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29 西晋之殇:司马炎托孤,没有物色到一位合格的权臣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这一回,我们给司马炎作个小结。
话说司马炎登基后,曾找人为大晋朝的国祚搞了一次占卜,看能够延续多少世,结果得到一个“一”。难道说大晋朝将一世而斩?比暴秦的二世而斩还要惨?司马炎的脸当时就拉了二尺多长,群臣也都傻了,没人敢吱声。正当此时,中书郎裴楷突然朗声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王侯得到一则天下忠贞。
此言一出,司马炎龙颜大悦,群臣皆山呼万岁。
当然,我们都知道,西晋王朝并非一世而斩,但满打满算也就存活了五十二年,如果从公元280年统一天下算起,也就持续了三十七年,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其短命程度仅次于秦朝、新朝、隋朝,位列第四,确实是够短的。从历史经验上看,一个王朝国祚是否绵长,第二代掌门人非常重要,选得好,大概率国祚就长;出了问题,王朝命运就不好说了,这一点确实挺有趣的。



【这帽子似乎不是晋朝的吧?】

公元280年,司马炎统一了天下。

公元283年,齐王司马攸去世。对这位一母同胞弟弟的离世,司马炎在悲痛之余,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太子司马衷能否顺利继位,司马攸是最大的威胁,现在,这个威胁没有了。

此后,司马炎过了几年相对轻松舒心的日子。

公元289年,按《通鉴》的说法,司马炎由于沉湎于音乐和女色,终于病倒了。皇后的老爹、车骑将军杨骏一直对太尉、太子太傅、汝南王司马亮颇为忌惮,就想设法把司马亮弄出朝廷。

十一月二十三日,司马炎下诏:

任命司马亮为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督豫州诸军事,出镇许昌。

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改封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改封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都督扬州、江州诸军事(江州设立于公元291年,此处史书可能有误)。

立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颍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皇孙司马遹(读如玉)为广陵王。又封淮南王司马允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楚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仪为毗陵王。

改封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封司马畅的弟弟司马歆为新野公。司马畅是前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的儿子)的儿子。封琅邪王司马觐的弟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觐是前琅邪王司马伷的儿子。

衣赐履说:这次分封,分为四个批次,这里面儿学问很大,综合考量了很多因素。

第一批次。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的叔父。在众多叔父辈的亲王中,他最受司马炎的信任。司马亮大约是被杨骏设计搞出去的,与当年司马炎外放齐王司马攸如出一辙。封你为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但是让你督豫州诸军事,你就必须离开朝廷,到许昌去

第二批次。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都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柬出生于公元262年,本年二十八岁,镇关中;司马玮生于公元271年,本年十九岁,镇荆州;司马允生于公元272年,本年十八岁,镇淮南。据说,这几位出镇战略要冲,是王济的堂兄王佑给司马炎出的主意,目的是拱卫京师,将来朝廷一旦有危险,他们可以随时回来勤王。

第三批次。司马乂、司马颍、司马晏、司马炽、司马演,这哥儿五个也是司马炎的儿子,但年龄都太小,先封王,等成年之后再外放,其封地也都是相对比较重要的所在。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司马遹,更是被寄托了司马炎的全部期望,因为望气者说广陵方向有天子气,故特意封其为广陵王,孙子司马迪、司马仪一并受封。

这一次,司马炎一口气封了八个儿子,三个孙子,显然是要大力培植自己这一枝儿的力量,稳固司马衷的统治。

第四批次。改封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封司马畅的弟弟司马歆为新野公,封琅邪王司马觐的弟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之前,扶风王的责任是镇守关中,现在,改由秦王司马柬镇守,就得给司马畅换个地方了,同时,封司马畅和司马觐的弟弟们为公,是以推恩的方式削减他们的势力。

看,一份儿人事命令里面有多少门道儿啊!

