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官渡之战:袁绍搞暗杀,曹操玩绑票儿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友情提示,本文七千多字。


公元200年,正月,衣带诏事败露,曹操诛杀车骑将军董承等人,都夷灭三族。但是,参与者之一的刘皇叔,不但躲过了这一劫,而且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反叛了。

曹操一想起那个忘恩负义的大耳贼,就浑身上下脑袋疼,决定亲自东征刘备。消息传到冀州,别驾田丰向袁绍建议说:

与公争天下者,就是曹操。现在曹操东征刘备,不会立即分出胜负,您现在挥军袭击他的后方,可以一举成功。

袁绍说儿子生病了,病得挺重,还是等儿子病好了再说吧。

田丰告辞出来,站在马路牙子上,用拐杖猛击地面说:

唉!完了完了!这么难得的机会,却以小儿生病为由放弃,真特么可惜啊!

田丰的话立即传到袁绍耳中,袁绍非常恼火,从此与田丰疏远。

然而,且慢,袁绍真的没出兵吗?

一般认为,袁绍的确没有出兵,但是,据《三国志·于禁传》载,曹老板袁绍,先让于锋,后来发现于禁挺能打,就拨了二千步兵给于禁,让他守在延津河南省卫辉市东古黄河渡口抵挡袁绍,曹操自己率大军返回官渡。刘备在徐州反叛,曹操东征刘备。注意,注意,注意,重要的话说三遍:袁绍派军进攻于禁,于禁坚守,袁绍不能攻克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后来投降了关羽,不晓得什么情况】

衣赐履说:看,人家袁绍明明出兵了,只不过在延津被于禁给挡住了。那为什么田丰要挥着拐杖骂街呢?我猜,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袁绍和田丰的关系可能早就恶化了,袁绍出兵,不想告诉田丰。当然,这个可能性比较小。二是田丰的意思可能是让袁绍亲率大军攻打许都,但袁绍认为全面开战的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就以娃娃生病为由搪塞田丰。不过,袁绍还是派了一支队伍袭击许都,但在延津被于禁给拦住了。这支部队的目标是许都,而能渡黄河的只有白马、延津等渡口,曹操早就派兵严密防护了,袁绍军没能通过。

这里其实提醒了我们,要想攻打许都,恐怕小股部队不行,非大军强攻不可。也就是说,那种认为曹操在外,派一支敢死队偷袭,就能夺了许都、抢了献帝的想法,非常的想当然。后面我们会讨论这个问题。

另外,我猜,袁盟主可能觉着刘皇叔即使打不过曹操,好歹也能撑上几个月,自己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战前准备。结果,结果,咳!《后汉书·袁绍传》载,田丰对袁绍说,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看,号称“天姿朅杰(朅读如切,勇武、壮健),权略多奇”的田丰,也认为曹、刘且得打一阵子,但是,皇叔以实际行动雄辩地证明,把宝押他身上的人全都错了。

曹操东征刘备的消息,一道烟飞至小沛豫州州政府所在县,江苏省沛县。刘备反曹之后,驻小沛。刘备寻思,曹操与袁绍随时会开战,怎么可能来打我呢?情报人员报告,真的是曹老板亲自带队。皇叔虽然吃惊,但还是不大相信,于是亲自带了数十骑前往侦察,一眼望到曹操的大旗,饶是春寒料峭,皇叔的汗珠子洒落一地,老婆娃娃也不管了,小沛、下邳徐州州政府所在县,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刘备派关羽驻守也不要了,皇叔一秒钟都没耽误,调转马头,绝尘而去。曹老板毫不客气,收编了刘备的部队,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娃娃,又到下邳,把关二爷抓了个活的。

东海郡(山东省郯城县)乱匪首领昌豨,刚刚背叛曹操,归附刘备,被曹老板一并收拾了。直到曹操回到官渡,袁绍果然没有出兵。

衣赐履说:这一段,出自《三国志·刘备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我感觉不大可靠。当年,曹操打吕布的时候,吕布守下邳,内忧外患,还守了好几个月哩。而皇叔在徐州一带经营了小半年,竟然一兵未动,就逃得不知去向,有点过了。我倾向于认为,打,还是打了一下下,不过,刘备可能跟国足的“恐韩症”一样,他患有“恐曹症”,心理上先输掉了,再加上徐州还没有完全安抚好,所以败得有点着急。

