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39. 蜀汉悲歌之炎兴元年(上):联盟是靠不住的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公元263年是蜀汉帝国的炎兴元年;炎兴元年,是炎兴年号的第一年,也是炎兴年号的最后一年;炎兴,是蜀汉帝国最后一个年号。

司马昭既然要打蜀国,就得先入汉中。我们先看一下从关中入汉中的道路:关中与汉中之间,有终南山,西起天水之南,东接嵩山,可谓长安之南屏,雍、梁之巨障。其中有四条道路相通,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阳关大道。

【不是太清楚,凑合着看吧】

子午道北口是子谷,在西安之南百里,南口是午谷,在洋县东一百六十里,谷长六百六十里,其间有子午水出谷中,南流注入汉水,为子午、骆谷、斜谷三道之中最长最险的一条。傥骆道北口为骆谷,在陕西盩厔县(即周至)西南一百二十里之骆谷关始,南口为傥谷,在洋县北三十里兴势山中。谷道长四百二十里,蜿蜒曲折,又以沈岭、衙岭、分水岭最为险要。骆谷北有长城戍,是魏国一处屯粮所在。由西安通汉中数道中,以骆谷道最为捷近,但兴势山处于南口,有“一夫当关万骑难越”之名。褒斜道北口为斜谷,在陕西郿县西南三十里处;南口为褒谷,在褒城县北十里,谷道长四百七十里。其间北有斜水可通渭水,以连嘉陵江最上游的支流;南有褒水可通汉水,以连络斜水。阳关大道又称故道,北起陈仓南之散关,南至沔阳西北之旧阳平关。其间既多山亦多谷,间亦多向西北方开阔之地,以通往天水、上邽、祁山等地。当时乔木夹道,最易伏兵以行抄袭。因此,这条道虽然较各谷道好走,但承平时易行,南北分争多先塞此道而开新路通行,以其为争地,故反为险,不合于行军之用。魏国欲进兵汉中,除可由子午、骆谷、斜谷、阳关故道之外,还有两条路:东边可自南阳、襄邓上溯汉水以入汉中;西边可从陇西自祁山向建威以入汉中。——以上资料摘引自《中国历代战争史·三国卷》 

公元263年,八九月间,蜀汉朝廷听说魏军将至,就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兵到沓中(甘肃省舟曲县西北)接应姜维(为维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人到阳安关口(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作为各战略要塞的后援(诸围外助)。同时,蜀汉朝廷大赦,改年号为炎兴。衣赐履说:此处要注意两点:第一,颇有一种说法,此一时期,后主刘禅和姜维已经掰了,姜维不敢回成都,就借口屯田躲在沓中;上年,姜维已经预见到钟会将讨伐蜀国,但只是上书让刘禅派人加强防守,自己却呆在沓中不动窝儿;君臣之间离心离德,至为明显。我倒不这么看,我感觉刘禅和姜维之间还是相互信任的。姜维呆在沓中的真实意图,我们已无法完全明了,但刘禅派廖化前往接应姜维,则让我眼前一亮。这一方面显示出,刘禅在军事方面颇有洞见,他竟然预见到姜维会受到魏军的围追堵截,倘非如此,派个通信员去把姜维叫回来就是了;另一方面则说明,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是融洽的,有感情的。第二,改年号为炎兴。彼时的人认为,按照五德终始说,汉为火德,魏国大军来犯,刘禅感到了社稷之危,于是改年号为炎兴。炎是两个火,我烧起两把大火,“火德”自然大旺,应该能够挡得住亡国的危险吧?然而,有趣的是,三年之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魏而代之,建立大晋朝。原来,“炎兴”说的是司马炎兴起啊!你说是巧合还是天意?呵呵。

