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夏中卫 / 焦自强 【散文】/《念想》



作者简介

      焦自强,笔名:雨肖 ,大学本科,宁夏中卫人,中卫市作协副秘书长,中卫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在《中外诗人》《朔风》《徐州晚报》《营口日报》《红都》《白于山》《宁夏日报》《沙坡头》《红枸杞》等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随笔、散文、诗歌、评论。



念想

焦自强

在逝去的长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奶奶。那个九十年代活到80的老太太---我父亲的三婶母,是个很霸气的女人。她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在村里是极有口碑和威望的人。爷爷奶奶在父亲8岁左右相继去世,照顾父亲的责任自然落在了三奶奶身上。三奶奶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我的三个姑妈嫁的一个比一个远,三奶奶最亲近最喜欢最想依靠的是父亲。对于家族人说,三奶奶对父亲好是天经地义的,其他长辈子女太多,不能再负担父亲。小时候,因为三奶奶向着父亲,我经常跟着父亲去三奶奶家里吃我们吃不到的东西,诸如:牛奶糖、花生、蜜饯等,当然我还是喜欢三奶奶做的饭。

三奶奶是信佛的人,手里时常捏着一串紫红色的串珠,口中念念有词。她常说念佛可以为亡灵超度,使去世的人在地狱不再痛苦,念经祈福大概就是她说的美好许愿。每天天不亮,住在三奶奶隔壁的我们就能听到敲木鱼的声音,起初是轻微的,缓慢的,带有呼吸的,渐渐地,敲击的节奏加快了,像是从远处呼啸而来的风,嘴里的“南无阿弥陀佛”也清晰了,明亮了。我们常常是伴着三奶奶的木鱼声起床的。起床后,只要出门,便能闻到从三奶奶院子里飘来的香,惹的我几次三番想去看究竟:同样的食材,三奶奶怎么做出那么香的味道?

有一次,到了饭点,父亲还没有回来。姐姐鼓动我去三奶奶家寻父亲,我说我不敢,姐姐说:“你怕什么?三奶奶喜欢父亲,父亲又喜欢你,还怕三奶奶把你吃了?”我想了想姐姐的话,好像也对啊。于是,我壮着胆,沿着三奶奶家墙边,依靠成排的枣树做掩护,蹑手蹑脚猫到窗底下。屋里,三奶奶正大嗓门和坐在炕沿上的父亲说着话,他们一唱一和,不时传来几声格格的笑声,感觉谈的很愉快。三奶奶在灶台边忙活着,一会儿派遣父亲去橱柜里取这个,一会儿取那个。锅里的油热了,三奶奶舀起一勺子辣面子均匀在铺在锅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撮盐撒进锅里,锅底立刻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三奶奶再用笊篱捞起水盆里的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股脑儿倒进锅里,锅里立马安静了许多,三奶奶翻炒了几下锅里的菜,继续和父亲说话。菜起锅的时候,三奶奶夹了一样东西放进锅里,就大功告成了。正当我纳闷那一样东西的来历时,三奶奶向着窗户喊:“尕子,快进来吃饭,躲在窗户下瞅啥呢?”我以为三奶奶要骂,还是不敢进去,父亲出来把我拉进去,三奶奶摸着我的头:“乖孙子,是不是闻到香味跑来的?你和你爸一样,就喜欢我做的饭。来!尽情地吃,少不了你们的。”

屋子里早已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空气里,屋顶上,桌子上、碗筷上……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三奶奶的味道。我一口气吃了两碗,三奶奶嗔怪地喊着:“别噎着,别噎着。好吃的话,下次再来吃嘛。”父亲只是笑着,没有说什么。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三奶奶在炒锅里放啥,为啥饭那么好吃?成年后,我也多次像模像样地学着三奶奶去做饭,去炒菜,但终究不能还原她那样的味道。但从父亲口中知道,三奶奶那最后添加的一样东西正是提前用陶瓷坛子研磨好的调料。

三奶奶是从裹脚的年代过来的人,做事很仔细,也很小心。每每遇到大事情,总会把父亲叫了去,仿佛商量国家大事一般,一谈就是半天,自然我更有机会去蹭上三奶奶甜美的饭菜。父亲做事也是常想着三奶奶,买东西总买双份,一份是我家的,一份是三奶奶的。我总是跑腿给三奶奶送东西的跟班,三奶奶见了我不是塞吃的就是塞玩的,感觉在三奶奶那里,就好像到了聚宝盆里。