司马炎又担心杨骏兄弟势力太大,对宫内不利,任命王佑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兵。之前,我们讲过,司马炎非常喜欢皇孙司马遹,之所以坚持以司马衷为皇位继承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来皇帝的位子要传给司马遹,特别挑选人才,作为司马遹的僚属与辅佐。

公元290年,正月,司马炎任命安东将军王浑为司徒。

司空、侍中、尚书令卫瓘的儿子卫宣,娶司马炎的闺女繁昌公主。卫宣嗜酒贪杯,时常因喝酒而误事。杨骏憎恨卫瓘,就和宦官黄门联合起来诽谤卫宣,劝司马炎下令公主和卫宣离婚。卫瓘知道此事之后,惶恐不安,以上了年纪为由,请求退职。司马炎下诏,晋升卫瓘为太保,以公爵身份回家养老。

不久,司马炎病情加重,但尚未准备好遗诏。元老旧臣们大多已经故去,只有杨骏独自在宫中侍候。杨骏不许其他大臣陪侍皇上,趁司马炎病重之际,把重要亲近职位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有一度,司马炎病情稍好,看到身边的人都被换了,质问杨骏,你怎么能这么做呢!

此时,司马亮还没有离开京城,司马炎让中书作诏书,下令司马亮与杨骏一同辅佐政事,还打算选几个能干可靠的人协助他俩。杨骏跑到中书,说是要借看一下诏书,然后,接过来往怀里一揣,转身走了。中书监华廙(读如异)听说后,十分恐惧,就找到杨骏索要诏书,杨骏不晓得对华廙说了些什么,总之,想要回诏书,没门儿!

司马炎又陷入迷糊状态,皇后杨芷亲自请求任命杨骏辅政,司马炎已经不能说话,只能点头。

四月十二日,杨芷召来中书监华廙和中书令何劭,口授司马炎旨意,任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诏书写成之后,杨芷当着华廙、何劭的面让司马炎过目,司马炎看了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华廙是华歆的孙子,何劭是何曾的儿子。

紧跟着,杨骏就派人催促司马亮赶紧出发去许昌。这时,司马炎突然清醒过来,问,司马亮来了没有?身边人说还没有来。司马炎久等不到,继续昏睡。四月二十日,司马炎在含章殿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太子司马衷登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熙,尊杨皇后为皇太后,立太子妃贾南风为皇后。本年,司马衷三十二岁。

杨骏进入太极殿居住,司马炎的灵柩要移到太极殿,六宫妃嫔都出来与她们的老公见最后一面,杨骏却不现身,由一百名虎贲卫士保卫安全。

司马衷命令司空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督建造司马炎的陵墓。

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骏,不敢亲自参加司马炎的丧事,只在大司马府门外哭祭,然后,把大营撤出洛阳城,上书请求司马炎丧事完毕后再出镇许昌。有人告发说司马亮要举兵讨伐杨骏,杨骏十分恐惧,赶紧告诉杨太后,由司马衷手写诏书给石鉴和张劭,让他们率修建陵墓的士兵去征讨司马亮。

张劭是杨骏的外甥,立即率领部下催促石鉴出发。石鉴认为司马亮不会起兵,就按兵不动。司马亮向廷尉何勖询问对策,何勖说:

现在朝野上下都从心里归附于您,您不去讨伐别人,却害怕别人来讨伐您吗!

司马亮不敢发兵,到了夜里,率领他的部队,一道烟奔赴许昌,免去一场灾难。杨骏的弟弟杨济,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劝杨骏留下司马亮,杨骏不听。杨济对尚书左丞傅咸说,老傅啊,我跟你说句心里话,我哥如果把大司马(司马亮)留下来,谦逊退让,或许,我们家还能保全啊!

傅咸说:

皇族与外戚,相互依赖才能安定。把大司马召回来,大家都公正无私地辅佐皇上即可,也不用特意退让。

杨济让侍中石崇去见杨骏,转述傅咸的看法,杨骏不听。

五月十三日,司马炎被安葬在峻阳陵。

衣赐履说:司马炎本来打算以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实质上是托孤于这两位的,相互有个牵制,确保司马衷皇位的稳固。司马衷都三十二了,居然需要“托孤”,真让人哭笑不得。这个司马亮,十足的一个窝囊废,即使辅政了,也会被人弄死的。实际上,八王之乱,死掉的第一个王,就是司马亮。司马炎看人的眼光,大约是高度近视加严重散光,他留给司马衷的班底,竟然一个都没看准。

平心而论,司马炎的一生,过得还是相当完美的。

军事方面,除了数月之间灭掉了东吴之外,在北边、西边打得也相当不错。比如,鲜卑的一个部落首领秃发树机能,一直跟凉州一带搞事情,不但经常打败当地守军,而且斩杀了凉州刺史杨欣。公元279年,正月,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司马炎对此非常忧虑,在朝廷叹道,有谁能为我征讨此虏?

