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20. 东吴三大案之二宫案(上):虎妞出手,二宫构争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开始,我们讲东吴政坛最让人迷惑的一段历史——二宫案,或者叫二宫构争。二宫案大约是说,孙权立了三子孙和为太子之后,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并对这个鲁王特别宠爱,于是,群臣和宗室成员就开始在太子和鲁王之间站队,站队导致互殴,互殴带来屠戮,这一过程持续了近十年之久,最终的结局是,孙权不但诛杀、流放了一大批臣子,而且废了太子、杀了鲁王,不但极为惨烈,而且极为诡异。惨烈的政治斗争并不鲜见,几乎就在二宫案发生的同时,曹魏那边儿,曹爽正在和司马懿死磕,高平陵事变的结局也很惨烈,但并不诡异,事件起因、过程、结果,大体清晰。但二宫案则不同,史料零散,语焉不详,甚至有遮遮掩掩之感,似乎史官故意不想让人弄清事情的真相。比如,鲁王孙霸,作为分析二宫案绕不过去的主要人物之一,我们不但不清楚他的年龄、性格、喜好等基本情况,而且不晓得他究竟做了哪些事儿,甚至,孙权逼着他自杀的具体原因,我们也不知道——与其说他是男主之一,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影子。事实上,整个儿二宫案,起因、过程、结局,几乎没有任何一件事儿,我们可以笃定地说,此事的真相就是如此!也即是说,我们看到的二宫案,都是建立在推测和基于推测的推测之上的,我说其诡异,就在于此。


二宫案,并不是双主演戏,而是一场群星戏,总导演兼男一号当然是孙权,其他演员阵容强大,称得上是巨星云集,东吴政坛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牵扯进去了,男主们倾情演出,女主们表现辣眼,戏份儿不多但居于领衔位置的,则是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

【总导演孙十万】


孙和的老娘姓王,是琅邪郡(山东省临沂市)人。黄武年间(公元222年—公元229年)受到孙权宠幸,公元224年,生孙和。在孙权一众老婆当中,王夫人受到的宠爱,仅次于步夫人。
步夫人是临淮郡(江苏省泗洪县南)人,与后来做到东吴丞相的步骘同族。汉朝末年,还是小姑娘的步夫人,跟随母亲到庐江郡(安徽省潜山县避难。大约在公元195年,孙权的老哥孙策攻破庐江之后,步姑娘母女跟着孙策大军一起东渡长江。步姑娘是美女一枚,而孙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于是,收了步姑娘,极为宠爱,号称冠宠后宫。
衣赐履说:孙权具体何时收了步夫人,史书没有记录。孙权的一众老婆,立了传的有六位,大略是按入宫顺序记录的,步夫人排在太子孙登嫡母徐夫人的后面,而徐夫人是孙权当讨虏将军时娶的,曹操于公元200年上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故步夫人进入孙权后宫,不会早于公元200年。
注,为讲述方便,我们用了“入宫”“后宫”这样的词儿,严格地讲,孙权在当吴王之前,还不具备这个资格。
步夫人没有儿子,不过,生了两个虎妞儿,对东吴政权的影响相当大。
大闺女名叫孙鲁班,小名大虎;
小闺女名叫孙鲁育,小名小虎。
真是妥妥的一对儿虎妞儿啊!特别是大虎,可以说比真老虎还要虎。
孙大虎先是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得早,公元229年,大虎改嫁时任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的全琮,故被称为全公主