三奶奶走路很轻,大抵是裹了脚的缘故。她个子不高,大约一米四,上半身很丰满,胸脯总是挺得很高,下半身像巴掌大的脚支撑着,我好几次想,万一一股大风吹来,是不是我就吃不上她做的饭了。还好,每次我这样的猜想都被三奶奶稳如磐石的脚打破了。她依旧经常像踩高跷似的站在门口的高台子上,做自己喜欢的事:“咕咕咕”地喂鸡,弓着身子泼水,弯下腰捡东西,翘着二郎腿纳鞋底,眯着眼睛晒太阳,歪着脖子抽几个姑妈从城里买来的香烟,像看护孩子一样看着堂屋前的苹果树……

三奶奶喜欢安静,但不是太吵闹的安静,尤其午休时间。村里很多和我一般大,比我大些的孩子,习惯三五成群到三奶奶家院子前面的空旷地带玩耍,有时哭声、喊声、骂声、吵嚷声、尖叫声系数卷来,甭说三奶奶了,我家都感到发生地震了。母亲跑出去喊几声,根本无济于事。而三奶奶掀开门帘,站在高台上,双手叉腰,用左手食指一指,“嗨,尕子们,你们来我这喊叫来!是吃饱了撑的慌?赶紧回家玩去!”霎时间,刚才吵翻天的景象便像平静的湖面恢复了往常。那些心存侥幸的孩子还想争论什么,被旁边的同伴拉扯着只好回家去了。

玩是小孩子的性,我也不例外。知道了三奶奶的秉性和脾气,也了解了她和父亲及我家的关系,我还是冒着被挨揍的危险经历了一场玩闹。那天,看着三奶奶院子里的苹果,我和同伴约定一起去摘几个尝尝鲜。听着三奶奶睡下了,我们轻手轻脚靠近三奶奶的苹果树,左瞅瞅西望望,不知道该摘哪一个?反正看着哪一个都眼馋。同伴说抱着我,我去摘高处那个泛红色的,我战战兢兢地被同伴支棱到树枝附近,刚摸到苹果时,同伴撑不住了,我一下掉了下来。“啪!”我响亮地趴在地上,难受的直喊疼,同伴像闯了天祸,一溜烟跑了。我也害怕的要命,心几乎提到嗓子眼,三奶奶几天前院子前凶巴巴的样子又浮现在眼前。这下我可完了,不是挨打就是挨骂了,甚至还有被父亲饿几天的可能。三奶奶出来了,快速踱着小碎方步走到我跟前,像抓小鸡仔一样拉起我,问我:“乖孙子,哪摔坏了?想吃给奶奶说,我摘给你吃。摔坏了,就要了你爹的命了!”我一声不吭地看着她,仿佛看到头顶的太阳也不刺眼了,心中满是感动。我第一次明白,三奶奶已经把父亲看作自己的儿子,我是她的亲孙子了!

可是,天公不作美。父亲与三奶奶亲密无间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一场意外,父亲撇下我们撒手人寰,留下三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乡邻都说留下这可害苦母亲和孩子了,亲朋好友一个劲地诉说父亲的在世恩德,三奶奶不说一句话,没哭一声地招呼乡邻操办父亲的后事。她不像是鬓角斑白的老人,更像年轻力壮的小伙,一个人跑前跑后。一会儿看看厨房的祭祀做的如何,一会儿看看纸活做的怎样,一会儿看看物品购置的怎样,她的眼神悲伤中透着坚定,愤怒中含着怨恨,但事已至此,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正当我们为父亲的坟地选在哪里纠结不已,吵嚷时,三奶奶进来了。她坚决地说:“这还用商量?陪自己的母亲吧!”三奶奶不是个文化人,但说出的话像是哲理。在家族传统里,去世的有病家人是不让进祖坟的,奶奶当时有病,坟地就在离祖坟不远的左下方,说是互相守望。三奶奶念及父亲很小就没有和奶奶相处,希望母子地下相聚,这是多么真挚的情怀。即使后来我知道,三奶奶也希望父亲的坟地留在她的旁边,但谁让父亲比三奶奶走的早呢。

