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算我求你们了,别在用800W学区房毒鸡汤坑害年轻人可以吗?


大家知道,我一般都是周末更新一篇。


但今天我确实忍不了了。


前几天一篇《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刷爆了朋友圈。又是老套路,又是老思维,大意就是,不能为了买学区房而忽略孩子的教育。然后他们简单的把孩子美好的童年和环游世界画上等号。宁愿用这钱去带孩子环球旅行,也不会买学区房。


说实在的,互联网真是太野蛮了。


野蛮到它已经在各个维度下侵蚀人们的正常生活了,而且还没人管。


莆田医院围绕着你,多少人的血汗钱被压榨过去。多少年了,依然如此。病人依旧一个一个进入圈套;


假货依然围绕着你,甚至在某些平台上你买的所谓正品也是假货。甚至你买的“今天刚摘的水果”其实是两天前的;


互联网金融依然围绕着你,该跑路的就跑路,还没跑的继续在各种网站上打着15%的年收益,该催债的催债,转身一变,摇身上市,什么大学生,什么父母帮着还钱,什么分期贷,都成了过眼云烟;


当然还有我们可爱的部分自媒体。为了追求点击量,为了追求大部分无知的人心中的共鸣感,各种标题无所不用其极。昨天朋友自杀了,今天周围的人都是LOW逼了,明天对不起买不起800W的学区房,后天又有2000万人在北京艰难生存了。


仔细想想,这都是一个道理。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但一旦他和国人的某些功利化的心态一结合,马上又变味。


当今的年轻一代,仿佛比以往更难树立正确的三观,太多无法分辨的内容交叉在周围,野蛮的互联网,缺失的监管,家长的迷茫,自我的无平台,各种信息充斥过来,让人更混乱,更迷茫。


好多人总有一种意识:不就是朋友圈吗?能在朋友圈看到的东西,再坏又能坏到哪去?


那为什么前几年我们搜索东西第一条都是莆田医院呢?


我可以接受自媒体写写标题党,你说国内男生穷屌丝直男都行,你说我们应该买买买应该消费买吃的买口红也都行,你说我们都迷茫在假装生活也行,这些都无关大局。


但这篇文章真的是够了。你这坑害的就不仅仅是这一代了。你间接还在坑害着年轻一代的父母和他们的下一代。


人要有点良心,做人要有点底线可以吗?


如果大部分人真的可以分辨也就罢了,偏偏在互联网的糖衣包裹下,这些内容反而更容易潜移默化的通过流量、通过心理诱导和包装利用,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


这不是单纯的点击量的问题,这是纯粹的恶。


那到底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这里面有几个利用,我可以帮大家拆开理解一下。


第一个,就是学区房的概念。


国人的焦虑感和功利性心态,是学区房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动因。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更弱的孩子接触,都希望孩子的老师更优秀更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掉落阶级。所以疯狂攒钱住老破小房子,就为了给孩子一个学区。


其实很不容易,但是这绝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北京上地,多年前是根本没有什么学区概念的。后来,上地和西二旗附近的互联网公司扎堆,很多程序员定居在那一片。然后你猜如何,他们的孩子各种优秀,高考各种牛逼,结果硬生生的把上地很多片区的学校变成了学区。现在直逼海淀最传统的万柳学区。


如果你个人的能力不够,指望孩子在学区里优秀,和别的孩子学习,你这就像是你自己做不了公司,指望孩子没毕业就找到好实习一样。


而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同样的成本,他们宁愿投入到自己无法掌握,但是被大家所认可的成本上,而从不会相信自己的主动能动性和自我发展的长远性——因为这成本,投入到你自己身上带来的长远效应,远远比投入到外界更有用,因为你可以随着你人生的发展带的走。


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明白。举个例子:


很多孩子毕业的时候宁愿去相信大公司的福利和螺丝钉工作能给自己带来长远发展,也不愿相信你去一个有潜力的小公司带给你的发展更长远。


不相信自己,害怕和大部分人方向相反,那带来的就是几年后你被大公司裁员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带不走名声,带不走福利。更带不走如果你在小公司工作所磨练的一套思维。


所以把时间线拉远。再拉到40岁,高下立判。这种思维后期的迸发性是很多人看不到的。


再回到上面套进去自己想想看。


第二个,就是环球旅行的概念。


难道学区房的方向不对,环球旅行就对了?当然更不是,这又走了另一个极端。


环球旅行利用了当代中产阶级受制于房贷、生活压力等必须朝九晚五工作的焦虑感和压抑感。为你提供一个真正的发泄渠道:环球旅行、自由又能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和某些广告平台的“抛弃工作和压力,尽情去海边释放”是一个道理,给你不断加强心理暗示,加强心理诱导,让你去消费,去选择它。


你不是BBC记者,你也不是作家,你更不是一个旅行摄影师,每个人都想每天不工作,每个人都想当省长,每个人都想月入百万,没有谁是真正想每天枯燥的工作的。


承认吧,环球旅行根本不是大多数人的个人追求,只不过是他们想逃避生活和现有状态的借口罢了。





所以你看,这篇文章把环球旅行和学区房两个极端放在一起,加了一个800W,说白了就是制造巨大的矛盾,包裹着糖衣炮弹,然后给大家享用,贡献出我们的流量来,创造十万加,说不定还能通过这篇文章接一些旅游广告。


