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多诺的美学艺术观
美妙的音乐来源于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是人类长期反复遴选、提炼的天才创造,尽情展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的社会文化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完善,音乐文化显现出极强的社会性质,充溢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和理想情感,使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接受者深深感受到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20世纪初和中叶,人类先后经历了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严重损害了人类社会文化和文明建设,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尤其是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总爆发,失业人数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西方各国人民陷入贫困和饥饿的境地,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对现实持有否定和怀疑的态度。在这种客观环境中,滋生了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否定性的哲学思想,其共同倾向是否定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思想感情习惯,其中阿多诺以其否定性的哲学思想而独树一帜。但阿多诺在其理论研究中也获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他的音乐社会学著作中深入探讨了音乐的功能、听众分类学以及现代音乐生活的课题等诸多问题。下面将分章节加以分别阐述。
第一节形式的艺术社会学
一、音乐社会学的社会批判指向
阿多诺在音乐社会学中的社会批判指向,即他认为音乐是在社会批判中的否定的精神力量。他指出现代工业社会普遍出现了使人失望的病变,即失去了生活的真实内容:一方向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物化的机械性劳动中丧失了生命自然,另一方面却是通过逃向个人内心幻觉获得精神鸦片似的满足。许多人面对这样的现实生活产生了绝望和烦恼,因此阿多诺称这种双重生活的观念为“职业生命和个人生命的资产阶级式的险恶分割”⑴。他把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体制看成是压仰人、操纵人、欺骗人的社会镣铐,这样的文化越让人“自由”地拥有,人就越丧失自由.
⑵阿多诺基于这种理论认识,他认为艺术应该是站在社会的反面批判社会的,“艺术只有具有抵抗社会的力量才能存活下去。”
⑶艺术不是社会的附庸,不是在“他律”的支配之下,相反,艺
术是异化于社会的,它的社会就包含在它对社会的否定性。在阿多诺看来,艺术不应是政治的工具,不应该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品,一旦它落入了政治需要的陷阱里,它就不可避免的物化为政治的传声筒,丧失了对社会物化的批判性。概括来说,阿多诺音乐社会学的核心观点,就是音乐应该成为颠覆异化的社会统治和解放人的内在潜能的政治力量,艺术的社会性就是它反社会的压制性。
⑷阿多诺的学术观点隶属于法兰克福学派,也是该学派的重要成员。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传统,把辩证法的否定过程从纯哲学范畴改造为社会历史的范畴。阿多诺内在地融合到哲学研究和文化批评中,把物化的概念和社会批判结合在一起,成为他文化批评的主要出发点。阿多诺的美学观点和他的艺术理论,可以说与他的哲学、政治、社会学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完全可以说,阿多诺的美学和艺术理论就是其社会政治理论的一部分,文化批判则成为社会批判的重要部分。
阿多诺的美学与传统的马克思美学不同,认为艺术的社会性不是运用艺术形式的媒介去表达什么东西,而是艺术形式本身就拥有的,阿多诺将此称为“形式的内在性”,它不仅取决于同时也包含着“社会的内在性”阿多诺由此把形式与社会二者在一种辩证的理解中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点,发展形成了一种关于形式的艺术社会学,既强调艺术的自律的形式,同时又强调这种自律形式具有的社会意味。在阿多诺看来,这同样也是由资产阶级文化体系的规范所决定的,在艺术理论中艺术与社会的分离是现实意识形态中这种分离的反映。⑸
二、摆脱社会他律的艺术自律
艺术自律是阿多诺美学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自律又译作自我,本义源于希腊语是“自身”+“法则”的意思。他律又译作异律,是“他者的法则”的意思,或“他者”+“统治”。
