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是军旅作家王树增的一部力作。与王树增其他几部战争体裁作品一样,《解放战争》以历史为准绳,采用文学的手法,详细记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称“戡乱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情况,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使读者在品味文学大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知悉解放战争的历史脉络,达到寓教于乐,推进全民族的学史教育。

解放战争,广义上讲,就是为实现全国解放而进行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其时间应从1945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起,到1951年12月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基本解放为至,历时5年多时间。这期间,整个进程又可区分为两个大阶段,就是前期的局部冲突至后期的全面战争。在全面战争阶段,按照解放军的战略筹划又可区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歼四个阶段,大体情况如下:

一、局部冲突(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其在中国占领的领土根据《雅尔塔协议》应由国民政府接管。蒋介石鉴此立即命令国民党军队接管相应领土,共产党领导人根据共产党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组成部分实际,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指导方针,命令部队迅速向东北、华北、华中地区接管或占领大小城市。于是,在此期间,国共双方一方面会谈洽商和平建国,另一方面抓紧收复被占领土。

在进行和平建国谈判中,共产党人以民族大局为重,真心诚意以建立联合政府为目标,毛泽东置个人安然于不顾,亲自到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会谈。国民党蒋介石以和谈为拖延手段,目的是争取时间接管被占领土和进行内战准备,以期消灭共产党部队。在此过渡期间,双方边谈边战,以战促谈、以战为谈赢得筹码。最终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就建立联合政府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期间,国民党军队在美军支持下,将位于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军队运送到华北、华中以及东北地区,迅速占领各地区的大中城市。共产党中央也迅速将滞留延安的高级将领派往上述地区(当时恰巧有一架美军观察组的运输机在延安,将答应将共产党21位高级将领运送到太行山深入的一个简易机场),双方在抢占过程中,国民党军队痛下黑手,对共产党军队发动了战争。其中重要的战役有:

◆上党战役(1945年9至10月,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西长治地区实施),歼灭阎锡山的11个师,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邯郸战役(1945年10月至11月,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河北邯郸地区实施),迫使新8军高树勋部起义,俘虏马法五部,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掩护其他解放区部队向东北进军和展开。

◆四平保卫战(1946年4至5月,由林彪、彭真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宁、吉林、内蒙等地区实施),这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全面战争(1946年6至1951年12月)

(一)战略防御(1946年6至1947年6月)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

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其国民党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解放军被迫开始全线撤退,试图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

中国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稳住阵脚,并在夏季攻势中夺回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华北傅作义部在大同集宁战役与张家口战役中重创解放军,取得优势地位。华东战场,解放军在薛岳攻势下丢失两淮,但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先后获胜,并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该师师长张灵甫阵亡。中原战场,刘伯承在定陶战役歼灭整三师,陈赓部则围歼了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师”的整一旅。西北战场,由于得到内线情报,中共主动从延安撤退。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占延安。随后中共连续取得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部队士气下降严重。

同时转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党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这期间,两军之间爆发的重要战役有:中原突围(1946年6-8月)、苏中战役(1946年7-8月)、定陶战役(1946年7-8月)、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7-9月)、张家口战役(1946年9-10月)、新开岭战役(1946年10-11月)、滑县战役(1946年11月)、宿北战役(1946年12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6年12月-1947年4月)、鲁南战役(1947年1月)、莱芜战役(1947年2月)、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1947年3至5月)、豫北攻势(1947年3-5月)、正太战役(1947年4-5月)、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二)战略反攻(1947年6至1948年9月)

国民党军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国民党军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同时,山东的解放区遭到逾60万国民党军的围攻。由于国民党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1947年6月18日,胡琏整编11师占领中共山东指挥部所在地鲁中南麻镇。此时因刘邓军在鲁西进攻,国民党军被迫自鲁中回援,粟裕乘机进攻南麻整11师,但其久攻未克,此时国民党军再度调集大军围攻,粟部因多处军队遭遇范汉杰等指挥合围,伤亡巨大,撤至黄河以北惠民。国民党军在8月占领黄河以南山东大部地区。10月初,国民党军在烟台登陆,胶东地区沦陷。

此时,由于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由于在大别山地区遭到白崇禧围剿,中野最后被迫分批撤出大别山区。东北战场,林彪连续发动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在锦州、沈阳与长春,胜局已定。在华北,1947年11月解放军攻克石家庄,1948年5月中旬,晋南重镇临汾也被中共攻克。1947年6-7月,华东野战军发动的豫东战役。西北战场方面,彭德怀取得宜瓦战役的胜利,尽管在西府陇东战役失利,但此时胡宗南部已经捉襟见肘,延安被解放军重新占领。

