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加息真提速?还要看“人为”因素—美国2018年6月FOMC会议点评



张文朗    刘政宁


摘要

      【1美联储决定加息25 bps,符合预期。利率点阵图显示,2018年底基准利率中值上升,表明预期加息次数增加至4次,同时下调未来三年的预期失业率,预示美国自然失业率中枢可能下移。而自然失业率下移,意味着失业率下行对通胀的推升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大,加息是否真提速也要看“人为”因素。


      【2】美联储对经济前景较为乐观。认为油价冲高对长期通胀影响有限,未来仍将采取缓步加息的策略。美国贸易政策可能带来下行风险,但当前没有被计入货币政策。加息决议公布后,美元、美债收益冲高回落,美股震荡。


     【3】预期加息次数上升或增加新兴市场风险,也会边际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压力。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上调预期加息次数或令新兴市场汇率承压,那些经济基本面较差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大。


    正文

                      

经济向好,加息预期抬升



        美联储FOMC会议决定加息25 bps,符合预期。联邦基金利率升至1.75~2 %区间。


       货币政策声明变化:与5月相比,此次声明删除了“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低于长期水平”的表述,意味着关于低利率环境的前瞻指引正式被移除。声明还将家庭支出“放缓”的表述调整为“已有所改善”,其他内容大致相同。声明重申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同时指出通胀预期没有大的改变。


        点阵图变化:2018年预期加息次数增加至4次。利率点阵图显示,2018年底预期利率中值由2.1%上调为2.4%。2019年底利率中值由2.9%上调至3.1%,2020年底利率中值不变,仍为3.4%。由于3月公布的点阵图已暗示年内加息次数在3~4次之间,此次上调加息次数并也并未超出预期。需要指出的是,加息预期抬升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一定加速加息,2015-16年,最终实际加息的次数都低于之前联储的预期。


        经济预测变化:上调今年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下调今后三年失业率预期。2018年预期GDP增长率从2.7%上调至2.8%,失业率从3.8%下调至3.6%,表明美联储认为失业率还可以更低(表1)。预期PCE和核心PCE分别上调至2.1%和2%,表明大部分委员认为今年通胀可达到美联储预设的目标。



        其他变化:本次加息中上调超额准备金率(IOER)20 bps,低于利率中值上升的幅度(25 bps),意味着美联储将从“利率下限”(Floor System)向“利率走廊”体系(Corridor System)过度。这一变化不会改变联邦利率水平,但可能减少银行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数量。美联储还宣布,从2019年1月起每次FOMC会议后都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表达了以下观点:

  • 近期油价冲高被视为暂时性因素,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有限。美联储在通胀问题上还远未取得“胜利”,不认为通胀会飙升。

  • 美联储加息并不是为了在下次危机到来时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加息太快反而容易导致危机,未来仍将采取缓步加息的策略。

  • 美国与他国的贸易争端可能带来下行风险,但目前尚无迹象表明这种影响已经到来。

  • 美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适度,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升值得关注。


        总体上,本次加息决议的基调偏鹰派。市场反应先“扬”后“抑”,美元先涨后跌,美债收益冲高回落,美股震荡。


加息是否提速,要看“人为”因素



        美联储下调未来三年的预期失业率,预示自然失业率中枢可能下移。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近期失业率更是降至3.8%,为近二十年来最低点,但同时工资增速和通胀却上涨乏力。这说明美国经济的自然失业率和潜在GDP增速中枢或已下移。而自然失业率下移,意味着实际失业率下行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大,加息是否真会提速也要看“人为”因素。

       

        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是美国人口老龄化。从计算公式看,就业率等于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而劳动力人口又等于劳动参与率和总人口的乘积。因此就业率(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成反比(正比)关系。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显著抬升,而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又显著低于年轻人口,从而“被动”降低了失业率(图1-2)。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伤和技能错配等原因,一些工人仍游离在劳动力市场之外,进一步降低劳动参与率。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说明未来劳动力市场还有改善的空间,3.8%的失业率也不意味着经济已经过热。我们在3月报告《噪声隆隆,美国经济还将好多久?》中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并未过热,未来还有上升空间,离周期高点也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仍然维持这一判断,并看好下半年美国经济前景。




新兴市场风险或上升



        今年以来,美国以外的发达经济体表现普遍低于预期,新兴市场波动加剧。一季度,欧元区和英国PMI回落,德国、日本、韩国出口同比下滑(图3-4),其中德国制造业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环比负增长,表明出口下降并不完全是由去年的高基数所致。此外,在近期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一些新兴市场波动加剧。二季度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国货币先后“跳水”,引发资本外逃。往前看,“美强欧弱”格局或还将持续,而预期加息次数上升可能增加新兴市场风险,也会边际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压力。那些经济基本面较为“脆弱”的国家,其汇率或将进一步调整(图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联储不加息并不是利好 A股短平长多
美联储3月未加息 全线下调2016
美联储勾勒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三部曲”
QE终落幕
美联储加息争论为何升温
美联储加息之锤终于敲定 金融市场上演过山车行情|美联储|利率决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