艺术自律观念的形式是一个历史过程。首先它是现代化社会分工的产物,十八世纪末以来,艺术作为整个社会劳动的一个独立领域,艺术家成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职业者,艺术作品成为可以交换和流通的社会产品,艺术欣赏者则成了消费者。这种劳动分工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使艺术家职业越来越专门化,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又使艺术越来越深入带有商品化与市场化的性质。使艺术家摆脱了低贱的手工业者地位,逐渐从中世纪传统的对贵族依附中解脱出来。自由买卖的艺术品市场促使艺术家风格向多元化发展,为创新艺术技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艺术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和社会体制。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虽然强调艺术的社会潜能和认识作用,但他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反映论,与历史上的再现说不同,他不仅仅把艺术看成是一种对社会的反映,一种政治上的工具,而是强调艺术形式本身包含的社会性。由此,特别强调艺术自律。阿多诺认为,真正具有批判意识和进步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是非大众化的、反总体性的,自律的。艺术是站在社会的反面而批判社会的,艺术自律就是拒绝社会总体的干涉。他认为现在不是一个政治艺术的时代,艺术的自律性正是社会对艺术的要求,艺术只有在否定社会总体的统治,维护自身独立力量的条件下,才具有反抗社会的社会意义。因此,他认为艺术作品的自律也恰恰是它的社会指向,一种在形式上自觉隔离于社会形式的艺术、必然蕴含着颠覆社会意识形态的力量。艺术与社会的联系就在于艺术自身形式中对社会的内在弃绝。阿多诺指出:“艺术作品除非在美学特质上是正确的,否则它就不可能具有正确的意识。”⑹他根据艺术的形式构成,用技术作为艺术形式的生产力的一面,并视为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中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说,艺术形式是自主的,只有它的内在力量才是推动艺术和社会的关键,当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物化的窒息统治时,艺术的先进形式便能够依靠它的生产力冲破这种关系。
阿多诺将自律的艺术形式的社会效应看成是一种被压抑的潜能的解放。美学形式作为爆破性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中改变了旧的意识形态体系。这种旧的意识形态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统治枷锁,必须由美学形式来否定。因此,艺术的社会效应并不是给人以顺从的享乐,也不是用自以为是的“真理”去教化人,而是通过内在的形式感去打破被虚假意识点据了的意识领域,这正是美学形式给予熟悉的内容和熟悉的经验以崭新的陌生化的力量,并引导出一种新的意识和新的感知的出现。阿多诺把艺术社会性的基本指向规定为否定的功能,既不是试图建立某种社会理想,也不是对某种政治斗争的参与和从属,而是依靠自己对已经物化的社会意识进行揭示与否定,用以证实解放的可能。⑺
三、艺术他律与自律的双重辩证
阿多诺认为:虽然自律艺术的作品否定、批判现实,但它作为事物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同时又以间接的方式与其保持联系。自律性与艺术他律性是相互纠缠和渗透的。自律艺术毫无疑问是社会的对立面,但同时它也是作为总体的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体现着艺术他律与艺术自律的双重辩证。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明确指出:对客体的强调并不意味着立体中介的可有可无。相反,主体必须把握住作为客体性的矛盾、分裂、否定的绝对性。‘否定’无疑是阿多诺理论的核心概念,但他又认为‘否定’是客观历史的发展形式,也是作为中介的主题的参与形式。社会批判就是一种否定的实践,通过对社会的批判否定现存的状况,张扬自律艺术的革命性。
第二节现代主义艺术的艺术批判
“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法国新古典主义流派倡导的主张,用以反对文艺复兴或巴罗克时期的艺术。现代主义的各式各样的运动、理论和观点,最主要的共同倾向就是否定西方的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思想感情习惯。并以此强调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作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文艺的区别,并寻求历史上两个世纪本身的共同性。自19世纪中叶以后,现代主义开始追求内在的自我表现和积极探索非传统形式的艺术表现。