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宋均之问:苛刻的清官VS能干的贪官,哪种对百姓更有利?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起,我们开始讲明章之治。

刘秀读了整整半年,二十多万字,再读下去,读者们恐怕就不是审美疲劳,而是审美抓狂了,呵呵。

我对光武之后的东汉,心存畏惧。为什么呢?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东汉似乎没啥存在感,基本上没什么写头儿。即使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的“明章之治”,史书上的记录也是可怜巴巴。西谚有云,那些历史读起来枯燥乏味的国家的人民,往往是幸福的。也许,明帝刘庄、章帝刘炟(读如达)的时代,就有点儿这个意思吧。

明章之治,我们从一个非著名官员宋均讲起。


宋均字叔庠,南阳人。老爹宋伯,在建武初年(建武元年是公元25年)做五官中郎将。宋均因了老爹的原因,十四五岁时就做了郎官,最大的爱好是学习,平日读经书,赶上假日,就找博士们去请教,因此通晓《诗》《礼》,还练就一副好口才。

二十来岁时,宋均当了辰阳(湖南省辰溪县)县长。宋均大约是个无神论者,辰阳地面儿上,读书人少,学巫者多,人民群众都信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宋均就在当地兴建学校,大力搞教育,禁止那些稀奇古怪、乱七八糟的祭祀,几年下来,当地百姓逐渐开化。

后来,因祖母去世,宋均辞官(不晓得当时是不是有为祖母丁忧的制度),在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以教书为业。再后来,当了谒者(皇家礼宾官)。

公元49年,伏波将军马援平叛武陵蛮造反,宋均当了监军。战争相持过程中,军中爆发瘟疫,官兵死了一大半,马援本人也染病而亡。不过,武陵蛮也饥困交迫。宋均担心再这么撑下去,可能全军覆没,于是同将领们商议说,如今道路遥远,官兵染疾,不可以再作战了,我打算假借皇上的命令招降蛮人,大家有什么看法?

将领们全都伏在地上不敢应声。

宋均说,忠臣远征,若有保护国家安全之策,可以专断专行。

【传说中的武陵蛮地盘】

于是假传圣旨,调伏波司马(伏波兵团军政官)吕种,代理沅陵(湖南省沅陵县)县长,命他带着诏书进入敌营,宣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而自己率军尾随其后。蛮人震恐,冬季,十月,他们一道杀死首领投降。于是宗均进入蛮贼大营,遣散兵众,命他们各回本郡,又委任了地方官吏,然后班师,武陵蛮之乱于是平定。宋均在回京之前,先自我弹劾假传诏旨之罪,派人快马呈送朝廷。刘秀大悦,嘉奖宋均,派人出迎,赏赐金帛,特准宋均在经过家乡时祭扫祖坟(这是一种荣耀,因为使节在没有回首都复命之前,不可以回家。前面,吴汉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奖赏)。以后每有四方异议,刘秀常征求宋均的意见。

衣赐履说:此处,需要澄清一个问题,我们在讲马援时,监军名叫宗均(详见拙文《解谜:为什么光武帝刘秀偏偏跟伏波将军马援过不去》),出自《通鉴》。但在《后汉书·宋均传》里,则为宋均,想来,宗均是宋均的笔误。

宋均又任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县令。当时东汉政府有令,禁止丧葬奢侈浪费。宋均说,办丧事超标准,并不算什么大错,现在很多老百姓尚未被循化,不识礼义,政府官员不对百姓加以教化,成天忙着处理那些办丧事的,这不是舍本逐末吗?终于不肯施行。

衣赐履说:宋均有点儿意思吧?他认为,有点小奢侈小浪费,不必过分挂怀。这其实还没啥,关键是这哥们儿认为,搞点小贪污小腐败,也没啥,呵呵。

后来,宋均升任九江太守。郡内有老虎为患,郡政府经常募钱募人挖陷阱、设机关,想抓老虎,但效果不好,老虎伤人的事仍时有发生。宋均到任后,给下属各县发布公文,说:

大凡老虎、豹子在山里,巨鳖、鳄鱼在水中,各有它们生存之所。江淮之间有猛兽,与北方之地有鸡有猪一样。如今老虎成为祸患,是因为官吏太过残酷的缘故,责任岂在老虎?!动不动就去抓捕老虎,根本不是解除祸害之道。只有退除奸贪之辈,思进忠善之策,把捕兽陷阱机关都去除,减免苛捐杂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久之后,听说老虎们就跟约好似的,三五成群,渡河向东而去。

【老虎渡河东去】

公元56年,山阳国(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楚国(江苏省徐州市)、沛国(安徽省淮北市)等地都闹蝗灾,蝗虫们铺天盖地呼啸而至,但一到九江边界,就像汽车看到“前方施工请绕行”的标志一样,立即拐弯飞往别处,一时间,宋均名声大噪。

【蝗虫军团立即转弯,咱见过好几次了,呵呵】
衣赐履说:老虎和蝗虫这两段,我以为,不必深究真假,呵呵。

郡里有个浚遒县(浚遒读如迅球,安徽省肥东县,县里有唐山、后山两座山,百姓都祭祀这两座山。当地有一帮子巫婆神汉,每逢祭祀,他们就从百姓中选一男一女,男的是为“山公”,女的是为“山妪”,年年都祭祀,年年都要换山公、山妪,搞得老百姓都不敢婚嫁了。这个风俗,以前的太守、县令都不敢管。宋均这人头脑灵活,脑洞很开,他没有像在辰阳时那样禁止祭祀,而是下了一道命令:

从今以后,为山神嫁娶,只能娶巫家儿女,不得扰乱良民

巫婆神汉一看,这特么要用自家娃娃去祭神,这不神经病嘛!于是,一纸命令刹住了由来已久的歪风。老宋不但是个能吏,而且是个幽默家,呵呵。

衣赐履说:此处原文为: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妪。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我以前只听说过山神娶媳妇儿,河伯娶媳妇儿,从来还没听说过男子倒插门儿给女山神的,呵呵。从上下文来看,山神娶公妪,恐怕是要在祭坛上杀掉的。

公元58年,宋均调任东海国宰相,干了五年,因犯法免职。宋均特喜欢教书,免职之后,又跑到颍川去当教书匠了。东海的官吏百姓想念宋均的恩德,专门为他写了歌曲,到处传唱,又组织了几千人跑到洛阳请愿,要求把宋大人还给咱们东海国。这时候,刘秀已经去世,皇帝是显宗刘庄。刘庄听说此事后,认为宋均这人有点意思,公元64年,任命他做了尚书令(宫廷秘书长,朝廷核心岗位之一)。宋均对臣僚的上书,常有不同看法,就写奏书加以辩驳,大体上符合刘庄的心思。有一次,宋均对奏书中一些疑点问题加以删减,刘庄认为其中有猫腻,大光其火,让人把呈报文书的郎官捆起来,一顿胖揍。其他尚书们都吓得发抖,跪在地下,叩头谢罪。宋均看着这帮子小弟,厉色说,忠臣坚持原则,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上之威,就失去正义,我宋均就算被处死,也不能接受。小黄门在旁边,全都看在眼里,回去就向刘庄报告。刘庄对宋均的表现颇为赞赏,就把那个郎官儿放了,然后调宋均当司隶校尉。几个月后,又外放为河内(河南省武陟县)太守,政化大行,后来因病离职。

衣赐履说:宋均晚年,司徒出缺,刘庄曾想让他接任,但由于年老多病,未能接任。公元76年,宋均在家中去世。

宋均性格宽厚,待人和蔼,不喜文法,他曾经对人说:

官员应该弘毅宽厚,即使贪污放纵,也不会产生大的祸患而苛察之人,他们可能很廉洁,守法度,但他们往往机巧苛刻,荼毒人民,这是百姓流亡、盗贼为害的重要原因。我想叩头向皇上进谏,但现在不是时机,时间久了,等上下确实感受到了他们之害时,才可以向皇上争辩。

【刘庄不是善茬子】

这一席话,终究没有向刘庄提出来。《通鉴》上讲,是宋均没来得及讲,就被调为司隶校尉了。《后汉书·宋均传》上则说,“(均)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我以为,《后汉书》的说法更靠谱一点。

据说刘庄最终听到了宋均的话,颇有感触。

衣赐履说:我之所以把非著名官员宋均放在明章之治的第一篇,出于两个考虑。

一个是,宋均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刘庄的执政理念。刘庄不是善茬子,也是爆脾气诶。他虽然强太学、崇礼教、重祭祀、尊儒生,似乎奉行儒家的“王道”,行的是仁政。但实际上,刘庄深得老爹刘秀的治国手段,用苛吏,置耳目,重文法,行的是标准的霸道。他对官员极为苛刻,稍有不满,就会严办。以致于宋均这样比较敢说话的官员,都“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也就是说,尚书令这种位居中枢的高级干部,在刘庄面前,是不敢提意见的。《后汉书·钟离意传》载,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里尚书以下至见提曳。就是说,刘庄对臣子并不信任,派出“特务”侦察臣下,三公九卿经常被打小报告而遭到修理,对身边的尚书们,刘庄则经常亲自动手殴打诶。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因了楚王刘英谋反事件,刘庄诛杀数千人,毫不手软,充分体现了汉宣帝刘病已的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第二个是,宋均提出了一个被后世忽视或漠视了两千年的用干部的问题,即,清廉和贪污,在任用官员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实际上,宋均并不是把官员简单地一分为二,清廉的和贪污的。而是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即,清廉的往往不够宽厚,宽厚的往往涉及贪污。清廉而守法度的官员,对人对事对百姓,往往很苛刻,成为祸害百姓的元凶;而那些为人宽厚,能够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又很容易出现贪污行为。因此,两相比较,宋均认为,即使用有贪污行为的干部,只要他宽厚弘毅,也比用清廉但苛刻的干部,要好得多

我理解,宋均并不是为贪污辩解,不是鼓励官员们去贪污,而是他发现,在他的时代,想要杜绝贪污,几乎是不可能的,官员虽贪,但只要在一定限度之内,别太过分,对国家和百姓而言,比那些苛刻的清官来得还有利些。

【海大人,号刚峰,道德的高峰】

我以为,宋均的观点极为深刻,我喻之为“宋均之问”,这个问题一竿子扎到两千年后,“能吏不廉、廉吏不能”的问题,不也是当今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吗?据说,整个明朝,海瑞是唯一的清官,他的个人操守当然没得说,但他到哪里任职,哪里的经济就会崩盘,人口就会大幅减少,属于那种内心真正关切百姓,满怀热情造福百姓,却让百姓越过越苦的典范

怎样才能让官员们既能干、又清廉,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努力

任重而道远。

来吧,一起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人本是明朝书生,步入清朝政坛却连升11级,死后康熙帝为其破例
朱元璋矛盾的铁血治贪:杀了十几万贪官,为何结果却是越治越贪?
南朝官制
“清官”海瑞的变法措施,是夸夸其谈吗?退田施政或是其唯一贡献
霍州署衙的官德文化
名闻康熙年间的清官张伯行 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