司马督马隆说,只要陛下信任我,我一定办了这个秃发贼!

司马炎说,你打算怎么办?

马隆说,我打算招募三千名勇士与我西行,一定杀得秃发树机能人仰马翻!

司马炎任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

马隆招募了三千五百名能够拉开一百二十斤硬弓的战士,配备好武器装备和三年的军用物资,然后向西进发,渡过温水(流经武威市东)。秃发树机能率数万部众,固守险要。

因山路崎岖狭窄,马隆造了很多“偏箱车”(应该是车身比较窄的车,适合山路),以及能够放到车上的木屋,地势平坦,则以车为营,广置鹿角防御;路窄则将木屋置于车上,遮挡箭矢,且战且行进,深入一千余里,杀伤蛮夷无数,司马炎擢升马隆为宣威将军。马隆返回武威,鲜卑另一个部落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率一万多落前来归降。十二月,马隆与秃发树机能决战,斩秃发树机能。秃发树机能自公元270年起兵反叛,至此完全平定。

政治方面,司马炎平稳取代了曹魏政权,基本上没有反对的声音;平定了东吴,统一了中国,继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大一统王朝,天下归心;制定礼乐,修订法律,改革官制,声威远振,四方来朝。公元266年,倭人前来献礼;公元280年,车师前部送王子做人质;公元283年,鄯善国送王子做人质;公元285年,扶南等十国前来朝见,龟兹、焉耆国送王子做人质;公元289年,鲜卑慕容廆(读如伟)归降,东夷十一国内附,等等等等。

社会民生方面,司马炎鼓励生产,注重民生。特别是由于百余年的战乱,人口严重不足,司马炎采取许多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公元273年,司马炎下诏,女子到了十七岁,父母如果没把她嫁出去,就由地方长官给她找婆家;再如,公元275年,颁发命令,将士成家的不少,生了五个闺女的,可以免服兵役。有了这个政策,大家还不得可劲儿生娃啊,最好生女娃,进而促进人口增长。司马炎在位二十多年,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具体数据存在争议,此处不列)。

据干宝《晋纪总论》载,太康之中,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当时号称天下没有穷人了。在司马炎治下的二三十年中,百姓富足安宁,史称为太康之治,距上一个治世,东汉和帝刘肇时期的永元之隆,已经过了近二百年了。

个人私生活方面,司马炎更是逍遥快活。公元273年,下诏公卿,家有女儿的,都给朕报上名来,等朕挑完了之后,才可以嫁人。公元281年,又从孙皓的后宫选了五千美女,弄到自己的后宫。美女太多,司马炎不知道该去哪过夜,就乘上羊车,随羊自行,停到哪里就在哪里过夜。于是,美女们就在门前插上竹叶,以盐水洒路,引诱羊到自己的住处,以期得到皇上的恩泽。司马炎生了几十个阿哥、格格,也算对得起这么多美女了,呵呵。

司马炎还爱玩儿,除了在后宫玩儿,还喜欢举行各种酒会Party,对新奇事物也有兴趣。史载,平定吴国后,南越人进贡了一头大象,司马炎下诏,专门造了一辆大车,用大象来拉,车上乘坐黄门鼓吹数十人,由南越驯象师驾驶。元旦庆典大会,驾象进入会场(原文是“元正大会,驾象入庭”,不晓得是指司马炎本人也骑在大象身上,还是乘坐象车)。

总之,就其个人而言,司马炎这辈子算是相当拉风了。然而,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第二年,八王之乱即暴发,皇后贾南风和司马家的王爷们开始各种作,各种互砍,引发五胡入华,西晋王朝苦苦撑到公元317年,宣告谢幕。

对于西晋王朝的灭亡,如果司马炎两手一摊,想来个一推二六五,我只能说,你想得美!

