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识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临床管理的专家共识(2021年版)

导读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全球妇科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然而,国际层面上对CPP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仍未统一,我国也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或共识。为了规范和提高CPP综合诊治水平,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广泛征询本领域相关专家意见,结合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对CPP诊疗中的争议和热点问题形成本共识,以供临床参考。

2021年第43卷第7期


内容要点


一.CPP定义

CPP是指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源于盆腔器官/结构的疼痛症候群,通常与消极的认知行为、性行为和负面情感相关,也可与下尿路、生殖系统、胃肠道、盆底肌筋膜或性功能障碍有关。(B级证据)

二.CPP相关疾病

CPP作为一个症候群,诊断与鉴别诊断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梳理起来可大致概括为内脏器官疾病、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社会心理疾病等。

1、内脏器官疾病:内脏系统疾病所致CPP涉及女性生殖系统、胃肠道和泌尿系统。

(1)妇科相关疾病: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及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平滑肌瘤、残留卵巢综合征、盆腹部手术史有关的盆腔粘连、外阴炎、会阴部疼痛等是CPP相关的主要妇科疾病。(B级证据)
(2)非妇科疾病包括胃肠道系统的UC、CD、肠易激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如复杂性尿路感染、BPS / IC、尿道憩室等也是CPP密切相关的非妇科疾病。(B级证据)

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MPS是反复发生在肌肉筋膜或相关软组织的一类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伴有明显的情感障碍或功能障碍,是导致CPP的疾病之一。与盆腔会阴疼痛有关的肌筋膜组织包括腹壁相关肌群、腰骶相关肌群、股内收肌群、臀肌及盆底肌相关肌群等。

MPS除表现CPP外,其他伴随症状复杂多变,需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严密甄别。(B级证据)

3、社会-心理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所有类型的疼痛中均发挥作用,并影响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将社会-心理因素视为独立于内脏或神经肌肉骨骼疼痛之外的同等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女性对疼痛症状感知的认识,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虐待、抑郁、焦虑和躯体化,在CPP的形成和发展中均发挥作用,并影响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将社会心理因素视为独立于内脏或神经肌肉骨骼疼痛之外的同等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对CPP的认识。(B级证据)

三.诊断

CPP的病因涉及多系统、多部位及多因素,常合并存在,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体格检查、适时多学科诊疗协作和转诊,有助于CPP的合理处理。

(一)病史采集及评估

1、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和盆腔神经肌肉骨骼检查,有助于正确评估CPP的病因。(B级证据)
2、经阴道超声和MRI是CPP辅助诊断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子宫附件区包块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因素。(A级证据)

(二)非妇科疾病的评估

导致CPP的常见非生殖系统疾病包括BPS/IC、肠易激综合征、尿道憩室和合并情绪障碍(抑郁或焦虑)。筛查可疑存在上述任何一种疾病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排除导致泌尿系统、胃肠道或精神症状的其他原因。(B级证据)

(三)多学科诊疗

疼痛学专家是CPP患者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成员。根据病情的复杂性,主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的可用性,确定个性化咨询或转诊多学科诊疗时机。(B级证据)

四.治疗

CPP相关性交疼多因于肌筋膜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治疗中要二者兼顾。推荐单独或联合盆底物理治疗、性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系统综述证据表明,慢性紧张性头痛、纤维肌痛和慢性肌肉骨骼痛(腰痛、颈痛、膝痛、髋痛)经过运动疗法、多学科康复、针灸、认知行为疗法后,疼痛和功能得到轻至中度改善。

1、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性治疗等物理治疗对缓解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的CPP有效,盆底物理疗法和肌肉触发点注射均能显著降低阴道疼痛和性相关疼痛程度,但盆底物理疗法不能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的疼痛。(B级证据)
2、心理和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以治疗目标为导向,与药物和物理疗法联合使用,具有缓解抑郁和疼痛对CPP患者人际关系和幸福感不良影响的优势。(B级证据)
3、性疗法:推荐单独或联合盆底理疗、性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处理肌筋膜和心理社会原因导致的CPP和相关性交疼痛。(B级证据)
4、补充疗法、替代疗法和综合疗法:基于治疗非妇科慢性疼痛的有益证据,可考虑针灸和瑜伽治疗肌肉骨骼病因的CPP。(C级证据)
5、药物治疗
(1)神经性药物:推荐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普瑞巴林用于神经性CPP患者的治疗。(B级证据)
(2)阿片类药物:不推荐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CPP。避免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联合应用。(B级证据)
6、触发点注射:对于肌筋膜性慢性盆腔痛患者,建议单独或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使用触发点注射生理盐水、麻醉镇痛剂、类固醇或阿片类药物,以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B级证据)
7、手术治疗:
(1)已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附件疾病等原因者,不建议将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作为常规治疗CPP的手段。(A级证据)
(2)骶前神经切断术对CPP及非中枢性痛经作用有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联用骶前神经切断+子宫神经切除,对疼痛缓解效果不明显。(A级证据)
本共识旨在为女性CPP提出多学科综合性指导性意见,但并非唯一的临床实践指南。在临床实践中需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所属地的医疗资源以及医疗机构的特殊性,本共识不排除其他干预措施的合理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论坛】如何正确处理慢性盆腔疼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专家共识(2023年版)
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断思路
女性盆腔疼痛的介入治疗:诊断和治疗的考虑
慢性盆腔痛诊治思路 王成荣
慢性盆腔疼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