20世纪初现代主义艺术在欧美西方国家蓬勃发展,提倡以绝对自由为旗帜。在美术造型艺术上,有法国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法国的表现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俄国的射线主义、至上主义以及美国的实验性绘画;音乐上有十二音主义,噪音主义,复数音乐;舞蹈上有以美国邓肯为代表的效果主义和即兴主义等;电影艺术有先锋派、新浪潮派;戏剧有荒诞派;文学上有未来主义、生活流、意识流等派别。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虽然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追求的主要倾向是基本一致的,都力求表现对20世纪生活中的深刻变化所作出的精神反应。自中世纪以来,艺术表现上的保守僵化和对人性尊严的压抑摧残,使人们窒息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因此,现代主义艺术家勇于冲破这种黑暗的精神桎梏,对艺术本身的创新发展和广大受众欣赏接受都是一种对个体的拯救和解放。
对于现代主义艺术阿多诺是坚持自律原则的,而且认为现代主义艺术是蕴含着无限丰富的实践可能性的领域。他认为现代主义艺术以表现性和构造性的形式,原则上体现了他的《否定的辩证法》理论观点。对于所谓大众文化与现代主义艺术,在阿多诺看来是他文化批评对象中相对立的两个领域。前者是一种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发展起来的,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造的,使人‘物化’并且在本质上是操纵大众的文化。后者(现代主义艺术)则是个体在现实中被消减之后的绝望的体验和揭示,对痛苦的抗议,背叛和营救。
阿多诺把现代主义艺术称为不可解的迷。他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品对完美性的指向是一种歧误,因为这种作为理想的完美是空洞的,肤浅的,必然滑向文化工业用以欺骗人的华丽的文化商品。例如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的精神性》一生中,宣扬艺术创作的精神:可以构成一种绝对自我的美术作品,是完全取消了固有形态,抛弃了画面的客观因素,有的只是一团动荡混乱的线条和色彩,他说这就是画家情绪的图解。这样,把美术变成仅仅是色和形的本身,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20世纪初,产生了美术‘极少主义派’与之相似的音乐流派,称之为“最低限度”音乐。“极少主义”画家不要结构、笔法、草图、轮廓线条,不要光线、不要空间,不要客体、主体或素材。而“最低限度”音乐则用最低的音程,去组成一个旋律。后来又出现了所谓“概念音乐”它只需要构思和描述,没必要去完成它。在这类音乐中,没有任何声音,而仅仅是加以想像而已。现代主义其他艺术流派这种反和谐、反文化、反艺术的表现更是层出不穷,继而走向极端,使现代主义艺术走向自杀。 第三节 大众文化工业的虚假与欺骗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阿多诺陆续发表一些剖析流行音乐的文章,是批判大众文化的肇始和渊源。他从根本上对大众文化的“大众性”予以驳斥,指出所谓的大众文化并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相反,它是在“民主”的掩饰下,受商品社会操纵的产物,是同生命的真正需要相违背的。那些貌似被大众自由选择的文化,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受某种意识操纵的大众选择的结果。由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控制,文化对于大众来说也就成为一种体系化的控制手段,使大众意识越来越适应于一体化的社会系统:“公众所需要的东西和控制的力量所施予公众的东西有一种相互依赖,这个关系使控制力量得以保持下去。”⑻因此,大众自身作为个人的独立选择实际上是极有限的,他们永远追随在时尚的潮流中,他们缺乏主见,缺乏个性的审美能力,他们的选择只是被指定的选择,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大众接受的趣味永远是被制造而不是自发的,时尚就意味着一种暂时共同的、操纵性的趣味的功能。
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完全是物化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所谓“物化”,是商品价值统治一切的社会现象。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商品社会里,物的使用价值被忽略了,唯一使人感兴趣的是用量代替了质的作为商品交换的价值。(交换)价值是抽象的、抹煞个性的,这种对价值的崇拜渗透到社会意识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意识和社会关系也烙上了抽象化,即物化的痕迹。在商品社会里,大众文化产品首先是作为商品供人消费的,完全堕入了商品世界里,为市场而生产,以市场为目标。因此,它的作为商品的流通形式成为它物化的内在形式的基础。