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欣喜传统被继承!160师三代老兵三波向 “攻坚劲旅”捐献家底
userphoto

2023.10.17 吉林

关注

时光飞逝,转眼20年过去了。

只想着老部队已撤销,历史被覆盖,却不料传来一个欣喜的消息:东部战区第71集团军“攻坚劲旅”继承了原160师(130师)的血脉,并发扬光大。

消息令散落各地的160师老兵格外振奋。源于抗战之初的160师,激战田家会,夜袭鸦鸿桥,智取崔黄口,突袭八里坨……令日寇闻风丧胆。解放战争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参加辽沈、天津、衡宝等战役,其中四战四平歼敌1万6千,首任师长马仁兴壮烈牺牲,被誉为辽吉功臣,陶铸、邓华在他纪念碑上题词。

首任师长马仁兴

马仁兴师长的雕像

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血战三巨里,歼敌1142名。1958年6月和友军一道转战甘肃、青海平叛。1959年3月,在友军配合下参加西藏平叛。甘,青,藏平叛历经三年多,歼敌1万1千,受到军委通电嘉奖。

1962年参加对印反击作战,董占林师长指挥的瓦弄战役,打得印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歼敌1200多人,其中毙敌中校营长以下665人,俘敌475人,缴获大量装备,战果震撼世界。

董占林师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退休

1979年参加对越还击作战,师长张志信的独生儿子张立壮烈牺牲,张师长忍着悲痛坚定沉着指挥。全师战魁况,剿残敌,守高平,毙敌778名,俘敌77名,出色完成作战任务受到总部表彰。1984年师侦察连参加“两山”作战荣立集体一等功。

战场上的张志信师长(右)

建师以来(含1984年编入的482、483团)作战1250次,歼敌13万2千余人,我阵亡官兵1万多人,有据可查的烈士3800多位。

经历86载,转战南北、战功卓著,打满全场。2003年服从整编大局,撤销番号。

师部所在地——太行山南麓苏门山下,原本风景秀丽,龙腾虎跃,喊声歌声响彻云霄的营区,一夜间变得冷清,萧瑟,营区里渐渐生满了荒草。撤销的现实,给近20万在该师干过的老兵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感叹,和不可言状的忧伤。

转机发生于2023年初。

“攻坚劲旅”不仅继承了160师历史荣誉,还成立了“红色家底守护工程小组”(以下称守护小组),决定重建旅史馆,把传承守护“红色家底”作为一件大事急事,一个抢救工程,派员到各地走访,拜望老兵、老功臣,收集历史荣耀。

血染的战旗又开始飘扬!

在160师参过战的老兵,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是百岁老人董占林将军,最小的也年过五旬,按50、70、90分段,形成了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这些辈分不同的老兵们,听说历史有传承,激动昼夜难眠,感觉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有东西要捐。

第一波:曾祖父辈坐轮椅讲历史

何为红色家底?劲旅的战友说,老部队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展现了我党我军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为此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兵分多路走访收集。

2023年2月,姜文康、邱加敏,先后去了北京,成都,重庆,涪陵,资阳等20个市区县,联系走访了55位老兵。每到一地,人托人,找电话、寻地址,围绕各个战争时期,130、160关键词,对照番号、支脉、战史、寻根问祖,结果发现功臣遍布,数不胜数。

解放战争,全师大功3517名,英模282名,战斗英雄33名。爆破英雄李广正、战斗英雄刘增荣、窦玉芳等是其中代表。

抗美援朝,三等功以上706名,一等功臣海城、舒良顺等是其中代表。

甘、青、藏平叛作战,窦廷江、梁凤武等7人是一等功。

中印边境反击作战,陈代富、周天喜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张兴田、张映安、佘阳春、谭政贵、汪绍荣、谭政文等16位立一等功。

中越边境还击战,胡绪清、王玉琪、杨长群、余斌被授予战斗英雄,黄华海、姜荣奉、马继才,金钟亮、胡兴龙,翟振敏等25位一等功……

看上去很多,但因年深月久,有的病故,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地址多变。走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让老前辈相信他们不是骗子,所以每联系一位,一般都要打五、六个电话,最后穿军装打视频,老前辈才相信。

第二个难题是,1962年之前参战的老兵都八旬以上,健在的,有的躺床,有的行走困难,有的表达不清。面对拜访晚辈,这些靠吃药输液,拄拐杖坐轮椅的老兵,因为太爱,太想念,那怕躺着被扶着,也要认真的讲经历。

令人高兴的是,原130师老师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00岁的董占林中将,年龄过了曾祖父辈,可以说,他是我军的活宝。几年前他接受凤凰卫视系列采访,声音宏亮,充满激情,回顾指挥130师瓦弄战役过程,惊心动魄,令人震撼。如今的老将军,连站起来也有点难,但他思绪清晰,依然带着激情,全盘向自己的老部队托出家底。

