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研读概况

    一、文献写作背景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是毛泽东在1933年10月为纠正在土地革命中发生的偏向、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而写的,曾由当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通过,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大致背景如下:

①1933年上半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闽浙赣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红军发展到10万人。

②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也在深入开展。为了消灭封建和半封建势力,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毛泽东领导中央根据地开展了查田运动。查出的地主富农的土地财务,大部分分给少地的农民,这就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动摇革命战争的热忱。

③但是在查田运动中,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将非现阶段的农民成分划分搬到了当时饥贫交弱的中国,对地主、富家进行错误的划分和破坏,导致大量的农民受到迫害,凡是参与剥削、放过高利贷、雇佣过人都会得到斗争,这样的错误给农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失败。

为了纠正以上错误,毛泽东在1933年10月写了此篇文献,以此作为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标准。

二、文献的主要内容

此篇文献不长,直接就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工人五种情况做了规定。

全文核心讲来讲去就按剥削程度计算。也就是剥削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成分,而不是完完全全依据社会现象进行划分,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富农一般都占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地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或大部。富农的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中农有些占有土地,有些只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中农一般不剥削别人。贫农一般都要出卖小部分的劳动力,这是区别于中农和贫农的主要标准。工人一般都没有土地和工具,有些工人有极小部分的土地和工具,工人完全地或主要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三、学习文献的意义

此篇文献虽则很短,但从中可以学到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分类的方法。此篇文献就是用了分类的方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农民进行分类,这样便于工作的开展。联系现实,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可以根据时间四象限法对事情进行分类,将需要处理的事情分为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再去处理,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效率。掌握分类的思想与分类标准,是此篇文献带来当前读者最大的启发。

(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方法。从王明“左”倾教条错误可以看出,他是把稳定的社会主义现象挪到了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不稳定的中国,这是一种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临摹行为。是把现象当作本质的一种不反思状态。是把他人实践成果直接嫁接到自己身上的思想懒惰不作为状态。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错误。要知道,不根据具体情况和主要矛盾进行思想标准制定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瞎指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初期农村的阶级划分标准
老家记事 国事篇 1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四)——土地改革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读《毛泽东选集》之五
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