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年说虎 | 古代书论中的“虎”
虎,在中国人的心里,代表着勇敢、力量、威严、正义和无畏。
人们把虎看做百兽之王,崇拜虎的文化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兽面和殷商青铜器的兽面上,都能看到虎的形象。在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呈虎形位于西方,被视为镇西之兽,也是四方神之一,所以《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中国人喜爱老虎,所以历代都有许多画虎的名家。
书法创作以汉字为基础,不能直接描摹虎的形象。但是在古代书法理论中,常常会用虎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来比拟书法创作中所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象。从现存的书法理论文献看,中国书法的理论自觉,是从对“象”和“势”的认识开始的,很多书论著作直接以“势”来命名,比如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九势》、卫恒《四体书势》、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等。

在石刻中所展现的虎虎生威的力量和气势,与书法点画结构中呈现的动态美是一致的;“雄姿鹰发在力量、速度和方向中所蕴含的气势,正是书法结构美追求的重要造型法则之一


这些书势论,大多借助比喻,以形象描述的方法,把难以言传的书法动态美表达出来。在书法理论中,我们能看到由一组组动物所构成的生命的舞蹈,如鹰的跱立、兔的惊骇、兽的蹑足、虫的爬行,以及鸟振翅欲飞而未飞的态势。当然,龙虎的生动形象更是重要的内容。

飞龙在天,体势矫健飞动

比如,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健壮章第六》中说:“麒麟斗角,虎凑龙牙,筋节拿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书进有功也。”凸显出书法笔画和整个字的力量和健壮之美。又如,袁昂《古今书评》中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比喻韦诞的书法蛟龙逞威风、猛虎抖精神,如利剑出鞘,如弓弩开张一样,显示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动感和气势。其他还有诸如梁武帝萧衍评萧子云书法如“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李嗣真《书后品》评谢安书法“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等等诸如此类的比喻。
其中,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是梁武帝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王羲之的书法为“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尽管这一比喻被宋代书法家米芾批评为“征引迂远,比况奇巧,……是何等语!”但并不影响这一名句的传之久远。实际上,这种基于用大量自然美和人的风姿神采来比况书法作品的情况,至少在唐代以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早期书法批评中的象思维意识。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王羲之书法在行笔果断利落中呈现出一种既矫健又沉雄的力量之美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对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的形象化比喻。有评者认为,这体现了动与静、形质与性情、雄强与柔美的统一。“龙跳天门”中,龙为动,天门为静,龙为性情,天门为形质;“虎卧凤阙”中,虎为动,凤阙为静,虎势雄强,凤阙柔美。群龙争跳龙门,猛虎伏卧凤阙,除了字势奇倔刚强之外,还有笔意连绵不断和跌宕起伏之意,体现出力量之美和飞动之美。





 
撰稿:崔树强
编辑:刘思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细朱文)
六朝人喜欢用比喻论书法,真的是废话吗?
王羲之的《千字文》,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书法中的“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什么意思?
今日头条
王羲之的书法,核心笔法就这一个字!米芾却说他故弄玄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