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激战上甘岭(3下)—彭总发电表扬15军

彭总发电表扬15军

本来定了十天的阻击任务,到第七天,志司就说15军完成任务很好。彭德怀总司令专门给秦军长发了电报,表扬15军,感激秦基伟任务完成得好。

15军在芝浦里地区的防御作战,先后与美军第25师、美3师、加拿大步兵第25旅及伪九师展开战斗。当时,志愿军刚结束第五次战役第一、第二阶段战斗,即刻转入防御,任务很紧急,准备时间不足,还来不及构筑工事。所以,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不阻击七至十天,敌人就会穿插,我们三八线以南大量的部队就回不来了。这是个口子,卡住了敌人三个师,再向前,敌人一扑就扑到铁原、扑到金化、扑到金城了。那边还有三个军的部队都在调整过程中,敌人得逞,我们部队运动的道路就会被阻断。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敌人已经组织了四个军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沿公路追击我军。敌人企图切断志愿军东线主力向西北转移的目的,妄图在行进中以袭击手段,突破我军防御阵地,攻占芝浦里。主攻方向直指向角屹峰和朴达峰。

15军命令29师负责右翼角屹峰,45师负责左翼朴达峰,并肩狙击敌人。44师这时另有任务,故作为二梯队。

15军的这两个师阻击敌人,给的是十天的任务,到第七天彭总就发报表扬了。那个电报是嘉勉电嘛,他是发给秦基伟个人的电报!

兵团还表扬了29师86团在角屹峰的战斗,并给坚持七昼夜,毙伤敌人一千四百余人的45师134团记了功。

所以当时15军有的同志们讲,38军打得好叫“万岁军”,那就说15军是“九千岁”了。这个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说明了这个阻击战确实是打了一个关键仗,我们成功地狙击了敌人,掩护了整个志愿军三个多军,使我军整个作战部署得以调整完毕。

在这其中,敌人还曾妄图穿插上来——而且他也这样做了,穿插得很猛,但是这一招基本上没有得逞。

【美军态势】美将范佛里特为配合谈判发动夏季、秋季攻势

敌人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对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从1951年8月18日开始,先后以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重点进攻东线朝鲜人民军防守的北汉江至东海岸地段。志愿军为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了战术性反击。至9月18日,彻底粉碎了“夏季攻势”,歼敌7.8万余人。在这惨败面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埋怨,范佛里特发动的“这次攻势是没有选好时机,没有选好地点,没有选好敌人的败仗。”

范佛里特并不甘心其“夏季攻势”的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面屈服,又很快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进攻重点开始为西线连川、铁原以西地区,以后转向东线北汉江东西地区。敌军先后动用了9个师。志愿军防御部队与敌人激战了24天,至10月22日,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共歼敌7.9万余人。

“联合国军”发动的夏、秋局部攻势连遭失败、被迫恢复停战谈判以后,虽然放弃了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荒谬主张,却又提出了将开城地区调整到美方占领之下,朝中方面让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的无理要求。志愿军为了促进停战谈判,并收回一些阵地,乘敌人疲惫之际,自10月30日至11月底止,先后对敌军阵地26个目标进行了34次攻击,取得了很大成绩,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使自己在停战谈判斗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五次战役结束15军下线整训,次年4月再次接防中线

这个仗打了以后,15军就算完成了任务,然后收到一线就整训——做准备。从1951年的5月、6月,一直整训到第二年的4月。4月以后就接中线的防御。

中线阵地原来是由宋时轮(1907-1991,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淮海战役中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后参加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第二、第五次运动战役、上甘岭战役等防御战役)带领的26军部队把守的,在它西边的阵地由38军守,东边阵地由12军守。当时12军和67军24、68军25属于同一个兵团(注:第20兵团),他们是金城方向唯一的部队。

38军这个部队很长时间直接属志司指挥,这个部队是打了一些好仗。他守铁原以西的这个方向,15军就是从38军的右侧一直挨着12军。

当时15军上阵地的时候,还没有归兵团,是志愿军直接指挥。这个时候陈老总,就是陈赓,到前方来了。那时彭总从朝鲜回去,陈总、杨得志他们就商量,把38军、15军,再加上后头的一个60军26,三个军组成一个领导体系,还是由第3兵团来指挥。那时候陈赓不是第3兵团的司令,而是志愿军的副司令了。

