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小学前,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够?小学数学的“三年级现象”是怎么回事?-听北京名小的数学老师怎么说!



数学是个啥?应该怎么学?


读了这么多年书,恐怕很多大人也没想明白过。


本以为,在大学毕业后,我们终于可以跟数学就此和平分手了,没想到,我们又做了父母,意味着加减乘除排列组合还要再重新来一轮。


实在不想让孩子重蹈我们的覆辙,所以我们今天,就请到了一位在小学任教20多年,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数学骨干教师,提前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的基本情况,和学前该做的准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篇幅有限,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回答所有家长的疑问,所以请大家将自己的问题在文后留言,本周日下午,常爸将与史家小学的副校长(同时是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进行直播,回答大家关于小学数学的更多问题。



采访嘉宾丨范涪京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小学部主任,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常青藤爸爸


一般说起上小学,数学方面的准备,好像大家直接想到的就是数数能数到几,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会不会。学前数学方面的准备就只是计算吗?


范老师:好多人都对小学数学有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就等同于计算,其实计算只是数学的其中一方面,口算能做到什么程度,速度有多快,其实意义很有限。就拿小学低年级来说,数学包括认识数学符号、认识图形、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认识生活中的数学、日期时间、人民币等多个方面。


计算能力固然重要,但学前阶段,我觉得家长更多需要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上做一些准备,更好地为以后接触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模型打好基础。


常青藤爸爸


一提起思维上的培养,可能很多家长都会犯难,不知道怎么做好。


范老师: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不是说刻意地,拿本什么教材,跟孩子说:坐好了,我们现在要开始学数学了。


这样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很枯燥,觉得数学就是算数、做题、不停地写。我觉得培养思维可以从两个维度上下工夫:一方面是让孩子认识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要做的是更多让孩子在生活中具有这些对数学初步的认识和感知。


常青藤爸爸


您刚才说的第一点,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有没有比较好的形式?


范老师: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都会教孩子数数儿,但我建议最好是真正带孩子数一些生活中具体物体的数量,而不只是唱数。


摆餐具的时候,拍球、跳绳的时候,都可以数数,让孩子深切地理解数字本身的含义。再比如让孩子参与常见的购物,买东西、卖东西这些场景,就相当于给他提出了一道道最天然的应用题的挑战。


爸爸妈妈们可以开动脑筋,很多真实场景和游戏都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数学,运用数学。孩子也会觉得很好玩,并乐于接受。


常青藤爸爸


经常看网上的小学生家长说因为做数学题跟孩子吼,不谈学习,子慈母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范老师:第一个先别着急,孩子他确实有快有慢,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数学是需要内化的,需要孩子对这个概念、知识建立自己的认知以后才能懂。


大人是在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给他讲,但是这些东西孩子没有理解本质,没有变成他自己的东西。尽管他可能做出了第一题,但第二题、第三题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所以你给他越多的练习就会出现越多的错误,你就会越着急。恶性循环下去,就是你们的情绪都会变得很糟糕!


可最关键的地方其实没有解决:孩子到底哪儿没懂?卡在哪儿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更建议让孩子给大人讲,大人就能很快听出问题真正所在了。


而且我劝各位爸爸妈妈们心态上也不要太心急,我都给你讲了三遍你怎么还不会啊,或者今天讲明天了明天又错后天又忘了的,这都很正常,这就是孩子啊。


有时候孩子不懂也跟他生活中缺少类似经验有关,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同时,很多数学的题目又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有了简化或加工,跟生活又不太一样。


再有就是阅读理解也很关键,孩子小的时候真的要让他多读书,而且不是光看满篇的字,理解也很重要,尤其到了中高年级大量接触应用题,光题目叙述就很长,怎么能快速地阅读,然后抓到问题的关键,继而梳理出他们的逻辑关系,找到方法?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很难做到。


孩子升入高年级后,表现差异尤其明显。优秀的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阅读理解和转化能力很强;中等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但转化能力弱;成绩较差的孩子,则是理解和转化能力都较差。所以,阅读理解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家长们必须要提早重视。


常青藤爸爸


经常有人提到“三年级现象”,一二年级数学很好,到三四年级就开始跟不上了,这是怎么回事?


范老师:很多孩子早期成绩好,靠的不一定是方法和理解,比如一二年级会涉及大量的口算,10以内、20以内、甚至百以内的,孩子们记忆力好,可能很多得数都是反复背下来的。


但进入一年级后,虽然还是从10以内加减法开始,但学的更多是方法,老师会教给孩子系统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凑十法、位值制等,这都是在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基础。


如果孩子之前用错误的方式记住了这个结果,再让他翻回头来重新认识这个结果的推导过程,很多孩子就不会有耐心有兴趣地思考这些东西,而这些才是重点,所以很多孩子学着学着,之前的很多认识方面的漏洞就会一下都暴露出来了。


常青藤爸爸


虽然前面说计算能力不是幼升小数学的全部,但也还是挺重要的,那学前最好在这方面做哪些准备?


范老师:从难度来讲,其实提前掌握到20以内加减法足够了;从时间上来讲,可以用一年级学年期末的考核标准作为一个参考,就是1分钟内完成至少10道20以内带进退位的加减口算题。其实现在的标准跟以前比起来已经相当宽泛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熟能生巧。


常青藤爸爸


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哪个更重要?怎么看待粗心马虎?


范老师:正确率肯定是要排在前面。当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计算时,一定要优先保证正确率,确定孩子理解了计算的逻辑关系。


当孩子可以稳定地将正确率保持在100%左右时,或者随着年级升高,可以适当地对速度有所要求。这个过程中要对孩子分阶段提出要求,过高的压力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


如果孩子的错误率很高,或是反复犯一些小错误,不要草率地归结于马虎。粗心马虎背后隐藏的多半是思维方式的缺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背后真正的“大老虎”揪出来。


常青藤爸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老师怒气冲冲:强调了800遍,26个易错点千万不能再错!
我们终于一年级啦!👯
数学老师:小学1
小学数学老师:1到6年级我要教的内容都在这儿,孩子学起来不费劲
数学老师:小学1~6年级的公式化成一张表,为孩子收藏!
期末在即!小学数学1~6年级期末试卷,孩子考前一练,满分稳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