“守护小组”不懈努力,找到四位90以上、原130师(含388团,389团,390团)曾祖父级别的老兵、老功臣:

刘文方,97岁,民兵功臣,抗战时期配合388团参加了黄土坎战斗,身体尚好,能骑电动三轮,清晰讲述打鬼子的经历。

周学桃,94岁,参加抗日战争,从友军调到388团当文书,不要搀扶,平静讲述他抗战的亲历。

阚瑞廷,94岁, 389团指导员,参加抗日战争,坐轮椅,听力较弱,但记忆和表达良好。

唐方舟,93岁,参加了抗日战争,390团通信连长,听力视力有点障碍,但头脑清晰,获知老部队寻红色家底,要孙子开车送他到“守护小组”,讲述战斗经历。

这些曾祖父辈的老兵们,对“守护小组”非常热情,他们把传递红色家底,当成活着最大的、最急迫的一件事。

“守护小组”还探望、联系了对印还击战的战斗英雄陈代富,一等功臣张兴田,老模范郑福美,胡升前;老师长张志信(已故)的老伴、烈士张立的妈妈成翠双;对越还击作战一等功臣姜荣奉、金钟亮……

第二波:祖父辈到连队面对面

“攻坚劲旅”把老部队经历的每一次战斗,每一位功臣,每一张照片,都视为难得的家底。收集发现,老部队的最大特点是攻坚,攻无不克。

为身临其境,直接感受,2023年6月中旬,他们从参加对印、对越作战的老兵、老功臣中,挑选了身体较好的几位祖父辈、父辈,到部队讲家底。接到邀请的老兵像当年接到战斗命令一样,千里奔波,把回部队讲传统当成神圣使命。

他们是:

张兴田,85岁,对印还击战390团6连尖刀班长,瓦弄战役一等功臣。

付育书,81岁,对印还击战389团宣传干事,熟悉瓦弄战役过程。

任和松,85岁,参加过西藏平叛、对印还击战,团副政委转业。熟悉许多战斗经历。

乔现奎,81岁,388团特务连战士,瓦弄战役代排长,亲历俘虏11个印兵、搜剿残敌过程。

凌锡元,86岁,炮团2连副指导员,军乐队组长,经历朝鲜战争、西藏平叛。熟悉“大炮上山”等战斗故事。

马继才68岁,480团7连4班长,代排长,高平战役一等功臣。

陈云见65岁,480团7连5班副,亲历高平战役,个人三等功,是一等功班战场参与者。

来到“攻坚劲旅”,看到一张张英姿勃发、淳朴可爱的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呼喊,这些老兵们激动得快掉泪 ,随后他们分别去了连队。

他们讲,抗日战争388团一连,在连长郑辉、指导员张炳林带领下,在唐山玉田双铺村与日寇激烈多日,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他们讲,四战四平388团战士李广正冒着炮火,连续7次送炸药包,炸掉大红楼敌碉堡,为全歼敌一个团扫清障碍,被授予全国特级爆破英雄。

他们讲,对印还击战中,390团战士陈代富在连队攻击受阻、多处受伤情况下,带爆破筒爬上印军地堡,将爆破筒插入并用身体死死顶住,在地堡炸上天前一秒跃身滚下,被授予全国一级战斗英雄。

他们讲,对越还击作战中,480团七连长黄华海(已故),在保卫高平大桥战斗时身中数弹,肠子流出用手捂着继续指挥,直到昏迷。

他们讲,“两山”侦察兵作战,师侦察连62人在越南境内,被越军一个加强团包围。侦察班长余斌、胡兴龙为引开越军反复拼杀,最后一个跳崖牺牲,一个与敌同归与尽。余斌被追认为战斗英雄,胡兴龙追记一等功……

开讲前,战士给他们献花

这些红色家底,让新一代官兵震惊,激动,特别来神。他们没想到许多传说中的英雄,教科书里的故事,居然发生在自己如今所在部队,立志把前辈的战斗精神接过来,为祖国和人民立功。

第三波:父辈成建制回娘家

第二波结束时,马继才,陈云见向旅里提出,七连老兵群想回娘家过八一,同时捐红色家底。旅领导当即表示欢迎。所谓老兵群,就不是几个人,而是数十人,是一个连排的编制,这么多人重返部队,全军罕见。

旅领导欢迎,反而给陈云见巨大压力,他性格豪放,热情周密,有多次组织连队聚会的经验,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七连参战老兵一般都到了65岁左右,连排干部有的过了古稀,有的迈向八旬,今年又特别热,从多地奔向东部,路程远,转乘苦,身体可否受得了?重要的是,不能给部队找麻烦。于是他计划不住军营,吃住自己解决,到多少算多少。

