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不外传!《杨家打手要法》

杨式太极拳自杨露禅打遍京城无敌手后威震江湖,至今广为流传,靠的还是一个“打”字。杨家三代都能打。但训练体系,绝少流传,是老师藏秘不肯教的。所以太极拳拳架的书,到处都有。打手的书,实难一见。唯有清著《杨家打手要法》,述少侯、班侯传下打手百法,甚为珍贵!

杨少侯打手五字诀     

薄、顺、短、脆、远

这「五字诀」不但要贯彻到杨少侯传授的「用架」(快拳)之中,最重要的是要在打手裡认真使用。所以「五字诀」是杨少侯宗师打手法的中心指导要法。

杨少侯宗师传授的「太极功」功法中,除「鬆功」之外,还有「轻浮功」(训练临皮劲)等功法。「蒲」是不用骨、筋、肉之拙力练功或打手应对,而要求「鬆」到支肤上,用这种「薄」去练功和打手。

我顺人背的意思。在练体时要求顶遂。打手应对时,要用各种方法制人于背以致胜。

练用架(快拳)手势要短。即两手不离胸前八寸到一尺。打手发劲必须既短又锐,避免钝拙。所谓「穿透劲」即短锐之劲,故劲愈短锐阻力愈小,杀伤力愈大。

要发寸劲,不可拖泥带水。劲要脆快,发劲时忌滞重迟拙。

发放时劲尚远不尚近。能放远又指攻坚,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信手而应也。如何能放远,在发手时与能否把劲全部撒放出去有关。发劲时劲不可回。劲不可残留在自己身上。另外发放时自己的「意」与「神」也应配合放远、否则不易达到放远的效果。

杨少侯十字诀

准、是、稳、脆、真、恰、巧、变、改、整

目标要准,发手要准。势、劲、气的发放要有准。

所打击对方的「势」或「劲」,是 对还是错。

自身要稳。势要稳。劲要坚。气要沉。

不拖泥带水,发劲要脆要快。

判断对方要「真」,不可「假」否则出错。

发打要恰当。要掌握时间和火候。

功夫要实,方法要巧。

要多变,要善变。要应物自然。

不对要快改,调整技法以求全胜。

无论势打、劲打、气打,都要完整一气。

十字诀因有些字义颇为相近,经多年实践,提出新的设想,把相关的「两诀」合併去求解释,以供参考。

准是:是中求准。

稳脆:稳中要脆。

真恰:既真又要恰当。

巧变:变时要巧妙。

改整:改之后仍需完整一气。

杨班侯打手八要

心静

心定自然虚静

气沉

鬆淨则气沉于根

胆大

艺高技精自能胆大

身灵

有腾挪闪战之功,步活身灵

眼捷

由顾盼练到纯以神行

手快

看熟而懂劲,则信手而应

步实

气沉则步实,根稳则身手敏捷

劲坚:

刚柔相济,无坚不摧

必须学会「明已知人」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拳法亦如此。太极功系练功有四步之阶,由练势功;到练劲功;到练鬆功;到练气功。其功法之多,练法之苦,非凡夫俗子所能承受。吴图南先师说:「必须具备万夫不挡的勇气;脱胎换骨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能练好太极功。」然太极功之主旨,不外是先求明己,再求知人。因为不能明己,又怎能知人。故太极功系要求练者,由行功和快拳中明己;由练劲功中明己;由练鬆功中明己;由练气功中明己。如能自身达到明察於秋毫,则他人之四肢百骸,与自己无甚异样,自能知人之顺背,察人之虚实。其人之一切动静岂能逃过我之洞悉?加之太极功系之精妙绝伦打法,自可达到全胜的目的。

打手要明「度、量、衡」之法

太极功系裡要求练者在与人进行打手之际,必须要听审对方,弄清对方一切之后,才可以进行「发、拿、打、化」。即当与他人应对之初,应观其势、听其劲、审其机,而后制之,始可言胜。听审的功夫,必须依「度、量、衡」之法行之。