【资料补充】陈赓三次入朝

在整个战争中,陈赓曾先后三次来到朝鲜:第一次是1950年冬天,那时他从越南战场赶到朝鲜进行实战考察,为后续部队入朝做准备。第二次是1951年6月,陈赓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8月赴朝就职。10月,他因病回国休养。第三次是1952年3月,毛主席叫他去朝鲜替换彭总的。4月初彭德怀回国主持军委工作,将他在朝鲜的职务交陈赓代理。

第3兵团的副司令王近山(1915-1978,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副政委杜义德(1912-,湖北省黄陂县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挺进大别山和淮海等重要战役。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由他们两个来指挥38军、15军和60军,组成朝鲜中线的一个防御阵地。这个阵地基本上就叫个铁三角,就是铁原、金化和平康这一个三角地带。

这个地带是整个朝鲜战线的一个关键要害——在平康后面有直通元山的一条铁路、一条公路,如果敌人打过平康、怀阳,等于下一站就到元山了。所以这一线的阵地无论如何必须坚守住,哪怕稍微出一点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朝鲜战场的防线安全。

五次战役迫使美国先易其帅麦克阿瑟,后接受“开城谈判”

【美军态势】麦克阿瑟被换

麦克阿瑟指挥下的“联合国军”大遭惨败,触怒了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后麦克阿瑟于1951年3月24日,发表了一个声明:“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区域和内陆基地”。麦克阿瑟的声明,引起了敌方内部的更大混乱。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言行大为不满,于4月11日下令,撤销了麦克阿瑟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改由在朝鲜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同时,由詹姆斯·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原来的职务。

1951年7月,我方与敌方在开城谈判27。此时我们所控制的西线临津江以北这块区域,包括开城在内,都已在三八线以南。

开城这个地方很重要,因为敌人如果向这里进攻就会破坏停战谈判,所以如果不是全面进攻的话,在开城开打的可能性就不大。也就是说,开城这里不打则已,一打就会是大战。敌人根据当时的态势,搞了一个由美第8军军长范佛里特(美国二战中的名将,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他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极富军事才干)统一指挥的组织,包括三个集团军:西线阵地由美8军指挥,整个集团军有四个多师,包括英国一个师、伪军一个师、美军两个师;中线阵地美军布置有美7师28、美40师;伪2师,伪9师这四个师;东线阵地只有一个美军师,其他则以伪军为主。

15军再次上阵,志愿军展开全线战术反击作战

1952年4月,15军再次上阵。29

在此之前,国内对朝鲜战况已经开始了研究:在1951年里,敌人对东线由67军驻防的金城以南的部分地区展开了多次进攻,以惨重的伤亡代价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十几公里。与此同时,敌军还在东边进攻了被他们称作“伤心岭”30的地方,但在这里,尽管他们伤亡严重,却仍未拿下全部阵地,而时间已经到了冬季。经过这两次战役,加之秋季的几场战役,可以说在1951年里,敌军以很大的伤亡代价只换得了前进几公里、得到几个山头的成果,这几乎可以预见敌人将在1952年发动比较大的进攻。

所以15军从上阵地初期就开始准备,这一动作从1952年夏季一直持续到了秋季。

从志愿军部署的角度来看,1951年停战谈判后,虽然说敌军如果从西线开城方向发起进攻对我们的威胁会很大,但由于不能破坏停战谈判的成果,所以那里反而不太可能成为战役性进攻的目标。这就是说,敌方很有可能会从中线的平康开始进攻,所以我们就在平康这边提前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为了破坏敌人的进攻,志愿军在1952年9月组织了一个全线性的战术反击。结果直到1952年10月初敌人还没有动作,而我们的中线反击作战却已经开始了。

