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邓太后:看似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实则把老邓家一步一步送上黄泉路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我将东汉部分划分为三个单元:光武中兴,讲光武帝刘秀;明章之治,讲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短命皇帝,讲安帝刘祜之后除献帝刘协之外的所有皇帝,献帝归到三国里讲。从这一回起,我们进入新的单元——短命皇帝。本单元命名为“短命皇帝”,出于两点考虑:一是皇帝们集体短命,最小的一岁多就挂了,寿命最长的也才三十出头儿;二是皇帝们做不了主,太后、外戚、宦官说了算。章帝、和帝虽然寿命也不长,但在他们治下,外戚、宦官只是偶露峥嵘,权力运行还在皇帝的控制之中。和帝死后,东汉才正式进入外戚和宦官的时代。

我们以和帝的老婆邓太后开局,因为她不但将太后专权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奠定了和帝之后东汉政权的总基调——“娃娃皇帝+外戚”或“娃娃皇帝+太监”。


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刘肇在章德前殿去世,享年二十七岁。

历史,轮到邓太后表演了。对邓太后而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抓权。

刘肇去世,应该有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

刘肇有儿子吗?

有。

不但有,还很不少。

刘肇生了十几个儿子,但不晓得什么原因,总是养不大,不断夭亡。后来,再生了儿子就秘密送到民间散养,群臣无人知晓。刘肇去世后,皇后邓绥把仅存的两个皇子从民间接回。大的叫刘胜,据说身体不好,得了不知什么怪病,难以治愈;小的叫刘隆,看起来倒也健康结实,但才出生三个多月。邓皇后等人认为,刘胜的病难以痊愈,不适合做皇帝,就立刘隆为皇太子。刘肇去世当天夜里,刘隆即位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殇读如商),邓皇后升格为邓太后,临朝摄政。

【汉殇帝刘隆,连撒尿和泥的年龄还没到,就当皇帝啦】
衣赐履说:刘肇没有指定太子,说明,刘肇基本上也是暴死,来不及交待后事。“殇”的意思是未成年而死,刘隆在中国历史上几百个皇帝中占了两个“最”:年龄最小的皇帝,死得最早的皇帝。刘胜患有什么疾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读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病很可疑,未必就完全治不好。

公元106年,正月十三日,邓太后任命太尉张禹为太傅;任命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参与管理宫廷机要)。皇帝刘隆太小,邓太后琢磨着得找一个重臣住在宫里帮着打理政务,于是下诏,命张禹留居宫中,五天可以回一次家;每逢朝见,都专门为他唱名,让他单独就座,不与三公同席。

随后,封那个倒霉的皇子刘胜为平原王。

正月二十五日,任命光禄勋梁鲔(读如伟)为司徒。

三月九日,打发几个年长的诸侯王回封国去。邓太后担心刘隆养不大,得有备胎,而此时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刘庆是刘肇的哥哥,本来是太子,后来被老爹刘炟废掉,刘肇当了太子。祜读如户),刚十三岁,邓太后觉得这娃娃还不错,就让刘祜和他的嫡母耿姬留在京城,住在清河国驻京办(清河邸)。耿姬也是名门之后,她的曾祖父是耿况(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耿弇【读如眼】的老爹)。刘祜的生母是犍为郡(四川省宜宾市)人左小娥。

四月十九日,邓太后任命老哥虎贲中郎将邓骘(读如智)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待遇与三公相同。任命邓骘的弟弟、黄门侍郎邓悝(读如亏)为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读如昌)二人皆为侍中(宫廷随从)。

衣赐履说:“仪同三司”官称,从邓骘开始,以后一直沿用。邓骘仪同三司,指他的办公机构设置、各种待遇,与三公完全一样。

邓太后确实做到了未雨绸缪。八月六日,刘隆死了!当天夜里,邓太后派老哥邓骘持符节,到清河国驻京办把刘祜接来。邓太后登上崇德殿,文武百官都穿上吉服陪同出席。刘祜被引导上殿,邓太后先封他为长安侯,然后下诏,将他立为和帝刘肇的嗣子,接着又撰写了册立皇帝的诏命。宣读册立文告之后,太尉徐防献上皇帝的御玺,刘祜正式即位,是为汉安帝。

邓太后仍旧临朝摄政。

【这谁选得演员?连我都要出离愤怒了!

