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04 汉赵帝国一分为二,一个是大赵帝国,另一个也是大赵帝国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我们为什么一直把刘渊建立的大汉帝国,称为汉赵帝国?这一回,就把这个事儿掰饬清楚。

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318年,八月,汉赵帝国大司空靳准发动政变,杀害了皇帝刘粲,以及几乎所有的刘姓皇族。十月,中山王、相国刘曜即皇帝位,任命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个郡,进爵为赵公。平定靳准之乱后,刘曜返回长安,石勒返回襄国(石勒根据地,河北省邢台市。直到此时,汉赵帝国尚可勉强维系一个貌似统一的状态,刘曜和石勒,君臣关系相当微妙,我们分别摆一摆。

先看刘曜

刘曜,字永明,是刘渊的侄子,很小时老爹就去世了,由刘渊抚养长大。刘曜从小就特聪明,胆儿特大,八岁时,跟着刘渊到西山打猎,天降大雨,大家都在树下躲避。突然之间,一记迅雷炸过来,大树震得乱晃,一众大老爷们儿,有得惊叫,有的跌倒,有的都要吓哭了,而刘曜竟然神色自若。刘渊很是诧异,对大家说,此吾家千里驹也,我堂兄可以含笑九泉啦。

衣赐履说:“此吾家千里驹也”,是曹操形容堂侄曹休的话。

刘曜长大之后,身高九尺三寸(合现在两米一五),双手下垂,过于膝盖,从小眉毛就是白的,眼中闪着红色光芒。刘曜胡须不重,只有百余根,但是,每根都长五尺余。史称其志向远大,行事磊落,卓尔不群;喜欢读书,博学多闻,但并不拘泥于章句;精于草书、隶书,写文章也是一把好手;一寸厚的铁板,刘曜一箭射去,箭找不着了,铁板上却多了一个洞,被称为神射。刘曜特别喜欢读兵书,烂熟于胸,对吴汉、邓禹颇有点瞧不上(吴、邓都位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战功显赫),而自比为乐毅、萧何、曹参,时人多认为他是在吹牛。只有刘聪说,永明是世祖(刘秀)、魏武(曹操)那样的人,萧何、曹参之辈,何足道哉!

刘曜二十岁时,曾到洛阳游学,后来不知牵扯到什么事儿,犯了死罪,曾流亡于朝鲜数年。后遇大赦,才从朝鲜回来。刘渊、刘聪父子,都对刘曜青眼有加,委以重任。刘粲即位后,升任刘曜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守长安。

再看石勒。

相对刘曜而言,石勒早年的记述更为丰满,也更具传奇色彩,我们摆几段特写,查探一下石勒的性格特点。

出身微贱

石勒,字世龙,初名㔨(读如备),是上党(山西省黎城县西南)武乡(山西省榆社县)的羯族人(羯读如杰),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代。老爹名叫周曷朱(曷读如河),做过部落中的小头领。

据说,石勒出生时,满屋都是红光,一道白气从天而降,立于庭院,见到的人,都大为惊讶。十四岁时,石勒与同乡到洛阳做买卖,在皇城上东门边上长啸,正好王衍经过,看到这个胡人娃娃,相当诧异,对左右说,刚才那个胡人小崽子(胡雏),从声音相貌上看,是个能搞事情的人,恐怕将来会成为大患。于是,王衍派人去抓石勒,但石勒已经远去。

衣赐履说:王衍这段,大约是史书对石勒的加持。先是王衍要抓小石勒,后来石勒把老王衍处死,形成某种神秘的轮回。咱看个热闹也就是了。

石勒长大之后,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老爹周曷朱,凶悍粗暴,他负责管理的部众,都不愿服从他。周曷朱经常让石勒代替自己管理部众,大家都爱戴信任石勒。石勒居住的武乡北原山下,草木植被,都透出军阵肃杀之象(草木皆有铁骑之象)。石勒家的人参,花叶茂盛,都长成人的形状。上年纪的父老,以及会看相的都说:

这个胡人娃娃,状貌奇异,前途不可限量啊!