实际上,曹操一月攻打刘备,袁绍二月就率大军南下攻打曹操了,出兵速度真不算慢,奈何曹操驱刘备、擒关羽、揍昌豨,再加上来回路途,竟然一个月就搞掂了。这么看,其实袁绍的军事动员能力不弱,效率也相当高,只不过,皇叔太不给力了。

另,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三国时期,跑得最快的两个人是谁?

第一个当然是曹老板,有道是:说曹操,曹操到;

另一个自然是刘皇叔,曹操跑得再快,也抓不住皇叔,呵呵。

刘备逃奔青州。青州刺史袁谭,是袁盟主的长子,刘备当年任豫州刺史时,曾举荐袁谭为茂才,两人很有些老感情。袁谭率步骑兵将刘备迎接到平原山东省平原县),又派人向老爹袁绍报告。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城邺县,冀州及魏郡郡政府所在县二百里,与刘备相见。刘备在邺城呆了个把月,失散的士卒逐渐聚拢。

衣赐履说:不好判断,是袁绍亲自跑了二百里地迎接刘备,还是派手下迎接的。反正不管哪种,袁绍对皇叔的接待规格都非常高。这种高规格,一方面是对刘备本身的肯定,另一方面,想来也是一种宣传,向潜在的盟友们作出一种姿态。

袁绍决定出兵,就在大军出发前,沮授把老沮家宗族全都叫来,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分了,说,如果势在,则无往不利;如果势没了,岂能还有命在,哀哉!

老弟沮说,操的人马比袁公的差远了,老哥你有什么可害怕的

说,以曹兖州之聪明、胆略,还有挟天子的优势我们虽然打败了公孙但部队疲弊,将骄主忲奢侈。读如泰大军破败,就在此战

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河南省滑县东北古黄河渡口袁绍亲自引兵到黎阳河南省浚县。白马、黎阳,一水之隔)。沮授劝谏说,颜良气量狭小,虽然骁勇,但不可使其独当一面。袁绍不听

衣赐履说:此处不解,明明是郭、淳于、颜三人攻白马,沮授为什么说“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沮授给我的感觉,似乎是曹老板安排在袁绍身边专门负责泼冷水的。

四月,曹操北救延。荀攸说

我们兵少,恐怕干不过袁绍,可以分化他的力量我们到延津假装北渡黄河,让袁绍以为我们要从他后面攻击他,袁绍必然会向西阻挡(延津在白马的西面),我们再轻兵袭白马,攻其不备,颜良一战可擒

曹操采纳。

衣赐履说:注意,荀攸建议派一支“轻兵”攻击颜良。

【河北名将颜良,整个儿一个打酱油的】

听说曹军北渡,果然出一支人马,向西拦截曹老板引军直奔白马,直到十余里处,颜良才发现,大吃一惊,前来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关羽望见颜良旌旗伞盖,策马直奔颜良而去,于万军之中将颜良刺死,割了首级,回到军中。袁绍军中其他将领,没有能够挡住他的,白马之围解除。之后,曹操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衣赐履说:关羽干掉颜良,《三国志·关羽传》的原文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一段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关二爷单枪匹马冲进颜良大军,一矛扎死颜良,下马割下颜良首级,翻身上马,吹着口哨回到大营。颜良手下官兵,都跟泥塑的一样,乜呆呆愣在那里,全对关二爷行注目礼,没一个动家伙的。

但是,关二爷毕竟不是钢铁侠刀枪不入,也没练过《葵花宝典》快如闪电,“一骑踏风而来、绝尘而去”的诗意画面,只需要十来个弓箭手,就能改成一幅“喷血的刺猬”。

因此,我倾向于认为,关二爷不是一个人,他至少带了一支敢死队上的。

另外,我开个脑洞,没准儿二爷和颜良是老熟人,俩人在阵前见个面叙个旧唔的,颜良一不留神被二爷砍了脑袋,手下人当然来不及救,似乎更合逻辑一点。

白马围解了,曹操把老百姓都迁走,沿着黄河向西而行。袁绍于是渡河追击曹军,至延津南。《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载,袁绍将要渡河,沮授谏说:

胜负变化,不可不详。现在大军应该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如果能够取胜,则率军跟进;如果大军南下,万一失利,就没有后路可退了。

袁绍不听于是在黄河边上叹息说:

主上狂妄自大,将领只会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回得来吗!

