船拉小船(俗称“拉耗子”),发挥浙江人敢想敢拼的精神,共同开拓远洋渔业新局面。不过,在鱿钓产业的起步阶段,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个别企业缺乏自我约束,盲目买船改船,盲目上项目;一些经营者没有远洋管理手段和措施,生产事故多;鱿钓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机制,生产乱而无序;鱿钓企业不按批准规模派船作业,给走私鱿鱼等不法行为以可乘之机。鱿钓企业纷纷要求成立专业性行业协调组织,配合政府管理和规范产业发展。

    1999年在福州召开的鱿钓生产总结会议上,通过了“成立鱿鱼钓协调小组”的决议,当年9月,在北京召开“鱿鱼钓工作组”成立大会,鱿钓行业有了最贴心的服务机构,进入协调发展时期。鱿鱼钓工作组的办公场所设在“舟渔”,距离大海仅有百米距离,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但是这里连通三大洋、几大洲,50多家会员单位、数百艘渔船、每艘作业渔船每天的动态,大量的数据在这里汇集整理,大量的信息从这里发送。鱿鱼钓工作组成立十年来,做了许多大事、好事,包括制定《远洋鱿钓渔业安全管理办法,监督企业和船只遵守我国和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定》;参与艰苦谈判,争取临国入渔指标;组织开发新渔场的探捕作业;为所有北太平洋鱿钓船争取保税油政策;以辽渔集团“辽渔902”和舟渔公司“舟渔1301”组建海上医院,每年为几百号船员提供医疗服务和紧急抢救服务;协助渔业主管部门调控和引导鱿钓企业合理配置生产规模,强化涉外渔业管理,等等,尺牍难述。

    隶属于中国远洋渔业分会的鱿鱼钓工作组,一个小小的组织,尽心尽力、切切实实为企业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尊重。黄宝善说,协会组织只不过是个桥梁纽带,鱿钓企业团结起来共御风险、共同发展的愿望和力量,是推动行业自律与产业健康发展的源泉。鱿钓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有利于“产学研”的团结协助。由上海水产大学从事远洋渔业研究的专家组成的“鱿钓技术组”,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真正的开拓者,在渔场资源的分析,新渔场、新鱼种的探捕开发,钓具的设计与生产,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完善与推广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鱿鱼为海洋中上层鱼类,适宜生产温度温度为摄氏14度左右,在海平面下深及100米左右范围游动。所谓“鱿鱼钓”,就是利用鱿鱼的趋光性,将附有塑料发光体的鱼钩放进海里,鱿鱼缠住鱼钩无法脱身。深海钓鱿鱼,用灯光而不用鱼饵,颇有“姜太公钓鱼”的意味。由围网捕捞到灯光诱捕,是一场不小的革命,最早由日本人搞起来,但是将这项技术完善、并成熟应用于鱿鱼钓,是我国渔业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鱿钓企业在专家指导下,积极摸索节能增效技术。浙江普陀远洋渔业总公司总经理吴布伟告诉记者,他们的渔船上率先使用节能风帆和节油器,在顺风环境下,可节能20%以上,而且更为绿色环保。

    “炒鱿鱼”味道相当好

    “炒鱿鱼”名声不太好,鱿鱼遇高温收缩,有“卷铺盖走人”之意,职场人士最不愿被炒;然而“炒鱿鱼”味道真的不错,而且营养丰富。今年由于捕捞量下降,鱿鱼价格每吨上涨千元左右,平均价格仅为1.2万元/吨。

    就大洋性食品来说,鱿鱼属于经济性鱼类,既是健康安全食品,又是大众化食品,容易普及推广。鱿鱼全身都是宝,没有一块废料,加工利用率高。鱿鱼海腥味较淡,煎煮烹炒适宜,耐嚼有筋度,有鲜明的消费特点和消费情趣。总之,深海鱿鱼钓能够形成产业,形成市场规模,是全球消费者的福气。我国年产几十万吨鱿鱼,加工出口占70%,内销占30%。

    鱿鱼产品的市场消费经历了两个阶段:上世纪末以休闲食品为主,干鱿鱼丝的加工与出口最具代表性。“舟渔公司”率先从日本引进鱿鱼加工设备,加工增殖效益颇丰;辽渔集团的“远洋”牌多味鱿鱼丝也早已扬名海外。目前已进入方便食品消费阶段,鱿鱼串、鱿鱼片、鱿鱼丸、鱿鱼饺子等更方便、更快捷的加工产品充盈市场。不仅沿海城市的海鲜大排档,而且在内陆城市的夜市,烤鱿鱼、炒鱿鱼成为必备佳品。三鲜汤、涮锅子底料里面,来自大洋的鱿鱼探头探足,用鱿鱼来提鲜提味的酱油就有许多种。

    曾有消费者疑问:鱿鱼的胆固醇含量过高,吃多了是否影响健康?记者通过专家求证:鱿鱼的胆固醇含量确实较多,而其所含高密度胆固醇恰恰是人体所需的,国外的采购商能够大量采买,国内的消费者也应该放心。从长期看,国内市场的繁荣,加工产品的深化升级,将成为鱿钓产业扩大规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浦东有位“鱿鱼教授”,全球1/3鱿鱼渔场的发现与他有关
我国首次实施公海休渔,这里为何成为首选?
中国渔船为何远赴阿根廷:近海渔业资源已近枯竭|中国渔船远赴阿根廷
被阿根廷击沉渔船隶属烟台 山东籍船员6人无人员伤亡
【业务探讨】关于如何发展我国远洋渔业的思考
青岛拟加快远洋渔业发展 组织大船全球撒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