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历

逢逢:

1.气势宏大、蓬勃。2、象声词。常形容鼓声。3、盛多貌

《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唐 李贺 《鼓吹曲辞·上之回》:“ 蚩尤 死,鼓逢逢。” 宋 牟巘 《渔家傲》词:“病枕逢逢惊晓鼓,那堪送客江头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案翻烛灭,随闻屋上逢逢,逾刻方息。”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

盛多貌。

《墨子·耕柱》:“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 孙诒让 间诂:“逢,蓬通。《毛诗·小雅·采菽》传云:'蓬蓬,盛貌。’《庄子·秋水篇》云:'蓬蓬然起於 北海 。’” 清 王又旦 《古鼎篇》:“夜坐金景流房櫳,一南一北云逢逢。”《花月痕》第四八回:“穴内一股一股热气香气,逢逢衝出。”


昏昏 

有多种意思,用来形容天色暗

历历

1.指清楚明白,分明可数。2. 逐一,一一。3. 排列成行。4. 犹历录。5. 零落貌。6. 象声词唐 崔颢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 高启《鹤瓢》诗之二:"醉听树头风历历,还疑秋傍九皋鸣。

凛凛

出典:《秋思》诗:“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

2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出典:

穆穆>

1、端庄恭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史记·五帝本纪》:"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2、仪容或言语和美。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3、宁静;静默。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4、盛集貌。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5、庄严,岿然。载敬堂·江南靖士诗稿·咏景》:"时云做态色斒斓笼罩孤峰天半间。毕竟云浮峰镇定长留穆穆是青山。"

盈盈:1.形容清澈

春水盈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仪态美好貌。盈,通“ 嬴 ”·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障风映袖,盈盈笑语.。3.形容举止、仪态美好盈盈顾盼。宋 张先 《临江仙》词:“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4.形容快乐神情或美好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喜气盈盈5.形容动作轻盈盈盈起舞

冉冉

:冉冉,作副词用,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

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形容词)(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宋 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红楼梦》第一回:"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形容柔媚美好汉 蔡邕 《青衣赋》:"叹兹窈窕,生于卑微……修长冉冉,硕人其颀。"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火龙鳞红叶潇潇,金兽眼黄花冉冉。"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

缠绵貌。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冉冉乡人绝,寒色青青战马多。"宋 张孝祥 《虞美人·别立之》词:"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

光亮闪动貌。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唐 温庭筠 《偶题》诗:"画明金冉冉,筝语玉纤纤。"宋 黄机 《喜迁莺》词:"冉冉波光,辉辉烟影,空翠湿沾襟袖。"

煌煌

明亮辉耀貌

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有些悲伤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1. 轻盈纤美貌。晋·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袅袅素女。"南朝·梁武帝《白纻辞》之二:"纤腰袅袅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袅袅来。"

  2. 摇曳貌;飘动貌。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袅袅柳垂道。"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宋·辛弃疾《朝中措》词:"篮舆袅袅破重冈,玉笛两红妆。"

  3. 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唐·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潇潇清秋暮,袅袅凉风发。"宋·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听几派笙歌送,渺渺湖山袅袅风。"

  4. 缭绕貌。宋·苏轼《浣溪沙》词:"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元·龙辅《龙辅女红馀志》卷上:"行处皆有光,亦不类暗夜,每至一处,烟袅袅绕恶少年颈。"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云出山,袅袅不绝。"闻一多剑匣》:"那炉上注着袅袅的篆烟。"

  5. 形容香气散发宋·苏轼《赠杜介》诗:"松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明·周履靖《锦笺记·醉春》:"罗衣惯惹春风,暗觉花香袅袅。"

  6. 悠扬婉转唐·张说《东都酺宴诗五》:"入云歌袅袅,向日妓丛丛。"宋·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清·洪升《长生殿·偷曲》:"只听得玉河流水韵幽清,犹似《霓裳》袅袅声。"秦牧《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

绮窗

绮是有花纹的丝织品。绮窗指雕刻花纹的窗子。雕刻或绘饰得很精美的窗户。宋 刘子翚 《闻筝作》诗:"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唐 韦应物《月夜》: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宋 朱淑真《旧愁其二》:花影重重叠绮窗篆烟飞上枕屏香。无情莺舌惊春梦,唤起愁人对夕阳。清 黄景仁 《减兰·中秋夜感旧》词之二:"绮窗人静,露寒今夜无人问。

