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泉絮语 史海钩沉】镶嵌在桥陵和惠陵上的盛唐文化符号


“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唐代21个皇帝20座陵墓,竟有18个皇帝把他们的栖息地选在了关中,蒲城这块宝地就接纳了4位皇帝和一个死后被其弟封为“让皇帝”的李宪,统称为唐五陵。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介绍唐五陵的文章诗词汗牛充栋,枚不胜举,其中以介绍桥陵者为最,大多数文章均从寝陵的建制、规模以及石刻艺术上介绍的多,而忽视了四位皇帝以及让帝的历史地位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笔者认为,要让世人知道蒲城唐五陵和其它陵寝的区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这里各位帝王的历史地位,同时能从他们执政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点什么,围绕这个思路,我想从睿宗(桥陵)李旦说起,第二位介绍让皇帝李宪(惠陵),第三位重点介绍唐朝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把大唐推向盛世的风流皇帝玄宗李隆基(泰陵),第四位重点介绍并不被世人看重,但却把衰落的唐王朝再一次引上“中兴”之路的宪宗李纯(景陵),第五位介绍史学界褒贬不一的短命皇帝穆宗李恒(光陵),最后择其重点介绍五陵的陪葬墓及其历史价值。请读者也顺着这个思路,跨越时空与我们一起探索品味那一段荡气回肠摄人心魄逝去的时光吧!


一、审时度势的李旦不愧为“睿宗”的谥号

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唐朝第五位皇帝。有人说,李旦生不逢时,轮到他当政时恰逢现有雄才大略的母亲武则天,后有文武全才的儿子李隆基,时势造就了他“三让天下”,成就了武则天和李隆基的丰功伟绩,也正是李旦的“三让”,才使唐王朝一次又一次地避免了内乱,稳定了根基,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我们先从“三让天下”说起。


“一让”母亲武则天。唐高宗李治死后,遗诏立太子李哲为皇帝(唐中宗),但一切军国大事,悉听太后“参决”。也就是说李哲当了皇帝,但一切军国大事还得听武后的意见和建议,因为高宗的遗诏是“参决”,即请武后参加决定,而不是“裁决”,最终拍板权还在中宗李哲手里,这令武则天感到很不舒服。为了收买人心,尽快掌握生杀予夺大权,武则天和中宗商议,便下诏颁布了十三条政策,即“一劝农桑,薄赋摇;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言;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绘告身者,无追核;十一条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这十二条施政纲领不仅从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制定了大政方针,还从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劝农桑,薄赋徭”,让民休养生息,稳固了唐王朝的根基,又给各级官员广开了言路,使有才能但官职低微者有了盼头。中宗认为自己是皇帝,自颁布了施政纲领以后,一开始有些事还请示武后,后来慢慢地自作主张,发号施令了。武后为此十分恼怒,多次和中宗争论,中宗依然我行我素,武后便下诏废了中宗,封其为庐陵王,赶出京城,立李旦为帝。李旦当了皇帝以后,并无实权,武后重用了自己的侄儿武承嗣,武承嗣为礼部尚书,进而拜为文昌左相兼知内史事,李旦终年被幽囚于宫中,不得予闻政事,即就是偶尔坐朝,武后也是“穿帷指手,透幄画脚”.慢慢地睿宗坐朝也只是陪着武后坐在武成殿,朝中政令已由武后当年的“参决”变成“裁决”了,武后掌了实权以后,先令武承嗣督建了武氏七庙,继而又将武承嗣封为魏王,武氏诸子侄皆封为王侯。武承嗣见李旦仍为皇帝,便建议武后杀尽皇家子孙,削去皇帝羽翼。武三思也劝诱武后,他们二人均想借武后之手立为太子,武后不允,武后这时正在处理栖州司马李敬业传檄起兵讨伐之事,敬业讨伐檄文中说武后“秽乱春宫,潜稳先帝之私;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包藏祸心,窥窃神器”。讨伐檄文一出,响应者竟有十万之众,一时声势浩大,大有不杀武后誓不休之势。李敬业怀着一腔忠义,想迎立中宗归朝,谁知朝中百官,皆惧武后威势,噤若寒蝉,不到三个月,十万兵马一败涂地;敬业被俘遇害。武后此时派武承嗣捧着玉玺,假意说要归政予睿宗,睿宗见朝中百官心中想着武后,哪敢接印,再三推让着,请母后临朝,自己情愿退为太子。武后此时知道时机已到,便改国号为周,自称神圣则天皇帝,并造了十二个异体字,自己取名为曌,旗帜一律用红色,大赦天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治国方略史有明载,这里略去。我们看到的是知道进退法则,隐忍蓄势的李旦为保全自身性命不得不让位的无奈,和让母亲当了大周皇帝以后推动历史前进的果敢作为。


