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26竹林七贤之山涛:越辞职官做得越大!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前面,竹林七贤我们讲了五位,阮籍、阮咸、向秀、刘伶和嵇康,还有山涛和王戎没讲。在七贤中,山涛和王戎蛮另类的,我常常觉得他俩混进七贤的队伍,很有些不搭调,最主要是,他俩官做得太大,与七贤那种叛逆、不羁、清高、洒脱的感觉,不一样。山涛是七贤中年龄最大的,王戎是最小的,相差几三十岁;他俩是七贤中寿命最长的,也是官做得最大的,都做到了晋朝司徒,位列三公;山涛终于司马炎朝,王戎的事迹则主要见于司马衷朝。王戎,我们到《八王之乱》单元再讲,这一回,我们讲山涛。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人。老爹山曜,去得早。山涛早孤,家贫,但很小时就显示出不凡的气度,介然不群。山涛喜欢读《庄子》《老子》,与嵇康、阮籍等人相识之后,组织了一个七人社团,没事儿了就喝喝酒,吹吹牛,辩辩论,交交心,名声很大,被称为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载,山涛与嵇康、阮籍一经见面,就非常投脾气,结为金兰之交。山涛的夫人韩氏,觉得山涛只要一跟这俩人儿见过面,整个儿人都不一样了,有一种发自于内的喜悦,就问他什么情况。山涛说,我这些年交往的人,可以当作真朋友的,只有这哥儿俩。韩氏说,真像你说的那样,就找个机会让我看看呗!有一天,嵇、阮二人来家,韩氏就劝山涛,让他俩留宿,然后好酒好肉端上来。到了夜里,韩氏就躲在客房外头,偷偷察看他们,这一看就看了一整宿。早上,山涛过来问,你觉得怎么样?韩氏说,老公啊,若论才华,你比他俩差远了,他们能跟你交往,应该是看重你的见识和气度。山涛说,老婆你厉害啊,他俩也是这么说的诶!

衣赐履说:我是谁也不服,就服这位韩大姐,偷听几个大老爷们儿说话,竟然听了一夜!呵呵。

山涛出仕较晚,四十岁才出来做官。干了没多久,山涛发现,司马家和老曹家可能要对决了,于是写了一封辞职信,一道烟跑回家去了。等司马师主政之后,山涛又出来谋了个差事,七七八八做了些官,做到了尚书吏部郎,负责干部选拔推荐工作。

衣赐履说:朝廷是你家开的?你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你还别说,朝廷差不多还真是他们家开的,老山家和司马懿正妻张春华沾亲(张春华的母亲是山家人,张春华是山涛的从祖姑),山涛找到大将军司马师,司马师立即给他安排了工作。

司马昭主政之后,对山涛也很不错,上来就赐钱二十万、谷二百斛。山涛的老娘年纪大了,司马昭又赐老人家藜杖一枚。

衣赐履说:给臣下的老娘赏赐,是一种特别亲近的表现。

当时,钟会和裴秀都是司马昭的红人,两个人明争暗斗,而山涛跟他俩关系搞得都不错,史称山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

衣赐履说:所谓“平心处中”,大概意思就是,山涛对钟会和裴秀,不偏不倚,我对你们都好,但不会帮一个去干另一个。谁都不得罪,这是山涛混官场的一个大原则。但我们要注意两点,一个是,不偏不倚,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要让别人对你“俱无恨焉”,却是很难的,这是山涛的本事;再一个是,谁都不得罪的人,是很难走到高位上去的,山涛做到了,你不服不行,呵呵。

之后,山涛升任大将军从事中郎。公元264年,年初,钟会灭蜀之后,打算造反,司马昭亲率大军西镇长安。当时,曹魏的诸侯王,全都被司马氏禁锢在邺城。司马昭发兵之前,对山涛说,西边儿的事儿,我自己搞掂,后方的事儿,就拜托你了。然后,让山涛以本官行军司马,率亲兵五百人,镇守邺城。