度而后知对方之长短。

量而后知对方之大小。 :

衡而后知对方之轻重。

故应对之始、首先要做到明察秋毫,心中有数。练习太极拳推手时,尤为紧要 的是练习「听劲」。「听」而后能「审」;「审」而后能「明」;「明」而后知「尺寸」、知「大小」、知「轻重」、然后才可应对。推手既精 、始可进行脱手之散打练习 。散打精熟 ,技击之术渐达於信手而应矣 。

太极功系以食指为定向器

太极功系裡的太极拳,即十三势 ─「进 、退 、顾 、盼 、定」为五行 ;「掤、手履、挤、按、採、挒、肘、靠」为八门 。

十三势是「拳」在方位空閒之中的变化 ,也是善於利用方位空间的一种拳术 。

十三势的制定 ,是十分科学的佈局,是「人」处在某一中心点上、去应付四面八方的最好方法。太极拳自歷代宗师传承至今 ,已将拳的方位、度数规定得相当精确。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夸张之词 。盖因在练体印致用中 ,方位一变则顺背颠倒,万势皆非。为了精确地定位 ,前辈们在传功时,要求学者以食指为定向器 ,以使其在练体和致用中有「準」可言。当然食指既然可以为自己定向定位,在对待时,也可用它「定」和 「变」对方的位 。能够控制对方时,将「制人於背」施於对方身上 ,使其失控之后则可致胜矣。

「三节」之用

明瞭 「三节」的关系之后,还要训练「三节」之用。各家拳法都有由头到脚的各处用法,太极功更不例外。周身上下 「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就已经说明不仅是「三节」之用,而是由「三节」能用之后,做到周身处处皆可用也。

太极功系有多种操练手、肘、肩、胯、腰、腿、膝、足等功夫。其中包括势功的训练、桩劲功的训练,以达到周身皆用之目的。

太极功系尤其重视「三节」互用之法。如:以根打梢、以梢打根、以中打梢、以中打根等各种变术。谚曰:「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远充分显示了太极功「节节贯串」又「完整一气」的练法,以及其在推手和技击裡的用法。

打手时须明察对方 「三节」之用

在明「三节」之后,当与人对待时,应以「己」推理及「彼」。即所谓「既知己又能知彼」。当推手或技击时,应仔细察明对方之来势或来劲,他是用手、肘、膝、足等甚么位置攻击我的。然后才能以準确又快捷的打法还击取胜。在推手练习裡,要把明察对方「三节」之用练到精熟。如:彼力由何处而发?由手还是由肩?由腰发还是由脚发?……察明之后,始採取巧妙的方法去应对。对方用「梢」,我或者对待以「根」;对方用「根」,我或应对以「梢」;对方击我「中节」时,我或

以「梢」或「根」变换应对。总之虽变化万千,而理为一贯。

释 「三门制决」

太极功系的先师杨露蝉、杨班侯、杨少侯祖孙三代秘传的打手要法裡,有「三门制法」之术 。

所谓「三门」者 ,主要是对人体上肢而言的。「三门」是:手 (腕)为头门;肘为二门;膀(肩)为三门。

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打技击,上肢即手、肘、肩是重要的武器。当与人对待时 ,能够制服对方的手、肘、肩是致胜的条件。但是如何制服对方的「三门」呢?简要言之即:头门手(腕)要拿;二门肘要断;三门膀(肩)要制 。在太极功系裡有些势功和劲功是属於制「三门」的功法的。如:劲功中有拿舔手、扭转下擖等功法,都是拿对方手和腕,使其反背甚至断伤。又如:玉女投针之下截手和扭转下博的下擖手,为断肘之法。又如:斩钢截铁的双斩手,是截断肩膀之法。其他如在打手或推手中使用的「穿」、「垫」等技法 ,都是制「三门」的很有效的方法。

