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亩山地

癸已那年,父亲谢世,留下一亩山地,边远、贫瘠,常人不瞧,却是父亲一生的纠结。 


山地坐落在县城金鸡山的山凹处,由两块毗邻的组成,狭小的是梯形状,大点的是长方形状,两块接拼在一起,就宛若一面旗帜般,狭小的为旗杆,大点的若旗面。虽然远近都是菜地,我这块却是最高处,取水远,绕着几条小道,走过田埂,才能到山底的小水库取点水;路难行,总是要穿过他人的山地,走泥泞,钻茅丛,过池塘,山路弯弯,弯曲缠绕。


山地原本非属我家的。年纪稍大,才知道这山地的来历。原来我家的自留地在离家不远的近郊,紧靠一所小学,大路傍边,前有池塘,取水方便,后有围墙,遮挡风雨,土地肥沃,耕作方便,每年盛产果蔬之类颇丰,作为粮食紧缺的年代,其养家糊口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学校扩建,找大队要地,大队书记金口一开,靠学校附近的菜地,包含我家的全部征用,没有任何手续,没有任何招呼,书记顺口叫道,“鸿畴,金鸡山边上那块荒地就归你种了。”这可是一块抛荒的山,残根残枝遍地。家父是位厚道人,没有半句吱声,没有半点争辩,心虽有怨,怨不责人,接受了这歧视式的安排。

家父心里清楚,这块自留地来之不易。从十九岁入红,受伤,掉队,转地方作后勤工作,再被推荐至经贸战线一员。离开农村后,一生勤劳的他,业余时间无处打发,提笔书就报告,要求家眷回乡务农,组织成全了他,就近落户,队里就安排了这块自留地给他,他很欣慰,总算有块地可以耕耘耕耘了。我知道这是他一生中难得的一次私心,以家眷的转农,换取他孜孜以求的自留地。其实,父亲并非种菜好手,付出同等的时间,却收成要远逊左右。但是他除去上班时间,几乎都泡在菜地,菜地成了他打发时间和弥补家粮不足的唯一寄托!

看了山地后,他心里很矛盾。就地力上看,山地是远不如自留地,就面积上却是自留地的好几倍,精耕细作一段时间,说不定又是一块好地。致命的问题是,因为远,下班到山地的途中时间长,到山地天已黑,几无耕作时间。想调一块近点的,自已不动笔,就拆腾我这初中学生写报告调地,幼稚巴巴的文字怎吊得起领导的口味!所以始终未能如愿。

我心想,父亲当时掌管城区的农资供应,找大队书记说上几句奉承话,或者提点什么,寒喧过后,彼此当然会好说好说,表面恭敬客气的父亲,却心若顽石,从不踏进大队半步。既然正式报告解决不了,就接受现实,没早没晚地埋头山地。

家里能够顶得上小劳力就算我了。放学回来免不了被唤上作伴,他总是走在前面,或肩挑尿桶、畚箕、谷箩,或肩驮锄头之类,裤管一脚卷,一脚放,一双赤脚在田埂上留下坑坑洼洼的足迹,他那匆忙样,感觉山地里有宝贝等着式地。我陪伴的任务是负责给青菜捡草,腰酸背痛的我,时不时傻眼式地盯住他,这成片的菜草要何时才捡得完?有时也心酸,看他背影是那样地瘦小,精神也显憔悴 ,伤感的心情油然而生。那一招一式,弱小的身体,与空旷的山地形成强烈的反差,生活的全部就是早出晚归,山地耗尽了他业余时间全部的心血。

时光容不得自已思考!求学就业后,慢慢地也远离了山地。成家立业,执掌家业了,家里的油盐酱醋柴,样样烦心,名闻利养经常闹心,在物欲纵横的世界,你不想有的也被逼着想。想找一个清静的世界太难了。生活总会启发许多,突然又想起山地,父亲把爱和心血全部付诸它,会否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想法,回避世俗,放下烦恼,那也是一种生存之乐。那个年代,饭碗泥团造,政治运动不断,可以说每个公职人员都被拽着脑袋过日子,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铸就终生憾事,永世不得翻身的结局,岂有不牵肠挂肚之理;家庭,超支、债务、入不敷出,太纠结了,除了指望那山地能产出更多的地瓜、芋头冲饥外,就是能在这山地上滋长出生活的希望,甜酸苦辣的调料壶,红黄蓝绿的调色板。可以说,家父一生包容太多,忍受太多,从不计较,也许心施山地算是其中缘故之一吧!我又想起了王维的田园之乐:“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山边寂静的村庄,绿树下一缕袅袅的炊烟,有着颜回的简朴生活,又有着陶潜的与世无争。

一晃,家父也年暮,耄耋之年,九十有一,还天天往山地跑,风寒雨暑,披星戴月,母亲担心他安全,在我耳边叨叨不休。劝家父弃山地,他又视山地若鸡筋,丢之不舍,为了哄他,只好答应由我来管理。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我,已脱离农耕多年,手无缚鸡之力,昏昏欲睡,岂堪此大任。还好家里拖了一位。俩口子一干就是三年。开垦,一锄下去,只有二公分的松土,这分明是老人家力不从心的挣扎;锄草,一锄落地,菜当草除,这分明是老人家草当花赏的遗憾。起初,我们种地瓜、种花生,种玉米,收成中有喜悦,付出中有疲惫,出工步履蹒跚,回家双脚带翅。三年后,索性讨了点杉树苗种上,慢慢地淡出了对山地的关注。

当我如实地向家父禀报种了满园的杉树时,见他只是点头微笑,却每日睡觉过日了。母亲一走又是一击,日子过得更是寂寞,我们回家坐坐,他便称想睡觉了,两句半就打发你走了,不久,一顿饭工夫,无疾而终,世寿九十六,人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客客气气,无怨无悔的家父就带着他对山地的牵挂,不,是对家庭的牵挂离开了我们。

家父走后,政府征用山地修公路,山地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日前,我重走山地,原貌已不复存在,一条宽畅的水泥大路穿越而过,站在那个位置,都象是山地的位置,时空的转换,已经物是人非,此时的山地不也近郊吗?感恩山地,它与一位岁月老人相伴三十多年,点燃了希望,锤炼了身体,填补了家缺,但愿来年,能借你一把沃土,培在家父坟头,以慰其愿。

2020年9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实抒怀】妈妈的算盘子
家父【七律(步韵陆游之书愤)】[七律]
顾湘:觉得自己渺小一点也挺好丨单读
家 (五、六)/ 文 : 林承金
【郁氏文化】怀念大队好书记(文/张垣​)
巢湖知青故事——偷鸡摸狗拔蒜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