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上靶场轶事

     历史,有些是微风拂尘,经不起时间的沉淀,没有任何的痕迹;有些是磬石之固,即使史志未曾记载,百姓也是神刻骨,挥之不去。

靶场机关大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解放军飞机靶场入驻宁化泉上镇,进行了为时十余年的高炮打飞机拖靶演习,算得上宁化一个具有轰动和非常吸引眼球的历史事件。1977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丁巳年(蛇年)。这一年是中国结束文革十年动乱后的两年徘徊时期的第一年,当年还恢复高考,国家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福建省宁化县有一个高炮靶场,是专供驻闽高炮部队实弹射击的。每年下半年,福建的高炮部队都会聚集到这里,进行实弹射击,既检查部队的年度训练情况,又检验部队真枪实弹的战场应变能力。打靶部队要经过撤离阵地、铁路装载、铁路运输、摩托化行军到达宁化靶场,然后占领阵地、空炮合练,再进行实弹射击。

     我团(29军高炮团)从1976年2月组建开始,基本上每年都要来此地一游。红光部队是所有赴宁化打靶高炮部队的代号,我团是一大队。行军过程中,所有军车号牌都用红布遮挡,车辆、火炮均用蓬布、伪装网盖住,官兵们全副武装,上百辆车子轰轰作响,浩浩荡荡,神龙不见尾,煞是威风。”(1)

也许这是部队首长的小平房

     部队的番号,车牌、车辆、高炮等全部实行伪装 ,非部队首长是不能知道详情的。这支代号为红光部队的进驻,让这个边远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了,不但来了很多的解放军士兵,夜间的电影更让村民大饱眼福,进入演习时,军车偶尔会到县城接群众到场观摩,城区群众也奔走相告,每次都有不少群众登车前往观看稀奇,同时还领略了严肃的军纪,人民子弟兵与老百姓的鱼水感情。我也借此东风,坐着军车来到靶场。

     现在再搜索一下记忆,靶场位于泉上镇泉下村,地处县城东北盆地。四面环山,东西为连绵褶皱山地。靶场机关的大门不大,甚至显得矮小,但它风光,门庭若市。左侧是军人服务社,进入靶场大门,有一个不大的转盘,场部机关的两层小楼便在转盘的后面,很少看到有人进进出出。绕过转盘,沿左侧水泥路往前走,左手边靠近围墙的是一片忽窄忽宽的长形空地,地上种有樟树、酸枣树等一些树种;右手边是几排老式平房,路的尽头是一幢三层楼房,据说是靶场的招待所。机关楼的右侧水泥路再往前走,左手边依旧是几排老式平房,用途不太清楚;右手边是篮球场、缝纫机台板厂和仓库,路的尽头是两排机关家属房。

     靶场机关大门外,向东约五百米就是泉下村。街道穿村而过,临街店面般般,适逢集天,熙熙攘攘的人流,会聚着方圆一二十里甚至更远的村民都会来到这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赶集的大多是上了点年纪的男人,中年妇女和小孩,青壮年

大都外出打工了,集市上人多的路段也只有一百多米。

      高炮的准确位置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只知道距村不远的小山凹处,山脊上站满了人群,一名解放军战士站在对面山顶上,手上挥动着三角红旗,口中吹动着哨子,在指挥着什么?蔚蓝的天空,白云轻纱。大家都关注这蓝天,期待着飞机出现。随着一阵轰鸣声,指手划脚的人越来越多,飞机逐渐增大,屁股后的白烟宛若白色飘带,飘带中若影若现地可见一个飞靶,紧紧跟随着心机在天空飘荡。随着解放军三角红旗的落定,多处发出了火焰式的炮弹向空中齐发,瞬间那飞靶即在空中爆炸,随即落下下。打靶的时间并不长,随着飞机的远去,人群也逐步散去。我们也搭车返城。连续几次后,慢慢也淡出了兴趣,靶场似乎从脑海里消失。

   一个偶然机遇,我又踏上泉上的土地,突然又想起了靶地场往事,便想旧地重游。靶场机关大院坐落在泉永村圩上,走进大院,已经物是人非,除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依旧摇曳外,那机关的楼宇已经破烂不堪,“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纵横交错的小平房,具有上世纪特色的军营风格,一层 ,青砖,泥瓦,处处彰显的是朴质、简易的风格,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当年的楼宇的位置了。靶场指挥部离机关有段距离,坐落在泉永村老街,高耸的围墙内,坠子芳草,还有一幢二层有青砖房,房前是一个夸砖砌的人字阶梯,据说三层安装了雷达,由这里遥控着东西两个炮兵阵地。当时在场的群众告诉我:来参加打靶的部队除了福建的外,其它省市的也有不少,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部队都有,平常靶场只有二个连看守,进入打靶训练期就有好几个团的部署,相当一部分进驻假期的学校和百姓家中,这时的人口密度甚至超过县城。在1988年的一次打靶中,炮弹首先打中的飞机的尾巴,已经冒烟,接着又打中飞机的左翼,提着浓烟滚滚,飞机一头向下猛坠,接着机头被拉起向西北方向飞去,在新军村再次坠落时,驾驶员发现下面有村庄,再次拉起,接着有人从飞机上跳伞,飞机又拖着火和烟向本西北,最后坠落在水茜辖区内,现场为深山处,森林着火,除一名砍柴的农民遇难外,就是那位把正驾驶员推下飞机,自己英勇赴难的副驾驶员光荣牺牲了。从此靶场就再没有训练了,1994年二个驻守的连也撤走了,靶场就成为历史,永远划上句号。

