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果农之友:苹果叶部三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李保华,王彩霞,董向丽,练森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

苹果叶部有多种病害,其中褐斑病、炭疽叶枯病和斑点落叶病的症状相似,难以区分,进而影响病害的防治。为了能在实际生产中准确诊断三种病害,本文简介三种病害的区分方法及防治。

1 苹果褐斑病

1.1 识别

苹果褐斑病可以发生在所有苹果品种上,有针芒状、同心轮纹状、混合型和褐点型4 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典型症状为“绿缘褐斑”,即当病叶脱落时,正常叶组织内叶绿素分解变黄,病斑褐色,病斑外缘仍保持绿色,如图1A 所示。

1.1.1 针芒状病斑病菌侵染后,在叶片正面表皮下形成无色至褐色菌索,菌索放射状生长扩展,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定、边缘不齐的病斑。菌索上散生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如图1B 所示。

1.1.2 同心轮纹状病斑病菌侵染后,菌丝不集结形成菌索,而向四周均匀生长扩展,逐渐形成暗褐色、圆形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小点,如图1C 所示。

1.1.3 混合型病斑病菌侵染后,初期不形成菌索,菌丝向不同方向均匀扩展,后期菌丝集结形成菌索,放射状扩展,最终形成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较大,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如图1D 所示。

1.1.4 褐点型病斑苹果幼嫩叶片受侵染,常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病斑直径为1~3 毫米,发病初期,病斑仅表现变色,后期坏死,病斑中央常有半球形分生孢子盘。在雨季,褐点形病斑发展为“圆斑”或“灰斑”,如图1E 所示。

受寄主抗性、病菌株系、侵染量和环境等因子的影响,褐斑病的病斑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但绝大部分病斑都伴有菌索和分生孢子盘。田间可依据“绿缘褐斑”症状诊断褐斑病;若仍无法准确诊断时,可摘取病叶,透过阳光检查叶组织内有无褐色菌索(图2),若有菌索,可以诊断为褐斑病;若无菌索,观察病斑上有无褐色、半球状、表面光滑透亮的点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直径为0.1~0.2 毫米(图2),若有,亦可诊断为褐斑病。

1.2 防治

防治褐斑病应遵循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清除落叶等农业防治措施。

春季苹果萌芽前,彻底清扫果园内和果园周边的落叶,剪除病梢,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清除越冬菌源。

自6 月份雨季开始前用药,每隔10~15 天喷药1 次。雨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雨后使用内吸治疗剂。降雨频繁,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5 月中下旬至6 月底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以及7 月份病菌的累积期是防治褐斑病的2 个关键时期,在两个关键防治期内至少保证2次用药,将7 月底的病叶率控制在1%以内。9 月份多雨地区,需将8月底的病叶率控制在3%以内。波尔多液粘附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是雨季防治褐斑病的首选保护剂,其次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对褐斑病有特效,在病菌侵染后的3 周内使用都会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案,自6 月中旬开始,6、7、8 月份每月喷施1 次波尔多液,3 次波尔多液之间穿插1~2 次内吸治疗剂。若5 月底前后雨水多,可先喷施1 次内吸治疗剂,清除已侵染的病菌,然后再喷施波尔多液。

2 炭疽叶枯病

2.1 识别

炭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嘎拉、金冠、秦冠、乔纳金等品种上,富士、元帅等品种高度抗病。除危害叶片外,还危害果实。炭疽叶枯病发病初期,为形状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直径3~5 毫米的近圆形黑色病斑,透过光线观察,病部叶肉组织变黑坏死,如图3A 所示。发病后期,发展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斑。2.1.1 叶斑型症状天气干旱时,病斑扩展缓慢,病部枯死,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褐色枯死斑,当病斑面积超过叶面积的1/5~1/4,病叶变黄脱落,枯死斑周围有绿色晕圈,如图3B 所示。