这期间,两军之间爆发的重要战役有:东北夏季攻势(1947年5-7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1947年6-12月)、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豫西战役(1947年8月)、东北秋季攻势(1947年9-11月)、胶东保卫战(1947年9-12月)、清风店战役(1947年10月)、石家庄战役(1947年11月)、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1947年12月)、东北冬季攻势(1947年12月-1948年3月)、宜川战役(1948年2-3月)、洛阳战役(1948年3月)、临汾战役(1948年3-5月)、豫东战役(1948年6-7月)、晋中战役(1948年6-7月)

(三)战略决战(1948年9至1949年12月)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是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起义。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即所谓“划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鉴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先后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7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

渡江战役后,各野战军立即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分别向中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进军。1949年4月解放军进军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南广大地区。5月解放军进军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8月解放兰州,9月解放西宁、宁夏。同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后解放湖北、湖南。林彪部在衡宝战役挫败白崇禧,随后以优势兵力占领广西全境,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贺龙也率第一野战军翻越秦岭,乘胜追击,歼灭敌宋希濂兵团、促使罗广文,陈克非兵团起义。30日蒋介石匆忙逃往成都,当日重庆解放。

1949年11月末,郭汝瑰宣布起义宜宾和平解放,12月30日,贺龙率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成都,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进驻昆明,并相继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等省。

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结束。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乌丘、东引、海南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万山群岛)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这期间,两军之间爆发的重要战役有:济南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太原战役(1948年10月-1949年4月)、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渡江战役(1949年4-6月)、上海战役(1949年5月)、扶郿战役(1949年7月)、福州战役(1949年8月)、兰州战役(1949年8-9月)、宁夏战役(1949年8-9月)、衡宝战役(1949年9-10月)、漳厦金战役(1949年9-10月)、广东战役(1949年10-11月)

(四)战略追歼(1949年12至1951年12月)

随着解放战争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略重大的战役只有西昌战役和昌都战役。

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1950年10月解放西康后解放军挺近西藏境内,围歼昌都地区的藏军主力,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基础。而西南的国民党93师无法跟大规模的解放军作战,一路往边界撤退,最后国民党93师退到泰缅边境的三不管地带(泰缅金三角),在当地形成一股特殊的势力。

在东南沿海作战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以陆军为主,缺乏足够的海空军专业部队与武器装备,在训练上如登陆战等方面经验亦不足,且由于解放军准备不充分,攻击金门战役遭严重失利。1949年攻打登步岛与金门岛相继失败后,一时之间不敢贸然作战,而国民党虽然在陆军战斗方面损失惨重,但在海空军整体仍优于共产党,甚至还能派遣空军对上海进行轰炸或突袭福建沿海岛屿。不过随着国民党部队主力集中驻守台湾,与台湾距离较远的沿海岛屿让解放军有了机会,1950年,解放军在先后解放海南岛(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与舟山群岛。后因朝鲜战争爆发,军事重心北移,因此在东南沿海的作战暂缓。而朝鲜战争期间,国民党曾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但皆以撤退告终。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在1954年对一江山岛发动作战并对金门炮击,不久解放军以优势兵力攻占了一江山岛,视一江山岛为屏障的大陈岛也不保,最后国民党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1955年2月,解放军取得大陈岛,此后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再无变动。到此,广义上的解放战争全面结束。

这期间,两军之间爆发的重要战役有:广西战役(1949年11-12月)、成都战役(1949年12月)、滇南战役(1949年12月-1950年2月)、西藏战役(1950年1月-1951年12月)