司马昭要立世子,在司马炎、司马攸兄弟间犹豫。山涛力挺司马炎,太子之位敲定之后,司马炎亲自前往拜谢山涛。

公元265年,司马炎登基,任命山涛为大鸿胪,护送魏朝末帝曹奂前往邺城。之后,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到羊祜执政时期(及羊祜执政),有人想陷害裴秀,山涛义正辞言保护裴秀,因此,失了权臣之意,被外放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衣赐履说:此处颇为古怪。《晋书·羊祜传》载,钟会死了之后,羊祜任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后来,又升任中领军,统宿卫部队,入直殿中,事兼内外……司马炎称帝后,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坚辞为侯)……又任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公元269年,二月,司马炎命羊祜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湖北省襄阳市)。那么,所谓“及羊祜执政”,应该指从司马炎登基到羊祜出镇襄阳期间。同传另载,当时,王佑、贾充、裴秀都是名臣,羊祜对他们都很礼让,不与他们争强。裴秀是司马炎的亲信,还是贾充的担挑儿,又受到羊祜的礼让,究竟是谁要陷害裴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个人感觉,以裴秀的背景和实力,山涛为裴秀站台,虽然不晓得失了哪个权臣的意,但实际上可视为一次政治投资。

另外,史书点出“及羊祜执政”,又似有所指,又无从下手,着实怪异。

到了冀州之后,山涛搜访贤才,表彰、任命三十余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大为改观。又转任北中郎将,督邺城守备事。

在外绕了一大圈,山涛回到朝里任侍中,又迁尚书。因老娘年纪大了,山涛要求辞职,司马炎不准。但山涛坚持要辞职,上表数十次,司马炎很久之后才答应,给山涛挂了个议郎的职务,让他回家去了。司马炎考虑到山涛清贫节俭,奉养老娘困难,所以特地赐给他日契,以及床帐被褥,礼遇厚重,时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衣赐履说:所谓“日契”,是指每天供给膳食的凭证契劵。我理解,似乎是某种能够凭票供应的特供食品。这种供应制度,以前肯定就有,但我还真是第一次读到。看来,特供物资,历史悠久啊,呵呵。

司马炎对山涛这么好,一定有极特殊的理由

再后来,司马炎任命山涛为太常,山涛说我有病,坚决拒绝。老娘去世,山涛回老家守丧。此时,山涛已经六十多岁了,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在老娘墓边植下松柏。

应该是在公元274年,司马炎下诏,说:

与我一道行教化于天下的,就是选拔推荐官员的职位。如今风俗衰败,人人都想当官,应当推崇明确朝廷用人的导向,以退让之行来扼制钻营之举(崇明好恶,镇以退让)。山太常虽然在守丧之中,不宜夺情,但当今国家事务繁多,怎么能什么事都按自己心愿来呢!现任命山涛为吏部尚书。

衣赐履说:之前,司马炎任命山涛为太常,山涛以守丧为由,没有接受。但是,但是,司马炎居然就把太常的位子一直给山涛空着!你不来,我就不设太常!怎么知道的?诏书明明白白写着呢,“山太常虽然在守丧之中”!

这里给出了一个司马炎特别看重山涛的原因,即,大家都削尖脑袋想当官,只有这个山涛,不断辞职,你越辞职,我越要你做官,用来教育那些钻营的家伙。山涛后来的仕途,似乎可以印证司马炎的这段话,也许,司马炎真的是这么想的?呵呵。

司马炎让山涛出来做官,显然是铁了心了。后面更有意思。

山涛再次拒绝,说,皇上啊,我不但自己有病,还在为老娘守丧,我是真不能接诏啊,云云。

恰逢皇后杨艳去世,山涛于是回到洛阳

衣赐履说:真是奇了个怪!你那么坚决不做官,怎么皇后死了,你就回来了?皇后跟你有个毛线关系?此处实在有趣有趣,不得不服司马炎,皇后死了,得办丧事儿啊,这事儿归谁管?太常啊。谁是太常?山涛啊!你不回来,皇后的尸体只能跟那儿晾着,下不了葬啊,哈哈哈。我之所以判断司马炎的诏书是公元274年下的,是因为皇后杨艳死于本年。很有可能,司马炎任命山涛为太常,就是在杨艳病重期间。否则,朝里真的好几年没有太常,毕竟有点说不过去。