二让兄长李哲复皇嗣位。文献记载,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基本上能按自己原来制定的十二条治国方略办事,所以,国库充盈,民用廪实,人民群众能安居乐业,边境用兵又节节胜利,特别是起用了狄仁杰等一批能臣干员,决断了不少冤狱,深得民心。大周王朝政令统一,天下归化。武则天76岁那年,梦见一只白色鹦鹉,站在当殿,忽一阵狂风把鹦鹉的两翼一齐吹断,第二天把梦境向丞相狄仁杰说了,让狄圆梦,狄仁杰说“鹉(武)是陛下的本姓,两翼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今二子一个被贬,一个幽居,好似狂风吹断了鹦鹉的两个翅膀,请陛下召唤二帝,以全天下臣民之望。”狄仁杰奏曰:“太宗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先帝二子托陛下,陛下今欲移之他族,无乃大违天意乎?况姑侄比较母子,孰疏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享太庙;立侄则自古未有侄为天子,附姑于庙者,愿陛下详思而熟虑之。”武则天因自己日渐衰老,原想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继续振兴武氏家族,听了狄仁杰“古今未有侄为天子,附姑于庙”一句话后,不觉心中一动,便想迎回庐陵王。庐陵王李哲自房陵回朝以后,太子李旦为相王,授太子右卫率,拜司徒。神龙元年,中宗因李旦拥立有功,封李旦为安国相王,迁太尉,加实封,同年又被立为皇太弟,李旦固辞不受。李旦在纷乱的宫廷斗争中,能认清形势,明白利害,关键时刻每每退让,实属不易。这次让太子位于兄长乃“二让”矣!


三让儿子登帝位。史载则天皇帝因年事已高,召回中宗李哲以后,便徒居上阳宫,改称为则天皇太后,中宗二次登上皇帝宝座以后,严惩了秽乱朝廷的张易之、张昌宗等,对大周朝代凡受酷吏周兴、来俊臣陷害的人,一概昭雪,朝纲为之一振。但中宗犯了个大错误,即对贬居房陵的韦妃(即后来的韦皇后)太信任了,韦后又一心要效仿武后,甚至也想当个女皇帝,所以她挖空心思,对外联结当朝重臣武三思、张柬之、李多诈、桓彦范,对内则拉拢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长宁公主等人,内外呼应,把持朝政。景龙四年六月,体弱多病的中宗,竟被韦皇后设计陷害,韦后临朝听政,分封自己的党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将军赵承福、薛重简等人掌握了实权,立温王重茂为殇帝。韦后虽然把持了朝政,但她非常忌讳睿宗的声望,为了稳住李旦,他先拜李旦为参谋政事,一转眼又予以罢免,改拜太尉。李旦既不奉诏,也不入京师,只是静观其变。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少年英雄,已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临淄王。李隆基识破了韦后的阴谋,暗中结交姑母太平公主,率兵诛杀了韦后的亲信韦温、宗楚客、武延秀、马秦客、叶静能、赵履温、杨钧等人,韦氏党羽皆诛之。李隆基挟持殇帝重茂到安福门楼和百姓见面,大赦天下,封临淄王为平王,参与政务,加实封。文武百官皆以国家多难,李旦众望所归为由,请李旦即位。李旦再三推辞不受,在少帝下诏、百官恳求下,才在承天即位。李旦即位后,封太子李成器为太子之师、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并在李成器的再三推让下,立三子李隆基为太子。李旦性情温和敦厚,很重同胞亲情,对胞妹太平公主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太平公主声望日盛,大有将睿宗架空之势,看到这种情况,睿宗即于景云元年令太子监国,并诏封刘幽求、魏知古、姚元之、宋璟、郭元振、李日知等人辅佐太子,李成器为太子宾客,仍遥领扬州大都督。八月即传位于太子,是为玄宗,自称太上皇帝。景云二年七月甲子,太平公主谋逆,玄宗率兵诛杀了太平公主亲信窦怀贞、夸羲、肖至忠、常元楷等人,逼令太平自裁。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未遂政变结束后,睿宗下诏:“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行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完完全全把权交给了儿子。开元四年六月,睿宗崩于五福殿,年55岁。


纵观睿宗一生,在强势下能韬光养晦,在乱世中又处变不惊,为人温良恭谦让,处事城府深厚,历经数次刀光剑影改朝换代的腥风血雨而能善始善终,全身而退,并且死后拥有唐朝最恢宏的陵园,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大智慧呢?所以李旦谥号睿宗名符其实矣!