之后,沮授说我有病,我要回去养病。袁绍气得鼻子都歪了,不许,把沮授所率军士全都拨给郭图指挥。

衣赐履说:沮授的话,袁绍没听,而袁绍后来失败了,所以,千百年来,所有人都认为沮授的话是对的。实际上,听了沮授的就能不失败吗?相当不见得。我们后面再探讨。

沮授,作为谋士,有点任性。

老大要出征,沮授说,完了完了,肯定败,咱赶紧分家散伙儿吧!

老大要过河,沮授说,完了完了,这条河可是再也回不来了!

【沮大爷,您老想干嘛啊?】

这是要干嘛?你这是在给兄弟们鼓劲儿,还是给兄弟们泄气?沮授这种动摇军心的举动,不是一个成熟的谋士应该做的。

曹操也经常不听谋士的,但手下并没有哪个表现得跟沮授一样。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公元208年,曹操打算征柳城。领军史涣认为,道路太远,太过凶险,想拉着另一个叫韩浩的一块儿劝谏。韩浩说,如今兵势强盛,威加四海,战胜攻取,无不如志,不以此时除天下之患,以后可能就不好办了,而且曹公神武,算无遗策,咱俩都深受器重,不宜动摇军心(沮众)。然后两人跟随曹操破柳城。

史涣、韩浩与沮授一比,高下立现。

动摇军心,称为“沮众”。沮授姓沮,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袁绍追击曹操。曹操驻营南阪下,让人登上高处瞭望袁军,报告说,有五六百名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骑兵稍多,步兵不可胜数。曹操说,不用再报告了。下令骑兵解鞍放马。这时候,从白马带来的辎重全都堆在大路上,诸将认为,敌人的骑兵多,不如把辎重送回大营固守。荀攸说,这是诱敌之,岂可送回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和刘备五六千骑兵先后到达。诸将再上报说,可以上马了曹操说,不到时候过了一会儿,兵越来越多有的跳下马来抢那些辎重。曹操说,可以攻击了。于是,大家上马,当时骑兵不满六百,纵兵攻击大破袁绍军,斩文丑。颜良、文丑,都是袁绍的名将,两战下来,全都被斩,袁绍军大震。

曹操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河南省原阳县西南

衣赐履说:六百骑兵,打败文丑、刘备五六千骑兵,以及无数步兵,显示了史官极高的文学造诣。

关羽斩颜良,立下功劳,给曹老板留下一封辞职信,投奔大哥刘备去了。

沮授又提建议,说:

咱的兵多,但是不如曹操的兵生猛;而曹操的粮食不如咱们多。因此,曹军想速战速决,那么,我们就应该打持久战,咱打不死他们,拖也把他们拖死

袁绍不从。

衣赐履说:沮授这次的建议,我非常赞同。我们要注意,沮授说“咱的兵不如曹操的兵生猛(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这一点非常关键。袁绍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败于此。

八月,袁绍大军直逼官渡,依沙堆构筑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曹操分别扎营与袁军对抗。双方大战曹军失利回到军营,固守不出当时,曹操的兵不满一万,受伤的占两三成。

袁绍军筑起高台,又起土山,居高临下,对着曹营万箭齐发。曹军将士在大营中通行,都得举着盾牌兵众恐惧曹操命人制造了一批能够连发的投石车,把袁绍的高全都砸毁袁绍的兵称其为霹雳车。

衣赐履说:史书上记录,曹、袁双方兵力对比是1:10。不用我质疑,裴松之就提出不同看法,并且举了好几条证据:

一是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马来,曹操大喜。然而,前面说曹军骑兵不满六百。

二是袁绍十余万人,军营排列数十里。而曹操也分别扎营,与袁绍对抗。一万人,还有两三千伤兵,排列数十里,简直就是撒胡椒面,还打个茄子的仗啊!