这君臣两个,飙戏飙到奥斯卡的地步。

把皇后的丧事儿办完之后,既然回来了,那就到吏部上班吧,据说山涛勉为其难上了任,前后举荐、提拔的干部,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咸宁初(咸宁年号为公元275年—公元280年),山涛转任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升任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

衣赐履说:仍然负责干部选拔推荐。

山涛再次表示,我又老又有病,我要辞职,上书数十次。司马炎不理他,他就不上班。左丞白褒上书反映,皇上啊,山仆射天天翘班诶!

司马炎表示不得追究。

山涛听说之后,内心不安,上书说:

古之王道,守正而已。陛下不可以为我一介老汉而违反国法诶,请按照白褒的意见处理我吧,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司马炎亲笔下诏说:

白褒那家伙上奏你,是狂妄之举,我之所以没有追究他,是因为我不喜欢动不动发怒。以你的胸怀,又岂会介意呢!想不让他们奏报你还不简单?你来上班不就结了!

山涛上了两天班儿,又出幺蛾子,说是他堂弟的媳妇儿死了,他要去帮着料理丧事,又不上班了。司马炎下诏说:

山仆射近日暂出,如果他太过操劳,没有回来,这可不是我虚位以待之意诶。现派人奉诏谕旨,如果他身体还没有恢复,那就用车把他拉回来。

皇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山涛不得已,只好回来上班。

衣赐履说:怎么看都像是俩人排练好的一场戏。

山涛两次负责干部选拔推荐工作,大约十年有余。如果某个岗位出缺,山涛就给司马炎提供几名符合条件的干部名单,司马炎看过之后,山涛再按照司马炎的指示,正式上件儿报批。因此,司马炎任用的人,有时候并不是朝望所归的那个,朝臣并不知道司马炎和山涛早就私底下沟通过了,往往认为山涛在干部使用上夹带了私货。有人就向司马炎吐槽山涛,司马炎就给山涛写个条子,告诫说:

用人主要考虑他的才能,不要遗漏疏远、孤贱但是有才的人,教化才能行于天下。

但是,山涛该咋地咋地,一年之后,众人的意见才平息。

山涛甄别选拔人才,对每个拟提拔使用干部,都会给出一段评价,然后再上奏,当时的人称其为《山公启事》。

衣赐履说:山涛看人准,能背锅,嘴巴紧,又听话,这样的人确实特别适合做干部工作。

山涛在朝中,处于中立地位。司马炎后期,杨皇后家的外戚权力越来越大,山涛不想推荐杨家的人,时不时就向司马炎讽谏,史称司马炎“悟而不能改”。山涛又以年老有病为由,请求退休。摘下冠冕,打着赤脚,送还印绶。

司马炎下诏不准。

山涛继续上表苦求,司马炎继续不准。

【山涛:皇上,臣要辞职!】

司马炎和山涛就这么来回拉锯,尚书令卫瓘都看不下去了,上奏说:

山涛身有小疾,总也不上班。陛下频频下答手诏,他也不听。朝中议论,这样不能成全他的高尚之节,也违背公职人员的要求。如果山涛确实病情严重,无法上班,干脆免了他的官职算了。

司马炎直接给卫瓘下诏说:

山涛的品德操行,素有朝望,却经常诚恳退让。因此我连续给他下诏书,就是要改变他的想法,以匡辅朝廷,弥补缺漏。主事人员不明白诏书深意,反而指责山涛。这有损于崇尚贤良之风,更使我背上不德之名,怎么为天下作表率呢!