父亲的葬礼很简单,但吊唁送行的亲朋好友很多。三奶奶一声都没有哭。在父亲躯体即将放入棺材,钉钉封蜡时,三奶奶也只是乜斜着眼瞅了一下,旋即念着她的经,一声比一声大。仿佛不屑于其他嚎啕大哭的姑姑、姨姨、叔叔,又似乎是平日午休时的睡觉。我那时很不理解三奶奶的无情,好几次都悄悄问她:“奶奶,你不难过?”她轻轻地说:“人死不能复生,让逝者安静。”

这句话在以后的岁月里我经常会听到。父亲去世后,我们按照三奶奶的要求搬进了她的院落。这让村人很是不理解。但从母亲口里得知,三奶奶念及我们一家子人多,挤在两间屋里很辛苦,况且孩子们都在长身体,三奶奶便和父亲商量好了,把她的住宅低价卖给我们。说是卖,实际上就是送给了我们。我们住在三奶奶的房子里直到几个姐姐出嫁,我和弟弟都考上大学,因为住房改造,原本属于三奶奶的住宅才变了模样。而三奶奶,搬到我们镇最负盛名的寺庙里去住。我那时百思不得其解,她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住,偏偏要去那么远,人又那么少的地方?

父亲之前告诉过我们,要对真心关心我们的人感恩,要知恩图报。三奶奶孤苦伶仃,女儿离的远,几个月不见来看一回。我和弟弟经常会把三奶奶接回来住几天,圆父亲的愿望,也表达我们深深地感激。

三奶奶很是硬气。每次把她用手拉车接来,回去时总要坚持用那裹的很小的脚,从队里走向村里,再从村里走向镇上。我很想找个车把她送了去,他非常生气地说:“好好学习去,别浪费时间。”于是,那下雨天泥泞,夏天尘土飞扬的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位像踩高跷似的老人,踱着方步挪向远方。

有时,我带着三奶奶喜欢吃的糕点去寺庙里去看她,她听到我在门外的喊声,顾不得系好鞋带,一颠一颠地跑出来:“我的乖孙子看我来了。快进来,快进来!”进了屋,她一边乐颠乐颠地给我找姑妈拿回的零食吃,一边摸着我的头,拉着我的手,盘腿坐在炕沿上,难过地说:“奶奶做不动饭了,一顿做两顿的,你就吃点零食吧。”我点头答应着,她和我又聊起父亲以往的故事,说父亲的确是个全才,教书、做纸活、拾掇庄稼、砌墙、换炕、剪树,样样精通;父亲也是个仗义的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可惜这些本事都没有好好传给我们就走了。听着三奶奶如数家珍讲父亲的故事,我伤心的情绪好了很多,也感觉只有母子情深才能这样吧,而且和三奶奶在一起,心里是温暖的、踏实的、安静的!

后来,我考上了中专,要去其他县市读书了,见三奶奶的机会就少了。只是每次写信总会问及她,弟弟忙于学习,每次都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下。放假了,我总要去和三奶奶坐一坐,和她说说话。我给她讲城市里发生的有趣的事,讲宿舍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的异同,讲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讲村子里没有的稀奇事,她仔细地聆听着,快乐地笑着。完了再三叮嘱我:“尕子,为人处世一定要真诚,要多行善事。”看着她微微舒展的眉角,我不住地点头,而她像个开心的孩子。

得知三奶奶去世,是在一个黄昏。姑妈打电话说:“奶奶快不行了,她希望看你一眼。”由于在离家很远的山里上班,我无法赶去见三奶奶最后一面。只听得电话那头,哭声连天,平时不爱哭的二叔也大声嚎啕着。姑妈说三奶奶给我留下一句话:“如果想我,记得每个纪念日多给我端杯茶。”

多年后,我终于明白,三奶奶不哭,是把坚强留给我们;把房子留下,是把给予人温暖的品行留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是把“少说多做”留给我们。经历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我渐渐懂得亲人传承的永远是值得回味的经典,无论在世与否,记忆不会风干。

三奶奶,我一定会给您端杯茶!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精彩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夏中卫文学作品小辑 ‖ 10】散文 · 刘福菊 ——《​红马甲》
散文||难忘儿时走亲戚
绥宁县一张50年前的珍贵照片 历史的印记,你家有吗?
【丝路新散文征文】马忠华|手工布鞋(10)
湖南优秀散文联展丨刘定安:奶奶
文学原创•《我的祖母》(中篇散文连载十)作者 吴位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