西晋为什么会如此高效地走向灭亡,可以总结出不少原因,比如,九品官人法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豪族、寒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如,社会风气奢侈,竟然出现石崇、王恺斗富这样的荒唐事儿,岂能不亡国;又如,司马炎滥封亲王,王爷满天飞,而且这帮家伙还有兵权,简直就是一群牛鬼蛇神……等等。

不过,这些问题在司马炎朝已然存在,怎么没惹出乱子来?倘若司马炎多活个十几二十年,八王之乱会暴发吗?

我以为,大概率是不会的。

因为,只要皇帝镇得住,这些个问题,特别是在天下承平的年代,都会被压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之内,断不可能一夜之间搞垮一个王朝。历史上,“一人兴邦、一人丧邦”的例子并不少见。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提司马炎的继承人司马衷了。

【司马衷:老实人有罪吗?】

之前我们详细讨论过,立司马衷为太子,是司马炎不可动摇的大原则。司马炎的设想是,司马衷做几年皇帝,挂了,传位给皇孙司马遹,那么,司马炎一系的权力就稳固了。司马炎当然知道司马衷不是做皇帝的料子,为此,他不但挫败了齐王司马攸对皇位的威胁,又封司马衷的弟弟们为王,外镇要冲,拱卫京师,此外,还要给这个三十二岁的儿子选择托孤大臣。

托孤,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我们从西汉往下捋,比较著名的有这么几例:

汉武帝托孤,由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佐刘弗陵;

孙策托孤,由张昭、周瑜辅佐孙权;

刘备托孤,由诸葛亮、李严辅佐刘禅;

曹丕托孤,由陈群、司马懿等四人辅佐曹叡;

曹叡托孤,由曹爽、司马懿辅佐曹芳;

孙权托孤,由诸葛恪、孙峻等五人辅佐孙亮。

【这场托孤,算得千古绝唱吧】

这里面,孙权、曹叡比较特殊,一个是他俩年龄稍大,再一个是这哥儿俩的政治能力强悍,甫一上台就基本上稳定了局面。

其他几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管托孤班子是几个人,权力一定会落到一个人的手中。刘弗陵时期,霍光说了算;刘禅时期,诸葛亮说了算;曹芳时期,先是曹爽说了算,后是司马懿说了算;孙亮时期,先是诸葛恪说了算,后是孙峻说了算。

也即是说,托孤,一定会导致某个权臣说了算

而最大的不同则在于,霍光和诸葛亮,最后还权给皇帝了。

曹叡托孤司马懿,司马懿能力素质太强,但不够忠诚,司马家夺了曹家的天下。

孙权托孤诸葛恪,诸葛恪还是很忠诚的,但能力素质不够,不但自身被人灭族,还连累皇帝孙亮后来被废掉了。

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到一桩事实。两汉时期,天命姓刘,这个观念是深入人心的。因此,不论是西汉的霍光,还是东汉的那一大堆外戚大将军,哪怕他们权倾天下,骄横跋扈,但都没有对皇位发起过实质性的挑战。讲真,如果司马衷在东汉做皇帝,很可能快快乐乐过完一生。但是,进入三国时代后,权臣的性质变了,大家发现,只要实力足够,天命未必不在我家

既然曹家可以从刘家接过天命,司马家可以从曹家接过天命,凭什么别人不能从司马家接过天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托孤,就是一场豪赌

最合适的托孤大臣,必须具备两方面素质:一是无比忠诚,二是能力超群。比如,诸葛亮。

严峻的现实是,能力超群但不够忠诚的,可能夺了我家天下;忠诚老实但能力不够的,可能镇不住场子。两者相权,忠诚重于能力

既然诸葛亮那样儿的找不到,则宁可要忠诚但能力一般的。

司马炎经过长期考虑,决定托孤于叔父司马亮和岳父杨骏。这俩人,一个是宗室,一个是外戚,还是自家人放心嘛。坚决不能像曹魏那样,把他爷爷司马懿那种人纳入托孤班子。

汝南王司马亮,是出了名的好人,忠诚度没得说。

车骑将军杨骏,以及他两个老弟,杨济和杨珧,都有相当的能力,女儿杨芷是司马衷的亲小姨,最重要是,杨骏本人没有儿子,基本上没有谋反夺权的内在动力,托孤于他,司马炎还是比较放心的。

