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书法 | 文徵明小楷的分期与影响

文徵明一生书画皆擅,尤其是小楷声誉在当下最高,八十高龄之后依然能作蝇头小楷,用笔稳健秀美,这在历代的书法家中是罕见的。

 

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局部)


一 文徵明小楷的分期


文徵明的小楷有两种类型:“一是取法钟繇,结构平正精密,有隶书风味,但笔法比钟繇劲利;一是取法二王,结体为二王小楷法式,没有钟繇小楷的隶意,笔法秀丽灵动,变化较多。小楷代表作《莲社图跋》和《九歌》,各自代表了文徵明小楷的两种不同风格。”文徵明小楷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十七岁时在考试中字被列为“三等”发奋临写开始,到被举荐到翰林院就职前,博采众长精学细研的时期;二是翰林院就职期间;三是辞官归隐后融会贯通趋向成熟的时期。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也各有不同。如张宣《西园题跋·题京兆真迹》曾这样评论过:“人不可无年,不惟文章,即临池家年亦不可少也。近代如文太史徵仲、祝希哲二公,余数见其真迹,徵仲虽年已耳顺,结体时有出入。六十见往,稍稍合作。八十九十,始觉从心。”

据史料可把文徵明楷书的三个不同特征的阶段作如下划分:

第一阶段:自文徵明十九岁考字列三等起,发奋学书到被举荐入京,再到五十七岁辞官归隐前,其间大约三十多年的小楷书写生涯。文氏早年楷书学习比较宽泛,除临摹智永外,还对唐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进行过研究临习。后来受其恩师李应祯的影响,学习赵孟頫和倪瓒等人的笔法,因而,在此之前的小楷作品中,融入以上诸家的风格比较明显,暂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一时期的小楷作品主要有:跋欧阳修《付书局帖》带有赵孟頫的笔意,柔美俊秀,温驯典雅。《黄仲广墓志》体现出颜体笔意,雍容大方,疏密适当。《圣主得贤臣颂》有欧体笔意,方圆整齐,遒劲多变。此时徵明的小楷,起笔露锋,结字略呈扁势,严整规范,但是风格不统一,显得不够灵活。梁说:“文衡山小楷初学欧,力趋劲健,而板滞之气未能尽脱。”

明丰坊在《书诀》中曾说:“(文徵明)书学二王欧虞褚赵,清丽古雅,集名家之长,开元以来无此笔也。五纪之后因书诰敕,颇兼时体,渐尚整齐,然八法完具,大革沈姜之习,盖亦因猎校而正祭器者。小楷《文太仆配吴孺人墓志铭》,绝似《黄庭》,生平第一;《道德经》,仿佛子昂,而古意过人;《石庄记》,有钟法;《千文》,极小者次于《文赋》,亦得河南度人之法。”

这一时期的小楷作品还有:书《落花诗》清张培敦补、跋倪瓒《江南春》、跋张灵画《落花诗》等,这一时期作品虽不成熟,但风格多样,对研究文徵明楷书的取法具有重要意义。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册》(局部)


第二阶段:自文徵明五十四岁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期间,到他六十岁左右辞职回乡。这一时期是文徵明小楷书法,以至于整个书法阶段的重要变化与转折期。

此时文徵明主要作品书写笔意大都是规规矩矩、严肃整齐,时时夹带隶书的笔意,这与他的官职和工作的要求有关。这一时期小楷代表作有《寿乔白六十诗》、《十七帖》、跋《深翠轩图》、跋《桃林》扇面、《千字文》、跋《观水》扇面、跋《松林独坐》扇面等。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徵明处于中年时期,因心态、环境与职务的变化,对他书法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首先,在文徵明入京初期,他的心态还是比较积极的,对书法用笔方面的追求也是谨慎刻苦的,这无疑对他书艺方面的长进是有益的。其次,三年的翰林院为官生涯,让他广交学友,广开眼界,大大增加了书法间相互切磋的锻炼机会。再次,这段为官经历,对文徵明书名的提升也是有益的。可以说这是文徵明一生中仕途最为辉煌的一段。这一时期,文徵明心态与生活都相对平和,可以潜心研究书画。

第三阶段是从文徵明辞职归隐,到九十岁去世,近三十年。这一阶段,文徵明已然没有了当初走向仕途的抱负与纠结,取而代之的是归隐的平和而开阔。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曾记:“先生归,杜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他在书法创作上更加趋于理性与智慧,取法晋唐,全身心投入。此时也是文徵明书艺大为长进及日渐成熟的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有晋人气韵,有欧阳特色,有子昂体态,有王羲之之神采,每幅作品均从容自如,稳健舒展。故而其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自豪地说:“(先君)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

