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你是“严厉”还是“严格”?

有次和一位妈妈聊天,她说儿子要上小学了,却有些“懒散”:

收拾玩具要么摆放不整齐,要么收不全;让他做点家务,也是拖拖拉拉;而且,平常吃饭、睡觉的作息时间也不规律。                         (加微信:a76959411)

妈妈担心,按他这脾性,小学的学习和作业很值得担忧。

但她又不想对孩子要求太高,怕给孩子留下阴影。

确实,对孩子不能太严厉。

我曾听过一个钢琴过了七级的大学生说,看到钢琴就会条件反射般地皱眉,“我将来绝不会逼孩子弹钢琴!”钢琴让她想到不好的过去——每次搞错琴谱,都可能被妈妈抽打手背。


心理阴影的可怕就在于,它总能轻易战胜理智,让你不讲道理。

所以我能理解那位妈妈和女学生的处境。我想,也一定有很多父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面临一个问题:

要不要严格要求?严格还是严厉? 

我问这位妈妈:撇开心理阴影不谈,就内心来说,对孩子严格要求,你能做到吗?

她的反应是:当然,难道不应该吗?

我继续问:

如果孩子根本不理会、做不到你的严格要求,你会感到挫败吗?

你会埋怨孩子吗?

你会发脾气吗?

……

我说:估计,孩子现在的情况,也是你跟他反复提要求、发脾气才勉强做到的水平。

她想了想说:确实,我俩一直有点较劲,看来我的教育方式真的不行。

坦白说,就是这位妈妈放开手脚管孩子,很可能也是严厉多于严格。

“严格”和“严厉”有区别吗?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显然不一样。

虽然都是高标准,高要求,但前者对事不对人。当孩子做不到时,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方法,落脚点依然是如何达成目标,而不会对孩子抱怨、生气。

而“严厉”对事又对人。孩子表现不好,就归因于孩子,感到失败和愤怒,惩罚孩子。因为方法欠缺,最终未必能达到目的。

我们的出发点是“严格”,但因为孩子的反抗、“无能”而束手无策,又因为挫败和愤怒,而强迫、惩罚孩子。负面情绪过多,就变成了“严厉”。

严格是一种能力

严格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负面词汇,但就像建大楼,真正的好东西,都是以严格为准绳的。

就拿做家务来说,虽然我们从孩子很小就喊着做家务来锻炼孩子,但我看到的是,大部分孩子其实都做的比较少,或者形式化。

这样一来,在家里确实比较轻松,但等到孩子越来越需要独立生活、做事,这种差别就会显现:训练有素的孩子,更容易把生活搞得井井有条,而不擅长做家务的孩子,很可能生活在混乱之中。

当然,这只是两种生活状态,无分对错,但混乱的生活很容易影响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行为。

我们现在的教育,“宽松”好像成了主流,仿佛严一点就是对孩子不够尊重和理解。

其实,严格不是严厉和粗暴,和尊重、理解并不冲突。

问题是,怎样做到真正的严格?

我常常想起自己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老师。她很受我们信赖,不仅因为她性格温和,更因为在那个讲求“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年代,她很是有些不同。

她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经常布置作业,试卷,但对我们的每次作业都要认真更正,而不论成绩好坏——事实上,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作业本上经常密密麻麻,甚至标点符号也要标出来。

她每次都会逐一、详细讲解作业。然后每个周都会抽时间回故我们的错误,关注每个人的进度,谁也别想蒙混过关,而且,她会反复抽查大家对作业、考试的修改情况,让你说出是什么,为什么。

不过,严格不等于严肃、批评。相反,她总是很温和,学生做的不够好,她几乎从不批评,永远是循循善诱。

现在想想,她这样其实要求更高,但学生都很喜欢她。

我认为她把人和事分得很清楚,真正做到了温和对人,坚定对事。虽然不批评、不指责,然而她的不妥协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就像我后来对错题的执着,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我觉得,要做到严格,要满足3点:找到孩子的能力边界,可接受事与愿违,对事不对人。

通过经验找到孩子的能力界限,而不强人所难;

你可以提要求,但孩子未必响应。能接受事与愿违,才能躲过怒火;

无论孩子做得如何,都不动摇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这其实更难,需要你始终有一种“局外人”的清醒意识。

我们总是关心如何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品性,其实,严格最容易培养好习惯。因为严格的父母,最少掺杂自己的情绪,尽量获取孩子的尊重,这也是最不容易导致对抗的方式。孩子也因此能平顺地把严格内化为自我要求,形成自律。

就我的成长经历来说,父母对我即不是严格,也不严厉,而是有些放纵——我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

但现在作为父母,我还是会对孩子严格为主。因为哪怕轻度的放纵,也给我的人生造成了困难——很多时候,我做事总是达不到自我要求,而充满懊悔、沮丧,这种经历并不轻松。相反,这些年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让自己感觉更充实。

如果我们让孩子过有品质的生活,那么,严格才是坦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严格和严厉,谁才是心理阴影的元凶?
爱做家务的孩子有出息
假期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班补课?看完我终于明白了! ?
从小要教会孩子一句话
为什么我们教孩子“信守承诺”总是收效甚微?
父母之教|过程是美丽的——王晶教女成才的思路(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