大众文化是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永远带有“批量生产”的物化特征,造成一件大众文化产品和另一件往往没有明显的差异。阿多诺通过对轻歌剧、喜歌剧历史发展的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几乎没有任何质的发展,它们的形式永远是同一的、无差别的、缺乏个性的,这种同一化的社会效应就是对物化意识的强化,使大众在接受过程中必须强迫自己的意识在一次次雷同的、机械化的程式里活动。商品生产中的标准化原则也成为大众文化的原则,文化不再是标志着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是体现为对个性的消灭。⑼ 大众文化实际上是同整个社会的物化统治相一致的,是物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文化同原有的自发性的民间文化就有显著的质的差别。阿多诺指出,当今的流行音乐和一百年前的音乐文化完全不同,它是非但无益而且有害的东
西。他在《美学理论》一书中说:“文化商品之所以是粗鄙的,是因为它使人认同于它们的非人化。”物化正是非人化的具体历史形式,大众文化只不过是用娱乐的外衣掩盖了它的本性。“不管通过什么媒介,通俗文化处处都证明了它真正的本性:标准化,陈腐,保守主义,平庸,操纵化的消费商品。” 阿多诺指出:在一些大众文化作品中,“明星”和“英雄”都是以偶像的形式成为操纵者,而大众文化的接受者则成为模仿者、崇拜者,成为卸除了个性投入到受操纵的一体化潮流中的牺牲者。阿多诺称这种操纵——牺牲的关系为“施虐——受虐性”,一端是在商品拜物教形式下作为偶像出现的大众文化产品,另一端是信徒般狂热地拜伏其下祭献自身个体性的大众文化接受者。这个残酷事实说明大众文化及其接受者作为精神变异的施虐——受虐者正是被社会的物化体系所扭曲的结果。这与希特勒煽动的狂热的、无理性的个体牺牲和群体盲从同大众文化操纵一体化、丧失个性的作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的机械节奏就是以强迫的方式使人在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如果说贝多芬的奏鸣曲是唤起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内心参与的话,那么爵士乐只是要求人被动地顺从它的节拍起舞,是以此操纵了人的肉体运动。由此,阿多诺把大众文化看成是极权主义性质的,它用强制性、规范性的绝对同一性来控制大众。⑽ 在大众文化产品里,现实的痛苦和矛盾被掩盖了,大众被雅片式麻醉的欢愉剥夺了否定的意志。人们在丧失了自身的自然之
后,对快乐的体验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阿多诺指出大众文化最核心问题便是虚假的谎言:“大众文化创造了对人类有价值的社会,实际这些并不存在,只是一种幻想。”大众文化用它不断的许诺,不断欺骗它的消费者。它抛出永远无法兑现的幸福诺言,使接受者在这虚假的安全感中丧失了清醒批判的理智。大众文化以此使人们默认现实,消除了人们任何抵抗的愿望。 阿多诺的批判美学就是剥开大众文化这种虚幻伪饰,打破大众文化的压抑,通过揭露批判的方式使人们清醒,解放本能和感性,以否定的摧毁性的方式对抗现实存在的物化形式。

注释:
 ⑴阿多诺.小伦理(Minima Moralia,London,1974).23
 ⑵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市:麦田出版.2010.3.25.27-30. ⑶阿多诺.美学原理(Aesthetic Theory,London,1984).321.
 ⑷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市:麦田出版.2010.3.25.36.
⑸同上.29.
 ⑹阿多诺.美学原理(Aesthetic Theory,London,1984).479.
 ⑺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市:麦田出版.2010.3.25.40-41. ⑻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Literature,Popular Culture and Society,Eaglewood Cliffs,N.J.,1961).11.
⑼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市:麦田出版.2010.3.25.62.
 ⑽ 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市:麦 田出版.2010.3.25.64-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詹姆逊:关于布莱希特和卢卡契之争的反思
哈贝马斯 | 现代性——未完成的工程
【空白·阅读】哈贝马斯 l 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一)
阿多诺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架上绘画
西方艺术现代性的两条路径:现代主义与前卫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