打手时宜分层对待

在太极功系裡的打手和技击时,有「分层」对待的技法。 「分层」指的是首先须从生理上懂得自己身体的层次,然后再学会依生理之层次去对待对方。

简要言之、人体四肢由裡及表之层次为:骨髓、骨体、骨膜、韧带、肌肉、真皮、表皮、毛发。故当与人应对时,应当以敏钝的触觉去分辨对方力度。如入我肌肉,我应以肌肉应对;如仅及於我之皮肤,我应以皮肤应对。反之,如果对方之力仅及我皮肤,我以骨去应对则「过」。如果对方之力深入我骨,我以皮肤应对则「不及」。「分层」对待之目的是为避免因应对失误而產生僵、整、弱……等病。「敌重我重」、「敌轻我轻」在应对上可少出弊病。当然功深技精者,在「敌重我轻」或「敌轻我重」时,仍可取胜。道是一般情况下的特殊情况也。

杨少侯之打手 「抢位」

杨少侯承受其祖父杨露蝉、其伯父杨班侯,其拳术以凌厉脆快、出手见红而著称。杨少侯在打手时,有 「抢位」之绝招。「抢位」原俗称为「衝 (读入声)子」。其方法是:当与对方应对时,首先要从对方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几个方面的空间,进行「抢位」。「抢位」即 「抢佔」,佔领对方的空间,将对方驱逐出去。太极功系多用「抢位」之变术,迫使对方失重、偏斜、倾跌而后制服之。

太极功系精於此术者,能「以势抢势」、「以劲抢劲」。可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初学「抢位」的人,要先练习「以势抢势」,即用自己的「著(招)势」去抢对方的「看(招)势」空间。待自己由「看(招)势」抢位纯熟「懂劲」之后,再练习「以劲抢劲」。抢「劲」的空间位置,多在与对方的接触点上。故抢「劲」的技术,就是打手裡「抢点」的技术。这种技术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学者宜篤行之。

对待时的「入字诀」

太极功系在训练学者练习推手或散打技击时,多授予「入」字诀。「入」者,入侵之意。杨少侯宗师的打手绝活「抢位」之法,效果固然显赫,然在「抢位」时,若含有「入」劲,则效果更佳。对待时如果只「抢」而无「入」,则往往易被对方逃脱。「入」是「法」,也可称为「劲」。「入」劲如水,逢洼下潜,无孔不入。「入」劲也可称为「钻劲」。当与他人对待时,如遇对方於「势」或「劲」中,出现「凸凹、断续、缺陷」时,或有「顶、偏、丢、抗」弊病时,我则应乘机「抢入」。乘其「病」而填满之、然后「发打」。与他人推手时,对方往往以「滑」、「软」、「逃」化走我之「发、拿、打、放」。我应乘机而「入」,填满之后,復攻击之,始可奏效。

打散手技击时,我应以粘黏手先「粘」住对方,察觉对方出现「病」情时,迅速「入」手而击之可也。

打「根」法

根者,我与对方之重心也。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皆在於脚。「其根在於脚」即此义也。在推手和散打技击时,对方无论变换何种拳势,总是先要扎好根而后发手。故打手时双方部必须在重心稳定之后,始可以谈攻守。故当与他人应对之际,我必须先察明对方之「根」的所在位置,再以有效之技术击之,其人必不能自保。

经验证明,如对方在推手或技击时,其重心在前脚,如:弓步、我应击其前脚;对方重心在后脚,如:坐步、虚丁步,我应击其后脚;其重心在两脚,如:马步,我应击其双脚之中间。打「根」法所难者,乃对方於变换重心之际、移动步法之时。我应审明、听準其重心之所在,於一剎那间击準其「根」。以求一击即中、击则立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家打手要法》叁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
杨氏太极拳技击家谈太极功夫
《杨家打手要法》拾
太极打手歌逐句分析
太极拳之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