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异变:射干、川射干

射干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而今已知古代本草中的射干按照花冠颜色来辨析的话有三种:黄红色者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紫碧色者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白色者为鸢尾科植物野鸢尾(白射干)Iris dichotoma Pall.。古人缺乏植物学的概念,所以时有混淆,《本草纲目》就记载说“陶弘景谓射干、鸢尾是一种。苏恭、陈藏器谓紫碧花者是鸢尾,红花者是射干。韩保升谓黄花者是射干。苏颂谓花红黄者是射干,白花者亦其类。朱震亨谓紫花者是射干,红花者非。”以至于李氏也郁闷的说:“各执一说,何以凭依?”李氏认为“鸢尾、射干本是一类,但花色不同”可能也是逼迫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了吧。不过,这显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而今共识鸢尾科植物射干为射干的基源,鸢尾科植物鸢尾列为川射干的基源,尽管两者“大抵入药功不相远”,但总归是两种不同植物,应当予以分别,而白射干如弘景所言“此不入药用”,这个局面也是唐宋元时期古人一再努力的事情,想必苏敬、陈藏器、韩保升、苏颂、朱震亨等人还是很满意的,终归是了却了他们的一桩心事。

射干四气属性演变也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因历史上射干与川射干时有混淆,此处的射干也包含川射干。《神农本草经》载射干性“平”。越500余年后的陶弘景先生在其《名医别录》中记载说“微温”,在《本草经集注》中又说“平,微温”。之后,唐代苏敬在《新修本草》中还是沿袭照搬了《本草经集注》的记载,射干依然“平,微温”。一直到元代,《汤液本草》中也描述说射干“气平,微温”。但就在明代时期,射干的四气属性悄然发生了变化,倪朱谟的《本草汇言》、张景岳的《本草正》中所记载的射干为“寒”。而今的各类中药学著作中对射干四气属性的划分,也多以寒来定性。由秦汉时期的性平,到晋唐时期的性微温,再到明清时期的性微寒,很明显人们对射干的认识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神农本草经》言其主“食饮大热”,《本草经集注》讲其“散胸中热气”,《本草纲目》更说“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癥瘕自除矣。”以上可佐证射干的微寒属性。此外,《名医别录》云:久服令人虚。李时珍曰:寒。多服泻人。《神农本草经疏》说:凡脾胃薄弱,脏寒气血虚人,病无实热者,禁用。从侧面也可佐证射干微寒属性。

射干与川射干之用,《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名医别录》复言“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伤寒杂病论》射干麻黄汤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此中射干为《神农本草经》所言之功效;而又有鳖甲煎丸主治痰瘀交结,结为癥瘕,此中射干之用为后世弘景《名医别录》所载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名医别录》一脉相乘,尽管陶氏以道家为名,却着实是干了神农家的业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别录》《集注》与道家实在是毫无瓜葛的事项,只不过是陶哥爱好广泛罢了。后世的射干之用,也如宋《本草衍义》所讲“今治肺气、喉痹为佳”,清《药性切用》说“为咽痛、喉痹专药”,而今的射干之用也确实已经沦为治疗咽痛喉痹要药,只不过是随着时代变迁,本草的日益丰富,其功效范围逐步缩小而日渐演变罢了。《神农本草经》“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名医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散胸中热气”,《日华子本草》载其:消痰,破癥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元素言:去胃中痈疮。种种迹象表明,射干又何曾不是散结消痈的良药?如何更好地使用射干,还需从古人经验中多加探索,也需现代不断加强研究射干与川射干的药理区别,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失偏颇的还原其本来面目更显的尤为重要了。

尊重历史,还原真相

是中医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鸢尾 Iris tectoru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鸢尾、有髯鸢尾、德国鸢尾(插图稿)
彩虹之卉——鸢尾 | “鸢尾”专题
鸢尾 | 来认识一下鸢尾这种鸢尾
射干 - 康美中药百科
射干、川射干和伪品射干山菅兰原生植物区别
水生花卉 -------- 路易斯安那鸢尾 Louisianan Iri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