还有其他证据,我们就不摆了,总之,史官为了突出曹老板英勇,总是以少胜多,有点夸张过头儿了。曹军比袁军少,这是肯定的,但不会少到这个程度,否则,袁绍早就围而歼之了(兵法云:十而围之)。

另,我搞不明白这投石车是怎么造出来的,实在太神奇了。

袁绍又挖地道,打算直接挖到曹操大里去曹操则在营内挖出长沟,抵御袁军地下攻击。曹操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周边的百姓纷纷叛曹降袁。曹操大为忧虑,给许都的荀彧写信,说准备退回许都,引诱袁军继续深入。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滴】

荀彧回信说:

袁绍集中全部兵力到官渡,就是打算与您一决雌雄。您以弱对强,如果不能制敌,就会为敌所制。现在,正是夺取天下的最关键的时刻,必须顶住。袁绍不过是布衣英雄,他能聚集人才,但不能正确使用。您神武明智,又尊奉天子,大义所在,有谁能够阻拦!现在,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楚、汉相争时在荥阳(河南省荥阳县)、成皋(河南省荥阳县西北汜水镇)时的困境。那时,刘邦和项羽,谁都不肯先向后撤,因为,谁先退,谁就失了势。您坚守不动,扼住袁军的咽喉,以十分之一的兵力,让袁军无法前进,已经半年了。现在战事已到尾声,一定会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听从荀彧的劝告,继续坚守,与袁绍死磕。

衣赐履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论真正的实力,曹操还是不及袁绍。至于荀彧说曹军只有袁军的十分之一,不必当真。如果荀彧真是这么说的,那就是一种极高明的马屁。

袁绍的运粮车数千辆抵达官渡,荀攸对曹操说,袁绍的辎重车队马上就要到了,押运的大将韩猛,勇而轻敌,可以派人去袭击他。

曹操说,派谁合适?

荀攸说,徐晃。

于是,曹操派偏将军、河东(山西省夏县)人徐晃和史涣在半路截击韩猛,烧毁辎重。

衣赐履说:我们讲到这里,颜良死,文丑死,刘备败,军粮被烧,全是袁绍的败绩,但是居然冒出一句“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袁绍一场胜仗都没打,为什么会出现“多叛应绍”的情况?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袁绍的胜仗被史官技术性处理掉了;二是袁绍凭借优势兵力,更擅长打大规模阵地战。如果这么死磕下去,曹操必败。

曹袁双方,憋着劲要致对方于死地。

这个时候,发生一起行刺事件

曹操的日常安保工作,由许褚负责,到官渡后,许褚更加谨慎。曹操手下有个干部叫徐他,伙同另外几个人,要刺杀曹操,但许褚总跟座铁塔似的立在曹操身边儿,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一天,许调休,徐他等人怀揣利刃,准备行动。许褚回到宿舍,心下悸动,觉得要出事儿,就又回到曹操大帐,徐他等并不知道,一进大帐,正见到许褚杵在里面,大吃一惊,脸色大变。许褚发现情况不对,当机立断,击杀徐他等人。曹操见状,对许褚更加亲信,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身边儿杵着这家伙,谁敢行刺?】

衣赐履说:这次行刺的地点在官渡,而发生的时间,有必要略加分析。从《三国志·太祖纪》看,曹操在官渡大约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公元199年的十二月(公元200年正月,东征刘备),另一个是公元200年二月,一直到当年年底官渡之战结束。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人的衣带诏事件泄露,被曹操诛杀。《通鉴》把徐他的刺杀放在了公元199年年底,紧接着,就讲衣带诏的事情。给人的感觉,徐他是董承他们派来暗杀曹操的。但司马光也挺鸡贼,他虽然把两件事儿搁一块儿讲,但并没有明说徐他是董承派来的。也即是说,司马大爷不能确定徐他和董承之间的关系。