山涛不得已,又回来上班。

衣赐履说:越来越觉得,司马炎和山涛有某种默契,甚至有可能是商量好的。成天这么着拉锯,我看着血压都蹭蹭往上升。

公元278年,三月,尚书左仆射卢钦去世,山涛以尚书右仆射接任。

史称,君臣两个又拉了半天锯,山涛履职。

公元282年,司马炎任命山涛为司徒,山涛坚决拒绝。拉锯的戏码再次上演,结局也是一样,山涛不得已上任,这就位列三公了。

公元283年,山涛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司马炎赏赐极为丰厚。

左长史范晷上言说,山涛家的旧宅只有十间屋子,子孙们都住不下诶。司马炎专门为山家建造宅第一所。

衣赐履说:山涛很有意思,别人为了当官,打破头,只有他,天天喊着要辞职、要退休,辞职书就写了好几百次。

看最终结果,山涛做到了三公。

山涛真的不想做官吗?似乎不是诶。《晋书·山涛传》最后记录了这么一个事儿,说是山涛当官之前,家里很穷,对妻子韩氏说,媳妇儿啊,现在跟着我,忍饥挨冻的,你要挺住,我以后应当做到三公,只是不知道,你当不当得起三公夫人啊!

看,山涛入仕之前就已经定下了目标,要做三公。

我们可以说出不少山涛能够做到三公的理由,但我觉得,想说到点儿上,恐怕很不容易。我倾向于认为,山涛的辞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但具体怎么操作,分寸怎么拿捏,怎么知道司马炎一定还会起用他,怎么知道司马炎一定不会批准他的辞职……等等,就只有山涛自己才知道了。

我们讲几个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咂摸咂摸山涛。

喝酒有量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酒量自然不小。司马炎听说,山涛能喝八斗,就想探探他的量。有一次,司马炎给山涛八斗酒,山涛喝了一阵子之后,司马炎让人偷偷给他续酒。但是,山涛喝到八斗之后,就停下来了,一口都不再多喝。

衣赐履说:这条记录如果是真的,那山涛的自律,已经深入骨髓了。

山涛贪污?

《世说新语》载,山涛举荐人才,从来都没失误过。只有一次,司马炎要用一个叫陆亮的(有说陆亮是贾充推荐的),山涛说这家伙不行,争了好几次,没争过,还是用了。不久,这位陆亮就因为受贿而被处理。

这么着看,山涛应该不会贪污受贿吧?

还真不好说。

《山涛传》载,最初,陈郡人袁毅做鬲县县令。袁毅是个贪腐分子,他给京城的公卿送礼,据说是为了“以求虚誉”,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不想收,但是大家都收了,他不想当另类,于是,拿回家之后,就把丝放到阁楼上。后来,袁毅事发,押送廷尉,之前他给谁送过什么东西,笔筒倒豆子,全给说出来了。有关部门问山涛,有这事儿吗?山涛说,有有有,你们稍等。然后,把那一百斤丝上交了,上面积满了灰尘,印封都没动。

【山涛受丝】

衣赐履说:这个事儿有意思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当时,行贿受贿在法律意义上是不准的。

这位袁毅是什么人呢?

袁毅是曹魏司空卢毓的女婿,卢毓还有个女婿叫华暠,是曹魏太尉华歆的孙子,老爹华表做到晋朝的太常。也即是说,袁毅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在朝里是有人的,我猜他本人的家世应该也不会太差,要不然很难攀上卢、华这样的家庭。

袁毅究竟给多少人送过礼,我们不清楚,但数量绝对不少。《晋书·郑默传》载,鬲县县令交通货赂,大兴刑狱,朝里很多官员都被牵连,唯有郑默兄弟洁慎不染其流。《晋书·王恂传》载,袁毅曾经送给王恂一匹骏马,王恂不收。等到袁毅事败,其他接受袁毅贿赂的都被废黜了。王恂是司马炎的舅舅。

可见,只有极少数人,没有收受袁毅的贿赂。

除了收丝这件事儿,山涛还涉及一桩案子。

《晋书·李憙传》载,司隶校尉李憙上奏说,故立进县县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故尚书仆射武陔(读如该)都侵占了公家的稻田,请免去山涛、司马睦等人的官职,武陔已经去世,请贬谪他的谥号。

司马炎下诏,表扬了李憙刚正不阿的精神,但以事情都是刘友一人所做为由,并没有处理山涛等人。

衣赐履说:看来,山涛并不是那种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员诶。显然,当时的官场,行贿受贿很普遍,大家都干,你不干,是有压力的,山涛不能独善其身,他有点介于清浊之间的意思,主观上,未必想受,但又不想被孤立,所以就受一点。受了之后,也不用,搁那儿,等事发了,显示自己并没有索贿之心,是“被受贿”的。

这算是政治智慧,还算是什么呢?