邓太后为了维护老邓家的形象和名声,专门给司隶校尉、河南尹(首都洛阳市长)、南阳郡(河南省南阳市)太守下诏,要求对邓家人严格管理、不得徇私。诏书说:

我查阅前代往事,发现皇后家族及其宾客仗势横行,让正派官员陷入混乱,给老百姓带来灾祸,这都是因为对他们执法不严、网开一面造成的。如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然恭敬顺从,但家族庞大,亲戚众多,宾客奸诈,多有违法之辈。现命令对邓氏家族的不法行为,发现一起,严办一起,绝不姑息!

从此以后,邓氏家族亲属犯罪,官员都不予宽免。

衣赐履说:加强对家人和宾客的管理,邓太后认为是邓家能够长期掌握权柄的一个配套措施。邓家的人主要居住在京城及周边地区,邓家祖籍南阳郡,所以这诏书专门下给司隶校尉、河南尹和南阳太守。

邓氏兄弟,老实说,确实挺谦逊收敛的。和帝刘肇死后,邓太后就让邓骘兄弟住在宫中。邓骘觉得老住在宫里不是个事儿啊,就一再请求要回家,一直到公元107年年初,邓太后才批准。

【车骑将军邓骘,相当低调】

四月,邓太后将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车骑将军邓骘、城门校尉邓悝、虎贲中郎将邓弘、黄门郎邓阊全都封为侯爵,全都一万户食邑。邓骘因协助册立皇帝有功,另外增加三千户。邓骘兄弟集体拒绝,邓太后不准。于是他们躲开朝廷的使者,绕道儿前往皇宫大门,前后五六次上书拒封,邓太后这才应允。

衣赐履说:张禹封安乡侯,徐防封龙乡侯,尹勤封傅亭侯,邓骘封上蔡侯,邓悝封叶侯,邓弘封西平侯,邓阊封西华侯。

《通鉴》此处记录过于草率,东汉时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档,县侯采邑最大,亭侯最小,比如,关二爷被封为汉寿亭侯,听起来满上口的,但一个“亭”字就决定了,关二爷的封户,最多也就几百户。张禹、徐防应为乡侯,尹勤是亭侯,他们的封地断达不到万户。而邓氏兄弟则都是县侯,邓氏兄弟各封一万户,邓骘功大,一万三千户。但通过上下文看,邓氏兄弟并没有接受这次封侯,做到这点挺不容易的。

《后汉书·徐防传》载,公元107年,张禹因定策功封为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受封。

九月一日,太尉徐防因天灾、天象异常和民变而被免职。三公因灾异免职,徐防是第一个

九月二日,司空尹勤因大雨水灾被免职。

邓太后任命太傅张禹为太尉,任太常周章为司空。

周章一上任,就搞了一个大动作,我猜这事儿给邓太后蒙上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周章当太常的时候,死看不上太监。他见大长秋皇后宫总管郑众和中常侍蔡伦等太监,手中权力太大,时常干预朝政,心中火大,就多次向邓太后反映,但邓太后不理。后来,邓太后以平原王刘胜患有痼疾为由,收养刘隆为子,立为皇帝。但是,刘隆很快就死了。此时,绝大部分朝臣都认为,刘胜的病没有传说中那么重啊,完全可以治好嘛,于是,立刘胜为帝的呼声很高。但邓太后因为先前没立刘胜,如果这次把他立为皇帝,恐怕这小子会怀恨在心,等长大了来个反攻倒算就麻烦了,于是,坚持不立刘胜,而是立刘祜为帝。周章把一万个不服埋在心里,等他任司空后,觉得为刘氏正朔立功的机会到了,就找了一帮人密谋,打算发动政变,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胁迫尚书写诏,罢黜邓太后,贬谪安帝刘祜,立平原王刘胜为帝。可惜啊可惜,事情泄露。十一月十九日,周章自杀。

【邓太后:跟老娘斗,你们还差点火候!】
衣赐履说:估计周章的图谋,把邓太后吓个半死。之后,又发生一件事,很可能让邓太后心理失衡。

和帝刘肇登基时,十岁,窦太后摄政;扳倒窦氏集团后,刘肇亲政,时年十四岁。安帝刘祜登基时,十三岁,由邓太后摄政。《后汉书·杜根传》载,公元107年,杜根被举为孝廉,任郎中。邓太后临朝听政,国家权力都在外戚手中。杜根就和其他几个郎官儿一块儿上书,说安帝年龄已经大了,应该亲政了(杜根等人上书的时间,可能在公元107年,也可能稍后)。邓太后看了奏书,差点背过气去,勃然大怒,下令把杜根等人装麻袋里,就在大殿上当场打死!执法官估计比较敬佩杜根,就告诫行刑的人,这几位都是君子,别给打死了。行刑者手下留情,板子高举轻放,杜根逃得一命,被拉出城外扔到荒郊。邓太后不放心,又专门派人检查杜根的尸体,看他死透了没有。杜根就躺在那里装死,硬是躺了好几天,眼睛里都生了蛆,总算蒙混过关。