【我觉得后主对姜维不错】

曹魏东路军统帅钟会,率军十二万,兵分两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南下(《通鉴》上说是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南下,我没找到出处,不晓得司马光从哪里看来的)。钟会命牙门将许仪在大军之前整治道路,该修路修路,该架桥架桥,钟会骑马前行,结果马蹄把新修的桥面踩出个洞,马腿陷了进去。钟会大怒,下令斩许仪。各军听说此事,无不震竦。衣赐履说:你道这许仪是哪个?许禇的儿子诶!许禇是有大功于曹魏的,钟会连许仪都不肯放过,可是够狠的。当然,钟会有自己的想法,一是杀许仪以立威,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单独率大军出征,需要树立威信;二是许家对曹家功劳很大,到了司马家的时代,过气了。《三国志·钟会传》载,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意思是,蜀汉政府下令,各战略要塞一律不准出战,各军全部退保汉城(陕西省勉县)、乐城(陕西省城固县),汉城守将蒋斌(蒋琬的儿子),乐城守将王含,城中各有五千守军。于是,钟会大军进入汉中。另外,魏国还派魏兴郡(陕西省安康市)太守刘钦,自魏兴向汉中进发,占领子午谷口,与钟会在汉中会师。九月,钟会派前将军李辅统兵万人包围乐城,派护军荀恺统兵万人包围汉城,钟会本人则直扑阳安口(陕西省勉县西阳平关)。衣赐履说:历代史家普遍认为,钟会能够如此轻松写意就到达汉中,是因为姜维在防守上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初,先主刘备以魏延镇守汉中,边境一带的营垒,都有部队驻防(实兵诸围),如果敌人来攻,根本不让他们进入汉中。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征伐蜀国,大军由骆谷南下,蜀国镇北大将军王平即采取这一策略,在位于骆谷南口的兴势(陕西省洋县北)阻击曹军,曹爽撤军。等到姜维掌兵之后,从史书记录来看,应该是在公元258年,姜维建议说:在边境营垒驻防,虽然可以抵御入侵之敌,但并不能取得大的胜利。不如多派斥候,一旦听说敌军来犯(不若使闻敌至),各要塞营垒都收兵集粮,退守汉城和乐城,让敌军无法进入平原之地(使敌不得入平),我们各城严密防守,再以机动部队攻击敌军虚弱之处。敌军无法攻克城池,而城外没有粮食,他们千里运粮,后勤无法跟上,就会陷入疲惫。等到他们撑不下去要退军的时候,各城守军杀将出来,与机动部队一道,奋起杀敌,这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良策。于是,后主刘禅下令,让督领汉中的胡济退驻汉寿(四川省广元市西南),监军王含镇守乐城,护军蒋斌镇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都设立要塞防守。衣赐履说:姜维的这一防守策略,倍受诟病,大家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姜维采取了“放敌进来”的策略,才使得魏军顺利进入汉中,导致蜀国灭亡。讲真,我没弄明白姜维为什么要更改以前的防守策略,摆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1.“围”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般认为,“围”就是营垒、要塞,一旦魏军来犯,各“围”都撤回乐城、汉城,那么,又何必设这些“围”呢?摆着好看的吗?2.督领汉中的胡济退驻汉寿,监军王含镇守乐城,护军蒋斌镇守汉城。这几个人事命令,大家觉得是为了贯彻长期防守策略,还是针对某一次军事行动的人事变动?3.蜀汉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建威位于魏蜀边境,在今天的甘肃省西和县一带,其他地方我没有查到,但估计也在边境地带。在这些地方都设“围守”,目的何在?这种“围”,一般配多少兵?功能是什么?4.曹魏伐蜀只有两次,一次在公元230年,另一次在公元244年。公元258年之前,一直是姜维在打魏国,魏国十几年没有进犯蜀国,姜维是不是吃撑了,突然改变防守策略?难道姜维知道曹魏打算讨伐蜀国?5.姜维的策略,目的是杀伤魏军的有生力量,因此,必须放魏军通过狭窄险要的谷道,进入汉中,然后双方对峙,等魏军粮食耗尽,蜀军就可以大开杀戒了。倘若魏军只有三四万人,甚至五六万人,这个策略大约都是可行的。但如果对方来了十万以上呢?如此番一下子来了十八万人,这个策略还管用吗?……因此,我有个想法,姜维制定这个防守策略,可能是有针对性的,是为某一次防御专门设计的。要么是他听说魏国可能来犯,要么是他打算引诱魏国来犯,总之,对这次可能的来犯,他的策略应该是有效的。不过,魏军并未来犯,但这套防守策略却延续下来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此次魏军兵力太强,又兵分数道,还有个魏兴太守刘钦,直接从东边杀将过来,蜀军力量不够,根本守不住各个谷口,才不得已采用姜维的防守策略。我们现在知道钟会是从斜谷和骆谷来的,但蜀军当时并不知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阳关大道,以及魏兴道,全都得守,势必兵力分散,只要其中一道有失,防线立即崩溃,不撤都不行。钟会大军直扑阳安关口,蜀军内部出现了问题。