推荐嵇绍

以前我们讲过,嵇康在公元263年,被司马昭下令诛杀了。临刑之前,嵇康对十岁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有你巨源大大在,你就不算没爹的孩子!嵇康没有看错人,山涛为嵇绍是很尽心的。嵇绍成年之后,山涛就向司马炎举荐嵇绍,说父子罪不相及,嵇绍相当有才,请让他做个秘书郎吧。司马炎说,既然你说他不错,那就做秘书丞吧,干什么只当个郎官呢!于是,下诏征召嵇绍。嵇绍由于老爹嵇康的事,一直隐居在家,他想拒绝征召,去找山涛商议。山涛对他说,我为你考虑很久了,天地、四季尚且有消有长,更替轮回,更何况人呢!于是,嵇绍上任

大家觉得山涛举荐嵇绍对不对呢?

嵇绍接受征召,又对不对呢?

这个事儿,我们一般人都会认为,嵇康把儿子托付给山涛,显然是正确的,山涛确实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但是,有人因为这个事儿,痛骂山涛。这个人叫顾炎武。

他在《日知录》中谈到,山涛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为名言。但大家都不知道这句话败坏了大义,伤害了教化,使天下人都目无父母。对嵇绍而言,晋朝的皇帝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司马昭杀害的事实,而去做了晋朝的官。自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遍及天下。像山涛这样的货,就是异端邪说的魁首,搞得嵇绍这样的贤人,去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邪事,云云。

【老顾:山涛不是个东西!】

顾炎武写得挺长,咱就不引述了,总之,他的意思是,嵇绍就不应该做晋朝的官,做了,就是对老爹嵇康的背叛,就是目无父母的禽兽。而山涛,就是异端邪说的魁首,最不是个东西!呵呵。

顾老爷子的观点,咱不讨论了,这个话题太大,最主要是牵扯到立场问题,基本上没法儿讨论。

我没有考证,顾炎武的子孙,是不是做了清朝廷的顺民。没必要考证,做了,就是目无老祖宗顾炎武;没做,顾家在满清二百多年的统治下,一定生不如死。做与不做,都是惨事一件

我想,嵇康既然把嵇绍托付给山涛,就已经默认了儿子的出仕吧。就像阮籍对儿子阮浑说的,阿浑啊,别学我们,官场中人虽然就是一群裤裆里的虱子,你得加入他们啊!

对山涛的评价,七七八八还有不少,咱不讲了,啰嗦。

最后就举一个例子。

东晋时有个叫孙绰的,文学家,书法家,官做得还行吧。他的高祖,叫孙资

孙绰对山涛的看法不太好,他对人说:

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

大概意思是说,山涛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人,说他是官员吧,没见过他这样做官的;说他是隐士吧,他也不像啊,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他会头碰石壁、鳞被暴晒。

衣赐履说:元礼,是东汉桓帝时期的司隶校尉李膺的字。龙津,意为龙门。史载,当时朝廷混乱,法度崩塌,只有李膺仍然维护纲纪,执法裁夺,声望一天高过一天,凡是读书人,能够被李膺接见、容纳的,都称之为“登龙门”。孙绰的意思是,如果山涛去见李膺的话,一定会被李膺乱棍打出去吧,呵呵。

李膺会不会棍打山涛,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孙绰对山涛“吏非吏,隐非隐”的说法,颇有那么个意思。

另,有志于仕途的读者,不可学山涛。他和司马炎之间的你来我往,只是表象。他能够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真东西”是什么,我们实际上并没搞清楚,学他辞职,没人会死乞白赖拦着你的,辞了,你的仕途就完了,呵呵。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林七贤之--山涛
山涛(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终年79岁)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贤者山涛
诗词人物|竹林七贤:和而不同是山涛
竹林七贤 - 山涛的故事
读品《资治通鉴》之64——当个“山涛”好不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