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说“春捂秋冻”,这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作者 :儒风君 · 樱桃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处暑过后,天气渐冷,但也不能太快穿厚衣服。
 
适当的秋冻,可以有效增强免疫力,保证身体健康。
 
但身体这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还要注意保暖。
 

1

头部,不能“冻”
 
《伤寒明理论》有言:“头为诸阳之会。”
 
头部吹风受凉后,寒邪直通经络,会大大损伤阳气。
 
而且气温较低时,头部受寒容易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脑供血不足。
 
从而还会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还会伴有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
 
保暖方法:
 
一是戴帽。
 
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低温、大风天气,外出时最好戴帽遮住额头。
 
不仅可以保护头部抵抗寒风的侵袭,还能避免热量流失过快而感冒。
 
睡觉时,也要防止空调或风扇直吹头部,如果稍有不适,也可及时戴帽睡觉。
 
二是梳头。
 
《养生经》有言:“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
 
晨起梳头,是最简单的头部按摩方法之一。
 
既可以通畅头部经络、充盈气血,增强头部御寒机能,有效减轻头部胀痛、眩晕等症状,还能滋养头皮,预防脱发和早生白发。


2

腹部,不能“冻”
 
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而且,腹部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体内。
 
一旦受凉,就会堵塞经脉气血,可能引发腹泻、胃痛、宫寒等疾病。
 
所以,腹部保暖至关重要,可以祛除很多健康隐患。
 
保暖方法:
一是穿马甲。
 
日常生活中,尽量不穿露脐装、低腰裤,护好肚脐。
 
晚上睡觉时,腹部也一定要盖好被子,避免寒气入侵。
 
体质较弱的老人、小孩,以及寒性体质、胃部常有不适的人群,外出时不妨穿件马甲,保证腹部的温暖。
 
二是腹。
 
药王孙思邈说:“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揉腹。
 
睡前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轻揉5分钟。
 
这样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提升阳气,缓解腹部受寒带来的不适感。
 
同时,也能帮助肠胃蠕动,调理脾胃,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3

足部,不能“冻”
 
常言道:“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脚部皮肤薄,脂肪少,且距离心脏最远,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
 
再加上地属阴,如果不注意足部保暖,阴寒之气会从脚进入,蔓延至脚踝、小腿、膝盖、大腿,甚至深入脏腑。
 
足部保暖,能够减少病邪乘虚而入的机会。
 
保暖方法:
 
一是泡脚。
 
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对疏通经络、解表散寒,都有明显效果。
 
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有效缓解手脚发凉。
 
在水中加入花椒、生姜、艾叶,还有理气血、祛湿寒的功效。
 
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40℃左右即可,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即可。
 
二是按摩脚掌。
 
脚掌是人体脏腑的集中反射区,经络通达。
 
经常按摩脚掌,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改善足部发凉的状况。
 
按摩时,可以用手摩擦,然后按压,每按摩一处,停留3-5秒,直至足部渐暖。
 
这样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睡前按摩10-20分钟,不仅能提升阳气,温经通脉,还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文末点个“在看”,儒风君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捂秋冻!但这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阻断寒气的五条通道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老话讲“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进入秋寒期,但要忌冻三部位
寒为万病之根,最容易入侵身体5个部位!教你一招温经通络,驱寒回阳!
一、拍百会(拍头部)或手指梳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