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密顺德路南延争议的前前后后

揭密顺德路南延争议的前前后后

扁鹊殿

2005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对邢台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批复。文件号为 (冀政函[2005]91号),全文是这样写的:

邢台市人民政府:

你市邢政呈〔2004〕107号文收悉。同意将邢台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你市要加强对古城遗址的发掘、考察和调查工作,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认真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严禁大拆大建,逐步改造古城区基础设施,保存延续城市历史风貌。

省建设厅、省文物局要加强对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五年七月十五日

邢台成功进入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开始了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冲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问题。在这一方面,我们得到了政府领导和市规划局的大力支持,同意进行一次名城保护规划,而且这次规划要求的标准非常高,要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来做,并拨款100万元用于规划编制。为此市规划局邀请了建设部规划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的专家,对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全盘的布局,这样做是为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时一步到位。

关于邢台古城保护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提到规划局局长李彦军同志,此人十分重视古城保护的意见,但作为一个掌管全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领导,还要兼顾各方面的意见,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城文化,建设有特色的邢台城市文化,他组建了邢台历史人文专家组,后来他又想听听社会各界人士是怎么说的,为此首次组建了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市民规划师,并经常组织考察活动,向这些市民规划师征求意见。

我们的意见得到了专业规划的同志支持,也得到了市委领导的支持。市委常委在学习专题会上,我作为人文专家组成员向领导汇报了邢台城市发展历程和特色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这其中就涉及到邢台顺德路南延问题,当时在这次学习会我亮明我的态度,要保护邢台古城格局,反对顺德路南延。

会后,这个问题得到时任局长李彦军的重视,他对顺德路南延搞了一个方案,请了国内的大牌规划师进行了规划,同时也征求了我们历史人文专家组的意见,当时我的态度十分鲜明,就是“我坚决反对顺德路南延”。

翁振军先生对此也持有反对意见,为此,他在2003年6月5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顺德南路开发,必须慎重》

下面是文章的全文:

关于顺德路向南延伸1300米至新兴东路,一直有争议。我们认为,此举必须慎重,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不要贸然行动,以免劳民伤财,日后遗憾。

城市发展,旧城改造,实现城区现代化,势在必行。但什么是现代化,旧城改造的目标、标准、项目,却需要认真探讨,从长计议。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势头与进程相当迅猛,出现了一大批相当成功的改造典型。其成功之处,至少有两点,一是保留并发扬了自己的特色,二是营造了优美的社会环境。但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例如盲目比高比大,一味谋功谋利,随意乱拆乱造,只会照抄照搬,以至恶化了周围环境,降低了生活素质,泯灭了个性特色。一些颇有远见的权威人士惊呼:照此下去,不少城市将成为单纯的、雷同的“钢筋水泥的丛林”。他们预期,用不了多少时间,今天的“改造”,不久就要被“再改造”。难怪已有先行城市公然提出:房龄15年以上的建筑物即可炸掉重建。

邢台的旧城改造始于顺德路与西门里。后来有靛市街、红星街、府前南与一大批较大建筑物被改造。随着市区数条骨干大街的扩大、开通,市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我市市区远景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成功之笔,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也勿容否认,败笔和遗憾,难免有之。譬如位置显要的“明月广场”的设计,确实令人啼笑皆非。浩大的“世纪广场”居然没有一棵树,其休闲价值如何体现?规模可观的“园林小区”,因其楼幢密度之大,绿化密度之小,只能给未来留下拥挤和窒息。府文庙大成殿,历来是人们的眼中钉,几度拆除打算都被制止了。但最终还是拆迁了。我们认为,如果它已无价值,干脆拆毁算了,现今迁延达活泉内,这算什么事?最令人费解的是,大成殿化巨资为市政府让路,但它刚刚尘埃落定,政府又要搬迁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风景秀丽、古木参天的800亩达活泉公园是我市颇具基础的闲暇中心,但现今人们称其为文物收藏站,文物垃圾场。什么东西碍事了,没地方放了,就集中到这里。当然,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我们认为是问题,也许有人视为成功的业绩。但是提出来探讨总是好的,以免为日后留下更多的遗憾和内疚。

邢台市区规划的致命伤是城市性质定位模糊。有人预测,如果这个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我们邢台连“钢筋水泥的丛林”也成不了,因为丛林要以乔木为主。若干年后,邢台有可能只是一个设施比较齐全的大居民区而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问题。

