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井冈山的斗争》研读概况

    《井冈山的斗争》(以下简称《斗争》)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四篇文献。这是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写的一份报告,写作于1928年11月25日,原题为《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1951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改题为《井冈山的斗争》,1991年再版时仍然收入第一卷。

一、写作背景

《斗争》一文与前篇《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撰写时间前后仅距一个月余,且内容大体上是对前篇的展开和深化。鉴此,其写作背景也与前篇大体相同。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至此,从1924年至1927年持续了三年的中国大革命失败。

面对反动派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一个选择,高举革命大旗,进行武装抵抗。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论断。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发动秋收起义,失败后向湘赣边界转移。10月27日,秋收起义残部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茅坪。1928年2月,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且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土地改革开始了试点,取得了初步经验。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初步矗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与毛泽东会师。7月中旬,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向井冈山发动第一次“会剿”,红四军分两路反击。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不顾永新联席会议的决议,一味坚持要执行省委的命令,乘红二十八、二十九团占领湖南酃县、毛泽东等远在江西的机会,附和红二十九团不习惯过山上艰苦生活、想回家乡的情绪,把大队拉向湘南。国民党军队乘红四军主力远离的机会发动猛攻,侵占边界各县城和平原地区,焚烧房屋,屠杀人民,湘赣边界遭受严重摧残。这次惨痛的教训,史称“八月失败”。

此时,国人对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红色政权到底能存在多久充满疑惑,对红色政权和民族的命运灰心丧气。在这各情况下,毛泽东深入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各军阀之间的关系,写了一系列稳定人心、鼓舞士气的论著,其中就包括《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并作为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的一部分,在大会上进行了阐明。

时隔一个月余,应中央要求,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根据井冈山地区斗争情况,对割据地区内的建党、建政、建军及土地革命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论证,向中央专题写了《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也即《井冈山的斗争》。

二、内容解读

《斗争》一文结构非常清晰,主要区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和“割据地区的现势”两大部分进行阐述。从其内在逻辑来看,第一部分是介绍情况、总结经验、反思得失,第二部分是阐述割据地区内的军事、政治、土地、政权等各项建设。第一部分是情况的铺垫和理论的阐释,为第二部分的系统阐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斗争》先后简要概括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原因、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战略,那就是: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最忌分兵冒进,把人力分散,而是应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

从文章的逻辑来看,开宗明义即亮出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主张,为接下来分析近一年来斗争的得与失提供衡量的标尺。

《斗争》以1927年10月为起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回顾了在井冈山地区斗争的基本情况,特别指出了1928年4月至7月革命一天天胜利的成功经验和8月之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经验在于: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

失败在于:一部官兵动摇思家,失掉战斗力,一部官兵不愿往湘南,缺乏积极性;盛暑远征,兵力疲惫;从酃县冒进数百里,和边界失去联系,成了孤军;湘南群众未起来,成了单纯的军事冒险;敌情不明;准备不好,官兵不了解作战的意义。

胜利有胜利的道理,失败有失败的原因,《斗争》分析的清清楚楚、有理有据。对照前面阐释的红色政权得以生存的原因、条件和战略,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对于一个报告来讲,把责任区分清楚是很必要的。

(二)割据地区的现势

这部分内容当中,《斗争》一文区分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六个方面,以报告的口吻,分别阐述了基本工作情况、施行的政策制度、坚持的原则方法、存在的困难问题等。质言之,其内容可总括为“武装割据条件下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关于军事问题。《斗争》精准判断,“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深刻认识加强割据地区的军事建设是首要的问题。为此,《斗争》对于割据地区军事建设,提出一系列正确主张:加强红军士兵的政治教育,实行党代表制度,加强军事训练,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加强在军队内发展党员,加强红军对地方武装的帮建,坚持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使用力量,加强对敌军的宣传瓦解,加强大小井、九陇两个军事基地建设等。

关于土地问题。《斗争》提出,割据地区的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数人拥护的,但实际执行时却大受中间阶级的阻碍。究其原因,是中间阶级受到革命的过重打击而几乎完全附属于豪绅阶级了。中间阶级是争取的对象而不应成为坚决的敌人,《斗争》找准了问题的关键,提出中间阶级要争取而不是打击的意见建议,为后来将土地政策调整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奠定了基础。这样中间阶级能够从革命中收益,自然会支持土地政策。

关于政权问题。《斗争》主张实行民主集中主义制度,认为它是最能发动群众力量和最利于斗争的。但割据地区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推广的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斗争》很有远见地指出,由于许多事情党把政府搁置一边直接做了,造成“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威权,政府的威权却差得多”的局面,鉴此强烈主张:“以后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这一极富远见卓识的洞察,把党和政府的关系那样早地界定清楚了。