 浩浩

广阔壮大

青青

草木茂盛貌

  1. 茂盛的样子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郁郁青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扬州慢》

  2. 墨绿色云青青兮欲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客舍青青柳叶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形容颜色很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雕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郭沫若 《星空·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

  4. 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 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

  5. 浓黑貌。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 陆展 染白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6. 形容年纪很轻。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

  7. 形容久盛不衰。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8. 草木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绿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绿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皎皎1. 洁白;清白;2. 明亮;3明白、分明。1. 洁白貌;清白貌。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明 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登抚》:“读后先大疏,皎皎揭日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彻,殊令人可味。”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 明亮貌。

《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瓯。”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 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郁郁郁闷,不高兴。

  1. 文采盛貌。①《论语·八佾》:"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邢昺 疏:"郁郁,文章貌。"②汉 扬雄 《剧秦美新》:"郁郁乎焕哉,天下之事盛矣。"③唐 罗让 《梢云》诗:"梢梢含树彩,郁郁动霞文。"④明 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若伯应(袁可立子)之诗郁郁唐人,世有钟荣自能鉴定,无所俟余评矣!"

  2. 美好。①《魏书·高允传》:"使先王之道,光演於明时;郁郁之音,流闻於四海。"②明 杨慎《戏作破蚊阵露布》:"胄系孑孑,敢偷郁郁佳名;捷寔茸茸,擅据阁阁要地。"

  3. 香气浓盛貌。①《楚辞·九章·思美人》:"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②《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炀耀兮,纷郁郁而畅美。" 李贤 注:"郁郁,香气也。"

  4. 仪态端庄盛美貌。史记·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司马贞 索隐:"郁郁犹穆穆也。"

  5. 繁茂貌。郁,通"郁"。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三:"翩翩飞蓬征,郁郁寒木荣。"

  6. 形容夭矫蟠曲貌。南朝 梁 简文帝 《金錞赋》:"观云龙之郁郁,望威凤之徘徊。"

  7. 芳香。《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郁郁於兰茝。" 李善 注:"郁郁,香也。"一说茂盛貌。 张铣 注:"郁郁,茂盛貌。"

  8. 茂盛貌。①汉 刘向 《九叹·愍命》:"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②《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李善 注:"郁郁,茂盛也。"③唐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浦树浮郁郁,皋兰覆靡靡。"④宋 司马光《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藏春在何许,郁郁万松林。"参见"郁郁葱葱"。⑤明陈子龙《杂诗》之三:"蕤蕤桐花落郁郁椒条衍。"

  9. 繁多貌。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②宋 苏轼 《中山松醪寄雄守王引进》诗:"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③清 龚自珍 有《李复轩秀才惠序吾文郁郁千馀言诗以报之》诗。

  10. 美好貌。明 唐寅 《咏怀》:"郁郁梁栋姿,落落璠玙器。"

  11. 烟气升腾貌。①晋 葛洪 《神仙传·巫炎》:"武帝出见子都於渭桥,其头上郁郁紫气高丈馀。"②唐 白居易 《伤大宅》诗:"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③《前汉书平话》卷上:"战尘郁郁,杀气腾腾。"

  12. 忧伤、沉闷貌。①《楚辞·九章·哀郢》:"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王逸 注:"中心忧满虑闭塞也。"②唐 王昌龄 《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③《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那年坏官回家,郁郁不快,一病而亡。"④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子胥知不可谏,遂郁郁而退。"⑤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独老丈郁郁,担着心事。"

  13. 幽暗貌。①唐 柳宗元 《亡妻弘农杨氏志》:"佳城郁郁,闭白日兮。"②冰心 《往事(其二)》一:"那天大雪,郁郁黄昏之中,送一个朋友出山而去。"

  14. 形容芳香浓烈。①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兰襟郁郁散芳泽,罗韈盈盈见微步。"[1] ②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郁郁信陵醇,娥娥邯郸娼。"③ 刘白羽《昆仑山的太阳》:"不论是空气、灰尘、大地、河流、岩石和生物,都被太阳的光和热涂上强烈色彩,酿出浓浓的甜蜜,发出郁郁芳香。"

娥娥

美好貌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娥眉,娥娥(美好的样子)。 美女:娇娥

美女。如:娥流(女流);娥妆(美女的妆饰);娥苗(轻盈美丽的女子);娥辉(女子的光彩)

借指眉毛。如:娥翠(女子细长而黑的眉);娥绿(即螺黛。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传说中尧女舜妻的字