邢台是历史古城,这已是中国史学界的共识。邢台的地上文物原来相当可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作为历史见证的实物已大批流失。按最近的趋势,大有全军覆灭之危。仅一条顺德路的拓宽改造,就冲刷掉4处文物:“邢侯台”,“府文庙”,“王本固故居”,“卧牛肚子巷”。       

邢台南关,就是一处群体性文物。它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凝重的历史性,丰富的民俗性与顽强的商业性。古市场的生命力是惊人的。以前店后屋、前店后厂为特征的古门市,以四合院、布袋院为主的古民居,是当代千篇一律、万城一面的大门市、大超市、居民楼所不能媲美的。为什么邢台就不能留下一个古市场,一片古民居?顺德路的延伸像一把剑,直插“邢台好南关”的心脏。处理不当,这处文物将从此消失。这一剑,应当三思,务必慎重。当然,经过论证,认为南关没有存在价值,应当把它“现代化”掉,那又当别论。在全国,不少城市改造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在地价不变条件下,楼房越密,楼层越多,绿化面积越小,配套设施越少,开发商的利用越高。我们绝不能以环境、特色和长远利益作代价,换取仓促、失败的改造。

顺德路是否必须延伸、在旧城区腹地是否必须增加这么一条南北干道?我们的看法也是不肯定的。我们认为,市区的道路的骨架基本形成,南北干道的设置也比较合理。现在增加一条南北通道,无非是为了方便机动车通行,并缓解马路街的交通拥挤状况。然而,要解决交通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如公交大型化,交通立体化,车类限制等,都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把车辆往外疏散,引向一环、二环、三环、甚至外环,而不能“引狼入室”,增加环内车辆密度。可以预料,如果把顺德路通到新兴东路,又不能增加相当规模的立交设施,马路街的交通压力,只能加大,不会减小,车辆拥挤,行人更是苦不堪言。关于马路街的交通问题,我们曾在五年前专门写过提案,今不重复。从长远看,马路街早晚要成为步行街,因为路面不宽,而雷同的商业网点过于集中。

鉴此,我们建议:
一、暂缓顺德路南延工程。此路拆迁量大,牵涉面广,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二、开展多方面的论证,把意见充分反映出来,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战略高度的整体规划,以免为将来留下障碍与遗憾。

三、这条路的开发,必须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全面谋划。不伦不类的所谓“欧化”早已是别人遗弃的垃圾。应当先有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然后再决定这条路开不开,怎么开。

四、邢台市区性质定位与特色,必须尽快有个说法。不能老是走一步说一步,改一点算一点。

我们不能成天喊叫利用优势、营造特色,而行动上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应当承认,当前我们求大、求快,已很难赶上先进城市。唯一可行的出路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

过了一些日子,翁振军先生因事回温州去,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沉重的话,他说“对待历史文化及其遗产的态度,是邢台工作的试金石”;同时对邢台上世纪旧城改造谈了自己的看法。

“邢台市曾向全国推广“旧城改造”的经验,当时的一些做法实在令人遗憾。在没有充分认识和认真研讨的情况下,府前南街“改造”了。说是文化街,但至今没有一个文化点,说是仿古街,两侧均为全国通用的古建门面,但就是没有邢台的历史特色。最令人不解的是,在古城主轴线上,压了一座不伦不类的“明月广场”。作为旧改造的第一炮的西门街,至今见不到一片绿叶,但脏乱差却让人难以容忍。西关街原是全国有外中的先进社区,“改造”十余年,至今仍是一条“半身不遂”的怪街,顺德路的开辟顺应了交通的要求,群众的需要,但由于对古城风貌把握不到位,此项工程就像一把大刀,砍掉了沿街四处文物。国为当时有关部门和人员,根本不知道这里有文物,顺德府大成殿、在省内珍贵,正准备列为国宝,但终于被搬到城外,至今无人过问。有人说,这就犹如把开安门搬到通县,还有什么价值?邢台的“旧城改造”,曾经沸沸扬扬,一直闹到“新闻联播”。成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是否应当有个说法,作个总结,作点反思。”

为了保护邢台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委托中国规划院名城所《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基本完成,为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07年11月,邢台市名城委员会及邢台市规划局特意召开了《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家学者评审会。会后,《邢台新闻网》专门发布了新闻稿,下面就是这篇稿子的全文:

《邢台新闻网》 2007-11-19 7:27:35
记者王翠 通讯员高光鑫 秦瑞平报道:11月16日,《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我市将遵循“保护为主、延续特色、整治环境、恢复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文物保护、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重点加强对古城整体格局及风貌、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市政协副主席胡朝元,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市民规划师参加评审会。

此次评审会由省建设厅、省文物局联合组织,邀请了石家庄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刘英彩等7位规划、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参加。

据了解,《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市规划局联合制订的,旨在深化《邢台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进而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该规划中确定,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示与利用工作的主题为“先商文明发源之城”、“居皋跨泽百泉之城”、“古道南关卧牛之城”、“贤良俊才信德之城”。保护内容包括:与邢台独特历史文化的产生、演变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泉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邢台古城的历史格局与风貌;反映邢台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和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建构筑物以及地下文物埋藏丰富的地区;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该规划中还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

在规划评审会上,专家学者对顺德路南延问题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下面是主要专家的意见。

河北古建筑研究所田林先生说:“顺德路,站在我们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不赞成把它修通,还是这种现状好一点,看看能不能把其它内部的一些横向或其它综合路网来改造。比方说一些不能列入古建筑或民居的这些区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做出一些街,将来可缓解这个问题。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任亚珊说:“就是今天上午我说的,南城的路,尽量地不要去拓宽,不要去改变,内部也不要去改造,只能是路面做一些处理,千万不要去拓宽路和新修路。只要一拓宽路和新修路,两边的开发就制止不了。该拆的还是要拆。所以,我赞同刚才几位专家的意见,顺德路不要改动。

邯郸市规划设计院曾庆芳说:“最后,我想提一点具体的建议,对古城道路系统里面,我不主张把顺德路通下来,这里面有一些可以改善的道路网,方便老百姓。

雍嘉烯先生说:“目前的道路网,顺德路不打下来。既然顺德路不打下来,下面的路也不要做。如果上面做到中兴街,下面做到南石门路,做成这种局面,谁来当市长压力都是很大的。历史上形成的顺德路,行署、地委不都在这片吗?如果顺德路一直打通下来,古城格局整个就没有了,要慎重。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刘英彩说:“先从路说起,对于一个古城来讲,尤其是历史比较长的,它的街道布局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块,我建议再做一些研究。刚才跟雍主任探讨了一下,我发觉了古城有些街道不是直通的,是错叉的,正定、赵县、保定也是这样。它一个是讲风水,古代可能还有战争的需要。这一块,我建议咱们中规院再做深一点,不打通顺德路的理由说清楚,打通顺德路的理由说清楚。打通后破坏不破坏它的基理,破坏不破坏它的格局,从这个角度上做一些研究,做一些分析。我们搞古城保护,要保护古城的空间格局,要保护古城的街区基理。

只有一个人赞同打通顺德路,这个人是邯郸规划设计院的高瑞宏,他说:“关于顺德路,我建议打通。为什么要打通?如果打通下来之后,恰恰就是现状的南关部,我建议做成步行街,包括北段的步行街,这样的街区,就很容易实施。否则,这么一大片没有行车的道路进去,是不好办的。1954年的地图从传统来说,这个地方有很多小路网,现状的地图只不过是近几年才把它填实了。这样,把行车路打通之后,我感觉它不影响对古城的保护,恰恰是改善了这块居民的生活条件,这样从周围都能进来,对这条街也能相应地强化它的保护措施。假如按现在规划提出的,中间全按步行区来做,这是很难的。我建议这条路应该打通,打通之后,把路强化保护起来,这是一个。再一个突出两条轴线,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把东西骨架上详明的民居集中到这条轴线上,可能好操作一些。

最后,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宋文表态说:“下面,市政府在做邢台古城保护开发工程的时候,一定按照这个规划去做,走不了样。我们姜市长是个很有文化品味的人,又在新加坡一直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胡主席和任征先生这些人对这方面又是情有独钟。我们一定按照你们的规划去做,坚决不再出现这些遗憾的事情,瞅不准的我们先不动,请教了各位老先生后,我们再动。再一次谢谢大家!