桥陵距今已1000多年,历经沧桑巨变,其地面气势恢宏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唯有肌腱隆起的石狮炯炯有神的眼光在凝视着远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据史料记载,桥陵的陪葬墓是唐王陵中最多的一个,有皇后墓两座、太子墓三座、公主墓四座、大臣墓一座。其中生宁王李成器和寿昌公主、代国公主的刘皇后和生玄宗、金仙、玉真公主的窦皇后是睿宗凤仪年间为藩王时所娶。武则天执政、睿宗将为皇嗣后,刘、窦二妃日夜悲泣,祷告苍天,愿以身为替,使睿宗早日复位。武则天知道后大怒,命人割掉了二妃的舌头,并在御苑僻静处杀了她们,并大卸二、三十块乱抛。睿宗为太上皇时,惜二妃为了自己死的太惨,便请了高明的道士、筑台招魂,备了皇后的衣冠,隆重地埋葬了她们。睿宗死后,二后因尸首无着,玄宗只好以衣冠迁附桥陵。


桥陵所在地在丰山,东西长约3114米,南北宽约1113米,海拔761米,依山为陵,凿石造墓是唐王朝的定制。桥陵造成后设陵台令管理,官位正五品,而浦城县令为七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把蒲城改为奉先县,隶属京兆府管,提成一类县。


和桥陵相关的文化符号是什么?除了雄伟的陵园和精美的石刻之外,恐怕要数大诗人杜甫的《桥陵三十韵呈县内诸官》了。


传说天宝年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京官杜甫(左拾遗)把自己的家属安顿在蒲城,他回来探家顺便拜谒桥陵时写了这首诗,诗的全文照录如下: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

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坡陀因厚地, 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冷冷;

石门霜露白, 玉殿毒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

空梁簇画戟, 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

岂徒恤备享? 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 洪河左滢潆。

金城蓄峻趾,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 川原纷眇冥

居然赤县立,台榭争苕亭。

官属果称是, 声华真可听。

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 啖侯笔不停。

遣词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展转, 琳琅愈青荧。

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候凫影, 王乔随鹤翎。

朝仪限霄汉,客思回林垧。

轗轲辞下杜, 飘飖凌浊泾。

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 暮途涕泗零。

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流寓理岂惬, 穷愁醉不醒。

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还有一首《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其中有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句,这里不再一一抄了,我认为这二首诗和《三吏》、《三别》一样,可算是杜甫的代表作,至于杜甫到底来了几次奉先,有人说四次,有人说五次,无须再考证了。


二、李宪(成器)何以被尊为“让帝”

《唐书》载:李旦有六个儿子,李宪为长子。文明元年,李宪6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封为永平郡王。武则天废了中宗以后,另立李旦为睿宗皇帝,自己则听政有年,后武则天改唐为周,降李旦为皇嗣,李宪则为皇孙,和其它唐室王子王孙一样,可以开府置官。到了长寿年间,李宪又一次被封为寿春郡王,任职为左赞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中宗归政以后,封李宪为癸王,升任员外卿,实封400户。李宪上表辞谢,仍任寿春郡王。睿宗二次登基后,封李宪为左卫大将军。当时朝政已稳定下来,睿宗在6个儿子中想选一位能干的作为皇储,按封建礼数,长子李宪可以作为王位的继承人,但三儿子李隆基刚刚平定了“韦后之乱”,有功于社稷,到底立谁为太子,李旦一时颇费周折,拿不定主意。这时,李宪站了出来,上表奏到:如今天下初定,立一个贤能的人作为国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天下太平可以考虑长幼有序,天下不够安定则该选一个有功劳、能掌握住军队的人,三弟隆基有功于社稷,可以立为太子,儿臣情愿把这个太子位让于他。李宪一直哭诉、情真意切,群臣也随声附和,李旦这才下了决心说:“李成器(李宪)是朕的长子,已经立为太子,但他恳求让位再三,群臣又附和于他,朕考虑以天下公器为重,立三郎隆基为太子,封李成器为雍州牧,加扬州大都督,实封两千户,赐帛2000段,好马20匹、奴婢10名”。就这样,李成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睿宗二次登基,李隆基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功不可没。太平公主因是睿宗的亲妹妹乘机向皇帝进谗言并在皇帝身边安插亲信,据说7人的宰相班子中,太平就指派了窦怀贞、崔堤、夸义、肖至忠等4人,姚祟、宋璟曾向睿宗建议,把太平公主安置到蒲州去以免意外事件发生,太平知道后,让睿宗治这两个人的罪,睿宗只好将姚祟、宋璟俩人外放。当时围绕着皇权,太平要学武则天当女皇,而太子李隆基则竭力维护皇权。睿宗李旦早已看破世情,久有传位之意,于是他顺应潮流,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这样做既暂时平息了朝中两派的争斗,又断绝了妹妹想当皇帝的念头。太平公主当然不满,围绕在太平周围的人便商议先天二年七月初四动手铲除李隆基。玄宗李隆基联合了峡王、薛王以及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七月初三发兵,翦除了太平的党羽,逼令太平公主自杀,至此,围绕皇权的一场争斗才告一段落,睿宗完全交出了权力“闲居大庭”、“无为养老”。李成器在这一场的斗争中,完全站在玄宗一边,玄宗非常感激,太平之乱平息以后,玄宗进封李成器为太尉,兼扬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宁王,实领1500户。


