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元老:艾叶

整编:京城老半

微信:beijing7788123

日期:2021年01月31日

感悟:中医是一回古文化之旅,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有诗有远方。

艾叶,做药使用由来已久。远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记载了,《毛诗故训传》言“艾,所以疗疾”。此外,《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云:“越人熏之以艾”,这些文学作品中也有艾的药用记载。春秋时期的医籍《五十二病方》中也有用艾治疗穨疝、痔疮的表述,战国时期的道家哲学典籍《内经》中也讲“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也”。由此可见,将艾称之为本草元老并不为过。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描述艾叶形貌并提出道地之说的本草著作是北宋苏颂的《本草图经》。宋时艾叶以(河南省汤阴县复道乡)、四明和明州(浙江省宁波市及其下辖鄞州区)为佳。到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这也就是“蕲艾”的由来。现代有研究揭示,蕲艾挥发油含量高于河南南阳、汤阴、贵州、陕西等地,但蕲春不同年份艾叶的挥发油含量差异也很大,可达3倍以上。清代《祁州志》“物产”中又载有“祁艾”,即产于河北安国(古称祁州)的艾。今天,蕲艾、祁艾均被认为是道地药材。享誉全国的蕲艾也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口是心非 半吨兄弟 - 口是心非(烟嗓版)

艾叶,《名医别录》记载其“主炙百病”“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用一直被后世所用并延续至今。东汉时期的临床杂病著作《金匮要略》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胶艾汤可用于崩漏下血,因此后人有称艾叶有安胎作用。其实也不尽然,艾叶也有兴奋子宫作用,超量使用会引起子宫痉挛、收缩,甚至出血,进而导致流产或先兆流产。现代研究还发现艾叶的“温经止血”既有“止血”作用,也有“散淤”功效。艾叶中的鞣质类化合物具有有效的凝血作用,艾叶中β-谷甾醇、异泽兰黄素对血小板聚集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艾叶具有止血和抗凝的双向作用。柏叶汤多用于虚寒性的消化道糜烂、溃疡、出血。其他常用经典名方也有四生丸、艾附暖宫丸。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又说“苦酒煎叶,治癣甚良”,药理研究显示艾叶有镇静、镇痛、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过敏作用,所以可外用于皮肤感染、过敏、瘙痒症状。《履巉岩本草》中又说艾叶“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艾叶也有平喘、镇咳、祛痰的功效,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即诠释了古人的艾叶药用经验,又对经验有所拓新,大大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

对古代医学予以中正客观的评价,

是对古人、对历史的敬重。

VX:Beijing7788123

 

艾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李时珍对艾叶的认识和应用
艾叶的功效及作用
艾草的常识大全
中医有''灸'',中药有''艾'',中国4大名艾,3000年有证有据
你这么“懒”,给你一个睡着就能行气活血的方法
艾叶不是万能药,使用须谨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