邢台地方志编印《邢台大事记1978—2018》,我们没有找到有关于顺德路南延的起因记载。什么原因没有把这件事列入进去,我们是不知道的,不过这是邢台城市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应该列于邢台大事记中。

2008年3月1日,我在新浪博客中发表我一篇《向顺德路打通说句“不同意”》,在这篇文章中我说:“最近一个时期,又有一些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和一些领导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好像顺德路非要打通,不打就不行。不打通就解决不了邢台发展的问题一样。甚至有人说,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阻碍了邢台城市的发展,这个争论在一次规划局会议上变的激烈起来,最终也没有一个结果。”

“打通顺德路无非是两个理由,一个是解决邢台市交通问题,一个是旧城改造。

关于解决邢台市交通问题,我们最近几年提出了许多建议,我们认为,邢台市交通问题主要是城市交通线路规划存在着一些失误,这个问题不是那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那一个问题的问题,是有一个历史背景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做为解放者管理这样大的一个国家,由于经验不足造成了许多问题,北京团城和城墙的拆除就是明显的一例。城市规划基本无法可依,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在“摊大饼”所以我们都到中国每一个大都市都会发现一圈一圈的,这就是现在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

邢台的城市的大饼推的很不均匀,中间是个面疙瘩,所以带来的问题很多,以致我们的城市建设老是围绕这个中心做文章,许多年来,先是在马路街进行改造,后来在中兴大街上下功夫。邢台商场、邢台市机关、邢台市工厂、邢台市居民。用日本人的讲话“统统的放在这里”。

段钢同志搞了个顺德路改造,这里的楼多了,树少了,人多了,拓宽的路好像又窄了。后来有人就开始打通顺德路的主意了。”

  

发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5月8日,我再一次发表《顺德路南延,必须慎重》博文, 并告诉有关决策者:“关于理由我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只是任何事情解决的办法不是一条路,旧城区改造也不是路一条,国内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教训,决策部门何不再去学习、研究一下。”

博文发表之后,引起很多人讨论,有一些朋友和同仁表示支持我的意见,也有的表示反对的,当然也有是因为住在这里区域内,由于可以拆迁的原因而反对我的。有朋友问起:为什么这样执着,而且有一些傻,又不管你什么事,还要这样去反对。我无法回答他们,当然也有人因此说我是“一个假学究,沽名钓誉之辈!”假学究不差,但是“沽名钓誉”我就不敢赞同了。不过,我感觉没有人去尊重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专家们的意见,邢台市花了100万元编制《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花了好多年申报成功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专家说了都没有用,我又能如何?对此,我努力了,但其结果也只能仰面朝天空对月。

在这个期间,我参加了邢台规委会召开的会议,某领导公开在会上说:顺德路大多为民国建筑,我也研究邢台历史,还写了邢台历史组诗,我认为,民国建筑不是文物,没有什么价值。当时我真的为此人无知汗颜。不过大局已经这样了。从那次会议后,虽然我是市规委会成员,也没有再参加过邢台组织的规委会议了,一个领导说了算,一个没有民主声音的会议,开又会怎么样?

2009年5月4日,我再次发表博文《为顺德路南延最后的申诉,立贴为证!》 文章说:“顺德路终于要南延了,但我坚持我的意见,反对顺德路南延,有一点我要说明,我反对顺德路南延不是反对民生工程,也不是反对改善民生的生活质量,也不是反对改善环境,更不是保护古城的破与旧,而是通过保护建设古城来把邢台建设成一个有文化特色的城区,大开元寺文化区就是一个例子,邢台不缺少房子,是缺少有特色的房子。”

在这个期间,有一个博友在网络骂我是什么伪专家。

就此我回应说:“那位“新浪网友”说我是伪专家,说我阻止民生工程,是保护破与旧,就此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此问题上,我的理论观点是,无论是保护古城,还是保护名村名镇也好,都不是保护破旧的现状,文物不是破旧的,古城不是破旧的,名村不是破旧的,古城和古村落里的民众要求有好的舒适环境是没有错的,而改善这种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是用一个手法的问题,所以我告诉那些反对我的意见的人,我没有反对改造旧城面貌,而是反对改变古城风貌,我没有反对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而是通过保护古城,让居住在古城里的人充分享受现代化的生活,罗哲文先生说过,我们要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用建设来保护古城,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户外回到那种田园生活,到室内享受现代文明。”