玄宗执政以后,和弟兄们关系处的很好,他对李成器非常尊重,李成器本人也很聪明,恭顺谨慎,玄宗为其它弟兄赠送了魏文帝一首诗,申明兄弟情谊。诗曰:“|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玄宗接着说:“顷因余暇,妙选仙经,得此神方,今分此药,愿与兄弟等同保长龄,永无限极”。玄宗又令人制作了长枕大被,以叙说兄弟之情,玄宗用这种办法,不仅回报了宁王让皇位的恩情,也稳定了给位兄弟的情绪,兄弟们都拥戴他,辅佐他,玄宗不离不弃的亲情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


这里单说李成器(李宪)。玄宗开元九年时李成器兼任了太常卿和太尉,官高位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传说开元二十八年李成器生病时,玄宗不仅令人送去汤药,而且请了名医前去诊治。每年李成器生日,玄宗都会去拜寿,亲赐酒酪。一直到开元二十九年冬十一月,李成器病危去世,听到李成器去世的消息后,玄宗痛哭失声,第二天下了道诏书,追忆李宪的功劳和让位的美德。诏书中说:“故太尉,宁王宪,诞含粹灵,允膺大雅,能以位让,为吴太伯。存则用成其节,残则当表其贤非常之称,族德斯在: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曰“让皇帝”李宪长子李镇上表,恳请辞去其父“让皇帝”称号,玄宗执意要封,并命高力士在李宪册敛之日,带去御衣一副,在灵前宣读祭文,祭文曰:“一代兄弟,一朝存殃,家人之礼,是用申情,兴言感思,悲涕交集”。“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爱在薄躬”。“谓之手足,唯有大哥。今复沦亡,渺然无对,以慈感慕,何恨为之”。“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致让存。神之昭格,当兹宠荣”。李镇上表辞谢玄宗对其父的封赠,大有李宪遗风,所以玄宗对李宪的葬礼非常重视,埋葬时送了一千多种礼品,并让庆王李谭踏着泥泞,冒雨送灵,玄宗把李宪葬于睿宗桥陵之侧,并号墓为陵,名曰:惠陵。


1997年惠陵抢救性发掘后,我曾数次陪同有关专家学者去地宫参观,知惠陵于宝应元年(762年)曾被盗过,而今陵内数百件文物被省博物馆收藏。今天我们唯一可以看到的是一副四角翅起、状似宫殿的石棺别具一格。余则壁画斑驳、墓主骨殖已无存矣!


惠陵陵主李宪能洞察世情,知“治世立长,乱世立能”的深刻哲理,从而避免了“玄武门之变”故事重演,大有其父睿智之遗风,难怪玄宗将其葬于睿宗之侧,以期长听乃父教诲之意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隆基登基后,他的哥哥睿宗的长子李宪下场如何?
李宪当了皇帝,唐朝就不会那么长久了,所以让了太子之位
历史上的奇葩父子,因谁都不想做皇帝而互让,最后却让出盛世江山
历史上关系最好的皇室兄弟,哥哥帮弟弟打江山,被弟弟追封为皇帝
生前打死不当皇帝,死后被强制尊为皇帝,古往今来,也只有他了
【转载】〖原创〗武则天与慈禧之三:谁更狠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