关于党的组织问题。《斗争》认为,机会主义思想残余在割据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经过党内的斗争和客观事实的教训后(指反会剿的失败等),目前正在逐步改变。地方家族组织的血缘关系,是党的村落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大阻力,经过失败的教训后,这种阻力正在减小。《斗争》还提出,预防投机分子反水,必须加强党的秘密组织建设;因未来伸入白区工作需要,应该加强城市党组织建设。边界各县几乎都是农民成分的党,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等等。这些党建思想都是党的建设史上的首次,对于后续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

关于革命性质问题。《斗争》坚定支持关于中国现时仍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阶段的论断,指出中国“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这是党首次解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阶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斗争》还从经济问题入手,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这其实在说明中国革命有别于以工业为主要经济的苏联革命,中国革命的基础在农村,必须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暴动,把农民纳入同盟力量,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这其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未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思想的影子。

关于割据地区问题。《斗争》分析了选取罗霄山脉中段作为军事割据的原因:有群众基础;党的组织有基础;斗争经验丰富的地方武装与相当的红军力量;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能影响湘赣两省,且能影响两省的下游。这其实也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即通过前叙的全面阐述,力争中央能够同意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历史意义

《斗争》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两篇重要论著之一,立足当时的社会革命背景,该文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一)丰富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中心论转向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过程中,《井冈山的斗争》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苏联革命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城市中心论”影响,在四周弥漫着白色恐怖、红军次第惨痛失败教训的紧急情况下,党内部分同志仍然不顾中国的特殊国情,死守“教条主义”,坚持攻打中心城市。在这样严峻而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没有动摇革命意志,坚持主张在湘赣边界进行武装割据。事实也证明,这不是一条退去的消极道路,而是一条向敌人统治薄弱地区积极进攻的道路。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他认为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中,红军应该而且必须掌握武装力量,抓住革命武装的主动权,才能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斗争》中还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条件,以及在根据地内开展军事建设、政权建设、党组织建设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全面推开建设以及为后续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提出并完善了“党的建设”思想。一个政党的政治与组织建设关乎政党存亡。然而,红军的政权在当时建立起来了,但各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哄而集、一哄而散的群众集会,根本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问题,没有代表会作支撑的委员会在分配土地时不公正,打击白色恐怖时轻易妥协,贪污经费等等,尤其是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泛滥,对党的建设赞成了严重的影响。《斗争》还指出,“党内机会主义现象仍然到处发现:一部分党员无斗争决心,敌来躲入深山,叫做'打埋伏’;一部分党员富有积极性,却又游于盲目的暴动。这些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加强党的建设提到了尤其重要的高度。

针对党内思想混乱不堪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分析总结了湘赣边界党的建设经验后,鲜明提出要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他很有预见地洞察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加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是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问题。克服党内的这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注意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统一全党上下,团结一致与统治阶级作斗争,是毛泽东同志思想建党的重要基石。《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源头活水,并丰富了建设的内容,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党建设思想的基础,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三)丰富了军队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与革命斗争相伴相生、逐步完善。《斗争》一文,通过对井冈山地区军事斗争的经验总结,就加强和完善军队建设提出许多创设性的内容。比如:实行党代表制度,虽然不是首创但在原来基础上更完善了一步;加强在军队内发展党员,提出应达到一半的比例,虽经后来证明三分之一为最优,但此时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党员的发展;加强红军对地方武装的帮建,是军队建设多种力量并建的基础。等等。有力推动了当时红军及革命力量的建设,丰富了我党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

四、现实启示

(一)关于报告本身的启示。本篇是一份下级党委向中央呈递的报告。从报告的角度看,启示我们要做到:一是言简意赅,只说干货,无关的“修饰粉面”的内容最好不要。二是要以事实说话,讲真话,有理有据才有说服力。三是必须调研研究,深入一线了解掌握情况,而不能敷衍、将就。这三点也是任何时候撰写报告类文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二)层层递进的问题分析方法。这是毛选里很多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斗争》一文中,在论述割据地区军事问题时,《斗争》先是从红军来源着手,进而分析成分,在此基础上,相继分析了红军的政治教育、党代表制度、军事训练、后勤保障、党的组织建设、与地方武装力量的关系、使用原则、宣传和军事建设等,内容上立足全面,逻辑上层层递进, 以逻辑为主线的阐述方式。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战略能力。这样的事实在毛选各篇著作里比比皆是,就本篇而言主要有: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战斗》看到的是中国革命的材质必须发动农民的力量。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战斗》看到其本质是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薄弱了,从而提出这是根本性问题,必须加以改进。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威权,政府的威权却差得多,《斗争》分析其本质是党与政府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从而提出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的关键才能拿出针对性措施,这是能力,需要综合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场教学点·茅坪八角楼
【旅游足迹】江西之旅--井冈山茅坪八角楼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从井冈山斗争到古田会议
历史上的今天,《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问世
一起读红军军史(2)井岗山会师
井冈山革命风云(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