最后我就用伪专家资格再次说:这次顺德路南延将破坏古城的风水,破坏古城的风貌,破坏古城的肌理和格局。

以前我们提出过方案,就是用四合院的方式进行改造旧城,结合古城内的一些历史景点形成邢台古城风俗游,用特色的文化带动古城内的人气,并体现邢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色,方法是用减法的方式先把一部分住户迁出来,把民生的问题先解决好,在改造前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包括两气、供水等等,但这个方案许多人说建筑商不愿意参与,政府目前也没有什么钱,而且周期也比较长不能成为政绩。用顺德南延的办法,可以以路带拆,沿街建设门市使周围土地和楼盘快速升值,这样开发商就愿意参与了。

顺德路打通了,交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那些车辆还要围着政府转。”

顺德路南延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拆迁补偿也引起了争论,群众意见也很大,当时还动用了许多手段,我想很多顺德路的居民还记忆很深刻。

有匿名的新浪网友横加指责,说我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回应说“我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因为与每一个百姓一样,喜欢过平和的日子。

关于顺德南路怎么建,还是一个研究问题。我们作为历史文化工作者从许多年前就提出意见,这是有目共睹的。邢台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花巨资作出名城保护规划可以作证。这也不是那一个人的先见之明,而是根据邢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根据邢台特色建设而提出来的。这些意见得到了很多人赞同。”

当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声音,至今,在百度河北吧里还有《邢台顺德路南延,为什么许多人掩面而泣!》的帖子,其中有网民写道:“顺德路南段强拆,以停水停电突击开始,以勾机扒房攻坚,强势签约。院内小房、门楼、院墙、厕所、洗澡间等,以估算的一毛一块砖补偿。房屋不以“房产证”为准,他们量多少算多少,有的少算近40平方。对有些领导和关系户多补偿40%以上或白送,给一位副市长5间三层门市(一层近300平方)白吃白拿。一加一减,取得总体平衡。顺德路南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经验。新的饥饿政策,只拆迁不安置,不合理,超低的补偿、安置标准等都比“南段”有过而无不及。”这些声音我不真的不知道是真假。

为了制止反对之声和社会意见“一天到晚将《南延通报》用高音喇叭放个不停。”听说还专门召开了社会维稳会,还列了重点人物名单。当时市政协老干部科的井占方参加了这个会,回来专门找我谈了话,意思我明白了,我也在这个名单里,这个发自专政机关的意思我懂了,我没有必要为邢台古城保护去号里住几天吧。

2010年5月31日,邢台市桥东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顺德路贯通工程涉拆居民安置事宜的公告》全文说:“为切实解决顺德路贯通工程涉拆居民住房问题,桥东区政府制定了《关于顺德路贯通工程涉拆居民的安置意见》。请广大涉拆居民于2010年6月6日前与原拆迁工作组或顺德路贯通工程安置建设工作办事处联系,咨询具体安置意见,特此告知。逾期不联系者视为自动放弃安置。请广大居民相互转告。顺德路贯通工程安置建设工作办事处联系电话:3025058和3029058。”

2015年4月3日,邢台当地媒体发表了《百年戏院将为顺德路南延工程让路》,人民影剧院始建于民国初年,原名馨华戏院,是邢台最早的影院,许多国家级的艺术家都在此进行过演出,如梅兰芳、张君秋、谭富英、李多奎、李和曾等等,邢台解放后更名为人民戏院,1980年起用现名。

这篇文章全文说:

本报讯 赵立和报道:截止到6月23日凌晨4点,市文化局做通了人民影剧院4个租赁户中3家的工作,签订了拆迁协议,拆除工作随即开始。市文化局带头做工作、带头拆迁的行为受到广大群众和顺德路南延工程指挥部的好评。

顺德路南延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城建工程,是改变旧城区形象、改善老城区交通的民生项目、德政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高度关注,由于桥东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努力工作,截止到6月22日,已签订拆迁协议542份,拆除244处。

人民影剧院始建于民国初,原名馨华戏院,邢台解放后更名为人民戏院,1980年起用现名。人民影剧院一直是邢台市的主要文化场所,建国后,长期作为地、市党政领导机关举行会议、举办庆典、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2005年后,由于多方面原因收入减少,人民影剧院将房产租赁给个人经营俱乐部、影厅、招待所等,靠租金维持单位生存和63名职工的生活。

服从大局,支持拆迁。人民影剧院坐落在顺德路与中兴大街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顺德路南延,第一个要拆的就是它。市文化局领导班子从大局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干部职工的安置和生活问题,按照国家文化设施“拆一还一”的政策,积极协调人民影剧院的重建工作,从根本上为干部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多方争取资金,切实安排好干部职工的过渡期的生活。人民影剧院的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解除思想疙瘩,自觉投入到支持拆迁、配合拆迁的洪流中来。人民影剧院整体拆迁工作稳步进行。人民影剧院为顺德路南延工程让路也将成为百年美谈。

