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婚主义”让恋爱保持自然而然

“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快乐,与我给我自己的一样多。”这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说过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现在,不婚主义者越来越多。他们标榜自己经济独立、爱好广泛,一个人也可以把生活经营地充实而多彩。他们对婚姻这件事的看法,不是柴米油盐的吐槽,就是贫贱夫妻的悲哀,或是自由生活的枷锁,认为所谓的婚姻,不过是一份契约,但是否遵守约定全靠自觉,它并不能100%的保护自己的爱情。如果真的没有一个人能让你产生极大的信念敢和他走到底,那这婚就真的没必要结。不少人在后来才发现,婚姻真的不是仅凭一个爱字就能抵挡一切,它关乎一切责任,两个人在共同成长中,双方的步调落了一丁点,都可能会埋下日后危机的伏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婚姻就已经成了两个家族做交易的一种形式?可还有人记得一份婚姻的初衷只是两个人相爱么?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现象引起的巨大压力,才让无数年轻人自动变成了恐婚一族。每个对婚姻持观望态度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怕失去自我,怕承担额外责任,怕被迫妥协。甚至有很多人,在婚礼进入筹备期,一切即将发生时,就撤退了。因为不相信婚姻,或者不相信自己。虽然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会给心理带来极大的愧疚,但他们绝对没有后悔,毕竟在背叛他人与背叛自己上,谁都不愿意先背叛自己。


科学研究表明,这世界本来就有30%的人不适合婚姻,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性格铭刻在这一部分人的基因里面。不是每一条溪流都要汇入大海,不是每一朵花都要在春天盛开,不婚主义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人生来孤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背后其实并没有人,很多事你都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找到同伴是幸运,找不到是常态,这不是一场必须两个人共同去冲锋的战斗,而是你自己成全自己的博弈。简言之,不婚主义不是拒绝两个人,不是拒绝婚姻,而是用一个人的坚持换来完美的两个人的相伴。不婚主义是“不为结婚而结婚”,爱情的目的也不是结婚,而是爱本身。作为一种个人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善好生活观念的“不婚主义”,本身不需要任何辩护,即使它要辩护,也不过是说“它不妨碍其他人的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不婚主义进行限制、歧视、压迫的制度和文化,反而才该提供自我辩护。


许多人理想的爱情是这样的:“你没来前我很好,你来后,我发现还可以更好。于对方而言,也是这样。”生命中有两件事最重要:一个是自我成就,一个便是爱。如果不需要柏拉图式恋爱,也不需要随性而为的性爱,适当就好,自己舒服就好。


本期节目依然是你们感兴趣的主题“不婚主义”,上两期的采访者都是很坚定的不婚主义,本期的采访者是一个开放性的“不婚主义”,保持着一个可能性和开放性,无论对于生活还是感情。下面看看他怎么说: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吗?

应该不算。


为什么呢?你很想结婚?

我是觉得我应该属于中间状态的人吧。有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很想结婚,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则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就比两个人的状态好,永远如此,那我觉得那种应该算不婚主义者。我的状态应该介于中间吧。我也没有着急恋爱结婚,但是当然如能过找到互相喜欢的人,那种状态是很好的。那种东西就是个人很难控制的,因为这些东西靠机遇靠缘分。


其实你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其实你的不婚就是一种假象。

对啊,我觉得没有遇到合适的之前,这种事情强求不来。然后没有遇到合适之前,一个人那种自由的状态确实比强求来的两个人的状态要好。


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不婚族呢?

这个我也没有想过。因为我觉得我不属于那种。我觉得可能是那种觉得人际交往很麻烦,很不愿意那上面花精力和时间的人吧。另外一方面,肯定是那种自己也还有自己事情的人,就是他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也能自己跟自己玩的很开心的,我觉得他们可能就在这方面的需求更少一点。


我之前也采访过我的朋友,她觉得不婚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很没自信的,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另外一种是特别独立的,觉得我不需要别人我自己也很好。那你觉得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情况呢?

我应该倾向于独立一点的情况吧。


就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挺好的。

因为其实我周围也有一些异性的朋友,关系也挺好,但是到达不了那个状态和阶段。


是因为太熟了吗?

有可能是太熟了。


你觉得婚姻和恋爱是什么样的关系?两者有必然的联系的吗?

其实我认为没有必然联系。以前有朋友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恋爱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本能,但是婚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感觉更多像是一种社会契约的东西。好像我们签署的一个协议,然后我就得为双方负责,我觉得从感情角度来说,我有时候觉得它是反爱情的、反恋爱的。感情最基本的条件是真实。然后这种真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但是婚姻有时候是需要那种宣誓一样的誓言,这二者是背道而驰的,好像宣誓说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会照顾一辈子什么的,这种应该是生活中每一天自然而然表露出的东西,不是提前多久就做了一个约定承诺。


其实你觉得婚姻在你看来是更形式化的东西。但是恋爱其实是人自然而然的表现。那你跟朋友讨论过吗?就是自己一个人过挺好的,也不着急结婚,这种你跟朋友谈论过吗这种状态?

