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每日学一点:时辰、经络、穴位之脾经


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足太阴脾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 手少阴心经。 


本经脉腧穴有: 隐白、大都、 太白、公孙、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周荣、 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本经穴位较多,常见于艾灸的穴位有:三阴交、学海、冲门。


本经穴位主治胃病、妇科、 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脉古图穴位详解:足太阴脾经(10)
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3D动图及各穴位说明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3D动图及各穴位说明
《足阳明、足太阴之正与三合》
胃经的功能及其主要穴位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