时人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只有邬县(山西省介休市东北)人郭敬、阳曲山西省阳曲县人宁驱,觉得此言不虚,两人对石勒多有照顾。石勒对他们也很感恩,为他们耕作时也格外卖力。石勒耳朵里总是有战鼓号角之声,告诉老娘,老娘说,干活儿辛苦,就会耳鸣,虽非不祥,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衣赐履说:胡人地位比汉人要低得多,而羯族人又是胡人中地位比较低的,石勒的出身,可谓微贱。正因为此,必须把自己的出身神秘化,红光白气,王衍加持,草木肃杀,人形人参,耳中战鼓,都是为他称帝提供法理上的支撑。

由奴隶而强盗

太安年间(公元302年—公元304年),并州一带又是战乱,又是饥荒,石勒与其他族人离散,投靠宁驱。北泽都尉刘监打算把石勒卖为奴隶,宁驱将他藏起来,躲过了一劫。石勒又前往拜见纳降都尉李川,路上碰到郭敬,这一见面,石勒伤心落泪,表示自己没吃没穿,眼见没有活路啊。郭敬也很感慨,把自己带的货物卖掉,买了食物给石勒吃,又送他一些衣物。石勒对郭敬说:

如今大闹饥荒,这么撑下去,不是个事儿。胡人现在没有吃的,饥饿难耐,只要告诉他们能找到饭吃,就能把他们诱骗到冀州,直接抓了卖为奴隶,这样,既可以挣到钱,胡人们也不会被饿死,可谓两全齐美(今者大饥,不可守穷,诸胡饥甚,宜诱将冀州就谷,因执卖之,可以两济)。

郭敬认为很对。

衣赐履说:石勒这段话,把我吓了一跳。读者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穿越成石勒,随时可能被卖为奴隶,我们的第一反应,即使不是要推翻“万恶的卖奴制度”,至少也想干掉那个想卖我们的人吧?然而石勒不是,他非但没有痛恨“万恶的卖奴制度”,反而想成为一名“卖奴者”,只要有机会,他随时可以把包括他的族人在内的胡人,诱骗贩卖为奴,不但毫无心理负担,而且还要让被卖为奴的人,对他感恩戴德!

这种心理反射,绝对是天赋。就私德而言,石勒大约是没心肝、没底线的,只要有利可图,他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然而,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讲,这恰恰是他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他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玩家。

当时,建威将军阎粹向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建议,抓捕胡人卖到崤山以东地区,以补充军资。司马腾采纳,派将军郭阳、张隆抓捕胡人,送往冀州,每两人共用一个枷板。石勒当时二十余岁,也成了被卖者的一员,时不时被张隆殴打、侮辱。郭阳是郭敬的族兄,郭敬事先把石勒托付给郭阳和侄子郭时,因此,有郭阳、郭时罩着,石勒倒也一路平安。

石勒被卖给茌平(山东省东阿县西北。茌读如迟)人师欢为奴。石勒在田间耕作,还是总听见鼓角之声,他将此事告诉其他奴隶,那些人也都听见了。石勒说,我从小在家时,就老听见这个声音。奴隶们就将此事告诉了师欢。石勒由此引起师欢的注意,发现这家伙状貌奇特,于是免了他的奴隶身份。

师欢家邻近一座牧马场,常与牧马场头目、魏郡人汲桑往来。石勒以自己会相马为由,投身于汲桑。

这一时期,石勒碰到一些大仙半仙唔的,都说他骨骼清奇,命里大贵,云云,石勒于是愈发觉得自己可能负有某种天命。于是,石勒招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个善骑之人,做了强盗。后来,又有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曀读如义)、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人入伙,一共十八人,号称十八骑。他们到处抢掠丝绸宝物,奉送给汲桑。