这一时期文徵明所书写的内容也是心态的反映。他在临写《常清静经》中所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巧妙地印证了文徵明当时的心境,沉醉在书画艺术中,追求喜悦、宁闲,这与他遵循儒、道、释等人生哲学无不吻合。那种艺术的真性情与真探求,也在他晚年的书法风格中达到顶峰,并通过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时期主要小楷作品有:跋《道德经》、《赤壁赋》、《前后赤壁赋》、《莲社十八贤图记》、《小楷扇面》、《草堂十志册》、《离骚经》、《归去来辞》、《千字文》、《桃花源记》等。


二 文徵明小楷的临习与创作


在唐代写经高手中,最著名的是钟绍京。他的小楷笔法精妙入神,点画妍媚遒劲,得献之遗风。作品有《灵飞经》等。元代的赵孟頫受钟绍京深刻影响,把小楷书法推向了又一个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主要传世作品有《灵飞经》、《转轮王经》,从其笔意来看,与钟绍京所书的《灵飞经》刻本极为相似,疑出于一人之手。他的小楷,根柢钟王,出入晋唐,于《黄庭》、《洛神赋十三行》用功尤深,临羲献诸帖,凡数百通,故极得二王笔意,用笔遒劲,流丽飞动。相传其作小楷,着纸如飞,下笔神速如风雨,能日书万字。《汲黯传》小楷墨迹,精谨遒劲,有初唐遗风,是初学小楷的极好范本。赵孟頫传世小楷甚多,著名的有《千字文》、《黄庭经》、《道德经》、《洛神赋》、《无逸》、《汲黯传》。

文徵明小楷取法钟繇、王羲之,而王羲之正书学钟繇,在理性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气息。小楷书法,用笔细腻,结构多变,风神盖代。正如黄庭坚《山谷题跋》中所说:“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而钟繇所书小楷笔势生动舒展,带有隶书笔意,十分高古。

同时,文徵明小楷吸取了钟繇以来几乎所有的楷书优点。比如他对隋唐楷书用功甚深,而隋唐时期的小楷经过长期的嬗变,渐趋成熟,形式和风格亦渐趋完美,布局齐整,结字严谨,点画精劲,法度具备,而在收笔时微杂隶意,显得笔致古茂浑厚,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徵明小楷《归去来辞》


文徵明的小楷借鉴、取法他之前的楷书特征。故总结文徵明小楷笔法,学欧得其劲健,师法智永得其圆润,学东坡得其豪迈,学山谷得其疏放,晚年乃出入二王,形成了他挺健端秀,温纯精绝的书风。晚年仍能作蝇头细书,人以为仙。史料记载,文徵明答人简札,稍不当意,必再三改之,人或劝之,则曰:“吾以此自娱,非为人也。”如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的精语,对于文徵明楷书,写大字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同样能做到有大字似的疏朗,充分地展示了他对小楷书法艺术的领悟与精通。

文徵明的小楷作品,自智永《千字文》开始,上接魏晋,深得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之神韵,融唐人小楷笔法于一体,自成一家,形成“温纯精绝”的风格。以其小楷《离骚经》为例,此小楷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用笔自然流畅而纯熟。在这一点上文徵明不同于晋以来的书家,用笔规范整肃,起锋顿笔或逆锋,有时用尖笔顺锋起笔。一笔中,尤其是较长的笔画中,前人多用两个顺锋起笔,而文徵明一般只有一个着力点。但他却在墨色上多有变化,这使其笔法并不单一。二是结构顾盼相生,险正得当。以往小楷体势或多为正方体,或扁方体,时有长方形,而文徵明的小楷与众不同,尤其是此小楷体式为横放的梯形,顶左底右。所以,别的小楷好像都是正面示人,此帖则以侧面示人,饶有趣味。然而,却又十分稳健,并无倾侧欲倒的感觉。这正体现书家善于造险和救险的高明之处。三是气脉连贯,俊秀飘逸。此小楷虽有界格,但界格并不能保证气息畅贯,而是书家善于把握内在气息的畅通所致。