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权力的决定,后来,顺德路拆迁了。

此后,我又一次写博文说:“今天顺德路拆了,是不是再听一下我们的意见,这个区域的建设要慎重而行,要与邢台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相接轨,在考虑到邢台文化特色,要考虑到邢台市的文化渊源,要考虑到邢台城市的发展方向。

顺德路拆了,如果盖高楼,你再盖也盖不过石家庄,你连邯郸也盖不过,进行现代城市建设,我想你一定会落后的,只不过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慢慢地爬行,也不会搞出什么特色来。如果想搞出特色来,还要与邢台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城市发展道路。”

后来,我们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突出地缘文化 建设特色邢台》指出,强调建议是“邢台如何把握自己的城市发展方向,如何才能突出我们城市的特色,就需要理清我们的思路,排除与其他城市的共性,把握好我们文化发展脉络。这样才可以有别其他城市。这也就是我们的地缘文化和特色邢台。”

“依托顺德路南延工程建设,认真规划,做好古城主轴线的保护和利用。邢台南关,史称“好南关”,是元、明、清商贾风水宝地。执行《邢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结合邢台历史文化,在这次改造中,把历史、旅游、传统、民族、商业等元素融合起来,对外招商,建设一条有冀南特色的商业园区。”

“打好邢文化牌。以邢国墓地为基地,尽快建设邢国博物馆,建设邢文化大遗址文化园区。建设鹿城岗文化园。结合北部新区和行政中心的建设,把鹿城岗打造成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园区。”

“实现规划设想,首先要做好城市建设的控制,逐步拆迁,分步实施。在外围的“五星”,以内丘中心发展邢州白瓷文化与扁鹊医药文化;皇寺发展古镇文化和休闲文化;沙河以唐宋文化为主线,建设生态的梅花园区,南和、任县以观光的生态农业文化为主,京珠高速两侧以围寨河和牛尾河中水处理为基础,上游复建大宋柳溪园,下游与七里河相结合,恢复大陆泽部分景观,显现泽国文化,全面提升邢台的地缘文化形象。

一、转变“官”念,统一思想,形成地缘文化建设是发展城市经济,营造城市竞争力的重点步骤,是一种长远的城市发展方向,是与生态城市建设、文化城市营造,旅游城市发展是分不开的。是一件有益于城市发展、有益于未来、有益于子孙的好事。

二、调动我市的城市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人力,结合好省内的专家学者,对邢台特色发展方向进行务虚性研讨,在“三年大变样”工作基础上,把握好“建设”重点研究如何建?怎样建?建什么的问题。

三、控制好城市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加强法制观念,防止乱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预防规划浪费。特别是“一城五星”的规划工作,要走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前面。

四、在中心城区的建设方面,要有大气魄,有大眼光。集中财力,调动积极因素,善于包装项目,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学习山西榆次老城及山东青州古城保护经验,对开发商采取“城内建设,城外补偿”的方式,对拆迁居民用“预先周转,让利于民”的办法,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民生两个问题。

最后强调,地缘文化是中国地方的品牌,代表着一方水土,是一张绝好的城市名片,做好地缘文化,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与保护,善于整理与发展,善于宣传与运作。邢台只有这样,才能唱好历史文化戏,做好文化产业牌。

打造地缘文化名片,重要是做好地缘文化产品开发,产品不是产品,文化才是产品,城市是第一文化产品,也第一文化产业。而邢台城市需要贴上邢台标签,才能使世界认识邢台,了解邢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有资格与城市竞争者谈文化,谈品位,谈运营价值。”

今天回忆这些事,也算是邢台文史资料应该整理的一件往事吧,这件事具有历史意义。

民居之一

神应王碑楼

曾经的商贾大院

历史街区的窗棂

民国建筑,曾经黑白铁社

被拆除后的平地

拆除现象历史照片

当年拆迁户维权的照片

邢台人民影剧院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500年古城之殇-邢台古城墙的古往今生
邢台市古城更新复兴规划
邢台将迎来全面爆发!大批邢台人将因此受益!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里,邢台将全面爆发
走遍中国223-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2018.7.11)
别再去丽江了,在北京的想去古城可以选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