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中林|千秋一脉 四海文心——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展

展览前言

      “文脉”,即为文化发展之脉络,有前承芳古,彪炳当代,后拓来人之意。中国画有没有文脉,要不要文脉,似乎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应该承认,大多数艺术家、评论家还是期许“文脉”之存在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到广泛认同即是。

       中国画创作冲动的形成,首先要求艺术家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但有什么样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如果我们借用“道”与“器”的概念来对这一课题进行解构,那么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的意义出发,为中国画构勒出在当代的一条文脉通道,未必不是中国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幸事。

       有鉴于此,对当代中国画文脉进行系统研究,清理当代中国画发展之脉络,以期在历史语境中考察当代中国画的文化意义,是作为当代中国画家不容回避的时代命题。本次展览邀请的百位画家,均为从传统文脉中走来,在当代语境中创新的画坛中坚力量,画展的举办,旨在呈现当代中国画的主流创作状态和发展倾向,期冀为中国画的研究者、爱好者提供详实、严谨画家个案和学术研究范本。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华夏文脉美术院

    学术主持:王镛

    协办单位:徐悲鸿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徐悲鸿艺术中心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2115日—18

画家简介

向中林1948年生,四川广元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是当代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山水画家。作品气势恢宏,苍茫厚重,色彩奇幻绚丽,胸襟视野博大、雄奇;笔端河山奇险、峻拔,生动的表现出大自然壮美气象。他独特的绘画风格、鲜明的艺术个性为当今瞩目。独领画坛风骚。其作品被画届誉为“蜀山嘉陵画派”。

作品欣赏

山水画是中国画之大宗,其中所蕴含的天、地、人和儒、释、道精神可谓至高且深。山水画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适应时代之大变化,笔墨趣味、画法探求都显示出有别其他时代之特点。大体而言,宋人山水强调以“格致”之学参悟自然本真;元人山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文心再现,追求笔情墨趣;而明清山水则体现出了更加浓重的消极避世色彩,失去了“师造化”的传统。至20世纪之初,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四王”流风余韵一统天下的格局,文化维新人士不约而同地将批判目光对准“四王”画学正统。进入“现代性”概念中的山水画逐渐拉近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山水画改造的直接结果是引入西方的科学观念,复活传统的写生观,回归“师造化”的传统。这在一定层度上突破了山水画的题材界限,拓展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形成了借古开今和引西入中两种取向并存、互为与融合的山水格局。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美学范畴,亦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革。艺术的审美更趋于丰富、多元。但不论如何变化,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化进程中,贯穿其中的核心仍然是“传承”与“创新”。“传承”是艺术家获得艺术语言、传统知识的基础,“创新”是艺术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的前提。天津画坛向中林认为,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守常与求变,仍然是我们山水画家面临的课题。向中林是当代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山水画家。其作品气势恢宏,苍茫厚重,色彩奇幻绚丽,胸襟视野博大、雄奇;笔端河山奇险、峻拔,生动的表现出大自然壮美气象。他独特的绘画风格、鲜明的艺术个性为当今瞩目,独领画坛风骚。其作品被画界誉为“蜀山嘉陵画派”。

当代山水画坛观念的转变,带来绘画风格、手法的多样与丰富。一个突现的事实是:一部分画家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绘画手法的因袭,也不再沾沾自喜于对旧有程式的摹仿,而是以一个当代人的胸襟与当代画家的视觉,去直面生活现实与身边世界,从中撷取全新的诗意与创作灵感,并以全新的形式、笔墨与结构,创作出洋溢着当代诗情的、富于独特韵味的山水画作品。向中林便是这样一位富有创造意识、直面自然、勇于出新的山水画家。

品读向中林的《川贝山居图》《川横峨眉》《巫峡晨风》等作品,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气息,但他的作品又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与照搬,而是一种感悟、提取、凝练与升华的结果。他以一种具象的抽象意味,一种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使他的作品不仅获得新的形式结构与笔墨语言的鲜活性、独特性,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了由个人真切体验和感受而带来的浪漫诗性,呈现出宏阔壮丽、明朗清新、激越悠扬的风格特色,明显地回荡着时代精神所谱写的旋律。