【装死,也是个技术活儿!】
衣赐履说:我估计周章政变未遂和杜根要求安帝亲政,这两件事对邓太后的影响非常之大,从此,她绝不允许有人对她摄政说三道四,也即因此,直到公元121年她去世,史书上再没有这方面的记录,而安帝刘祜在亲政之前的履历,也几乎是一张白纸。

公元118年,平望侯刘毅上书,认为邓太后实在是皇德昭著,体现天地的厚德,比娥皇、女英、文王母、武王母这些为后世称颂的“国母”级人物都要强,应该命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广为宣传,把邓太后的功德,刻在石碑上,万古留芳,以表示陛下的孝心。

刘祜批准。

衣赐履说:刘毅的这份奏书,又臭又长,马屁拍得山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通鉴》原文。我猜,刘祜看了刘毅这道奏书之后,心头立即飞过一万匹草泥马!老子当皇帝整整当了十三年了,老子今年都二十五岁了,一次板儿也没拍过,一句话都没说了算过,你这厮现在让老子给老巫婆歌功颂德,我呸!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刘祜和刘毅演了一出双簧儿,大拍邓太后马屁,毕竟,以邓太后的实力,废掉刘祜重新立个皇帝,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而且,史载,随着刘祜年龄渐长,邓太后对他确实越来越不满意了。

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刘祜现在对邓太后恨得咬牙切齿,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儿。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刘祜终于舒了一口长气,正式坐上自己的位子。

【刘祜:朕终于可以自称“朕”了!】

衣赐履说: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慈禧太后来,这老巫婆也是把持了几十年朝政,光绪皇帝估计早就盼着她死,但是,但是,老巫婆死前,先把光绪给弄死了!我怀疑慈禧死之前,还真看过邓太后的故事。

那么,邓太后死前是否想过要废掉刘祜呢?

我觉得很可能有过

史载,刘祜小时候,聪明伶俐,邓太后对他也很喜欢。但随着年龄增长,劣根性暴露出来,变得非常邪恶,邓太后大为失望(这也可能是邓太后不肯还权给刘祜的原因之一)。邓太后死后,以前受过处罚的宫人,向刘祜诬告邓太后的几个兄弟,曾经向尚书索取罢黜皇帝的档案,打算改立平原王刘翼为帝。史书上虽说是“诬告”,但未必邓太后没有动过这个心思。

那她为什么没有付诸行动?

我想,换皇帝毕竟比杀一条狗要严重得多,有了想法,也未必一定实施。另外,有个细节似乎可以给出一种解释。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载,公元121年,二月,邓太后卧病日渐严重,便乘着辇车到前殿,接见侍中、尚书等人,然后到皇太子宫转了一圈,返回后,大赦天下,云云。三月十三日,去世。

这一段有什么深意吗?

我感觉,邓太后可能确有废刘祜之意,但一直下不了决心,临死之前,专门到太子宫看了看太子,即后来的汉顺帝刘保。此时,刘保七岁,正是聪明可爱的时候,估计邓太后感觉刘祜虽然不怎么样,但这个皇孙还不错,最终没有下狠手吧。

《通鉴》删掉这个内容不记,想来司马光等没有看出其中的玄机,呵呵。

邓太后,可以说除了不能不死之外,基本上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但是,她死了,一贯谦逊低调的邓氏兄弟,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实际上,邓太后到死都不还权给皇帝的做法,已经为邓氏兄弟辅好了黄泉路。从十三岁登基,到二十七岁亲政,安帝刘祜,忍了十五年,这积攒了十五年郁闷、屈辱、仇恨,找谁发泄?

还用问吗?

【倘若读着过瘾,不防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后执政
秦汉之邓太后治国(七十五)
中国历史上两个之最的皇帝
皇位保卫者: 揭秘东汉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邓绥
一入宫门深似海,邓绥为了东汉呕心沥血,不料她的苦心终被辜负
汉朝第二十位皇帝——汉殇帝刘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