不料消息传开,报名者远超预计,除七连外,多个连队的老兵纷纷报名,且绝大部分参加过对越还击作战。陈云见反复考虑,劝退了20多位。活动准备到7月25日,没想到他自己家先出了事:汝阳老家的哥哥突然病故,他回去料理后事,三天三夜没合眼,28日夜赶回郑州,次日凌晨出发,奔向千里外的“攻坚劲旅”打前站。

7月31日,大家到达目的地才知道,老兵们把参加此次捐献家底活动,当成了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为争取参加都想了不少办法:

河南卫辉的杨德林,老伴需要定期透析,他去医院商量调整了透析时间;河南社旗的王怀印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子,老伴长期在上海给小儿子带孩子,他动员老伴带孙子回社旗,负责带三个孙子;深圳的饶世平带病从深圳开车到湖北英山,接到四位战友后连夜开车到徐州,奔波1700公里;海南儋州的王章文,张文杰,江少欢,一乘飞机,三转高铁,加上台风影响,不停地绕道赶路;洛阳的刘志秋胆结石发作强忍推后;伊川的智喜站老伴病故刚回神,坚持参加……

一等功锦旗回到了最好的位置

老兵们与劲旅新一代合影

多说一句,劲旅邀请了笔者,因术后不适无法成行。特别感动的是,当年笔者的老排长、分别担任过七连连长指导员、年过古稀的张祖祥;年近七旬老班长李自金不顾多病,欣然前往。

借此,向前往“攻坚劲旅”捐献家底的全体老兵致敬:

张祖祥,李自金,马继才,陈云见,陈秀江,智喜站,李建锋,丁振立,刘志秋,熊海清,邹自国,任亚平,刘叶发,钟昌人,董联富,杨德林,王章文,许振卿,张文杰,周永红,饶世平,柳农,崔庆功,徐伟,谢传林,代中法,代山华,冉昌亚,黄俊,张以斌,宋万春,王怀印,秦道斌,夏国宏,叶洪涛,陶德华,江少欢,彭金平,先锋宜,余祖斌,温顺友,郭亮善,王䢖华。另有部分战友老伴和成年孩子参加。

全部到齐后,张祖祥、李自金像过去当连营领导那样严格要求:互动环节穿着整齐,讲究礼貌,强调保密,不拍照、不打听。

李自金,`张祖祥,陈云见

走向“先烈纪念广场”,全体列队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老兵们心在颤抖,建师86年来牺牲1万多人,纪念碑上雕刻着核准的3852位烈士姓名。大家拾树枝、捡树叶拔小草,用洁白的毛巾擦拭烈士的名字。看到碑上熟悉的战友:冯帝万,饶浩兵,秦跃进,张立……回想牺牲前后,同期同班的战友潸然泪下。

丁振立,智喜站在3852位烈士中找到七连战友

老兵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

随后,走进“旅史长廊”,看到图文并茂,各时期战斗经历、英模人物,内容翔实,生动感人,仿佛置身于战场。老兵们感叹,来到这里同样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传统教育。

接着来到旅大礼堂,现役官兵与老兵们面对面座谈,老兵开始捐红色家底。

教导员转业的李自金,捐出了原武汉军区、河南省政府奖给他们营的一面锦旗;陈云见、马继才在此前捐出一等功七连、一等功二排两面锦旗基础上,这回,又带领杨德林、董连富等战友,捐出了一等功四班、一等功五班两面锦旗;老兵张杰因病住院没到场,委托捐了他在战场上穿过的防穿刺鞋和袜子;谢传林捐了由董占林将军题词、记录中印边境战事待出版的书稿和对印作战纪念章一枚……

此情此景,一位来自山东聊城,其父曾参加1979对越还击战的现役战士,感动得哭成泪人……老兵陈秀江受到感染,当即宣布捐出他佩戴的、对越还击战纪念章……

之后,老兵们应邀到连队和战士同桌品尝伙食,零距相处,有说不完的话。是一代代血脉相传,是精神意志对接,是鼓励练精兵报效祖国,是国防建设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攻坚劲旅”图标

学四平攻坚,当尖兵模范

一等功臣马继才与“攻坚劲旅”官兵合影

张祖祥,李自金与老战友们合影

马继才与战友们一起捐献荣誉锦旗

(照片战友们提供)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连分到四个上军校的名额,第四个是谁的?这段剧情拍得莫名其妙
特等功和特级英雄?这两个奖项哪个等级更高?
毛泽东奖章,朱德奖章······这60多种证章,你认识多少?(上)
我的朋友——战斗英雄潘细腊的故事
一群战功卓著、甘守清贫的老兵们
志愿军特等功臣谱之一!致敬51位一级战斗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