投名状

公元304年至公元305年,成都王司马颖失势,与惠帝司马衷一道,被河间王司马颙挟持到长安(详见拙文《晋惠帝司马衷御驾亲征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晋惠帝司马衷哭哭啼啼去长安),司马颖手下将领公师藩等人自称将军,在赵魏一带起兵,聚集了数万人马。汲桑带着石勒,以及数百名牧马人投奔公师藩。

汲桑作主,让石勒以石为姓,以勒为名。从此,一个名叫石勒的羯族人,开启了叱咤风云的人生。

公元307年,公师藩被濮阳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太守苟晞击斩,石勒和汲桑逃回牧马场。汲桑劫掠囚犯,招揽亡命之徒,很快又组织起一支人马,七七八八打了一些仗,动静儿整得挺大。八月,汲桑、石勒先后被苟晞和冀州刺史丁绍击败,汲桑逃回牧马场,石勒则奔往乐平(山西省昔阳县)。不久,汲桑被晋朝廷军队击败斩杀。

衣赐履说:追随汲桑的这一时期,应该说石勒得到了各种历练,抢劫,招兵买马,打仗,跑路,判断形势……对悟性高如石勒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石勒打算投奔汉王刘渊,得上个投名状。当时,上党有支数千人的胡人队伍,大当家、二当家分别叫张㔨督、冯莫突,石勒前往归附,很快就取得信任。石勒就劝张㔨督说,刘单于(刘渊)举兵讨伐晋朝,老大你不肯服从于他,你觉得自己能独自存活下去吗?

张㔨督说,不能。

石勒说:

如果不能存活,我们就得找靠山。如今,咱手底下的各部落,都商议着要背叛您,投奔刘单于诶,您得早作打算。

张㔨督等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被石勒这么一吓唬,就于当年十月投奔了刘渊。刘渊封张㔨督为亲汉王,冯莫突为都督部大,又任命石勒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统驭张㔨督的部众。

石勒于是认张㔨督为兄长,赐姓石氏,名为会,意思是老张与我石勒相会了。

衣赐履说:刘渊封石勒的这个“平晋王”,应该是匈奴内部的王,不是晋朝爵位架构中的“王”。

乌丸人张伏利度,也有二千人马,屯驻于乐平,刘渊多次招揽,张伏利度不听。石勒就假装犯了罪,从刘渊处逃奔张伏利度。张伏利度非常高兴,与石勒结为兄弟,命他率众四处劫掠,所向无前。张伏利度手下的各部落,对石勒非常畏服。

一段时间之后,石勒了解到,大家都对自己服气了,在一次会议上,一声令下,把张伏利度绑起来,对大家说,如今,我们要做大事,我与张伏利度,谁可以做老大?

手下清一色推举石勒为老大。石勒叫人给张伏利度松绑,率其部众归附刘渊。刘渊加石勒督山东征讨诸军事,把张伏利度的人马都给了他。

衣赐履说:石勒两次呈上投名状,得到两个巨大的好处:一是得到刘渊这个靠山,有了政治地位;二是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张宾与君子营

公元308年,刘渊称帝,派使者授石勒持节、平东大将军,校尉、都督、平晋王如故。

石勒东南西北开打,破邺城,攻赵郡,击斩乞活(从并州出来的一个流民集团)首领赦亭、田禋(读如音)等,打得威风八面。刘渊任命石勒为安东大将军、开府,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

大约到了公元309年,石勒成立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他把那些被俘虏的或自愿投奔的汉人士大夫们,编入一个单位,命名为“君子营”。君子营的人员,不用冲锋陷阵,他们的任务就是出主意,提意见,谋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叫做张宾。

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人。老爹张瑶,做到中山太守。张宾从小爱学习,博涉经史,活学活用,格局宏大。张宾常对兄弟们说:

我的智谋和见识,不在张良之下,只是遇不到汉高祖啊!