【战况概述】全线反击作战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志愿军开展战术反击作战,是在转入坚守防御后贯彻“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指导方针,对“联合国军”坚固设防阵地发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行动。由于这次战术反击作战时从当初定点定部队发展到一线所有部队选点实施,形成沿线开花多点反击的态势,故亦带有战役的规模和性质。

此阶段,我12军临时转隶左翼第20兵团统一指挥,在志愿军全面展开这一反击行动的半月前,该军就曾以小部队对敌“指头岭”和“京畿山”阵地进行了成功的反击,并在后续部队支援下连续粉碎敌50余次反扑,先后歼灭南朝鲜首都师三千余人,联司首长通电赞扬“打得很好,打到了大量歼灭敌人的目的”。而在此次统一部署的战术反击中,第12军又先后以小部队对金城东南高地、粟洞东山、690.1东北高地、座首洞以南高地、官岱里以西高地五个阵地,以及进而对690.1高地、芳坪里东北山、科湖里东南山、690.1西北山、芳坪里东山、76.5南山等七个阵地攻击中,也都一举攻占敌阵,全歼守敌,并多次粉碎敌之反扑。此阶段第38军暂归我兵团指挥,该军于9月18日晚以113师四个排,向美军第2师两个排防守的石砚洞北山发起攻击,仅用14分钟即全歼守敌,并连续击退敌一个连兵力反扑,先后歼敌181人,仗打得干脆利落,得到总部表扬。

随后该军在10月6日晚对394.8、281.2两高地反击中,由于作战企图在战前被泄露,敌加强了防御力量,第38军部队经8天9夜英勇突击、反复争夺,毙伤俘敌九千余名,由于我部队伤亡较大后主动撤出该战斗,在此次战术反击作战中,我兵团第15军先后对391高地及其南风、381东北高地、275以东高地等敌军阵地攻击中,亦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其中尤以隐蔽突然攻占突出于我防线之间、地势险要的391高地而著称。第15军为缩短冲击距离,打敌猝不及防,于攻击前一天夜晚即将第29是一个营的400余名指战员,秘密通过敌我阵地间3000米宽的开阔地带,潜伏于该高地敌阵前。第二日晚发起攻击后,仅18分钟即全歼南朝鲜第9师据守该高地的一个加强连,随后又与其他预伏和增援部队一道先后击溃敌7个营兵力的反扑,总共歼敌近三千人,巩固地占领了该高地。

这个战术反击主要是从西线、中线和东线的战线中,选取了六十个敌方阵地作为进攻目标。我们将侦察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好,于是从9月18日开始,正式发动了全线进攻。

这个进攻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2年9月18日至10月6日;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到10月20日。

第一阶段我们进攻了敌人二十到三十个阵地,这些任务都完成得很好。当我们取得小规模的胜利,比如歼灭敌人兵力为一、两个排的据点时,就会遭遇到敌人用较大兵力的反击。然而此时我们会用炮兵和其他兵种配合着打,所以每个点打好了基本都能歼灭敌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少点也有百八十人。

这一仗因为有准备,所以我们的成本很低,加之敌人在1951年的进攻中并没有吃到甜头,所以1952年在我方部队依托阵地,采取了一些积极地斗争动作之后,态势已不同以往。

38军当时选择敌人一个排到一个连、甚至更小的据点进行战术反击,打下来以后,38军这边的口子就比较大了。

15军阵地右侧的伪9军阵地,其东边方向一直延伸下去就是铁原,这一局面对铁原的威胁很大。于是38军又选了伪9师的阵地作为进攻目标,这样一来,38军的阵地基本就不是东西阵地,而是南北阵地了。

38军从上到下的战斗情绪和作战劲头比较大,那时军中流传着“打不下来,'万岁军’那还行啊?!”的说法。于是38军选择敌人一个营、外加一个加强连的据点作为进攻目标,但这一仗打得比较苦,尽管掌握了主要的阵地,但并没能将全部据点攻下。

为了争夺这块阵地,38军原来只准备用两个营或一个团完成任务的,结果却陆续动用了两个多师,进入了战地争夺状态。伪9师一共有四个团,当遭遇38军两个多师的进攻后,它把其中三个团都用在这里了。结果是38军伤亡不小,但伪9师的伤亡更严重。这样一来,15军就要同38师协同动作。于是44师就在这里选择了三个据点开始进攻,那时87团归44师指挥,于是被指派到了“391高地31”这个点。