【我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附近,一点印象也没有啦】

当初,蜀汉的武兴(陕西省略阳县)督蒋舒,基本上就是个混子,估计上级检查工作不合格吧,朝廷将其免职,派他协助将军傅佥(读如牵)把守阳安关口,蒋舒因此愤愤不平。钟会派护军胡烈为前锋,进攻阳安关。蒋舒对傅佥说,敌人都来了,咱不去进攻,只跟城里呆着,这怎么行啊!傅佥说,上级命令我们不许出城迎战,只要能够固守,就是功劳,如果违反军令,丧师辱国,就算是死了,也无法挽回。蒋舒说,你以守城为功劳,我以出战打败敌人为功劳,咱俩就各干各的吧。蒋舒带着他的部队出城,一道烟投降了胡烈,胡烈高兴得直冒鼻涕泡,在蒋舒的协助下,进击阳安关。傅佥还以为蒋舒真和魏军死磕呢,根本没有任何防备,结果阳安关口失守,傅佥力战而死。钟会于是西出阳安关,派人祭拜诸葛亮之墓。又派胡烈等前进,攻破关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获得大量库藏的粮食。衣赐履说:显然,傅佥和蒋舒的岗位安排是有问题的,傅佥竟然无法节制蒋舒!诸葛亮在蜀汉,属于神一样的存在,按裴松之注引《袁子》的话来说,诸葛亮去世数十年后,蜀国的老百姓还为他唱歌加以怀念。而姜维坚持不断北伐,劳民伤财无功,搞得老百姓开始怨恨,对诸葛亮的思念更甚。钟会一到,仗都没怎么打,就派人去祭拜诸葛亮,这是要争取蜀国的民心。诸葛亮,钟会是派人去拜祭的,但还有一个人,钟会是亲自去拜祭的。《三国志·蒋琬传》载,钟会到汉城之后,就给守将蒋斌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你们蜀国的文武贤才都很多啊,你和诸葛瞻,都非常出色,我总觉得咱们是同一类人,打心底里就感觉到亲近,这次有机会来到这里,我想去给你父亲(蒋琬)扫个墓,聊表敬意,还望告知墓地所在之处。蒋斌于是回信表示感谢,告诉钟会他老爹的墓在涪县,云云。钟会后来果然前往蒋琬墓去拜祭。刘禅投降之后,蒋斌就到涪县拜见钟会,钟会待他以朋友之礼。我个人认为,钟会祭拜蒋琬,是要收揽蒋斌这样的青年才俊之心。钟会同志,志向不小啊!

【钟会文武双全】

我们再看看魏国西路军邓艾那头儿。邓艾派天水太守王颀进攻姜维在沓中的大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杨欣奔赴甘松(甘肃省迭部县)。姜维听说钟会大军已经进入汉中,就领兵返回,杨欣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到了强川口(甘肃省舟曲县南),双方激战,姜维败走。衣赐履说:邓艾的任务是缠住姜维(与维相缀连),但他似乎并不是特别上心,我甚至怀疑他是故意把姜维给放跑了的。王颀、牵弘、杨欣跟前边儿打,你邓艾蹲在后面是什么意思?这么着看,司马昭专门安排了中路军诸葛绪,防止姜维东返,确实高妙。姜维听说诸葛绪已经率军占据了桥头(甘肃省文县东南),堵住了自己东返之路,就从孔函谷(甘肃省舟曲县南)向北折返,宣称要绕到诸葛绪的后方。诸葛绪听说之后,大吃一惊,从桥头北撤三十里。姜维沿孔函谷向北三十多里后,听说诸葛绪退兵了,立即调头南下,迅速通过了桥头。诸葛绪发现上当了,下令追击姜维,但晚了一天,没有赶上。

