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河市上申庄

沙河市十里亭镇上申庄村位于太行山前丘陵区,隶属沙河市十里亭镇行政管辖。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紧邻纬三路、邢峰路两个主干道,北距邢台市区15公里,村东距沙河市区13公里,村南距邯郸市区37公里,村西与太行山区的山水风景区相连。村子周边地势起伏山岗环绕,村子的形状呈龟形,中间高四周低,四肢和龟手清晰可见。翁岗山为龟背,新建的上申庄民居的转山为龟首,龟首下是圣水岗,呈金龟探水之势。

村周围有水系,山水环绕,绿树成荫。村旁有煤、铁矿藏。

全村现有耕地177公顷,550户,2100口人,居民中有申、胡、窦、王、孙、奚、霍等姓氏,以申姓居多,均为汉族。申姓为村中大姓,三王村有碑载。元末顺帝之叔曰璟公为避兵难,存宗嗣,改曰为申姓,析铜锅十八块给其子各执其一逃难求生,来到沙河上申庄一带立村,取名申庄。后为与县东之申庄相别,改名上申庄。民国时期,上申庄已经发展为118户人家的大村,其中男丁309人,女217人。(民国《沙河县志》社会志)

当前,上申庄保存着近万平米的清至民国时期具有冀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村落空间布局及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建筑雕饰精美,手法考究,技艺精堪,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沙河县志》记载说在綦阳东南八里有圣水岗。在上申庄西北发现的光绪年间《圣水岗碑记》,记载说沙河县西南三十里许有圣水岗,其上有始建于元延佑年间的三山圣母庙一座,又有昭惠灵显真君庙一座,又记其地有井泉可以愈疾,每岁二月二十五日有庙会等。

2016年,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国家住建部授予上申庄村“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一、曰申氏族

上申庄是以申姓为大族的村庄,关于上申庄申氏家族的渊源,有很多的传说故事,最多的是传统至今的“曰改申”的故事。

在距上申庄不远有个三王村,为什么叫三王村,传说有个叫曰璟的王爷,排行老三,后来在这里隐居起来,取名叫三王村。村中有宗祠,在此立有一块石碑,是从申氏祖坟移来的石碑,碑的正面刻“申氏祖茔”,背面刻“故元潞王太始祖璟公墓志铭”,记载说:申氏始祖璟公“为元皇裔,实小子王之从堂季父,而元顺帝同胞叔也,初封晋王,改封潞王,子十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临、文翰、文简、文瑞、文宪、文义……即俗传所谓十八公是也……顺帝北行抵和林,元裔杀戮殆尽,公藩潞乃携眷避兵屯留,而绛州,为存宗嗣计,故改曰姓申,折铜锅十八块”。在邯郸永年申庄和涉县神头村也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一个故事。

元朝时,有一位叫孛儿只斤·曰璟的人,说是元顺帝的叔叔,初封晋王,改封潞王。孛儿只斤·曰璟有儿子18人,女儿6人,民间称“九胎十八子,三胎六枝花”。曰璟有九胎所生十八个儿子。还有三胎所生六个女儿。曰家是一个大家族。在元朝将灭亡之际,曰璟举家避难,大明北伐,攻势正盛,曰家召开全家商议,决定在“曰”字上加一笔,改为“申”姓,取意“上顶天,下立地。”决意隐姓埋名;并将一口大铁锅砸成十八片,作为以后认亲的凭证。

这就是“曰改申”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有“大锅申”、“铁锅申”、“沙锅申”、“罗锅申”、“铜锅申”、“锅片申”、“曰改申”等版本,流传过程中有不同的版本,在有关的细节也存在着差异,但“曰改申”故事是基本相同。

当地有一个传说:说曰璟选择在沙河的一个村庄隐居下,后改称三王村,长子文秀居住在三王村北二里许的一个村庄,改名称上申庄。曰璟二子申文端后裔在今石家庄井陉县申家岭村;三子申文正、九子申文法后裔在今邢台市威县一带;十六子申文端后裔在今邢台市内丘县;七子申文智后裔在武安市矿山村;八子申文惠后裔在邯郸市魏县一带;十七子申文义后裔在涉县神头村一带。其他几个儿子分别落户到山东、山西、江苏等地。

据各地申氏家族保存下来的族谱证实,申氏家族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等省;以河北的三王村、上申庄、永年县的申庄、武安神头村、涉县的段曲村、石家庄井径申家岭、江苏吴县、山东福山县、山西潞城天贡村、河南延津申僧固村、石婆固乡东史庄村等地为聚居地。

自古至今,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游居在各地的申氏后人自发来到上申庄、三王庄进行祭祀活动,在此访亲结友。2009年在进行全省文物普查工作中,认为村落中保存下来的民居规模较大,后来经古建专家考察后,称其不仅在研究中国民间建筑方面有较大的科学价值,还是乡村建筑的“活化石”。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承前启后,2012年,村子的申氏后人自发成立“申氏文化研讨会”并拟恢复建设申氏祖庭。

二、街道交通

上申庄村呈东西较窄,南北较长,传统村落现已被近现代民宅所包围,所保留下来的古街古巷、古宅院集中在村子的中央,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共有三条主街,十数条古巷,20多组院落,1000多间老房组成。

村中的最宽的前街,由西进入,街北建有土地庙,现东行街南有申氏宗祠,在街的南北两侧有大面积的古院落,院落之间形成的古巷深长,在街的东头有两座庙宇,其中一座为天地社,墙上嵌有民国六年的天地社碑记(1917)。与前街相交是一街南北向大巷,大巷的东侧是一条深十多米深谷沟,原为河流现已经干涸。

中街与前街平行,长宽基本一致。中街的两侧为民宅,现保存较好的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区域。

