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并背诵,疏通文意。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皆喜好山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他们无限的情思。“山水佳天下,古今推富阳”,这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我们先来看下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与——给;朱元思——人名;书——信,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作者是吴均。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等。

创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所以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因病辞官,想要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读文识字

1.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来检测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找一位同学来大声朗读下这篇文章,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读的同学注意朗读同学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2.纠正字音  3.播放朗读视频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   5.个别学生展示  6.全班齐读

四、理解内容(翻译课文)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分组讨论翻译课文。

2.逐句进行翻译,学生点评,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字词。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夹着降水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探求中心

1.从文中找出概括富春江景色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下文作者就描写了这奇山和异水。先看第二段,这一段是描写水的。

2、作者在写水时,重点放在了哪个字上?

3、写了水的哪些特点来突出其之异? 水清,水急

4、作者是怎样写水之清,水之急的?哪些句子表现了水之清?哪些句子表现了水之急?同学们都能找出来了,非常好。

那作者他在写水的时候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或是用了哪些手法?作者调用了哪种感官角度?视觉

总结:这一段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描写了水的颜色、深度、水中的景物,这是静态描写,突出了水之清。还从平视的角度,描写了水的流速,这是动态描写,突出了水之急。所以富春江水的奇异之处在于水清和水急。

我们接着看第三段,这一段主要是写山。

1、作者在写山时,重点放在了哪个字上?

2、作者写山时,写了山的哪两个方面突出山的奇?

山的形态:高峻,陡峭,连绵。山的形态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山中的各种声音:和谐动听。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原文中那句话写出了这些声音总的特点?嘤嘤成韵,和谐动听。                 对于这种声音的描写,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听到这么多的声音,表面上给我们一种嘈杂之感,但是实则作者通过写这种声音,他想达到写作目的是为了写出山中的什么呢?幽静,宁静。这种手法叫什么?衬托,反衬的手法,用听到的声音来反衬山中的宁静。。

3、作者在描绘山之奇时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除了反衬,还有别的手法吗?拟人,对偶。在这个段落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角度?视觉,听觉相结合。我们要学习作者灵活的调用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那么在这样的美景当中,你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呢?那么作者和大家想法一致的。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呢?人会有这样的息心,会有这样的忘返的感受,说明这个景色已经美到了极致。所以这句话表面是写人,实则是写景之美,用人的感受侧面烘托景美。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凭借文中哪一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小结: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一部分的文人士大夫流连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深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秀美风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朱元思书》说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整合设计(1-4)
《与朱元思书》教案1
八年级上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