永嘉年间(公元307年—公元313年),天下大乱,石勒作为刘渊的将领,在崤山以东大杀四方。张宾对亲朋们说:

现如今,各种老大满天飞,我经过认真考察,发现只有这位胡人将军,可以与他共同成就大事。

于是,张宾提溜了一把宝剑,来到石勒军营门口,高声求见。石勒大约见过这类人多了,也没当回事儿。之后,张宾多次向石勒献计,分析事态的变化走势,简直就跟大仙附体一般,机不虚发,算无遗策。石勒发现,这个老张,不是一般人。于是,对张宾越来越信任,引为谋主。

从史书记录来看,在石勒创业期间,只要听张宾的,就能取得胜利;如果不听张宾的,大概率会吃苦头。石勒任命张宾为右长史、大执法,封濮阳侯。每次见张宾,石勒必整理衣冠,郑重接见,从不称张宾的名字,只称他为“右侯”,对张宾的亲敬,无人可比。

衣赐履说:张宾说,吾历观诸将多矣,无如此胡将军者,可与共成大事

张宾这话,非常有意思。他所谓的“无如此胡将军者”,究竟是其他人的什么地方不如石勒呢?张宾投奔石勒的时候,大约在公元309年,此时,石勒尚未建立特别的功勋,张宾凭什么就认为石勒可共成大事呢?即使他对晋朝已经失望,完全可以直接投奔刘渊啊,为什么不呢?

由此,我想到,当年,张良为什么看好刘邦,而不是项羽?荀彧为什么看好曹操,而不是袁绍?

当然有各种解释,什么格局啦,气度啦,智谋啦,听不听得进意见啦,等等,我在此提出一种看法,与大家探讨。

刘邦对项羽,曹操对袁绍,石勒对刘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前者出身远低于后者。

刘邦出身平民,项羽是楚国贵族;曹操是太监养子的儿子,袁绍家四世三公;石勒和刘渊,那更是没有可比性。

这很重要吗?

我觉得很重要。

正因为出身低,特别是石勒,出身简直不能再低了,相应的,他做事的底线就特别低,甚至没有底线。底线低,就意味着,他们能干出对手干不出的事儿来。比如,刘邦可以为了逃命,把儿子闺女从车上踢下去;曹操可以一边接受袁绍的支援,一边暗中运作“挟天子以令诸侯”;石勒为了灭掉幽州刺史王浚,可以自称为王浚的儿子。

出身低,没底线,并非能否成就大业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但如果竞争者是处于同一个量级的人,则没底线的一方,将会大概率胜出

事实也是如此,石勒一方面宣称自己是汉赵帝国的忠臣,另一方面,杀汉赵帝国的将领,抢汉赵帝国的地盘,掠汉赵帝国的人口,从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出身低,当然不是张宾归附石勒的唯一原因,但一定是张宾衡量能否“可与共成大事”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码字到此,突然想到李世民,似乎此人出身不低,不过,此人能够做到杀兄诛弟,逼爹退位,大约算得上是天纵英才吧。

后来,石勒攻洛阳、斩苟晞、杀王弥、灭王浚……等等,之前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好,我们回到本文开头,公元318年,年底,灭掉靳准之后,刘曜和石勒,表面上继续维系着汉赵帝国,虚与委蛇。

公元319年,二月,石勒派左长史王修、主簿刘茂到长安向刘曜献捷。刘曜很高兴,派兼司徒郭汜等人,持节,前往襄国,任命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进爵赵王,増封七个郡,等等,封赏规格极高,又封石勒夫人为王后,世子为王太子。同时,任命王修、刘茂为将军,封列侯。王修有个舍人叫曹平乐,跟着王修出使,但没有跟着回去。曹平乐向刘曜汇报说:

陛下,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表面上是献捷,实际上是想探查这边儿的情况,政治是否清明啊,朝廷是否稳定啊,部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啊,等王修回去之后,石勒将来很可能会袭扰陛下诶。

