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刺绣人生 作者:红尘一笑 朗诵:湛蓝

   辽宁在线散文 ? 可以听的散文 ? 第052期

母亲的刺绣人生

来自辽宁在线散文

00:00 08:10


母亲的刺绣人生

作者:红尘一笑


  记忆中,母亲是一直坐在那台老式缝纫机前的,低着头,聚精会神地踩着缝纫机;或者左手举着绣花绷,右手拿着绣花剪,对着阳光欣赏并修剪她的刺绣作品。她的身影永远是忙碌的,她的表情永远是痴迷的。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母亲就与绣花为伍。那个时候,生活中流行的不是现在的手工十字绣,而是一种机绣。所谓机绣,就是用缝纫机来刺绣的一种工艺。

  在我们市区附近,有一家大型刺绣厂,专门承揽各种刺绣业务,如门帘、枕套、床单、被罩、小孩子的兜肚等。流程是把刺绣用料发到分散在各地的绣工手中,再从绣工手中收回刺绣好的成品投放到市场。这样,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附近许多妇女便加入了绣工的行列,母亲便是其中的一员。

  缝纫机刺绣是一项非常精细繁琐的活儿。从刺绣厂发过来的花样子都是透明的蜡纸,用于绣花的布料基本都是的确良布,有白色的、蓝色的、红色的,也有粉色的。母亲首先把发过来的花样子附在刺绣的布料上,为防止笔迹打滑变形,先要用大头针把四个边角别好,然后在蜡纸和布料之间放置一张复印纸,最后再一笔一笔地将蜡纸上的图案绘印到布料上,这算完成了刺绣前的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便是选择配线,因为刺绣厂对每个图案所用线号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许多线颜色又非常接近,不仔细分辨基本是看不出的,所以配线这一环节相当严格,稍不留意便会出差错。母亲经常为了一种线而搭车跑到几十里外的刺绣厂去选配,有时,刺绣厂线号短缺,母亲便要跑遍附近的十几家集市挨家寻找。在那个交通不算便利的年代,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母亲对刺绣要求非常严格,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从配线的选择到针码的大小,再到针脚的纵横,她都要做专门的研究。有时为了把某一个部位绣得恰到好处,她甚至拿着放大镜去观察。拆了绣、绣了拆,一直到自己左看右看都满意为止。因为她工作认真,绣品质量好,深得刺绣厂领导的器重,每次厂里有重要的活儿,都要让母亲牵头示范。她绣出的富贵牡丹、嫦娥奔月、鸳鸯戏水,达到了活灵活现的地步,被刺绣厂选送到国外。

  母亲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那时候,家里经常会有新学员来向母亲讨教,母亲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上机示范,一直到人家弄懂了为止。记得当时邻村有一个刘姓女子,跟着母亲学刺绣,刚开始不得要领,急得直哭,母亲便天天手把手教她,把自己的全部技巧毫无保留地向她传授,遇到雨雪天,便留她在家里吃住,那女子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她也成了刺绣高手,成为母亲最得意的门生。

  母亲生性善良,有求必应。村里谁家娶了媳妇,谁家生了小孩儿,她都会送上亲手绣的喜庆门帘、枕套或吉祥兜肚,乡亲们也把得到母亲的刺绣作品作为一种荣耀。

  母亲对刺绣是痴迷的。很多时候,刺绣厂活计催得紧,母亲便夜以继日地赶工,白天顾不上吃饭,晚上在灯下一忙就是半宿。那个时候,父亲在电业局上班,无暇顾及家里,母亲白天忙家务,晚上要刺绣,常常是我一觉醒来,看到母亲还在缝纫机前忙碌。那些年,家里生活并不十分宽裕,但母亲用刺绣为家里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所以我们姐妹三人的衣食住行,再到后来受高等教育,一直都是无忧无虑的。我们成家立业后,母亲才放下刺绣的行当,放心地颐养天年,但由于常年低头刺绣,母亲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至今无法痊愈。

母亲用一技之长撑起半个家,为儿女打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母爱的恩泽,像涓涓细流,甘甜润心。弹指之间,光阴流转。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我们一边走一边怀想,那些美好的、让人念念不忘的温暖,如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路。

本期编辑:寒簧

作家简介

红尘一笑,原名刘静。作家、诗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散文诗年选》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锦州。在《散文诗》《中国文学》《当代汉诗》(香港)及《常青藤》(美国)等国内外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近千件。获各种文学赛事奖项50余次。文章被国内外几十种权威文学选本收藏。著有个人散文集《花开,只为倾城》《静听心海》,诗集《那梦,那时光》。主编大型合集《2016当代作家文学精品》《新视野:诗文精品选读》《2015当代作家作品精选》等十余部大型文卷。

主播简介

杨梅,笔名湛蓝《辽宁在线散文》主播。辽宁沈阳人。辽宁散文会会员,盛京文学网沈水社团编辑,春秋社团评论员,金蔷薇诗社会员,盛京小作家文学社讲师喜欢朗诵和写作偶有小作散网络平台纸媒。


   辽 宁 在 线 散 文 约 稿 

 《辽宁在线散文》五月征稿“勤”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五月的田野,不只是和煦的风,纷繁的花朵,还有辛苦的劳作与勤奋的身影。“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请以“勤”为主题,千字左右,原创并微信公号首发。
        随稿请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一份,介绍要有所在城市和职业等真实信息,作者照片2张(横板)。以及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原创图片3-4张。
         投稿须知:
         1.请标明作者微信号。
         2.请word文档附件发邮箱。 投稿格式:使用word文档,附件发送+附件图片+附件作者简介。
         3.请关注本微信号,一个月未发布请自行处理稿件。
        4.编辑有对作品的修改权,若不同意请注明,不注明均视为同意。
          截稿时间 2017年5月25日
          投稿邮箱:lnzxswtg@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与刺绣厂
【山东】李付志||洋槐花开五月天
在一场更大的雷雨到来之前 结束了欢聚与想象
江苏作家||【炊烟里袅绕着我的乡愁】◆褚福海
【夜读】熊小平:最忆在西海
(原创摄影)永泰庄寨:讲述农耕人家奋斗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