也许是家乡四川广元的秀山丽水给了他丰盈的乳汁、无限的灵感,使得他一次次走进巴山蜀水。深深打动他的是那雄伟的山岩、茂密的林野、静静的碧水。他把对家乡的浓浓深情融入到他的艺术探求之中,他把传统的“笔墨为上”置换为“境界为上”,去表达巴山蜀水与自我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去追求一种生命状态。同时,他的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的探索与实验所构成的山水图景又给人以视觉的赏心悦目,体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理解与认识。向中林对笔者深情地说,只有不断地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亲和自然,有攀高山涉大河的决心、毅力,其作品的容量和境界才会透出气宇轩昂的艺术精神。

身为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美协原理事、山水画委员会副主任的向中林,他不仅是著名的军旅画家,而且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1948年出生于四川广元,他师从著名国画大师孙克纲,主攻山水画。当面对他的山水画时,可以看到其以燃烧生命创造的艺术作品,永远散发着生生不息的表现力;同时,欣赏他的作品时,笔者更能看到他那不平坦的艺术历程与执着、诚实、耿直、大气、英气、和善的人格力量,他是一名令人敬重的德艺双馨的军旅艺术家。他的画,既有传统的笔韵与墨趣,又有现代的构思与构图,古今结合,推陈出新,方向是正确的。不过,如果只有这个长处,读者是不会感到满足的。艺术毕竟是以其独特性征服读者的。向中林的艺术独特性,据我看表现在醇酽的四川乡土味里。品他的画,往往引出我的一段记忆,仿佛我会见过此景似的,其实并未到过那里,真中见幻之后,又视幻为真了,不正是这样吗!因为他是四川广元人,巴山蜀水哺育了他的童年。他的画也是他心灵的历史,所以带着乡情。如果读者从他的画中找到了自己的记忆,那么他的乡情便具有爱祖国河山的层次了。

我们通常说的巴山蜀水,巴山指的是重庆和川东一代的山区,丘陵较多,蜀水指的是川西一带的成都平原地区江河纵横,河道非常多,也就是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两种文化长期交融贯通,被称为“巴山蜀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步入并品味向中林的巴山蜀水,群山万壑,峰峦叠嶂,蓝天碧水,青峰互绕,展现给人一幅韵味十足的墨绿山水画。他那壮观魅力的巴山蜀水以其雄伟瑰丽的气魄吸引了笔者的眼球。巴山蜀水,聚天下灵秀之气,自古便是精英荟萃之地,因此在50年后的川江景象依然在向中林的脑海里记忆犹新。我们现在看到的向中林的山水画巴山蜀水系列作品《剑门飞云》《除却巫山不是云》《圣洁》等作品,以其手中画笔将巴山蜀水的奇绝艰险、巍峨耸峙呈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既有张扬、雄奇;还有内敛、含蓄。娟美与雄奇,阴柔与阳刚同时关照,其呈现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相合的“中庸”之道,其强调的亦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画面构图别致,笔墨清新,平淡中显奇趣,富有巴山蜀水浓郁的生活气息,观之如身临其境,呼吸间皆是川蜀山水的氤氲气息,其山水之体量、气象之恢弘,实乃蔚为大观也。