 我很惊讶,想知道更多一些信息,却不能如愿。踏遍青山远处觅 ,寻来全不费工夫。那天突然手机上跳出《   1988年8月4日宁化靶场误打轰一5飞机事件》美篇,它是这样记载着:

“时光倒流到1988年8月3日,空军某部配合高炮部队实弹射击的飞行员及领导,来到我团指挥部作礼节性拜访,同时了解高炮部队训练情况,沟通实弹射击有关事项,中午就在团指挥部就餐。可谁知道,这个飞行员是最后一次与大家见面。

      第二天上午11点45分,这个飞行员驾驶着一架轰一5轰炸机,曳着一个白色拖靶,向东靶场飞来。进入靶场射界后,东靶场的部队集火射击,按说是打拖靶,可不幸打中了飞机,飞机起火冒烟了,开炮的是驻晋江某部一个57mm高炮连。当时阵地上一片欢呼声:打中了!打中了!……该连连长头脑还算清醒,感觉不对呀,这是把自己的飞机给打了。连忙招呼手下兵:别高兴,别叫了!我们把自己飞机打中了,等着挨处理吧。东靶场的其他人都惊呆了,只见飞机尾部冒出一个大火球,向西靶场飞去。这时飞机抛出一面红旗,接着有一个人跳伞了。此时飞机已进入西靶场射界,西靶场的部队只注意瞄准拖靶,也迅速开了火,降落伞是迎着炮火降下来的,跳伞的是领航员。见此情况,西靶场的部队回过神来,马上停止射击,安排人员救援。好在此人没有受伤,但当时吓得两腿发软,又气又急地说:飞机已抛出红旗,你们怎么还向上打炮?我的降落伞周围可都是弹头炸响呀!当时空军和高炮部队有约定,飞机若抛出红旗,应即刻停止射击。平时大家都会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真到了这样的生死关头,有些人还是会怕哟。

      飞机飞到山区坠落了,部队迅速组织人员寻找飞行员和飞机残骸。我们部队的领导进到山里后,根据一对母子被烧伤的线索,找到了飞机坠落的现场。这对母子是飞机坠落时引起的山火烧伤的,虽然送到医院,但母亲伤重死亡,小孩得救。飞机坠落在一个山坡上,地上有一个七、八米深的坑,机头就深插在这个坑里,周围二、三平方公里都散落着飞机的残骸,坠落地点离一个叫邱山村的村庄不远。有关人员估计,飞机在靶场被击中后,飞行员迅速驾机离开现场,因为下面都是部队和装备,而飞机上有十八吨航空油,刚飞了一个航次,耗油不多,若坠落靶场,那损失就大了。飞到山区后,他尽量操纵飞机往无人的地方飞,后来又有一个通讯员跳伞,被挂在树上,但人没大碍。在最后的关头,飞行员见前方有一个大村庄,为避免老百姓受伤,他压低机头往地面冲……看来,这是一个英勇无畏,关时刻还想着战友和群众安危的勇士,在这之前,他完全有机会跳伞逃生的。在现场,我部官兵将机头挖出来,并找到了飞行员拇指上的一块肉,还有一些被烧焦的碎肉块。在场的空军、陆军官兵带着沉痛的心情,脱帽向牺牲的飞行员默哀,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其妻子也赶过来了,怀中紧紧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女孩,早已泣不成声。后来得知这个飞行员是山东人,1975年入伍,人长得很帅气,但至今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高炮打飞机,通常先以雷达搜索、跟踪目标,测定目标坐标,通过射击指挥仪求出射击诸元,并连续传送到火炮,然后火炮按射击诸元发射,使弹丸直接命中目标。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判断此次误打飞机是该炮连的指挥仪出了问题,属于机械故障。仪器出问题,但根子还在人身上,因而此后处理了一批人,从副军长、副旅长到营长、连长,连长是撤职,其他大部分人是记过、记大过处分。我团一个副营长到东靶场当保安组长,也因此事受到了记过处分。”(2)

      美篇的作者是靶场一员,亲历了现场,目睹了当时的实况。看了作者的美篇,心里有些凄凉,很是沉重。一个偶然的事故,本不奇怪,奇怪的是仓促收尾,那位无名无姓的飞机英雄至今仍然躺在靶场茔穴,心慰他自己的付出,挽回了那靶场的安然无恙,换回了村庄的平安。虽然依然有人惦记着他,甚至为他打抱不平,但必竟世人知之甚少,方圆几里,几十里,几百里能知者几何。英雄呀!你安息吧!愿以此文让家乡更多的父老乡亲知道,你是为保护这片蓝天下的百姓,而舍生取义,抛头颈,洒热血的。

  时年,也许我们有亲临靶场,观摩那壮观的打靶实况,感受那恢宏的场面,可是我们却不知道示靶场的背后还有这悲壮的故事,如今细思之,打靶虽然远去,靶场却依然如故,几丛芳草,永远遮挡不住那打靶的场面,那靶场的影子,那朝气蓬勃而帅气的将士。还有那为掩护正飞行员,为保护靶场、保护村庄百姓而牺牲的副驾驶员。

注:

(1)西海美篇,《   1988年8月4日宁化靶场误打轰一5飞机事件》,2019-03-06。

(2)同上

2020年 9月15日粗稿于厦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一特刊】崔宁源/蓝天“礼花”
面对40年前双管37高炮,总是有说不完的趣事
陈志民:我的飞行生涯(十八)
洛克希德F-117A隐形战斗机的研制(第3章/共4章)艰苦的训练和艰难的教训
海南空防史上最尴尬的一天
抗美援越击落2架美机,美中不足:连射50发炮弹,炮管过热膨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