向南还有一条较短的街道,其南部与新居结合在一起,北部为古院落。

原上申庄村落有寨墙,现在村北保留着一个残缺村阁。在村东南有一座单孔石桥通往三王村,民国《沙河县志》记载:“申庄桥,城西三十五里,上申庄村东。”这座石桥村里人称“希公桥”,桥头有《希公桥重修碑记》,为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立,碑文记载上申庄建村及万历八年(1580)由二世希颜公捐资初建希公桥的情况,及重修建石桥的过程,其中还特别提到“粤稽二世祖希颜公潞城县,元丞相曰璟公之孙……”。希公桥为单孔石拱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桥体全部用青石垒砌,桥长54米,高7.5米,面宽35米,孔高2.5米,宽3米。村民在桥东头建有希公庙一座,桥西头建有龙王庙一座。

三、建筑艺术

上申庄建筑自民国就远近闻名。民国版《沙河县志》对上申庄的建筑进行过记载。村中民居建筑大多为砖石木结构,即用石条作基础,其上用青砖作墙,墙中有大木架。院墙用卯石或天然石块、土坯等材料垒砌。街巷走向平直,似经过预先规划。而房屋依自然地势,呈北高南低状。

民居建筑以硬山式屋顶为主。当地人称“起脊瓦房”,院落的两侧厢房多为平顶,在院落屋顶的四周用花墙垒砌,作法用青砖起垛,每个砖垛之间用板瓦叠成花形,有金钱式、鱼鳞式、海棠式等。还有的在山墙上部用砖雕进行装饰。

上申庄的建筑外表素朴,装饰手段技法多样;以石雕、木雕、砖雕技艺最优。

木雕多采用于门楼花罩,隔扇、窗棂等部位,雕工精细,手法圆韵,题材较多,内涵丰富。砖雕以盘头门楼为主,及影壁、格芯、门匾、神龛等,内容涉及面广,题材更为广泛,有传统的吉祥图案,还有反映民俗民风的戏剧人物,也有体现传统意义上的寓意故事。砖雕技艺以阴阳手法,或高浮雕、线刻,浅刻,圆刻,其线条流畅,面面生动,装饰性极强。石雕多用于门蹲石及石碑等类。

上申庄的门楼多为垂花式,在门上部用木作挑出,置有横枋木,其下用雕花进行装饰。大门的两侧有盘头,先用条石挑出,上有砖雕图案,图案为神龛式戏剧人物,吉祥文字或吉祥动物和花卉,描绘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吉祥动物多为鹿、狮子、禽鸟等,植物和花卉为松、竹、梅、莲花、菊花、牡丹、葡萄等。正脊为缠枝纹样,两端放置鸱吻,个别硬山墙有菱形砖雕,大朵舒展式盛开花卉。盘头之内设有横枋,额枋间附镂空木质雕刻,个别彩绘;门道内设有门蹲石与门框结合起来,门框上有格子芯,正中有雕花图案或福、寿等文字。门板两扇,向内开合,门的上下内角包裹铁皮挂铁钉。大门内有影壁墙,这些影壁有的进行简单的装饰,还有的用了繁华的砖雕。其中一个院落中影壁高3米许,宽约2米,用古代的诗词为内容,用精美的砖雕进行装饰。

西院内立有砖雕影壁一座,3米多高,宽约2米,上有砖雕匾芯,匾芯内阳刻“腾蛟起凤”楷书四个大字;匾芯的下面两侧为对联“抱琴观鹤去,枕石待云归”,上雕横批“花香鸟语”。在对联的之间精雕行书,内容为唐代王维《竹里馆》及汉武帝《秋风辞》中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末题“岁在己巳仲春”。自清晚期至今,有同治八年(1869)、民国十八年(1929),从这个院落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其建设时期应处于同治八年。

四、民俗民风

康熙版《沙河县志》在描述沙河风俗时记载:“人尚俭朴,士崇儒雅,市多逐末,农力粪田,村疃皆用牛车,妇女颇勤纺织。”

上申庄村风朴实,世代务民,民俗文化内容较多。

上申庄村有传统的天地意识,在村内到处可以到对神明的崇敬,仅天地庙上申庄就有三座,分别为龙牌天地庙、三界天地庙、十方天地庙。在前街中有申氏祠堂,在希颜桥附近还建有窑神庙、龙王庙、马王庙、关爷庙、奶奶庙等,每年在阴历二月二十五村中有庙会,时至四方善男信女云集到此,说大书、唱大戏,热闹非凡。

上申庄村遗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元代战鼓、伏羲拳、跑驴、秧歌、焰火(俗称彩杆)和别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如轧饸饹、大鏊子煎饼)等,味道鲜美,解馋诱人。其中上申庄剪纸具有地区特色,古人在《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每当逢年过节,上申庄的妇女们都会手拿剪刀,用各种彩色纸和梅红纸裁方对折,将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以及心中的美好祝愿,随心所欲巧妙的剪出各种花样,文字等图案,这里的剪纸不同于其他地方,手法上更加原始古老,线条古拙,粗犷。作品用于窗花、门贴、神位及门楼等地方。

在上申庄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有锅片申的故事、希公修桥的传说等等,这些传说文化与申氏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村内还保存着《申氏家谱》及大量的地契文书、碑刻、古木、等文物。这些见证了上申庄的发展和历史,同时也充分反映出传统村落中的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魂牵梦绕上申庄
邢台沙河市封峦寺、九龙庙沟信步游小记
后记一,一座消失的古董村(连载46)
沙河大杜村东岳天齐庙
最新好消息!河北这88个村庄列入国家保护名单啦
视频: 沙河台上村南海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