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食节:七种习俗,七种禁忌,一定要知道!

作者 :儒风君



俗语说:“一百零五,上坟添土。”

意思是说: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天,需要上坟扫墓。

这一天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被称之为“寒食”。

唐代曾经以政令的形式,将扫墓固定在寒食节。

随着时代变迁,寒食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把寒食扫墓祭祀的习俗收归名下。

寒食节也就渐渐不为人知。



七种习俗

1、吃冷食

传说介子推在寒食这天被烧死在山上。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食。

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


2、祭祀

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

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

民众、官府、皇家都会在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

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

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

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


4、踏青

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

踏青也叫踏春。在春天到来之际,欣赏美景,开阔心情。


5、秋千

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

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

本来是宫中嫔妃最爱。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为民间习俗。

 
6、咏诗

苏轼曾写《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抒发自己被贬的落寞之情。

在寒食这天,人们见景生情,感慨颇多,所以传世的诗歌也很多。

唐宋两朝,有四百余首流传于世。


7、净肠

寒食节可以多吃春菜。

一方面是可以出去走走,锻炼身体,调节情绪。

另一个方面,春菜可以补充多种营养,利于身体健康。




七种禁忌

1、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

一个是为了追悯先贤,另一个则是寒食要“改火”。

古人认为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代替旧火,以避免灾难。

民间禁火一般只有一天,但是少数地方禁火长达三日。


2、禁止在坟地拍照

扫墓是祭祀先祖,寄托哀思的严肃事情。

对着墓地拍照则是一种不敬。

祭扫务必庄重。


3、身体弱的儿童老人尽量不要上坟

上坟扫墓的时候,人们大多比较伤感。

加上寒食多雨水,气温波动也大。

人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生病。

古人的说法则是认为身体不好更容易被“阴气”冲撞。


4、不买鞋

古人认为鞋与“邪”谐音,这段时间阴气重,买鞋会有不好的联想。

5、不要乱烧纸

很多扫墓的地方都在山地里,乱烧纸会造成火灾。

务必文明祭扫。


6、远离受污染野菜

扫墓踏青的路上,很多人会顺带挖点野菜来尝个鲜。

但是很多野菜因为在污水或者公路旁边生长,已经受到污染。

注意饮食卫生,千万不要乱吃。


7、肠胃不好的,慎食青团

青团现在已经成为网红美食,但是因为青团是艾草和糯米合成,很难消化。

对于肠胃不好的老人孩子,一定要少吃。

另外,青团不要和刺激性食物同食,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食节:七种习俗,七种禁忌,中国人不可不知!
唐代清明怎么过?杜甫杜牧他们告诉你
清明时节“语”纷纷【图
清明节前寒食的习俗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