当时,刘曜的部队疲敝,本来就担心王修回去大肆宣传,听了曹平乐的话,仿如挨了一记闷棍,怒从中来,立即派人把司徒郭汜追回来,王修则就地诛杀,对石勒的各种封赏,全部撤销。

三月,石勒的主薄刘茂逃回襄国,汇报了王修的死因,石勒大怒,诛了曹平乐的三族,追赠王修为太常。

石勒的怒火,烧得噼啪乱响,下令说:

孤兄弟侍奉他们刘家,于人臣之道,已经太过了。他家的基业,全是我石勒打下来的,如果没有孤兄弟,他家岂能南面称朕!我顾念旧情,还尊刘曜为主,却没想到他竟如此恶毒!赵王,赵帝,孤想做什么,就做得什么,名号大小,难道他刘曜能够管得了我吗!

四月,刘曜将汉赵帝国的首都,从平阳迁到长安,立羊献容为皇后(晋恵帝司马衷的皇后),以长子刘熙为太子,封其他儿子为王,诸宗室也都进封为郡王。

六月,刘曜在长安兴建皇家祭庙、土神农神祭坛(社稷),以及南北郊天地神坛。下诏说:

王者兴起,必祭祀始祖。我的祖先,出自夏朝,居于北地。光文皇帝(刘渊)考虑汉朝占有天下日久,对百姓恩德很深,因此,立汉朝祖宗之庙,以顺应民心。昭武皇帝(刘聪)延续这种思路,没有改变。现在,我打算改变宗庙和国号,以我们的大单于为太祖,有关部门尽快研究上报。

太保、领司空呼延晏等经过讨论研究,上奏说:

光文皇帝最初封为卢奴伯(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所封),陛下封为中山王,而中山国是故赵国的地盘(卢奴是中山国首府所在县,河北省定州市),我朝应改称大赵,以水德承续晋朝的金德,国号为赵。

刘曜同意。于是,旗帜啊,祭祀用的牲口啊,等等,都改成黑色,以冒顿(读如莫毒)单于配天,刘渊配上帝,自称大赵。

【冒顿,差点活捉了高祖刘邦】

衣赐履说:五德终始说认为,金生水,所以晋朝的金德生出了大赵帝国的水德,水对应黑色,所以大赵帝国尚黑。

一直以来,我们称刘渊建立的大汉帝国为汉赵帝国,就是因为,刘曜在本年将汉改成了赵,为保持国号的延续性和文字记述的一贯性,我们一直称其为汉赵政权。

十月,汉赵帝国赵公石勒手下征虏将军石虎,与左长史张敬、右长史张宾、左司马张屈六、右司马程遐,以及文武官员百余人劝石勒称尊号。

石勒拒绝。

十一月,石勒手下一百二十九位官员再次上书,请石勒先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参照刘备在蜀地、曹操在邺城称王的旧例。

石勒再次拒绝,大臣们就跪在地上不起来,又哭又闹,据说石勒实在拗不过臣子们,勉强答应。

于是,石勒接受赵王王位,改年号为赵王元年。

衣赐履说:石勒并未称帝,但建立了年号,即可视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至此,汉赵帝国正式一分为二,刘曜建立了一个大赵帝国石勒也建立了一个大赵帝国,这就是杠上了。严格地讲,石勒的大赵,还不能称为帝国,只是王国,直到十一年后,也即公元330年,石勒才自称天王、皇帝,才由王国升格为帝国。

因了建立年代的先后,史学界称刘渊、刘曜的汉赵帝国为前赵帝国,石勒的则称为后赵帝国。后赵帝国,是五胡十六国中的第三个,从本年开始,中国大地上,共有四个国家,分别是:晋帝国(东晋)、成汉帝国、汉赵帝国(前赵帝国)、后赵帝国。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勒
马上皇帝石勒
从奴隶到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人​
泪痕春雨漫评两晋(八十三)晋帝国彻底崩盘了
政治天才石勒
30岁奴隶,57岁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