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感随谈】我愿做最后一个读纸质书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我家不大,但我在客厅里隔出一角书房,书架是自己打的,占了两面墙。因为书比较多,摆满了也放不下,堆得哪里都是。朋友们进我的书房参观,每有发出“你看了这么多的书啊”的惊叹时,我便感到既骄傲又惭愧。骄傲的是,我的确书比较多;惭愧的是,我的确没看多少,大部分都还是崭新的。爱书之人大多不愿借书给人,我也如此。有时朋友或同事想借某本书,我就干脆送给他了,然后自己再去买一本,前前后后送出去有几十本了吧。尽管如此,这些年还是丢了不少书,确切地说是借出去以后没还回来,我又记不得是谁借走了,想到这个就很郁闷。尤其是那种成套的,少了一本,就像心被挖走了一块似的。我的柏杨版《资治通鉴》一共18册,第1册不知被谁借去未还,我问遍了所有可能借这本书的人,皆未果,我只能用“悲愤”二字形容我的心情。

不错,我爱读书,更爱买书,尤爱逛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海淀图书城、人民大学读者服务部、第三极书店、风入松书店、三联韬奋书店、城市季风连锁书店、席殊书屋……都是我常流连的地方。每进书店,看着一架架码放整齐的书籍,闻着只有书籍才有的那种香气,就觉得自己变作漫山遍野油菜花中的一只贪玩的蜜蜂,常常徜徉其中忘记身在何处。每次离开书店,如果不买上几本回来,就仿佛对书店犯了罪似的。当我听说民营的第三极书店倒闭的时候,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似乎她的倒闭是我造成的一般——尽管,我的会员卡上已经积了几千分(消费一块钱积一分)。再后来又听说席殊不卖书改卖酱油了(好像酱油也没卖好),风入松关门“检修”了,上海“季风”也不知吹到什么地方去了,悲凉之感油然而生,我甚至怨恨起那些在书店里一呆就是一天、挑好了书再去网购的人——网购是要便宜很多,但它不是那么个味道!

我有晚饭后跑步的习惯,路过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时,常进去转转。百年老店,出了无数优秀书籍,但是不怎么打折,要消费满2000元后才能打八八折,远不如网购的折扣低。也许我去的时候天已经晚了,往往没多少人,反正是工作人员比顾客多。三层的书店灯火通明,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偶有读者徘徊其间,尽情闻着书香,但却鲜有掏银子的。空荡荡的书店,总让我想起“第三极”们,尽管工作人员的悠闲神情早已透露出国营书店的旱涝保收,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地害怕她也步“第三极”们的后尘而去,便陆陆续续在这里又买了八九百块钱的书,现在已经可以打到九二折了。

我喜欢躺在沙发上或坐在藤椅上,煮一杯咖啡或泡一壶茶,一边翻书听那书页翻过的“花花”声,一边啜一口咖啡或饮一口茶,把左腿的二郎腿换成右腿的,间或在喜爱的段落划几道线,或者有感而在页白上写上几句评论或感想。不管看到哪一页,折个角,下次一翻就到。不想看书的时候,就坐在转椅上,仰着头,目光从书架上一排一排扫过,一本一本凝视,想着这本书是在哪里买的,讲的是什么,这本书没看过,为什么要买,非常享受这种惬意。

现在流行看电子书,据说读电子书是大势所趋,纸质书终将走向穷途。地铁里,有用手机看的,有用电子阅读器看的,有用ipad看的,我也试过,我的电子书也不少,总有几千册吧,但始终不能如读纸质书那样上心。我的包里常年备有几本书,贝纳尔·韦尔贝的《终极秘密》、《大树》、萨特的《魔鬼与上帝》、王力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夏目漱石的《三四郎》、仁木悦子的《猫知道》、布莱希特的《伽利略》、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沈复的《浮生六记》……都是在地铁上断断续续读完的。我总固执地以为,网络、电子阅读器少了阅读的快乐,多了一分浮躁的味道,只有不足七十字的微博和演艺明星的八卦新闻适合这种阅读方式,或许我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但我不介意——落后就落后吧,我愿做最后一个读纸质书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于阅读,大家是愿意在各类电子产品上阅读,还是愿意去书店购买一本纸质书籍阅读呢?
同样是书,你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不会读书怎么办?脑科学专家用7个关键点指导你阅读
蓝江:我与读书
震惊:阅读电子书的人阅读量更大
超8成图书被已婚人群买走:很正常,因为年轻人沉溺电子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