【这孙大虎也太太太虎了吧



也是在公元229年,孙权把孙小虎嫁给吴县大族、建义校尉朱据,同时提升朱据为左将军,故小虎被称为朱公主。在大虎小虎之间,孙权还有个闺女,嫁给了朝中干部刘纂。公元250年,朱据死于二宫案,小虎恢复自由身,此时,刘纂那个媳妇儿也已经去世,于是,小虎和姐夫刘纂搭伙过日子了。
孙权的老婆很多,上面刚说,立了传的就有六位,没立传的更是多了去了,比如,长子孙登、次子孙虑的生母,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四子孙霸的生母谢姬,六子孙奋的生母仲姬,也都没有立传。这就透露出,孙权虽然有一大堆老婆,但还是经常打个野食儿唔的,那么,想要当上孙权的大老婆,就不能是个醋坛子,否则,坐不上那个位子。步夫人就具备这个素质,不但长得好看,而且不忌妒,经常给孙权推荐美女侍寝,所以孙权对她一直宠爱不减。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就想立步夫人为皇后,但朝臣一致反对。大家的意思是,咱有太子啊,太子的嫡母徐夫人如果死了,那你爱立步夫人就立步夫人,但人家还活得好好的,怎么能立步夫人呢!孙权搞不掂臣子们,一怒之下,老子不立皇后了!实际上,皇后的位子一直空了二十多年,直到孙权死前两年,才立了小儿子孙亮的母亲潘夫人为皇后。步夫人虽然没有正式立为皇后,但宫里的工作人员都称她为皇后,亲戚上疏则称她为“中宫”(借指皇后)。公元238年,步夫人去世,臣下按照孙权的指示,追封步夫人为皇后。
我们回到孙和这里。
孙和,字子孝。史称其“少以母王宠见爱”,意思是,孙权非常宠爱孙和的老娘王夫人,所以,孙和从小就受到老爹的特别爱护。孙和十四岁时,孙权就为他设置宫殿护卫(为置宫卫),让中书令阚泽当孙和的老师,教授经传典籍和六艺。孙和非常聪明,好文学,善骑射,不管学什么,一学就会,对老师还特尊敬,对身边的干部,也都以礼相待,凡接触过他的人,没有不对他赞叹有加的。孙权对孙和非常满意,经常带在身边,赐给他的衣服、用品、珍宝、异器,其他儿子都没办法比。
上一回我们讲了,孙权对孙和如此宠爱,搞得太子孙登十分紧张。孙登比孙和大十五岁,但是经常把孙和当大哥对待,而且数次表示,要把太子的位子让给孙和。
衣赐履说:孙登的表现告诉我们,孙权对孙和太好了,让身为太子的孙登感到了威胁。换句话说,孙登认为,老爹很可能会废了自己,立孙和为太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判断:第一,孙登既然有这样的担心,没理由朝臣们都傻乎乎的,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都在观察。第二,既然太子孙登的地位并不稳定,朝臣很可能向着两个阵营分化,而孙权似乎就是那个推手,而且,他是故意的。
公元241年,孙登病逝,死前向老爹建议,立孙和为太子。
公元242年,正月,孙权立孙和为太子,时年十九岁。阚泽任太子太傅,薛综任太子少傅,蔡颖、张纯、封俌(读如甫)、严维等人,作为孙和的陪侍随从,这些人都是一时名士。
孙和的思想行为,大约当得一个“和”字。
孙和手下有两个干部,都督刘宝和庶子丁晏,他们都在孙和面前反映对方的问题。孙和对丁晏说:
文武官员能够称职任事的,能有几人?有了一点矛盾,就相互诋毁迫害,这可算不上是福运啊。
之后,他又给双方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刘宝和丁晏终于释然,而且据说关系处得还不赖。
孙和经常对左右表示,干部们应该把心思放在正事儿上,多研究学术问题,多练习骑射之术,别整天就知道各种应筹,沉迷于博弈游戏之中,这不是进取之道嘛。有一次,孙和宴请群臣,专门讲述了对博弈的看法,他认为:
博弈这种东西,又浪费时间又耽误事儿,还没啥意义,一寸光阴一寸金,凡有志之士,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正地方。天地长久,而人活一世如白驹过隙,时光易逝,年华不再。人所忧虑的,就在于欲望之不能克制。如果能够克制那些没有意义的欲望而遵循道义,抛弃那些无谓的事情而投身于建功立业,则对于个人的名声品行,不是更为有益吗?当然,人活着也不能没有娱乐活动,喝个酒看个书弹个琴射个箭,这些都可以啊,干嘛非要沉迷于博弈呢?