娥,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秦晋谓好曰侄娥。--《说文》

又如: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两个女儿,同嫁给虞舜为妃。后舜出巡时死于苍梧之野,她二人奔丧到南方,投湘水而死)

嫦娥的简称。如:娥轮(月亮的别称);娥月(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嫦娥,故称);娥魄(月亮);娥轮(月亮);娥影(月光。指镜中美人的影子或月中的嫦娥)


纤纤
意思是轻盈、轻快;细微,细微的事物;也形容女子的手小巧或细长柔美。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形容女子的手细长柔软:纤纤出素手|十指纤纤
指女子柔美之手。元 徐再思 《水仙子·红指甲》曲:"雪藕丝霞十缕,镂枣班血半点,掐 刘郎 春在纤纤
细长貌;柔细貌唐 孙鲂 《柳》诗之二:"春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宋 苏辙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迢迢形容遥远
札札1.象声词。2.迭音词缀。表示程度深。
1. 美好貌。2. 也借指美女。3.欢好;和美。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

汉 张衡 《西京赋》:"捐衰色,从嬿婉。"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嬿婉。"

《文选·苏武<诗>之三》:"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吕向 注:"嬿婉,欢好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吕延济 注:"郁穆嬿婉,和美貌。" 明 沈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 秦 晋 同休,成两姓绸缪之好; 朱 陈 媲美,缔百年嬿婉之欢。"

薄薄
形容词(1)犹稍稍;略微。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既在此,做了一场刺史,又薄薄负些才名,今奉旨内转,便突然而去,岂不令山水笑我无情。"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我家也要备些薄薄妆奁,一时如何来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那委员听见他这么说,也就顺水推船,薄薄的责了他的底下人几下就算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

(2)广大貌。

《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 杨倞 注:"薄薄谓旁薄广大之貌。"

(3)车疾驰声。

《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孔颖达 疏:"驱驰其马,使之疾行,其车之声薄薄然。

团团,指圆貌。引申为肥胖。见宋 王安石 《黄菊有至性》诗:"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绵绵1、连续不断的样子。2、微细;微弱。3.安静貌。

如:秋雨绵绵。1、连续不断貌。

①《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 河 之浒。" 毛 传:"绵绵,长不绝之貌。"

②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③宋洪适六州歌头》:一人俭德天渊。费减大农钱。神示格,宗祧燕。人民悦,祉福正绵绵

④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词:"今朝细雨太绵绵,且高眠。"

⑤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

2.微细;微弱。

①《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绵绵,祸之生也分分,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

②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分分当为介介,字之误也。介介,微也;绵绵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祸之始萌微。"

③《素问·脉要精微论》:"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王冰 注:"绵绵,言微微,似有而不甚应手也。"[1]

④宋 苏辙 《送琳长老还大明山》诗:"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绵绵。"

3.安静貌。

《诗·大雅·常武》:"绵绵翼翼,不测不克。" 毛 传:"绵绵,靓也。" 孔颖达 疏:"绵绵然安静,不行暴掠;翼翼然恭敬,各司其事。"[2]

绵绵缗缗:连绵不绝貌.

绵绵瓜瓞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瓞:小瓜。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慊慊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

























蕴藉,辞书上的解释是含而不露的意思.宽和有涵容,如"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

匀罢晚妆人倚槛,好风吹去隔江香

江头小宴捧霞觞,风送芙蕖隔岸香

挹翠偎红正暮春,名花齐折斗芳辰

小阁濛濛细雨中,残灯隐约背窗红

春衫窄袖小云鬟,烛影浮杯照远山。
怪煞纤纤江上月,夜来光彩满人间。横槊江皋酒正醺

碧纱如雾护春妆,

何处相逢曾识面,刺桐花底月昏黄。

倦倚蓬窗半醉听。

小鼎茶初熟,疏帘月倍明。
拨灰添百和,絮语忽更深。

眼似秋波脸似霞.        冶色当春醉曙霞   笑指蓬山隔彩霞。

水腻风微荡小艭。寒冷的样子。出典

凛凛:1寒冷的样子。《秋思》诗:“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

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出典:郝经《秋思》诗:“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

昏昏蝉翅纱轻

作者:张耒 (宋)

昏昏落日下墙东,历历晴云送去鸿。

岁晚苍槐甘老大,尽将黄叶付秋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古诗漫谈(讲座手记)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赏析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古诗十九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