我不会跟朋友主动谈论这件事。但是因为周围也有一些朋友聚会时不时会讨论这话题。就跟他们瞎聊。


他们都是什么态度啊?没有帮你介绍一下吗?

没有。因为我周围的朋友就是关系还挺好的朋友,大家都非常了解彼此,就知道各自的思想状态,想法的状态。所以会比较尊重各种的决定。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事情是自然自然而来,没有必要介绍一个,过上两个人关系的那种生活。好像有点太刻意。反正我表露过这个态度,所以也没有朋友主动给我介绍。


那朋友大家都是很宽容的,同辈嘛大家都很理解你的想法。但是家里人呢?他们没有在后面特别着急的督促你吗?

我觉得上一辈的的人肯定骨子里的观念都觉得事业家庭都已经稳定了,这个人生才算是圆满,他们骨子里肯定会有一些着急,肯定希望你去找个伴结婚生小孩。但是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爸妈算是特别开明的爸妈,然后随着我自己成长,我经常跟他们交流我的想法。其实就给他们洗脑,我爸妈在我多年的洗脑下,至少不会表现出特别着急的状态,也不会给我介绍对象相亲这种事。但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毕竟有这一代人的观念,一方面他们比较开明,另一方面是他们比较尊重我的选择、想法,所以他们不会给我介绍,不会强制性要求我怎么样。他们跟我态度差不多,这件事情自然而然。


我觉得挺好的,你这种状态跟你父母给你创造的环境比较宽松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吧。要不然有些人就因为父母催促就特备着急,就马不停蹄地相亲。

你说这个确实(是这样)。因为我周围很多朋友也是单身,年龄跟我差不多。他们父母就更加传统一点,在这种问题上面也不愿意让步,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家庭关系还是挺紧张的。作为朋友来讲,我觉得他们也挺辛苦的,因为我们这代人生存压力不小了,我们每天得面对职场或者创业啊,已经够辛苦、够累了,要应付足够多的事情。我那些朋友还要回到家应付他们的父母,再去争论、争辩。


斗智斗勇是吧。

对。所以我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还挺累的。


那你觉得现在的状态和那些已婚的,有什么区别吗?想你这个年龄段应该有一部分结婚了,有一部分已经有小孩了。

因为我不是北京人。我家乡同辈的人其实跟我差不多大的,都已经结婚生小孩了。在北京呢,我发现这个数量其实更少一些,大家单身状态更多一些。我也有北京本地的朋友,结婚了,年纪比较大一些,或者跟我跟我差不多的也生小孩了。跟他们对比起来的话,我自己感觉,我也没过过他们的生活,当然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我是觉得我相对来说更自由一点,但是这个一方面跟结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两个人的状态,两个人过生活肯定是双方互相都要妥协很多东西。你肯定也要很多时间花在双方相处的事情上,我是那种特别需要个人时间的人,就算我现在差不多自由职业的状态,跟他们一块合伙创业,也不用去上班。但是即便是这种状态,我一天除了少量社交以外,我还是需要至少两三那个小时独处的时间。用来想一些自己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两个人生活跟一个人的生活不同,肯定是一个人的分配的独立时间更多。


因为要关注事情很多。

因为你跟自己生活,也不用跟自己妥协了,就更自主一点。显得更自由。第二个不同我觉得是,情感诉求。我觉得人还是群居动物,需要独处时间也好,其实人还是群居动物,所以还是需要一个感情上的一个交流状态。无论是单方面的宣泄也好,还是吸收交流也好,其实我觉得两个人的状态肯定比一个人的状态更好,不论一个人的状态是单身或是独居。

就是在有人陪伴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吧。


其实就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在你看来,婚姻带给那些已经结婚的朋友什么呢?对他有什么改变吗?

其实我在北京的朋友,周围只有一对朋友结婚了。但是他们结婚之后,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他们跟我们社交时间变得更少了。因为我很久没有见过他们了。他们就是结婚之后,尤其是生小孩之后,就是他们每天都非常繁忙,要有很多时间去照顾孩子,他们本来事业也很忙。所以很好少有时间跟我们出来聚会啦、社交。所以其实我对他们的了解,只是基于他们的朋友圈。有时候在微信上聊两句。其中作为母亲的一个朋友,她自己跟我说过的原话是,她觉得一方面比之前更累更忙,然后另外一方面她牺牲了很多东西,大家都理解,就是个人实现那一块的东西。因为她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小孩身上,(花在处理)家庭上的事,反正很矛盾。我在看朋友圈里面经常是晒娃,其实还是能够感觉到她能享受到这方面需求的满足,就是家庭方面的满足,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能觉察到她那种不甘心。她是有一种不甘、小遗憾,她觉得她在这个阶段很多事情做不了。反正这个是我仅有的一对生小孩的朋友观察到的情况。