如果徐他是董承的人,那么,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就不应该这么写了,而是应该写成“徐他等泄董承谋,正月,诛董承等”。对吧?所以,这两件事应该没有关系。

那么,徐他刺杀曹老板,大概率发生在曹、袁对峙官渡期间(有大半年时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徐他等人与曹操有仇;另一种则是徐他等人被袁绍买通了,行刺曹操。我倾向于认为,袁盟主策反了徐他等人(此时叛曹降袁的人据说颇有不少),只要干掉曹操,大事定矣。可惜,失败了。

袁盟主来了这么一手,曹老板也没闲着。他问贾,总这么挺着,马上就挺不住了,怎么办?

明公您英明胜过袁绍,勇猛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决断胜过袁绍,有此四胜而半年都搞不掂他,是因为您打得太稳了,什么都考虑得太过周全。您只要看准时机给他致命一击,分分钟大事可定(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曹操说,善。

于是,曹操出兵烧了袁绍在乌巢(河南省封丘县西)的粮草,大破袁绍,平定河北。

衣赐履说:《三国志·贾诩传》这一段实在太敷衍了,明明是许攸降曹后的事,生生放在贾诩头上,不妥。结合上面荀彧的回信,我们来分析一下。

荀彧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之时,不可失也。

贾诩说“用奇”,荀彧说“决其机”,但是,他们谁也没出主意。请问,你们想让曹老板怎么“用奇”?以什么来“决其机”?而曹操竟然“从之”,从什么呢?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翻书,终于让我找到一个绑架案,符合所谓的“奇”。

《三国志·董昭传》载,袁绍颜良攻东郡白马曹操任命董昭为魏郡太守属冀州,治所和冀州治所都在邺城。董昭为魏郡太守,不是实领跟着一块儿打颜良。良死后,进围邺城进围二字,十分古怪。袁绍同族春卿为魏郡太守,在城中。袁春卿的老爹袁元长在扬州,曹操派人迎之好一个迎字!董昭给袁春卿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

人要讲忠孝,袁绍背叛汉朝,你忠于袁绍,就是对朝廷、对皇上、对大义不忠,现在,你家老爷子在我们手上,你不管老爷子的死活,就是不孝。如果你归顺曹公,就能继续侍奉老爷子,忠孝两全。你要是死抱着袁绍大腿,就是数典忘祖之辈!你看着办吧。

【董昭,绝对的厉害角色】

衣赐履说:我们一直琢磨着,袁绍应该偷袭许都,从来没人想过,曹老板也可以断袁盟主的后路啊!双方对峙,曹操派董昭率一支部队,直取袁绍的老巢邺城,硬打肯定打不下来,就玩儿了一回绑票,专门去扬州把魏郡太守袁春卿的老爹提溜过来,逼着袁春卿投降。这么无耻的事儿,曹老板都做得出来,说明,在官渡相持阶段,曹老板快要绝望了。在袁绍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曹操毫无办法,只要能活下去,什么恶心事儿、龌龊事儿都肯干。此事记在《三国志·董昭传》里,也很鸡贼,故意模糊时间线索。但是,逃不过衣赐履的眼睛。

这种绑架别人老爹的事儿,荀彧这种人是做不来的,而董昭就非常合适。董昭是个高人,有远见,有能力,通人情,能权变,善拍马,脸皮厚,是素质极全面的官场人物,曹操后来称公、称王,都出自这位董昭的手笔,他本人做到了曹魏朝的三公。董昭,才能不亚于二荀,做人底线又确实“底”得很,想不当大官都不行。不过,这次绑架事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曹操攻破邺城,是在五年以后。

双方你来我往,阴谋阳谋齐上阵,谁也搞不掂对方,谁也不敢后退,就只能硬挺着。不久,邺城发生了一件刑事案件,官府抓了几个犯罪嫌疑人,于是,就犹如碰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夜之间,官渡之战结束,三国时代北中国的基本格局就此形成。

【点赞、点“在看”,都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渡之战:曹操为何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官渡古战场 (六)
华夏战史系列(六)霸业肇始——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38)——孙策遗产·官渡对决
第九篇:暗箭伤白马,明火红官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