这不是鸡汤,这是毒药。糖衣毒药。


当一个人处在三观还没塑性的情况下,大量接触这种极端的思维,会自己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长远的危害。它会慢慢延伸到你的消费观,你的发展观,你的职业,你的学习,你的婚姻爱情等等。


所以我们经常发现,这种文章和类咪蒙类文章,都有固定的受众。而这部分人对待感情则同样会有类似的反馈:极端化。




那我们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


很简单,反极端化就行了。


一个5岁的孩子,就算极端的一年内玩遍了世界,他依旧不可能快速的建立起应有的优秀的世界观。


同样,一个5岁的孩子,就算你从小到大都给他找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区房,他依旧不可能十全十美。


你要学着去中庸的平衡。


你要评估多少资源投入到你的人生里,多少资源投入到孩子身上,才能达到一个aX bY=M的最大化效果。而不是一股脑的投入到X上,或者投入到Y上。那叫极端。不叫平衡。


能真正让孩子去环球旅行实现bY最大的人,在当代社会,也一定是有固定匹配的aX的,所以很可能这样的家庭高中时候就会把孩子送到美国学区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把握平衡就显得更为重要。一味的去追求最大化最好的,反而会让你另一块更枯竭。给孩子最好的学区,在你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而对孩子是一种心灵上的巨大伤害(想想学区里的帮派化,想想放暑假的时候大家都去10W一次的美国大学旅行的时候你孩子只能在家里看书,再想想老师的态度,再想想你们家长群里你能不插上话),寄希望于把孩子往学校一方,自己就自由了。


反而带给你的是更大的长远痛苦。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握好平衡,保证家庭收入的稳固,保证你们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培养孩子,可以享受生活,每年有很多机会出去玩,这就足够了。可别跟着这篇800W学区房的文章学。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出版过一本叫做《我在底层的生活》的书,她装成各种职业的底层人去体会他们的生活。在餐馆打工的人体型发胖,但是依旧要每天付出全部的时间去工作,因为房租,因为晚饭,也因为生活。他们光是活着就倾尽全力,又何谈去进步,何谈抽出时间陪孩子?


一个能拿出30%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人,他必定有一定的能力和自我效率去应对生活。一般人光是应对生活就要付出所有的时间。又何谈去和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同样的,你们都有200W,能拿出时间陪孩子的人,可能只需要付出100W的机会成本(报兴趣班啊,思维班啊,结交啊,混圈子啊)就能发现孩子的天赋,摸索出孩子最优秀的进步模型。这个模型的效率可能是100%,孩子越学习越有主动性,越学习积累越快,这就是指数进步。


你光是活着就倾尽全力了,你还要拿出200W的机会成本去帮孩子找天赋,而由于你个人地位的确实,最后发现200W的机会成本都不够,你需要400W,而缺少的200W你要更加拼劲全力去赚,更导致你没时间放到孩子身上,恶性循环。


最大的问题又在于,付出了400W的机会成本后,你的孩子的进步模型可能只有70%的效率。


100%和70%的效率差别,不仅仅是你们孩子分数的差距,他会延伸反馈到所有学习生涯、甚至是初期职场生涯里的思维能力、学科品好、主动性,战略能力等等。分数只不过是百分之一的东西罢了。更多的痛苦和差距还在后面呢。


所以,你需要平衡,你需要进步,你需要知道哪些成本是你必须要付出的,哪些成本是你可以借助外力的。而不是极端的依赖什么学区房,或者极端的以来环球旅游,世界上哪有这么极端又有效的事情啊。


我真切的劝每天写这些毒药的人,别在潜移默化的利用大家的心理了可以吗?社会已经如此分化、阶级已经如此定型,好不容易有个互联网可以稍微拉平一下这个思维认知的差距,你们还要用各种心理诱导各种误导再去拉大这个差距。


互联网是用来填补认知差距的,不是在认知差距上再继续误导再拉大思维差距的,这样的社会会更撕裂,阶级会更定型。你知道类似的这种思维会坑害多少类似的年轻家长准家长还有他们的孩子吗?


也是,反正你们也不担心,他们的孩子和父母真正吵闹的那一天,这些人也想不到,竟然是一篇一篇这样的文章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自己,也怨不到你们。


你们用高高在上的思维去误导人,去把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但你们绝不会这么做,你们的孩子也不会这么做,你们的孩子找的男女朋友更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们是将军,我们都是你手下的随便可以送死的走卒罢了。


想清楚一点吧。活的不清楚,就算你每天24小时工作奋斗给孩子攒学区房,你的孩子以后还是走卒。


哎。


P.S. 更新了一下课程进度。放在了公众号主页菜单“个人飞跃”里。真的不要再在后台催我了,我实在太忙太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不起800W学区房不可耻,可耻的是忽悠穷人辞职去环游世界
你有800万的学区房算什么,我有一个给我读书的妈妈
买不起800万学区房就环游世界?明明就是出去浪,干嘛说得高大上
5年前放弃800万学区房、带娃环游世界,如今他们后悔了吗?
环球旅行or800万学区房,教育投入莫成金钱比拼|学区房|环球旅行|教育
杭州市各区域学区房汇总(精华)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