三、对解放战争的几点思考

综看解放战争,解放军由弱变强,反之国民党军队由强变弱,整个战场情势也随之成强弱交替变化,最终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气概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四百万之众,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可以积累成功的有益经验,也可以从敌人失败的教训中汲取营养,以达到以史为鉴知得失之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政治策略上分析看。政治战略决定军事战略,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为政治服务的。在解放战争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打的是一场军事政治仗。共产党人最大的政治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是最大的政治。日本投降之前,毛泽东就以极为前瞻的眼光,代表共产党人起草了《论联合政府》一文,表达出和平建立国家的诚心。更是在日本投降之后,为了使人民休养生息避免再次遭受沉重的灾难,共产党人以和平建国为目标,以最大的真诚与国民党谈判,作最大退让以达成《双十协定》的签订,并且为未来组建联合政府开始了筹划,甚至把进入未来联合政府常委的人员已确定,以及共产党总部都有搬迁到淮阴的打算。“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为之。共产党人永远都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满意为满意,当战争无法避免时,为了人民长期的幸福,共产党人毅然决然扛起战斗的大旗,担起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顽强战斗,取得最终的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的宗旨和政治信仰永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在战争尚未发动前,共产党人的这一宗旨,决定其赢得战争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二)从战争性质上分析看。解放战争是一场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战争,是一场推翻美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战争,是一场彻底摆脱封建地主阶段残酷压迫的战争,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共产党人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代言人的战争,是一场在阶级、民族、国家等层面都具有鲜明正义性质的战争。《尉缭子》说:“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强调起兵要行仁义之兵,要为了除暴安良,为社会和老百姓赢得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发动战争。司马穰苴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也是倡导“兴甲兵以讨不义”。举正义之师、行正义之战这一战争性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战争胜败的走向。

(三)从军事战略上分析看。在战争的全过程,共产党中央始终能够根据战场情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军事战略,化危为机,取得了连续不断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出动160多万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党中央及时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总体战略,迅速占领东北、华北大部,华中部分,为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甚至可能发展的对抗奠定了很好的实力基础。全面战争后,党中央洞察形势,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将人民解放战争分为防御阶段、进攻阶段、决战阶段等三个阶段。全面爆发的第一个年头,确定以防御为主的军事战略,歼灭国民党军队正规军98个旅78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接着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敢于斗争、敢于反攻,确定了战略反攻的军事战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太岳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地区;华东野战军挺进鲁西南,三支大军打到国民党区域,转入外线作战,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后,及时运筹帷幄,确定了战略决战的军事战略,组织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当国民党政府拒绝了和谈协定,毛泽东、朱德于4月21日向全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保卫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解放军随着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军事战略,体现了我党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逐步成熟。

(四)从军队士气上分析看。自古至今,军事理论与实践都推崇“气”在战争胜败中的作用,强调:“凡战,以力久,以气胜。”“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等等。人类社会更替发展的实践表明,这种“气”产生于崇高的信仰,这种信仰,就是知道自己为谁而战,而且知道这个“谁”是每个人心中最情愿、最值得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人;这种信仰,就是坚定自己做的是正义的事业,是最高尚的事业,是最值得为此而奋斗终生的事业;这种信仰,就是坚定民族一定会解放、人民必定会胜利、国家肯定会富强的执着,并下定决心为此付出能够付出的一切。有信仰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是最不可战胜的人。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党战士,就是具有这种信仰的群体,他们把这种信仰的力量在战场上充分释放,表现出不畏牺牲、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表现出泰山压顶、所向披靡的气势,创造出一个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事,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从人心向背上分析看。《孙膑兵法》鲜明提出“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强调用兵的人不能避免大灾祸,是因为他的行动不合民心。赢得民意民心,是战争的基础,筹划实施战争的全过程,都要以不伤害民心为前提,否则必将成为成败的最大隐患。何以赢得民心,最朴素就是毛泽东指出的:“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句话揭示了很深的道理。实际上这也是解放战争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共产党人始终要站在大多数人利益的一边。纵观解放战争,我们共产党为老百姓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了土地问题。这使得大量普通百姓、穷苦农民信任共产党,愿意跟党走。赢得了民心就赢得了战争胜利的最巩固基础,人心齐泰山移,军民团结如一人拭看天下谁能敌,这是胜利的源泉。共产党人永远要记住,取信于民非常重要,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是人民的利益。

(六)从将帅素质上分析看。《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吴起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忠”字。鉴此,可以概括起来讲,为将者“智、信、仁、勇、严、忠”。分析比较国共两党将领,客观地讲,在智的层面,不应该有质的差距,也不乏有善战勇猛的将领,也不缺少带兵严格的将领,可究其带兵打仗失败,可能差距最大的就是对“信、仁、忠”的缺失。缺失“信”,所有将领没有共同的信仰以及认为必将实现的信念;缺失“仁”,绝大多数将领对人民没有仁爱之心,对士兵没有爱兵如子之情;缺失“忠”,绝大多数将领忠于的不是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而是自己以及其掌握的军队。缺失“信”,就拧不成一股绳,军队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合力;缺失“仁”,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失去了施政和作战的根基;缺失“忠”,就会上下不同心,临阵倒戈,树倒猢狲散快速灰飞烟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1)
三大战役解析
西南战役,二野57天消灭国军90万,为何却没能入选三大战役?
人间正道是沧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战略观
解放战争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国民党王牌被歼灭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