“391高地”是平康前方四公里多远处的一个较为孤立的山头,这里驻守的是伪9师单独的那一团,15军87团为配合38军,要消灭的就是“391高地”这个据点,87团从10月12日开始攻打这里;而38军则从7日就开始持续打击伪9师其余的三个团,一直打到12日。391高地有一个北山,一个南山,我们将北山打下来了。第二天敌人反扑未果,就形成了我们依靠北山和敌人作争夺的局面,这对我们很有利。

我们原本担心敌人会选取38军和15军的结合部来进攻平康,之前敌人的确想从这个地方打的,美7师还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经过38军和44师的战斗,这里形成了一个新的态势,所以平康门口就打不起来了。于是美军意图从15军的阵地取得突破,他的野心比较大,把进攻点选到了五圣山这个方向。

15军扼守五圣山

五圣山一役在1952年10月12日打响,敌人从14日开始进攻五圣山。

五圣山这里在入口处有几座山,像西方山、斗流峰、王在峰,基本上像大门的门闩一样。门闩打开进去以后,都是比较平坦且纵深很深的地方。所以敌人从这个地方对我们进攻会比较有利。

【战况概述】五圣山阵地地形及我军部署

经过勘察地形,西方山、斗流峰和忠贤山为五圣山的两翼屏障,特别是西方山、斗流峰卡着平康平原的口子,像个门闩,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如果西方山、斗流峰出问题,不仅五圣山会三面受敌,守不住,而且敌人可以在乎康平原长驱直入,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在陈赓召开的参谋长筑城会议上,他就对15军参谋长张蕴钰提出:平康的口子,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于是,军里定下了如下决心:

五圣山、忠贤山由师长崔建功、政委聂济峰率领的45师负责;

西方山、斗流峰,要把军的“拳头”放上去,由师长向守志、政委朱业奎率领的44师负责;

由师长张显扬、政委王新率领的29师,作为军的预备队,并抽87团放在西方山方向,放在44师和38军的接合部,归44师指挥。

在五圣山的南面,有个小山村,叫上甘岭;在上甘岭的北边,还有个小山村,叫下甘岭。上甘岭和下甘岭,相距1000米。

上甘岭和下甘岭,先后三次被敌人侵占,血洗一空,房无一间,树无一棵,村里更无一人。除了敌人不能够从地图上把这两个山村抹掉以外,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背靠五圣山,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

45师决定由135团9连和l连分别坚守。两军对峙,相隔仅有300米左右,最近的不过百米,用韩国将领的话说,“简直要彼此碰到鼻子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两个小山头上。在战役之前,敌人就对这两个山头义恨又怕,特别是537.7高地的北山,一连在开展冷枪冷炮活动中独点鳖头,美国等联军将它称为“狙击兵岭”。

在兵力部署之后,紧接着研究,与制定了具体作战方案,决心把五圣山一线建成一条突不破的防线。

由于我们在“391高地”的这一系列战役中把伪9师打得很苦,这就使范佛里特的作战部署动摇了。另外在打这个三角区以前,15军已于9月下旬和10月初在夜间各搞了一次动作:那时候15军已经有了一个配属着坦克的营在前头,尽管以后又增加了一点,但其实那一个营的坦克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有意专挑暗夜把坦克开到前头去,使敌人能听得到坦克“呜隆呜隆”的响声;同时在坦克后面每相隔不远就安排一辆汽车,并使车灯也是一亮一亮的。

这就给敌人造成了错觉,误以为我们这个地方很有准备,所以不敢贸然进犯。当然我们确实有准备,只是不希望他从这个地方开始进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军热血写忠诚——志愿军第十五军在上甘岭
难忘的43昼夜~~回忆上甘岭战役(一)
啊!这就是上甘岭——从朝鲜战争的宏观角度全面读懂那场惨烈对决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部分关键战役战斗(四)连载
开国上将杨得志回忆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