【姜维回防非常漂亮】

之前,蜀汉朝廷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督军自剑阁沿白龙江西上,去接应姜维,两人在桥头附近碰到了,姜维于是得知,朝廷还派了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督军援赴阳安关口。姜维让廖化屯兵桥头,拒守诸葛绪和邓艾军。自己则率军赶赴阳安关口,迎击钟会。姜维尚在行军之中,听说阳安关口已经失守,于是与廖化共同退往白水关(四川省青川县东沙州乡),又会合张翼、董厥之军,还守剑阁(四川省剑阁县北剑门关)之险以拒钟会。衣赐履说:姜维这次行军,还是可圈可点的,有点四渡赤水的感觉。关于张翼、董厥二人,颇为耐人寻味。《三国志·姜维传》载,张翼、董厥赴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哥儿俩到了阴平,听说魏将诸葛绪到了建威,他俩就跟阴平这儿呆着了,说是要看诸葛绪下步行动。姜维和邓艾部纠缠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回到阴平,摆脱诸葛绪后,立即赶赴阳安关,而张翼、董厥刚到汉寿。阳安关被钟会攻破,姜维、廖化南撤,这时才碰上张翼、董厥,合兵一处,退保剑阁,抵挡钟会。搞了半天,张翼、董厥根本就没去援救阳安关口!姜维跟邓艾打了个把月,都回来了,张、董二人竟然刚到汉寿!这哥儿俩是来郊游的吗?前面我们讲过,公元255年,姜维第八次北伐,张翼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对,但姜维不但坚持出兵,还是带着张翼一块儿去的。随后,姜维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张翼又力劝姜维见好就收,再打,就可能画蛇添足了,又搞得姜维十分火大。《三国志·张翼传》载,自从张翼公然与姜维叫板之后,俩人就不对付了,但姜维出征还总是带着张翼,“翼亦不得已而往”,张翼根本不想去,硬被姜维拖着去的。而董厥这个人,更是认为姜维好战而无功,搞得国内疲弊,早就应该撤职了。这么着看,张、董二人,与姜维根本就不是一条心,援救阳安关口,大约也是迫于压力,很不情愿上路的,那个行军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张翼、董厥都是蜀汉朝廷的高官,他们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朝臣的态度,以此推之,蜀国上下,绝大部分人毫无斗志,大约不会有大的出入。

【不论人品,至少在政治理念上,跟姜维相去甚远】

钟会到达剑阁,发布讨蜀檄文,主要意思是汉祚已经完了,你们别再顽抗了,之前投降我们的那些个将领,就算是罪大恶极的,在我们这儿都封大官,吃香喝辣,你们赶紧投降吧!钟会又给姜维写信,表示自己对姜维非常仰慕,希望能够结为至交,云云。姜维没有回复,只是列营守险,于是,双方就在剑阁僵持上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魏国和蜀国搞这么大动静儿,不能不通知吴国啊。十月,蜀汉向吴国告急求援。吴国皇帝孙休派大将军丁奉率军进兵寿春(安徽省寿县);将军留平前往南郡(湖北省江陵县),询问朱绩(施绩)的意见,商量向什么方向进军合适;将军丁封、孙异到沔中(陕西省南部,汉水上游)去救援蜀汉。衣赐履说:魏蜀吴三国鼎立,大致是一强两弱的格局。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两弱来说,联合对抗强国,是最合理、最稳定的结构,云云。吴蜀联盟,往远了说,建立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之后,两国关系时有波动,但大面儿上还过得去。前期,鲁肃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但代价是吴国得吃点儿亏,联盟才能维持。公元217年,鲁肃去世,双方矛盾升级,最主要原因就是分脏不均,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公元219年,孙十万突然从背后捅了关二爷一刀,联盟彻底破裂,紧接着就爆发了夷陵之战。刘备去世后,孔明掌权,双方重新联合。这次联合,大略上是以蜀国吃亏来维系的,孔明五次北伐,至少有四次是联合了孙权的,但孙权只出工不出力,孔明的继任者蒋琬,看得非常清楚,早就对这个联盟不抱希望了。因此,孔明死后,没有任何一个人足以真正维系联盟了。东吴打魏国,蜀国意思一下;姜维北伐,吴国意思一下,仅此而已。我们发现,除了赤壁之战时,处于生死关头,双方确实联合了一下,舍此之外,吴蜀联盟从来没有过像样点儿的联合行动。秦灭六国,为什么能灭?因为六国都觉得谁特么出力谁吃亏,都盼着别人去和秦国死磕。这既符合政治逻辑,也符合人性逻辑,联盟破裂,只是个时间问题。套用博弈论的一个概念,两个弱国的联盟,实际上就是一种囚徒困境,双方都想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而不管对方死活,最终达成一个稳定均衡——双方都死得很惨。因此,对于吴国的救援,千万不可太当真,他们只不过又来意思一下而已,不会为蜀国卖命的。虽然,你丢了命,我也没多长时间活儿头了,但是,我这不是还没死吗!

面对强敌,结盟的两个弱国勾心斗角,是一种常态,不但对敌人无害,反而常常骗过了自己。这种博弈,适用范围相当广泛。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视为诸葛亮传人,文比吕蒙,武比高顺,最终死在无名小卒手里
司马昭伐蜀,刘禅若不举城投降的话,姜维真的能保住蜀汉江山吗?
三国蜀汉北伐怪现象, 主战派都打败仗, 主和派却打了辉煌的胜仗
魏灭蜀之战,邓艾偷渡的阴平道在哪?
诸葛亮最器重的人却留下了一世骂名-微信精选-历史
诸葛亮的诅咒:蜀国灭亡不久,邓艾钟会双双家破人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