从用笔上分析,此小楷用笔老辣,含蓄内敛,沉着质朴,不动声色,是一种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境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用笔提按略显。可以看出,书家写此楷时,用的是一种较硬的毛笔,又在运动幅度上控制得比较好,所以提按顿挫很不明显,用毛笔表现此种效果,难度较大。二、用笔险中取势,横画收笔隐约上挑。三、竖画起锋顿笔幅度较显,部分用曲笔起笔,笔意舒展流美,是此小楷的特色笔画。另外,此帖还有一些草化的用笔,在法度严谨的小楷之中增添了几许活泼的意趣。此小楷书法的间架结构,总体特点使极力追求打破小楷的平正板滞,以不平衡的体势,寻求平衡。具体表现在虚左实右,上纵下敛,用笔与结构体势统一。推而广之,凡在左、在下的笔画,从轻、从细、从收、从敛;凡在右、在上的笔画,则从重、从粗、从放、从纵。这种用笔方法明显是从章草借鉴来的,临摹时,对此特点一定要仔细揣摩,认真体会把握。

总之,临文徵明之小楷作品,有一定基础的人不妨在充分读帖、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意临,重在品味小楷各帖的神韵。而对于基础不深的临习者来说,则不妨把所临小楷的字放大,尽可能找到书家未形诸笔墨的笔意,按规矩去写。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创作。

 

文徵明小楷《老子列传》(局部)


三 文徵明小楷对后世的影响


毋庸置疑,在明代的书家中,文徵明的书法成就得到众多书法评论家的肯定与赞赏。从其擅长的小楷与行草,到隶篆,无不令后人称赞。大多书家一致认为,自元代赵孟頫小楷在当时社会达到鼎盛开始,文徵明的小楷也同样在明代时期,达到了书法的至高点。对于这一点,众多书法评论家均有过论述。

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朱和羹《临池心解》说:“每论宋楷,以吴傅朋说为第一;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王世贞于《书赵松雪集后》中说:“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明代谢在杭也这样评价:“古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徵明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这些评论充分地肯定了文徵明小楷在明代独一无二的地位。

同时,王世贞称文徵明“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一个“精工之甚”表达了文徵明小楷无以言表的精湛。这种精工不仅来自于对二王的师法、对宋元的汲取,更是文徵明一生皎皎君子之风的反映,即所谓“书品即人品”。文徵明自己也强调人品的重要性,其在《跋姜太仆书法》中说:“观其点画形体,端庄严肃,士大夫品其有正人君子立朝之象。噫!岂虚誉哉!即此是学,因其笔法而和其心法,其心正,则笔正,如正人君子,则其为益不小矣,岂特为六艺之一而已哉。”正如文徵明所言,书法的高下最终反映在人品上。所以,小楷这一文徵明最擅长的书体更是文徵明高洁品性的体现,而他的品性与小楷这种书体的端整风格恰恰相契合,二者之间可谓浑然天合,这也是文徵明一生留下了大量小楷作品而很少作草书的一个原由。既然“书品即人品”,我们赏析文徵明的小楷作品时,就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作品的艺术层面,而应更多的结合作者的品性去解读去体会。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局部)


在当代书法取法与创作中,文徵明小楷越来越受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徵明小楷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属于“可学”的法书;二是文徵明传世的作品甚多,当代书家在借鉴与取法之时,有较多的参考;三是文氏小楷较为雅正、妍丽,对一些内秀的女性书家而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四是当下书坛对明代中期的书法史着力较多,明代书画史研究属于“热门”,吴门四家备受推崇,这样,也促进了文徵明作品尤其是小楷作品在当代的接受,知名度随之增加;第五,文氏小楷雅俗共赏,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都很自然地接受并喜爱,这也是文氏小楷本身具有的魅力。

综合这些因素,文徵明小楷越来越被推崇,事实也证明,在各级各类展览中,取法文徵明小楷的作品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他的小楷妍媚的同时而又古朴,有着不同于其他书体的气质。而且,文徵明小楷较容易上手,这也是备受书家重视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当代一大部分以小楷见长的书家,基本上都临习过文徵明的小楷,并频频在全国大展中获奖、入展。这些现象说明文徵明小楷是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文徵明也告诉我们何为经典,如何去创作经典。这也是文徵明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届国展作者:楷书这样写就入选了!
魏晋韵致--浅谈钟繇书法艺术
文徵明小楷的艺术特点
二王正脉 海派宗师——试论沈尹默的书法及书法理论
藏品赏鉴 | 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
干货满满!全国第三届老年展魏楷入展作品集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