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邢台城内最古老的建筑

古邢台碑廓

在邢台市第一幼儿园院内有碑廓,廓中有“古邢台”碑。

邢台,是“邢侯之台”的简称。有说是先秦邢国邢侯祭天的高台,又有说在战国是称檀台。

战国时期,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裴骃《集解》云:“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襄国的檀台在什么地方?1980年代初时,邢台市顺德路进行扩修,文物部门曾观察这里的地层剖面,发现古邢台为夯筑而成,但始建年代与规模,形状已不得知,在附近发现一块石碑,碑高(不计底座)24米,宽088米,厚038米。上刻三个大字:古邢台。

古邢台,在邢台地方志书中有详细的记载,位置在邢台顺德府衙西,早期府志记载说,邢台城中有土山,即古邢台遗址,台被称其“山”,可见当时之高。2005年,邢台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市政府决定,重新立“古邢台”碑于原处,并配以亭廊。

邢台“古邢台”有什么价值?

1986年,湖北潜江龙湾发掘出一地下遗址,认为是楚国的楚章华台遗址,罗仲全介绍说,调查中,章华台遗址的概貌也逐渐清晰。章华台实际上是楚灵王离宫,是一座以台为主体的园林化宫殿,主体工程章华台高23米,宽35米,相当于一座近10层的高楼。

史料记载说:春秋战国烽火连连,七雄争霸。抗衡者,北秦南楚。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在古云梦泽内修建了一座方圆40里的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的章华台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楚灵王日宴夜息于台上,管弦之声,昼夜不绝。因“灵王好细腰”,宫女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华台又被称为“细腰宫”、“三休台”。章华台后毁于秦楚交战时,其确切地址成为千古之谜。有湖北说、湖南说。

章华台遗址发现后,经过文物工作者对遗址的大规模的调查发掘,勘探出夯土台基,出土大量的文物,印证为楚国楚宫殿基址群,定名“楚章华台宫苑群落”。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00512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20067月,遗址的本体保护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台是什么样的建筑?古人筑台又有什么意义?

《释名》云: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按《山海经》有轩辕台、(《山海经》曰:西王母之山,有轩辕台。射者不敢西向,畏轩辕之台。)帝尧台、帝舜台,(在昆仑山东北。)其后夏有璿台、钓台,(《归藏》曰:夏后启筮享神于晋之墟,为作璿台。又曰: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殷有鹿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史记》曰:纣厚赋以实鹿台。)南单台,(晋《束晰汲冢书抄》云:周武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周有灵台、(《淮南子》云:文王筑灵台。)重璧台。(见《穆天子传》。)

台,是先秦时期君王祭天的地方,也是国家的权利的象征建筑。西周时邢侯筑台,行天命,顺民时。筑邢台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而战国时期的檀台,历史也很悠久,赵国有二台,在邢有檀台,邯郸有丛台,檀台为宫殿,是赵国的信宫,另在广宗平乡以商南旧宫殿建沙丘宫。丛台为演武台,是操练军队的地方。据《史记》记载: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其历史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赵武灵王十九年,即前307年在信宫实行了“胡服骑射”改革。前295年,赵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争位,公子成、李兑败之,章逃入主父宫,即沙丘宫内,公子成与李兑围宫,杀公子章后并将主父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宫内。此后宫殿至秦始皇时为沙丘平台。

邢台的“台”除古邢台外,还有许多,原古城内有明堂灵台辟雍,邢台西南还有皇台、凤凰台,在邢台县浆水镇有邢侯行台。南和县有宋台、斗鸡台;广宗有沙丘台、定陵台;隆尧县(唐山)有张耳台;任县有东盟台等。

《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之台为天子之制,刘向《洪范五行传》曰:天子曰灵台,《白虎通》曰:天子立灵台,所以考天人之际,察阴阳之会,揆星度之验。诸侯曰时台。时台为先秦诸侯所筑观察四时气象之台。《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汉何休 注:“礼,天子有灵台,以候天地;诸侯有时台,以候四时。”

历千年时变,昔日的侯台已经变成了土山,成为历代文人的怀古的地方。邢台后来到了唐代,始为地方地名,后到宋宣和三年(1211)宋廷将龙岗县改名为邢台县。明嘉靖十五年(1536)版《顺德府志》记载,古邢台,在(府衙)通判厅内,有石刻古邢台三字。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3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在政闲时分登古邢台赋《登邢台》七律诗:“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孤城自老风尘色,傲吏终惭岳穆才。便觉旧游非浪迹,至今鸿雁蓟门回。”张岩溪先生解释:“诗作抒发了诗人登临古邢台时的所见所思。他想到波涛滚滚的漳河流水,想到白云悠悠的千古太行,又想到自己身为朝廷官吏,应该效仿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忠贞,驰骋疆场抵御外寇;他深感自己只有文才,而无武略,只能把大好年华荒废于一隅孤城之中,用发自肺腑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忠君报国的诸多感慨。”

万历十二年(1584),知府王守诚大力整修顺德府城,并对古邢台进行了修缮,“土筑台丘,花木点缀,历为盛游之地。”在“古邢台”碑侧留下题记。

李京(16061685),字都五,明末清初邢台人。曾任巴陵县知县。墓在邢台县南柴家庄,有墓志铭。清康熙十五年(1676)郡人李京在整理前代《顺德府志》时,对古顺德府景观进行整理和概括,选出顺德府十二景,其中在论述古邢台时,称此为“檀台烟雨”。说:“顺德,信都也,即邢侯国城,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东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数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枣,蒙密蓊蔚,杂果树更伙。岿然土丘,相传战国时,赵成侯都邢,魏献'荣椽,因筑檀台,以朝诸侯。今烟雨之朝,林莽中犹见台也。诗曰: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栖狐卧喘牛。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

邢文化概念首倡者翁振军先生说,明代顺德知府李攀龙曾赋诗《登邢台》流传至今,这首诗明确地传达了三条信息:一、当时尚有台,李知府不仅见过,而且还亲自登临其上;二、此台在当时还有一定高度,因为他登上之后,往东见漳水畔的春树万家,往西则是太行白云历历在目;三、此台的确切位置在府衙的西北侧,即府署西北,通判厅东。明人称邢台为“古邢台”,可知“台”之历史悠久。即便今日,此地地势很高,为邢台古城最高之地,是古邢台“檀台”千年之基地。

古邢台,为邢台文化之根,为邢台历史之脉,如我辈不加以重视,不注重保护,将为邢台文化千古之叹......

邢台县志中的古邢台记载

古邢台碑

《顺德府志》关于古邢台的记载

邢台县志中记载的黎永明事迹

宁晋县尧台遗址(1986年摄)

沙丘平台遗址

鹿城岗邢国城址

将军墓峰火台

冯家沟峰火台

苏烈将台

罗成将台现状

李尽言.邢台八景诗轴

明清时期建在古邢台基址上的顺德府大堂

关注点滴斋书房,了解邢台历史沧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修复邢台之根——“邢州檀台”的建议
邢台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古邢台
邢台概况
九国(朝)故都邢台城
牛城邢台的终极奥义
河北省邢台市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