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领导者如何分析和推动城市发展

前言:

近期与一位中国重要大城市的主政者交流,聆听他如何分析和推动城市发展,非常有启发,特将一些印象深刻的观点整理出来。

其中重要的理论启发是:城市的领导者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谋划城市的发展,他有前任、有后任,有上级、有下级,有外部环境、有内部传统,因此与一般学者和研究人员不同,他是在外部、内部的一系列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谋划城市的战略与方向。

正文:

城市主政者应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推动城市的发展:

(1)根据城市外部环境谋划战略定位;(2)根据发展阶段确定产业方向;(3)根据城市特质引导城市形态;(4)善于借势借力推动城市转型。   

一、根据城市外部环境谋划战略定位:“水涨船高”理论

区域中的城市经济关系有两种现象: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不长草。

紧邻大城市的那些中小城市,希望借助地利、接受辐射,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一种竞争关系,同时,往往在竞争中并非是经济性的因素起主导作用,比如一些重要的工程布局、基础设施布局、重大项目布局是宏观统筹考量的,这并不是靠主观的工作努力可以决定的。

所以谋划一座城市的发展,首先要分析清楚城市所处的外在环境,然后才能做好城市的定位。

发展到今天,对于区域中心城市而言,自己的战略定位要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周边城市的发展。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去寻找竞争对手,而不是和周边城市竞争,这是长远之策。

只顾自己发展永远长不大,必须帮助周边城市做大,这些城市做大了你才能相应“水涨船高”。

二、根据发展阶段确定产业方向:“理念适应”理论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整个的理念和认知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产业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多数城市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然后再转向后工业文明。不同的阶段下,整个城市的理念是不一样的,领导干部的认知和市民接受的程度也完全不一样。

比如,某些工业历史很长的城市,整个城市对工业的崇拜非常突出,有些城市则不一样,更加注重文化氛围、创新、休闲等方面,这就使得城市在发展方向可能是决然不同的。

所以,选择城市的主导产业要十分小心,要根据发展阶段选择城城市发展的产业方向。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要把中央的要求、省委的要求转化为城市老百姓和各级干部都能接受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

三、根据城市特质引导城市形态:“格局重塑”理论

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形态是由城市的特质决定的,不是领导干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城市特质,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特色。北方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南方城市也有自己的特点,海港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内陆城市也有魅力,不能千篇一律。

比如上海,海派文化一般城市学不来,因为不具备这个条件。有些城市的形态很漂亮,但这个城市形态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山水格局决定的。比如有些城市,开发密度非常高,但因为有天然的大江大河区隔,这就减轻了对城市整体的压力。

但在大多数城市,这些年各地都推动的大尺度、高密度的城市建设,让市民生活感觉压抑性非常强。这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时代性现象。应对这样的格局,需要疏堵结合,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

政府力量先行,推动公共功能扩散疏解,构建大规模生态区隔,为城市生成生态资产,进而引导市场力量流动。综合运用行政推力和市场拉力,促进城市空间格局重构,为整个城市塑造更加宜居的生存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善于借势借力推动城市转型:“取势成道”理论

一个城市、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推动发展一定要善于借势借力。当前,最大的“势”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大的“力”就是国家推动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转型。

借助这样的势和力,开展符合规律的创造性行动,这样才能改变城市惯性路径,推动城市转型。


高效读书、获取新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城市已死,新的城市六论当立
【强执行力领导者的七大特质】
克里斯马 · 云
成长最快的领导者的三种共同的特质
孙晓莉: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
首席文化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