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霜降丨暮秋已至瑟风凉,霜染层林草木黄

暮秋已至瑟风凉,霜染层林草木黄。

翠减天高鸿噪远,红消云淡鹭呼长。

房前红柿枝头挂,屋后青鱼水底藏。

金菊花开留倩影,白棉怒放焕银光。

霜降时节 万物毕成

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季夜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所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个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大部地区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纷纷落下,冬天即将开始。

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物候

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蚕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三防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天气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霜降习俗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有“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的记载,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扫墓祭祖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品霜降诗词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帝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整,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泊舟盱胎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弱旅情。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霜降前四日颇寒

【南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闺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编辑丨李硕

责编|丛霄逸

审核丨程川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 | 霜降——草木摇落露为霜
中华节气丨霜降:草木黄落,霜覆残秋
霜降:凄凄凉意升,绝美秋止符
霜降:草木萧萧露为霜(3组)
霜降,枯草霜花白
霜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