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氏文化|萧氏把兰陵定为“郡望”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兰陵郡望

萧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姓氏。中华民族又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黄帝为始祖,古姓源于母系氏族部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各姓衍生的家族分支称“氏”。那么,萧氏是由那个姓衍生出来的呢?

据古籍资料介绍,萧氏源于华夏族的“子”姓,子姓的祖先叫契(xiè),生活尧舜时期。大禹治水成功,舜表彰有功之臣,大禹说有稷、契、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任命契为大臣,封在商地,赐为子姓。契成为夏朝商族部落的祖先,也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先祖。子姓在商朝派生出姓7个。萧氏为其宗支。

到周朝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说殷商灭亡后,在西周初年大分封,周天子把一些殷人拆散,从中原迁徙分散到各地,交给各诸侯国管理,鲁国有“殷民六族”的移民迁来,其中就有一支就是“萧氏”。商纣王的庶兄微子是子姓,投降周武王,被周天子封于宋(今商丘),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死后葬于微山。后黄河淤积为微山湖。今山东微山县即由微子得名。微山岛上有微子墓。微子一脉派生姓氏21个。萧氏是其一个分支。但这时,萧氏族人还没有正式称萧氏。

萧氏正式取得姓氏的历史人物叫萧叔大心,他是西周宋国国君微子的第12世孙,萧叔大心因辅佐宋桓公平定叛乱拥立继位有功,被升官封地于萧邑这个地方,就是今安徽萧县内,萧国成了宋国的附庸小国。萧字本义是指地上生长香草野艾蒿子等草本植物,封地的人们便将分封的小国称“萧国”。萧国存史仅百年余,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萧国的子孙便以国为氏,这便是萧姓的由来。

萧氏从萧叔大心取得姓氏,代代传承,后来出现的重要人物,有战国时代楚国上卿萧不疑、西汉初期和刘邦一同打天下的丞相萧何,西汉后期的大臣萧望之,直到西晋末年,萧整率家族南迁,历时千年。

萧氏家族生活的区域大致包括今河南商丘、安徽萧县、江苏丰县、山东兰陵和后来江苏常州、丹阳等地,但被历史定为萧氏郡望的是山东兰陵。

历时千年。

郡望也叫地望。“兰陵”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必须有地理和人文的两个要素构成。“郡”是一级行政区划,存在于秦汉至隋唐时期,相当于今天的省级下的市级单位;兰陵县在秦汉时期属于东海郡,公元290年,西晋以泇河为界从东海郡析出兰陵郡。东部称东海郡,也叫东海国,司马越为东海王,西部为兰陵郡,追封卫瓘为兰陵郡公。兰陵地名开始有郡治之称。不设郡的地理名称很难称郡望。所以萧氏郡望具备了符合“郡”的第一个地理上的要素。

第二个要素是人文上的优势。“望”是指某个姓氏世居某郡,出现过有知识、有声望、有地位的官宦要员,是当地人仰望的某个“姓氏”名门,并有别于其他同姓族人,有着区域历史人文上的优势。萧氏在兰陵的兴旺发达始于西汉儒臣萧望之。萧望之得益于荀子儒家的文化根基,成为荀子去世百年后,在兰陵儒经传承的再传弟子。

荀子是继孔孟后的第三位儒家圣人,史称后圣,也是兰陵历代儒家弟子们的祖师爷。他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是当时儒家的最高学术权威;在楚国兰陵,两任县令,著书立说,教化乡民,终老长眠于兰陵。让兰陵成为继鲁国曲阜、齐国临淄之后,先秦儒家文化传承的第三处文化圣地。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尊崇“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老师的人。孔子、孟子是圣人和师者,但没有老师这个词。“老师”这个光荣称号源于荀子,那么,荀子是教育界当之无愧的祖师爷了。汉代经学家刘向称赞“兰陵多善为学,盖以荀卿也”(《荀卿新书》),是说兰陵人大都喜好读书学习,是因为有荀卿大力劝学的原因;南朝文学家刘勰誉为“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文心雕龙》),是说荀子在齐国的稷门之下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清新学风,在楚国的兰陵地方培育了高尚美好的社会风俗(su)。

荀子在兰陵的弟子,代代传承,从儒家经典著作中,我们找到了一条清晰的师承路线图。

如果以师徒关系来划分:

1. 第一代荀子,最为老师。

2. 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张苍等人走出兰陵,为秦汉帝业立了大功。而另一弟子浮丘伯在鲁南楚国兰陵一带传授经诗,教书育人,为第二代。

3. 浮丘伯教授的学生有白生、刘交、申培公等人,为第三代;

4. 申培公和董仲舒在兰陵培养的弟子有王臧、缪生、萧奋、褚大等人,为第四代;

5. 兰陵人萧奋当了老师,弟子中有兰陵人孟卿,为第五代;

6. 孟卿做老师,在兰陵培养的学生有儿子孟喜,弟子疏广、后苍(郯人,一说兰陵人)为第六代;

7. 后苍先是在兰陵教书,后成为汉朝的博士,在兰陵培养的弟子有萧望之、翼奉(下邳人)、匡衡等人。这些生长在兰陵的儒家弟子们,先后成为西汉时期的经学大师和国相级的人物。

照此而论,在师承关系上,如果荀子是兰陵儒家的第一代祖师,到了萧望之就是荀子的第七代弟子。

如果以孔子为儒家祖师爷计算,在师承路线图上,荀子为第七代弟子,萧望之为孔子的第13代弟子。

盘点这条儒家经学历史传承的主线,我们看到,秦汉时期儒家教育的中心没有离开兰陵人和兰陵区域周围的文化圈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打压,种种迹象表明,在兰陵,因荀子是李斯的老师,李斯在策划全国焚书的过程中,荀子在兰陵收藏的儒家著作,没有受到焚毁的噩运。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便有了竹简儒学经书的代代传承。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是道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儒家思想不被尊崇。但兰陵儒家文化的传承在继续。到了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设立五经博士。

荀子在兰陵的再传弟子们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在兰陵教书的后苍是经学大师,和他在兰陵弟子孟卿、疏广、疏受、萧望之、翼奉、匡衡等人,都是戴着儒家博士的桂冠登上西汉政治舞台的。

萧望之从兰陵耕读世家的寒门子弟,走进士大夫的行列,最后做了皇帝的老师。萧氏选择兰陵为郡望,是根植于兰陵儒家文化这块沃土,构筑起兰陵的书香门第,满足了兰陵望族所必须的人文要素。

萧氏郡望的确立始于南朝。西晋后期永嘉之乱,汉人南迁,萧望之第14世孙萧整率萧氏和百家离开故土,侨置江南。当萧氏子孙登上南朝皇权帝位后,南朝国史、萧氏家谱中对地望籍贯的记载只有两个字——兰陵。

萧氏选择郡望为兰陵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期望儒学书香传家,薪火不断,生生不息。在兰陵古城,萧氏墓园在城北,荀子墓地在城东南,两地相据4公里。凡是初到兰陵的人,都会因这两块墓园长眠着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儒家大师而肃然起敬,感叹不已!如今兰陵一带的高考学子们,都把荀子当作劝学读书的祖师爷,老师们带领学生,结队到荀子庙前读《劝学》,鼓励志,拜圣贤,渐成兰陵人多善为学、尊师重教的庄严仪式。

作者:穆振昂|编辑:萧文华


出品:世界萧氏杂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醉卧兰陵 品古老建制县的文人气节
走近造律头
被逐出孔庙的旷世大儒——荀子
孔子之后的儒学分化
孟荀不可调和,宋儒态度鲜明
谢老师讲国学——荀子和他的弟子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