【太子孙和:不要成天就想着下围棋!!!】


衣赐履说:这里所说的博弈,应该是指下围棋,并且是下注赌钱的那种。因为孙和让手下八个干部各写一篇关于规劝沉迷于博弈之人的文章,其中一个叫韦曜的,在文章中提到“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至或赌及衣物”等语,枯棋三百,棋盘上能搁下三百个棋子,估计也就是围棋了;而“赌及衣物”,则可能说明,当时以下围棋而赌博非常盛行,下棋人赌,观战者也可以押宝,有的连衣服都赌输掉了。
这一段,如果史官没有美化孙和的话,则孙和跟他大哥、前太子孙登非常类似,也是标准的儒家推崇的皇帝胚子。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之后,百官上奏,建议立皇后(孙和之母),并把其他王子都封王,孙权没有采纳,下诏说:
今天下未定,人民疲敝,物资匮乏,有功者没有奖赏,饥寒者没有救济,此时给子弟采邑,给宠妃封爵,我觉得并不合适。
明面儿上,孙权是这么解释不立皇后的,但实际上是因为有人作梗。
谁呢?
那位虎妞,孙大虎。
据说,这位大虎姐姐,一直憎恨王夫人,不断在老爹孙权面前说王夫人的小话儿,孙权于是打消了立后的念头。从史书记录来看,孙权对大虎格外亲重,不少重要事项的决定,都受到大虎的影响。
七月,有关部门又奏请立皇后和诸侯王。
八月,孙权立老四孙霸为鲁王,但还是没有立皇后。
衣赐履说:孙十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来不单独宠爱一个儿子,也不宠爱所有儿子,而是同一时期只宠爱两个儿子,当得“多退少补”四个字。太子孙登在世时,孙权开始喜欢老二孙虑;孙虑死了之后,孙权又开始喜欢老三孙和。此番,正月,孙和当了太子,八月,孙权就封老四孙霸,而且,各种封赏待遇,全与孙和一样。
于是,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孙权同时扶植两个儿子,是故意的
史书对孙和的介绍相对丰满,而孙霸则少得不正常。《三国志·孙霸传》,不到九百字,对孙霸的描述不过寥寥数十字,我猜,可能有什么忌讳
史称,孙权对鲁王孙霸十分宠爱,为孙霸建造的宫殿完全按照太子宫的规格,各种礼仪、待遇也与孙和没有差别。
尚书仆射、鲁王傅是仪上书规劝说:
我私下认为鲁王天资卓越,又有美德,文武双全,当今之计应让他镇守边地,作为辅助朝廷的屏藩,宣扬美德,广布威望,才是国之良策。而且,太子与亲王的各项礼制待遇应该有所差别,用以端正上下秩序,显明教化的根本。
是仪三番四次上书,孙权都没有理会。
衣赐履说:是仪是出了名的正直大臣,他多次上书,孙权都不采纳,进一步说明,孙权是故意这么干的。于是,朝臣逐渐分化。
卫将军全琮让儿子全寄侍奉鲁王孙霸,并写信告诉了丞相陆逊。陆逊回信说:
阿寄如果真有才干,就不必担忧前途,朝里头位置有的是,不宜让他出任私门的职务。如果才智不够,难免招来灾祸。况且,我听说两宫势均力敌,必定会发生龃龉甚至争斗,你要慎重考虑啊!
全琮没有理会陆逊的劝告,全寄还是投身于孙霸门下。陆逊再次写信规劝全琮,说,你不学金日磾(日磾读如蜜滴)严格教子,反而庇护阿寄,最终会为你家招来灾祸的。从此,全琮与陆逊就掰了。
衣赐履说:所谓金日磾教子,说的是金日磾的长子,有一次在皇宫大殿下与宫女调情,正好被金日磾看到了。老金对儿子的行为非常厌恶,回家之后,竟然把儿子给杀了。