一方面他们有很多束缚,不甘心,一方面他们可能也自得其乐。

对啊,要不他们整天晒娃呢,肯定挺开心的。而且那个作为母亲的朋友对我们说,生小孩很痛苦,生完一次之后她感觉很奇妙。她也说不清楚,那种感觉,我们都能理解到,孕育了一个生命的那种状态。她说即使生产时候很痛苦,有机会有条件她还有再生第二个。还是很幸福的,还是能感受到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你现在这种状态,很自得其乐,那你怎么看待恨嫁这种现象的呢?

我觉得我的看法可能会比较极端。我觉得恨嫁,可能是自己的事情生活不够有意思吧,所以她需要找到其他的一些出口。我觉得虽然人是群居动物,但是无论是恋爱婚姻家庭这些,基础就是个人的独立,得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自己是一个有趣的人,她在恋爱和家庭关系里面才能够使整体关系更好。所以反过来,一个人对于两个人的状态特备渴望的时候,我觉得她可能是在个人的生活状态里,没有获得足够的趣味。


你觉得这种人不太满足于现状就是希望别人带来一些改变是吗?

对。你的描叙很准确。


其实你就是觉得恨嫁的出发点其实是不够纯粹的,夹杂了很多其他东西的,其他情感。还希望被人给你带来一些东西,不管是物质上的,情感需求上的,这种是吧。那你目前的生活重心是什么呢?

我自己的工作、专业吧。因为我是做建筑设计的,设计行业都比较忙碌,也是这个原因约好的采访就推迟了。因为今年对我来说也是挺关键挺特殊的。我在努力越过这道瓶颈。别说是恋爱这些,其实我今年社交都减少了很多很多。


那你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规划吗?比如说在你事业有一定高度后,你自己的生活大体的方向吗?是继续在往上发展,还是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呢?有些方面的规划吗?

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规划,但是要保持一个可能性和开放性。可能就是如果跳到更大的层面来说,我的生活并不是那种有特别具体规划计划的那种人。尤其是来到北京之后,我觉得北京是一个有挺好环境的城市,有各种的可能性跟机遇。也因为这样,我对自己的生活其实有很多时间不需要做太多的计划跟规划的,然后因为保持了一种比较开放、接受的心态,所以我始终觉得生活能给我带来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不论是感情上,还是在事业工作上的,所以我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规划,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如果有一个更好的事情工作上的上升的机会,我会努力去做,如果感情上遇到很合适的人,我也会很努力的去追求。


比如说十年,二十年的规划你是没有的。比如说退休以后事业上不用操心了,情感上也有了归宿,然后一切都很好,你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你有想过这种生活吗?晚年生活吧,简单来说。

其实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现在做的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所以我才愿意投入这么多的时间跟精力。但是,如果放到更大层面,我理解你说的意思,就是那种晚年生活。人的兴趣肯定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自己的职业,也是有别的爱好。我也有,那些东西对我来讲,在这个阶段肯定无法成为我的主心骨。我肯定没有办法在它身上花很多时间。但是到了你说的阶段,各方面都觉得还ok的情况,我会在那些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如说,旅行,我也想不到具体的事,我只能说一些学科。我是做设计的,其实我对于电影、哲学,音乐都挺感兴趣的,但是我无法把他们变成我的职业,所以仅仅是兴趣爱好。等到比较OK的状态我可能会尝试些,把它变成愿意投入更多时间愿意去做的事情,不单只是一个兴趣爱好。


感觉你是一个特别乐在其中的工作狂。你觉得现在你现在的工作就是你的爱好,这点特别让人羡慕。

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挺难的,其实。我也是经过了很多选择,然后在之前心里面也有很多不确定纠结,到现在我才确定这是我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件事。来北京之后,应该有五年了吧,我在学校学的就是建筑专业,其实更开始一毕业来北京,我并没有对这个学科、这个兴趣、行业投入这么多时间,我反而在其他方面投入了时间。但是我觉得那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快乐都能有一点,因为你的兴趣广泛嘛,所以你都能获得一点快乐。但是我觉得那种快乐很难再进一步,后来我就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建筑设计,我愿意在这里面花更多时间跟精力去做,因为我想收获更多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知所措的婚姻!
给未婚女孩的一些忠告
单身很好,但请别骄傲的单身
不婚主义的我,要去结婚了
一段感情最好的状态:两个人在一起很好,一个人也不差
保卫你的界限:无需对任何人解释的15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