2.1.2 叶枯型病斑遇高温高湿天气,病斑扩展迅速,常形成大型黑色坏死斑,使半个、甚至整个叶片变黑坏死,病叶很快失水焦枯,故称“叶枯病”,如图3C 所示。

2.1.3 果实症状炭疽叶枯病侵染果实后,仅形成直径1~2 毫米的褐色至深褐色的圆形病斑,周围有红色晕圈。病斑不再扩展,与典型的果实炭疽病不同,如图4 所示。

炭疽叶枯病的诊断,当嘎拉、金冠、秦冠、乔纳金等品种叶片上出现大量枯死斑时,极有可能是炭疽叶枯病。田间诊断可从枝条梢部摘取新发病的幼嫩叶片,叶片上若有形状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直径3~5毫米的近圆形黑色病斑(图3A),同时果实上伴有大量直径1~2 毫米的褐色至深褐色的圆形病斑(图4),可以确诊为炭疽叶枯病;若仍不能确诊,可摘取新发病的叶片,置于25℃、相对湿度为100%的环境中保湿3 天,病斑上若产生大量橘黄色分生孢子堆(图3D),也可诊断为炭疽叶枯病。

2.2 防治

炭疽叶枯病的潜育期很短,病菌侵染后难以采用化学治疗方法控制。生产中主要采用以化学保护为主,辅以清除初侵染菌源等农业防治措施。化学保护自6 份雨季前开始,保证每次持续阴雨期间叶片和果实上都有足够浓度的药剂保护,方能有效控制病害。

具体措施为,自6 月份雨季开始前至9 月份,每月喷施1 次波尔多液;两次波尔多液之间穿插以吡唑醚菌酯为主要有效成份的杀菌剂,或连续喷施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防治炭疽叶枯病的首选药剂,其持效期可维持15 天以上。其他有机杀菌剂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炭疽叶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期短,一般不超过7 天。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在病菌侵染后24 小时内使用对炭疽叶枯病有一定内吸治疗作用,效果分别为70%和60%。但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咪鲜胺持效期很短。

3 斑点落叶病

3.1 识别

斑点落叶病主要发生在元帅、印度等品种上,其他品种发病稍轻,新展开的幼嫩叶片容易受害。初期症状褐色圆形枯死斑,直径1~2 毫米,逐渐扩展为直径5~6 毫米的大斑,病斑浅褐色至红褐色,边缘紫褐色或紫红色,病部常有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图5),天气潮湿时,病部正反面均可长出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

斑点落叶病的后期症状与炭疽叶枯病的叶斑型症状非常相似,若元帅、印度等品种的叶片上出现大量枯死斑,多为斑点落叶病;若病斑边缘颜色较深,病斑内有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可以确诊为斑点落叶病;若仍不能确诊,需依据初期症状、病原菌、发生期、发生部位等细微环节诊断。斑点落叶病主要侵染幼嫩叶片,发病初期为直径1~2 毫米的褐色圆形枯死斑,5 月能够严重发病,新鲜病斑保湿培养后,可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依此与炭疽叶枯病相区别。

3.2 防治

在栽培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清除侵染菌源,苹果抽梢期喷药保护是防治斑点落叶病的主要措施。

春季苹果树修剪后,萌芽前全树喷布高浓度的波尔多液或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能铲除部分在枝干上越冬的病菌。分别于春梢和秋梢的旺长期,在降雨前各喷药1~2 次,能有效控制斑点落叶病的危害。常用的药剂有异菌脲、多抗霉素、代森锰锌、代森锌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你解析令人生畏的苹果炭疽叶枯病
苹果炭疽叶枯病
嘎啦苹果炭疽叶枯病可防不可治,真要是没防住应该怎么办
葡萄的11种常见病害,你还不快看看?
苹果褐斑病、炭疽叶枯病、斑点落叶病三种叶部病害防治有区别!
苹果早期落叶病高效防控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