【老陆生命的后几十年都是在武昌度过的】


前丞相顾雍,于公元243年去世,陆逊接任。但孙权并没有让陆逊回朝办公,而是继续镇守武昌。东吴丞相的权力,本来就不大,陆逊当了个丞相,却只能呆在武昌,我们只能认为,孙权进一步集权,相权被彻底剥夺了。
另外,全琮是孙大虎的老公,孙大虎讨厌太子孙和的老娘王夫人,搞得王夫人没能当上皇后,这个梁子是解不开的。我们可以合理判断,不管大虎姐姐是否支持鲁王孙霸,她一定是反对太子孙和的。进而,全氏家族一定是反对太子孙和的,而陆逊是支持太子孙和的,所以,全家,陆家,掰了。
这么着几年下来,孙和、孙霸兄弟,从侍从到宾客,形成对立的两派,互相仇视,互相猜忌,这种情况又逐渐蔓延到朝廷大臣之中,一时间,不是太子党,就是鲁王党。
应该是在公元245年,孙和、孙霸不和的消息,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下令断绝他们与宾客的往来,呆在各自宫中好好学习(权禁断往来,假以精学)。督军使者羊衟(读如道)上书,大意是说:
陛下正式下诏书,裁减太子宫和鲁王宫的仪卫,断绝二宫的的宾客,使四方礼敬不再能够表达,远近为之震惊,上下皆感失望。有人说这是由于二宫不遵守法典礼仪,陛下才对他们加以惩戒。臣以为,如果真是那样,正确的处理办法是想办法去补救,但要内紧外松,岂可让外人说三道四?我担心的是,猜疑多了,变成毁谤,时间一长,必将四处流传,魏国和蜀国听说之后,必将大肆宣扬太子和鲁王都有悖逆之举,因此才受到惩处,倘到那时,不知陛下将如何解释?如果不能向魏、蜀两国解释清楚,则国内的疑惑也无法消除。国内疑惑,国外诽谤,这可不是国家安定的大好局面诶。臣希望陛下尽快下诏,恢复二宫的正常状态,则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衣赐履说:孙权是怎么回复羊衟的,史书没有交待。但我推测,孙权大概率准许了这道奏书,对二宫的管束有所放松。因为,倘不如此,二宫案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二宫的支持者都有哪些重量级人物呢?
《三国志·孙和传》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语》载: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公元246年,原骠骑将军步骘升任宰相,朱据接任)、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即朱绩,朱然子)、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阿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衣赐履说:这份儿名单厉害了,东吴政权响当当的人物几乎都在里面了。
关于二宫案的著作、文章,我看了不少,没有特别让人信服的,总感觉论述不到位,观点盖不住事件,甚至有矛盾。有的作者自己也承认,对一些问题解释得有些硬,甚至根本没法解释清楚,天知道孙十万究竟是怎么想的,呵呵。比如,二宫案之后,太子党损失惨重,作为太子党的领军人物陆逊,被孙权活活骂死了,但孙权最后托孤的诸葛恪,竟然也是一个太子党,而诸葛恪的长子诸葛绰,则是一个鲁王党……这,这,这什么情况啊!

【诸葛恪:我也是太子党!】


我这些天苦思冥想,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似乎找到了一条解开谜团的线索,这里先卖个关子,我们后面再细细道来。
好了,铺路架桥差不多了,双方已经磨刀霍霍,二宫案即将迎来第一波高潮。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东吴废帝孙亮的皇后
孙鲁班:煽动宫斗使东吴在20年时间内从巅峰跌落,让孙权遗笑古今
她是孙权的长女,害死亲妹妹,祸乱吴国17年,结局成历史之谜
孙权的十个子女因何均短命而亡?(图)
揭秘孙权三个不争气的太子:孙登、孙和、孙瑾 东楚网
孙权一生在蜀魏之间游走有余!为什么家庭方面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