向中林作品中的秀蜀憧憬与丰富笔墨,均出自他毕生的登山临水,在给予他无尽乐趣和创作灵感的巴蜀,无处不留下他的足迹。到古稀之年,他也未减其贴近自然的热度。他作品中复杂的形象构成和繁密的笔墨表现,产生了较大的地域影响;他积累的丰富写生和创作经验,成为天津美协教学山水的课题;他亲近自然的情愫,无上追求美的理念,影响着无数后辈山水画家。向中林笔下的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巴山蜀水的雄伟峻险和钟灵毓秀,为向中林解读中国山水提供了无限可能。他得山川之助,在传统的基础上独出新意,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得峨眉青城之幽深;他得巴山烟雨之淋漓;他得山川草木之浑厚;他得三峡险绝之奇幻;他得蜀山之苍莽厚重,使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欲望。对一位山水画家来说,向中林通过与自然交流,去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微妙,将其中的微妙带给世人,让世人在一个二维空间里感受宇宙千山万水,领会其中的堂奥,进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理解人自身,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就此而言,真正有洞见的画家,都是虔诚的探索者,永远都在探索自然与人之间的奥秘,力图更真切地理解人的生活,理解生存意义。向中林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数十年来持之以恒地坚持山水画的探究与创作,从未间断,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一位艺术家对绘画艺术的深情求索。他近期创作的巴山蜀水系列山水画新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他这些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山川俊美,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给巴蜀画家一双具有巴蜀特色的慧眼。向中林自幼受惠于这片神奇的土地,对她怀有深深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其画面上有较深的印痕。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向中林对蜀地山川景物怀有一种庄严的敬重之情。从画面看,较之先前的作品,这一系列用墨明显偏重,虚实对比更加强烈。由于采用大俯视的视角,画面大地尽显广博,在重墨渲染下变得更加厚实古朴。周边江水弥漫在大地之中,成为浸润滋养万物的宇宙血液,尽显天清地浊这一古老的中国宇宙观;在《嘉陵江上迎朝阳》中,岸堤从右上角的山上斜下来,宛转注入江中,极具动感,尤如流淌的泥土在就着水势欢快地与江水汇合拥抱,两股力量的对冲在分界处的岸边自然成就了两处弯道码头,成了一个的形状,整体上看,已然是一个清晰的墨色字,静静地倒躺在江中;更绝的是,围着这组弯道流淌的江水也绕出了一个字来,正好嵌入字,成为绝配山川。巧的是,江岸的画面分割也呈现出同样的效果。在这幅画作里,画家将江边大地用水分割成比邻的三块,两实一虚,往左细看,又是嵌合在一起的汉字山川,妙不可言。不知道这是画家深思熟虑的构思还是天然偶得,总之,这一构图巧夺天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另一幅《巫江晨风》,画面饱满,巨峰高耸,气势博大,墨色淋漓,有高山仰止之感。全图以积墨层层积染,用笔老辣厚重,蜀山的湿润与桃花的红艳相得益彰,同时又吸收西洋绘画对光影描绘的优长,形成迥异时流的自家气派。以巴山蜀水为题,研究地方这一特殊概念下的山水画创作,将山水画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及山水画地域性特征在传承、创新中的价值。纵观向中林的作品,笔者认为有

以下特征:

首先,向中林的作品很具有艺术性。他思想活跃、视野宽广,他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绘画的造型能力很强。他的艺术扎根于传统,面向生活、勇于创新、追求品格。他常把画家和疯子相比,他说,画家与疯子只隔一条线,沿着线边走,是一名画家;如果踏着线走,能成一名好画家;如果偏离了线走,那就成为疯子了,但是你偏离了一段,又回来踏着线走,不时偏离了一段,又回过头来踏着线走,那很可能成为一名大画家。向中林主攻巴山蜀水,他不间断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常把绘画的触角伸向大山、高原、峡谷、森林、草地、小树、江河、溪流、蓝天、白云、小镇、农家,无一不在他的眼底下。他常用一双慧眼去发掘它们,去揭示它们。他最令人赞叹的是用笔泼辣而大胆,墨色运用自然,不时重墨涂抹、枯笔皴擦,挥毫得意时,一笔则横扫一米多远,在黑与白、干与湿、实与虚、方与圆、粗与细、密与疏、线与面、冷与热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其次,向中林的作品很具有思想性。他放眼祖国大好河山,挥毫巴山蜀水,不断地深入生活,把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他用他特有的观察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人为之美、生活之美,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励,令人震撼。他的作品是从生活和四川特有的风光中创作出来的,具有醇甜的四川乡情和人民情感,是百姓喜欢的好作品。看了他的作品后给人一种扑面而来、十分清新的现实生活气息,但又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一种情感的概括、凝结、超脱、高远。品读他的山水画作品,常常感到他在不断地探索,在艺术创作中践行着自己的艺术思想与观感,完善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与道路。他的山水画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实现他为祖国山河写照、立传之夙愿,这是他对艺术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其三,向中林的作品很具观赏性。他的作品恰当地应用了对立统一规律,有强烈的辩证效果,第一眼看就能吸引到眼球。看了他的山水画,犹如到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世界,画面变化多端。有时满纸烟云、千岩万壑,有时青意盈纸、山花灿漫,有时提毫陡磨、咄咄逼人,有时细流如带、如云如雾;其境或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或刚劲雄逸,或平淡幽深;其作品构图饱满,画面充实而有张力,整体感十分强烈,不琐碎、不零乱;作品的色彩,时而轻松典雅、水墨淋漓,时而鲜艳夺目,看后使人震撼,令人振奋。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评论家、鉴赏家、书画家、教育家,是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朱常棣《巴山蜀水 宏阔浩瀚》
师承李可染后又私塾黄宾虹-龙瑞的山水颇有山水画之本质
樊洲︱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品鉴|画家未君:我只是抒写一种对自然的情怀
名家推介|龙瑞先生
以古为新 秀润天成——李蝉羽山水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