另外,不少人认为,司马炎为司马衷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一方面是让司马衷获得贾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则由于贾南风性格强悍,有决断力,正可以为司马衷保驾护航。这种说法确也有一定道理。

我判断,司马炎大约是想,这三方力量即使不团结,但只要表面上过得去,达成某种平衡状态,挺个几年,司马衷一死,孙子司马遹坐上龙椅,就万事OK了。

可惜,他想错了。

司马亮那个挼货,司马炎尚未咽气,就被杨骏弄出局了。但是,杨骏、杨芷父女加起来,都不是贾南风的对手,任职刚一年,就被贾南风给搞死了。而贾南风凶狠有余,智慧不足,手段狠辣,气量不够,偏偏非要弄死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司马遹。我已经不能用愚蠢这个词来形容贾南风了,因为,司马衷只有司马遹这一个儿子,这个法定继承人死了,理论上,所有姓司马的人都可以当皇帝了!本来各个王爷都没啥想法,但现在有了当皇帝的可能性,凭什么不是我?于是,司马炎封王太多太滥的潜在危险,就变成了现实威胁,王爷们人人有兵,人人都想说了算,关键是人人都没什么大本事,但人人都不服别人,简直可以说,不出大乱子,天理不容!

【轮到老娘来表演了!】

我都纳了闷儿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都是超级强人,司马炎虽然差点儿,也算得上中上之主,但司马家的其他货色,真是一个不如一个,一个顶得起来的人物都没有。我个人认为,司马衷朝,哪怕出一个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权臣,即使改朝换代,也不至于出现后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惨状。

柏杨先生有一段评论挺有意思:

晋王朝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宝藏的史料库,留待我们发掘。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晋王朝的皇帝和亲王,大多数都智商不足,二任帝司马衷不过是个会走路的马铃薯,在君主立宪国家中,他是一个最好的君王,可惜他生在君主专制时代,事事必须他亲自裁决。三任帝司马伦跟成都王司马颖,史书已指明“不慧”,不当权时,不过一个糊糊涂涂的荷花大少,一旦当权,便惹祸生灾。被称为一代豪杰的河间王司马颙,竟诛杀张方,用以证明自己的愚不可及,但还可以把他跟东海王司马越,同归一类。至于十六任帝司马德宗,比司马衷还糟,连衣服都不会穿,连吃饭都不知道饥饱。我们怀疑司马家族的血液中,有痴呆性的遗传基因,国家落到一群白痴之手,人民同样也要付出代价。当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力选择国家的领导人;历史上层出不穷的白痴和疯子,不应再在政治舞台上出现。

最后,回顾一下我们开头那个例子,司马炎占卜出一个“一”来。

这个事儿,我觉得可能不实。因为我如果是司马炎,就不会去搞这种狗屁占卜,只要占卜,就会有结果,我大晋朝就有结束的日子;即使我实在忍不住想卜一把,那也就两三个人在场而已,不可能在朝堂上当场宣布,万一卜出“一”来,可怎么收场嘛。

我估计这个故事是史官加给司马炎的,目的就是说,西晋之灭亡,就亡于司马炎,西晋五帝,其他四帝,根本算不得数,呵呵。

最后再感慨一句,如果司马炎的儿子是刘禅,西晋都不至于如此

【谁拿我和司马衷比,我问候他十八辈儿祖宗!】

这一回,是衣赐履读通鉴《天下归晋》单元的最后一回,从下一回开始,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八王之乱》。

另外,由于需要对下一单元的内容加以梳理,公号停更一周,请大家见谅!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对他儿子讲的这句话,似乎能解释为啥他不废掉刘禅自立为王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一)
史上四位白痴皇帝,第二位世人皆知,最后一位亡了大宋朝!
曹叡初选的托孤大臣曹宇是何许人也,为何会被曹爽、司马懿取代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十二) 隋朝建立
一统华夏有多难?为何南北朝近300年一直处于大分裂状态无法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